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20年来英罗湾红树林景观过程及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朱耀军 郭菊兰 +3 位作者 武高洁 郭志华 林广旋 吴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9,共8页
全球红树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红树林遥感监测对于资源保育至关重要。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1991—2010年的5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相关专题图,结合立地调查,研究了英罗湾红树林空间变化的过程并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和... 全球红树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红树林遥感监测对于资源保育至关重要。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1991—2010年的5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相关专题图,结合立地调查,研究了英罗湾红树林空间变化的过程并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和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人为和自然因素均对研究区红树林动态变化产生影响,表现为红树林近陆的内边界缩减而近海的外边界向海扩展;红树林总面积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净损失量约7%。变化轨迹分析表明:1991—2000年间围垦养殖引起靠近陆地的红树林面积快速减少;红树林在滩涂上不断向海扩展以及2000年以来的生态恢复工程使研究区红树林边界向海推移,且主要发生于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外缘。近20年来,红树林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显著,城镇化和工业化使研究区林地、耕地减少且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规模迅速增加且在湛江一侧沿交通干线呈多点分散格局,广西一侧则在原有城镇建设用地基础上向外扩张;靠近河流和红树林周边的水产养殖塘的面积持续增加,前期主要是对红树林的直接围垦,后期则主要来自于政策鼓励下在水田上的筑塘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罗湾 红树林 景观过程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变化轨迹
下载PDF
广西英罗湾红树林表土沉积的孢粉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开发 张玉兰 李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37,共7页
对广西英罗湾红树林的木榄(Bruguieragymnorhiza)、秋茄(Kandeliacandel)、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桐花树(Aegicerasconniculatum)、海漆(E... 对广西英罗湾红树林的木榄(Bruguieragymnorhiza)、秋茄(Kandeliacandel)、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桐花树(Aegicerasconniculatum)、海漆(Excoecariaagalocha)五个群落表土孢粉样品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红树林表土孢粉能正确反映其植被组成,红树类孢粉在组合中占40%~70%左右,但不同群落其比例略有差异,秋茄群落最高,达总数48%~77.3%,桐花树群落略低,为39.75%~46.2%,高潮线堤岸的海漆群落最低,仅为13.8%~37.8%;(2)在红树林表土孢粉组合中,红树类花粉比例从群落中心向群落内外侧减低,不同群落亦有差异;(3)红树林表土孢粉组合混有一定的外来种类,其动力因素为风的吹扬和流水搬运,外来孢粉以松最多,其次为水龙骨科等孢子,草本花粉最少;(4)红树林孢粉组合能很好指示其生态环境,反映热带季风海洋气候,温度、降水、含盐度、有机质含量等,指示年均气温21~25℃、降水量1400~2000mm,土壤含盐度4.6%~27.8%,有机质3%~5%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英罗湾 红树林 表土沉积 孢粉学 古植物
下载PDF
百年内全球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和潮滩沉积对广西英罗湾红树林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罗紫丹 孟宪伟 罗新正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6,共8页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广西红树林,探讨了自2000年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和潮滩沉积对英罗湾红树林分布的影响。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红树林边界位置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定位2100年红树林边界的...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广西红树林,探讨了自2000年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和潮滩沉积对英罗湾红树林分布的影响。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红树林边界位置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定位2100年红树林边界的数据;利用Global Mapper软件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确定红树林边界的位置。利用Mapinfo professional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海平面上升引起的红树林边界的移动。通过研究得到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表达2100年红树林边界位置的数据,以及自2000年到2100年红树林边界移动专题地图。结果表明:自2000年到2100年,低、中模式海平面上升,英罗湾红树林边界向外扩展,面积增大;高模式海平面上升,红树林边界向陆移动,面积增大;极端模式海平面上升,红树林边界向陆移动,面积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平面上升 地壳上升 潮滩沉积 数字高程模型 红树林分布 英罗湾
下载PDF
英罗湾潮汐水道演变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广灵 黄本胜 +1 位作者 邱静 黄锦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31,共5页
根据北部湾溺谷型海湾——英罗湾附近海区的海图及新近实测地形图、卫星遥感图及其潮汐水道的动力场,分析英罗湾及其附近海区的海底地形的演变及其原因,着重于其潮汐水道的地貌演变及动力过程,并计算分析了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英罗... 根据北部湾溺谷型海湾——英罗湾附近海区的海图及新近实测地形图、卫星遥感图及其潮汐水道的动力场,分析英罗湾及其附近海区的海底地形的演变及其原因,着重于其潮汐水道的地貌演变及动力过程,并计算分析了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英罗湾潮汐水道近几十年的演变以海床冲刷、深槽发育、浅滩萎缩为主,其原因包括人类活动、河流来沙量减少等因素。英罗湾潮汐水道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其潮汐水道的落潮主水道表现出有规律的演变,口门稳定性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罗湾 潮汐水道 演变 稳定性
下载PDF
英罗湾—安铺港沉积动力地貌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广灵 邱静 陈晖 《广东水利水电》 2020年第11期52-57,共6页
根据北部湾溺谷型海湾英罗湾—安铺港附近海区的水下地形及水动力情况,分析了英罗湾—安铺港及其附近海区的水下海岸动力地貌特征,并根据表层沉积物的输移趋势对水下动力地貌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海域潮流动力地貌类... 根据北部湾溺谷型海湾英罗湾—安铺港附近海区的水下地形及水动力情况,分析了英罗湾—安铺港及其附近海区的水下海岸动力地貌特征,并根据表层沉积物的输移趋势对水下动力地貌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海域潮流动力地貌类型比较丰富,主要地貌类型包括浅滩、深槽、沙脊、拦门沙、岸坡以及海底平原等,其丰富的动力地貌主要成因是该海域较强的潮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罗湾—安铺港 水下地貌 水动力 地貌成因
下载PDF
北部湾东北部春、夏季表层海水CO_(2)分压的24 h变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6
作者 许欣 王翔 +6 位作者 胡慧娜 向荣 蔡钰灿 刘长建 张伟杰 陈际雨 马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6,共13页
周日观测对掌握近海碳酸盐体系变化和海-气CO_(2)交换过程是必要的,有助于降低碳源汇评估的不确定性。针对北部湾东北部的英罗湾-安铺港海域,于2018年4月和8月利用24 h定点逐时采样观测了该区域表层海水碳酸盐体系及相关要素,分析了春... 周日观测对掌握近海碳酸盐体系变化和海-气CO_(2)交换过程是必要的,有助于降低碳源汇评估的不确定性。针对北部湾东北部的英罗湾-安铺港海域,于2018年4月和8月利用24 h定点逐时采样观测了该区域表层海水碳酸盐体系及相关要素,分析了春、夏季的表层海水CO_(2)分压(p CO_(2))24 h逐时变化规律及其调控因子。观测结果表明,春、夏季p CO_(2)变化范围分别为530~628μatm和427~748μatm,平均海-气CO_(2)通量分别为(1.7±0.8)mmol/(m^(2)·d)和(1.2±0.8)mmol/(m^(2)·d),均表现为大气CO_(2)的弱源。其中春季p CO_(2)24 h逐时变化受温度的影响相比夏季更显著,而夏季p CO_(2)对潮汐作用以及区域内沿岸河流、地下水等淡水汇入引起的生物生产和呼吸代谢过程增强的响应更明显。海水升温主导了春季区域表层高p CO_(2)的形成,夏季咸淡水的物理混合过程中增强的生物生产对表层溶解无机碳(DIC)起到降低作用,区域内的红树林、盐沼等生态系统对淡水端的DIC添加有一定的贡献。水团DIC浓度与总碱度(TA)的比值变化可反映英罗湾-安铺港海域p CO_(2)湾内高、湾外低的总体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英罗湾-安铺港 CO_(2)分压 海-气CO_(2)通量
下载PDF
我区红树林面临锈病和松毛虫的危害 被引量:5
7
作者 庞林 《广西林业》 1999年第4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红树林 锈病 病虫害 松毛 红海榄 叶片 英罗湾 侵染规律 海洋环境 海洋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