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双关语结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金玲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英汉双关语 英语双关语 结构对比 表层结构 结构模式 谐音双关 音响形象 语义双关 同形异义 同音词
下载PDF
英汉双关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邵新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55-58,共4页
双关是说话人利用语言文字上谐音或多义的关系,使一个语言单位具有表面和内里两层意思的修辞手段。从语用的角度看,说话人运用双关语发送信息和受话人接收信息的过程是一个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在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中,受话人能够透... 双关是说话人利用语言文字上谐音或多义的关系,使一个语言单位具有表面和内里两层意思的修辞手段。从语用的角度看,说话人运用双关语发送信息和受话人接收信息的过程是一个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在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中,受话人能够透过话语的表面意义理解双关语的内在含义。在双关语的解码和语义呈现过程中,认知语境里的新旧信息互相作用改变了读者的认知环境,产生了新的语境意义。双关语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恰当地运用双关语可以使语言音韵和谐、生动幽默,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收到良好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双关语 语用 语义呈现 美学价值
下载PDF
英汉双关语对比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彭曦 肖启芬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215-217,共3页
双关语是英汉修辞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修辞学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根据英汉双关语的产生条件及构成类型等情况,分析比较英汉双关语的共同点及差异。通过列举典型句子和有趣故事,从音形义的角度对英汉双关语作了对比分析。有助... 双关语是英汉修辞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修辞学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根据英汉双关语的产生条件及构成类型等情况,分析比较英汉双关语的共同点及差异。通过列举典型句子和有趣故事,从音形义的角度对英汉双关语作了对比分析。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关注双关语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商品广告及日常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双关语 对比 分析 共同点 差异点
下载PDF
英汉双关语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言志峰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1X期45-47,共3页
双关语因其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性而被广泛应用,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修辞手段。英汉双关语分别蕴含着英汉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文学作品、广告等文体中的历史地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 双关语因其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性而被广泛应用,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修辞手段。英汉双关语分别蕴含着英汉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文学作品、广告等文体中的历史地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有助于正确理解双关语的修辞效果,更好了解英汉文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双关语 文化 内涵 解读
下载PDF
图形-背景论和关联论对英汉双关语的认知解读
5
作者 蒋冰清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03-105,共3页
双关语客观上都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意义,这两个意义的获得是有条件的:字面的表层义不需要太大努力就可以获得;隐含的双关义则需要话语发出者的进一步明示和话语接受者的进一步推理获得。根据认知解读所遵循的规律:表层义可由图形-背景论... 双关语客观上都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意义,这两个意义的获得是有条件的:字面的表层义不需要太大努力就可以获得;隐含的双关义则需要话语发出者的进一步明示和话语接受者的进一步推理获得。根据认知解读所遵循的规律:表层义可由图形-背景论来完成;双关义需要关联理论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双关语 图形-背景论 关联理论
下载PDF
英汉双关语的比较与翻译
6
作者 唐叶 《中国农业教育》 2000年第5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英汉双关语 双关语 双重语境 修辞功能 修辞手段 语义双关 意译法 同音异义词 直译法 歇后语
下载PDF
他者、杂糅与翻译:后现代视域下英汉融合双关语翻译研究
7
作者 祝朝伟 陈壮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9-98,共10页
后现代思潮对异质性、互文性的强调在翻译研究中掀起了一场全方位的认知革命。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翻译观使翻译研究者开始关注传统翻译互动中两种类型的“他者”:传统二元等级结构中作为弱势群体的“他者”和在二元临界地... 后现代思潮对异质性、互文性的强调在翻译研究中掀起了一场全方位的认知革命。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翻译观使翻译研究者开始关注传统翻译互动中两种类型的“他者”:传统二元等级结构中作为弱势群体的“他者”和在二元临界地带流浪的游离性“他者”。长期以来,翻译学界对第一类“他者”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对处于二元临界地带流浪的游离性“他者”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游离性“他者”在文本层面的典型体现,英汉融合双关语这一新型杂糅文本逐渐兴起并已进入中国大众的日常生活,却并未在学界得到应有的关注。该类文本不可通约的“他者性”和“创造性”特质有利于人们重新思考翻译的定义、可译性和翻译伦理问题,为后现代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差异性 后现代 杂糅文本 英汉融合双关语 翻译研究
下载PDF
谈双关语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语用翻译 被引量:2
8
作者 段美荣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76-78,共3页
根据语用翻译理论 ,本文拟对英、汉双关语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语用翻译进行分析 ,并提出 ,或因双语表层 (音 ,形)无法转换 ,或因文化因素的影响 。
关键词 英汉双关语 可译性限度 语用翻译
下载PDF
汉英双关人文传统对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志伟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10期164-167,共4页
本文结合汉英文化的历史传统、哲学传统、修辞学传统、文学传统和研究传统等,对汉英双关语的历史渊源、传统嬗变和使用现状等人文传统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探讨了当代国内外英汉双关语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关键词 英汉双关语 人文传统 双关语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