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淞沪停战协定》中的英美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任东来 刘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九·一八"事变中,中国政府的不抵抗和国际社会的冷漠,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势头。1932年1月28日,日本进攻上海,发动"上海事变"。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英美两国的外交调停,最终迫使日本回到谈判桌上,并在5... "九·一八"事变中,中国政府的不抵抗和国际社会的冷漠,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势头。1932年1月28日,日本进攻上海,发动"上海事变"。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英美两国的外交调停,最终迫使日本回到谈判桌上,并在5月初与中国达成了《淞沪停战协定》,维持了上海的和平。该协定的达成,与英美两个大国的调处是分不开的。不过,英美两国调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绥靖日本倾向,也对本次调解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事变 东亚国际关系 英美外交调停《淞沪停战协定》
下载PDF
从协调到胁迫:苏伊士运河基地危机中的美国对英外交政策及其影响(1952—1954)
2
作者 肖文超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89-98,共10页
冷战初期,由于英国对中东地缘政治秩序的影响已经呈现衰退之势,引起了苏联和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高度觊觎。为了主控中东、遏制苏联和实现全球战略,美国力图取代英国在中东的位置。1952年苏伊士运河基地危机的爆发为美国插手中东事务提供... 冷战初期,由于英国对中东地缘政治秩序的影响已经呈现衰退之势,引起了苏联和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高度觊觎。为了主控中东、遏制苏联和实现全球战略,美国力图取代英国在中东的位置。1952年苏伊士运河基地危机的爆发为美国插手中东事务提供了新机会。为了迫使英国撤军苏伊士运河基地,美国的调停政策经历了由协调到胁迫的转变,最终迫使英国和埃及于1954年达成了《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的缔结,不但深刻地暴露了英美两国在中东地区战略利益上的矛盾与分歧,而且对未来英美关系和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伊士运河基地危机 外交调停 关系 中东和平进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