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英诗格律的译法探讨——从《哀希腊》汉译本说起
1
作者 郑雨晴 余意梦婷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11期5482-5488,共7页
英诗汉译研究屡见不鲜,且不同时代的译者对同一源文本存在各自的翻译取舍,最终导致译文呈现效果的差异。其取舍的探讨主要聚焦于诗歌形式与诗歌内容。而相较于更容易传递对应的英诗内容,形式上的呈现因译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及时代背景的... 英诗汉译研究屡见不鲜,且不同时代的译者对同一源文本存在各自的翻译取舍,最终导致译文呈现效果的差异。其取舍的探讨主要聚焦于诗歌形式与诗歌内容。而相较于更容易传递对应的英诗内容,形式上的呈现因译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及时代背景的客观因素等存在出入。且英诗中的格律即步律、音律、行律、节律、韵律难以在汉语中实现完全的翻译对应,使得部分翻译家为保全格律诗的内容而舍弃形式,这也正是争议所在且前人研究涉略不足之处。本文以拜伦的《哀希腊》汉译本为探讨范例,认为英诗的五律在译本中存在实现程度的差异但并非不可译,虽然两种语言在诗歌呈现上不尽相同但从诗学角度出发,两者对于格律在诗学上的价值有着共同的认识,使得英诗中五律的美感经过翻译后得以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英诗格律 翻译
下载PDF
英诗格律与汉詩格律 被引量:2
2
作者 谭松 《外国语文》 1990年第1期71-79,共9页
诗(Poetry)是各民族最早的一种文学创作。从中国的《诗经》到英国的《裴欧沃夫》(Beowulf),从古埃及的《亡灵书》到印度的《吠陀》,无不如此。诗,不同于散文语言的主要分水岭是它具有音乐美——抑扬顿挫的节奏与和谐回旋的音韵。“节调... 诗(Poetry)是各民族最早的一种文学创作。从中国的《诗经》到英国的《裴欧沃夫》(Beowulf),从古埃及的《亡灵书》到印度的《吠陀》,无不如此。诗,不同于散文语言的主要分水岭是它具有音乐美——抑扬顿挫的节奏与和谐回旋的音韵。“节调”和“韵”是构成诗歌音乐美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格律 音乐美 主要分水岭 文学创作 《诗经》 BEOWULF 散文语言 基本要素 “韵” 古埃及
下载PDF
英诗格律和英诗教学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世醒 《外语教学》 1981年第3期1-13,共13页
英国诗歌和中国的诗、词、曲一样,也有完整的诗歌格律,如韵律、音步、诗行、脚韵、诗节、对句、四行诗,等等。这一整套完整的格律构成了英国诗歌的不同形式和体裁。但以往我们在教学中对诗歌的格律不够重视,一般都用教散文的方法来教诗... 英国诗歌和中国的诗、词、曲一样,也有完整的诗歌格律,如韵律、音步、诗行、脚韵、诗节、对句、四行诗,等等。这一整套完整的格律构成了英国诗歌的不同形式和体裁。但以往我们在教学中对诗歌的格律不够重视,一般都用教散文的方法来教诗歌。这不能不给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不懂英诗的格律,就不能真正读懂英国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步抑扬格 音步 英诗格律 英国诗歌 扬抑格 韵律 脚韵 诗歌格律 重读音节 诗行
下载PDF
浅析英诗格律
4
作者 李旭清 《闽江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56-60,共5页
诗歌是人类语言的精华。诗歌的语言极富有音乐性,主要是由于它的节奏。一首好诗是音韵美和节律美的结合。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节奏,如汉语古诗强调平仄互协,英语诗歌也有其特有的格律方式。 从“英诗之父”——乔叟(1350—1400)时代起到自... 诗歌是人类语言的精华。诗歌的语言极富有音乐性,主要是由于它的节奏。一首好诗是音韵美和节律美的结合。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节奏,如汉语古诗强调平仄互协,英语诗歌也有其特有的格律方式。 从“英诗之父”——乔叟(1350—1400)时代起到自由诗的出现,格律诗走过了五百多年的历史,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诗人和传世之作,给人类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化遗产。因此,诵读英诗时,了解一点英诗格律是很有必要的。 英诗格律主要由节奏(rhythm)和押韵(rhyme)两个因素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格律 重读音节 抑抑扬格 扬抑抑格 辅音音素 押韵的词 扬抑格 英语诗歌 汉语古诗 音韵美
下载PDF
英诗格律的演化与翻译问题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杲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5-64,共10页
英诗格律的演化与翻译问题黄杲MeterandForminEnglishPoetryandtheTranslationofTheme¥,byHuangGaoxin(p.55)Abstract:Thisisthepref... 英诗格律的演化与翻译问题黄杲MeterandForminEnglishPoetryandtheTranslationofTheme¥,byHuangGaoxin(p.55)Abstract:Thisistheprefacetotheauthor'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格律 格律 四行诗 中古英语 抑扬格 斯宾塞 诗的格律 诗行 重读音节 莎士比亚
原文传递
介绍《英诗格律及自由诗》
6
作者 杨枕旦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9-70,共2页
商务印书馆即将于1993年5月出版的《英诗格律及自由诗》是一部全面而又简明地阐述英诗格律的专著,共分10章,328页,约20余万字。 作为这部书的第一个读者,我觉得有义务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样一部佳作。这部书的作者吴翔林先生是南京师范大... 商务印书馆即将于1993年5月出版的《英诗格律及自由诗》是一部全面而又简明地阐述英诗格律的专著,共分10章,328页,约20余万字。 作为这部书的第一个读者,我觉得有义务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样一部佳作。这部书的作者吴翔林先生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英语教授,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该书是他多年潜心钻研英诗的结果。作者为了编写这部书,花了近10年的时光,中间数易其稿,真正做到了不辞劳苦,精益求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格律 自由诗 英美文学 南京师范大学 大读者 中间数 商务印书馆 研究工作 近10年 格律
原文传递
从英诗与中诗的格律谈起
7
作者 田孟沂 《外国文学研究》 1985年第2期97-101,共5页
凡读过一些英国诗歌和中国旧体诗的人,都会发现:英诗和中国旧体诗在格律上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而且无论英诗或中国旧体诗,都具有格律,几乎可以说,无诗无格律,无格律不成诗。中国古体诗有韵无律,近体诗则有律亦有韵;英国古体诗有律... 凡读过一些英国诗歌和中国旧体诗的人,都会发现:英诗和中国旧体诗在格律上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而且无论英诗或中国旧体诗,都具有格律,几乎可以说,无诗无格律,无格律不成诗。中国古体诗有韵无律,近体诗则有律亦有韵;英国古体诗有律无韵(实则有头韵),近体诗则有律亦有韵。因此,格律可视为英诗与中诗的共同特点。我们知道,英国最早的诗歌要算《贝尔武甫》(Beowu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化 头韵 表现形式 重音节 旧体诗 英诗格律 尾韵 近体诗 古体诗 英国诗人
下载PDF
昆曲曲律与《牡丹亭》之《惊梦》曲词英译 被引量:2
8
作者 吉灵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18-123,共6页
文章以《惊梦》曲词为研究范本,探讨昆曲曲律与英诗格律之相通性。尽管昆曲曲词与英诗之语言载体迥异,但其艺术表现力之共性则为可译。昆曲曲词翻译原则在于昆曲曲词原文与译文实现"交际性对等"。该原则在《惊梦》部分曲词自... 文章以《惊梦》曲词为研究范本,探讨昆曲曲律与英诗格律之相通性。尽管昆曲曲词与英诗之语言载体迥异,但其艺术表现力之共性则为可译。昆曲曲词翻译原则在于昆曲曲词原文与译文实现"交际性对等"。该原则在《惊梦》部分曲词自译版本中得以体现与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曲律 英诗格律 曲词英译
下载PDF
跳动的韵律——为什么霍思曼的诗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英文)
9
作者 张国清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2-33,共2页
本文通过对霍思曼作品中的音乐旋律、诗歌格律与情感抒发之间关系的分析, 揭示了其作品所以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的原因.
关键词 音乐思维 音与意 英诗格律
下载PDF
《女神》与《草叶集》之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黎宏 《人文杂志》 1983年第3期101-108,共8页
郭沫若以《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为代表的新诗集《女神》,在1921年带着宏伟的气魄、灿烂的形象、奔放的诗体独树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开辟了中国诗歌的新纪元。《女神》不仅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民间文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五四... 郭沫若以《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为代表的新诗集《女神》,在1921年带着宏伟的气魄、灿烂的形象、奔放的诗体独树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开辟了中国诗歌的新纪元。《女神》不仅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民间文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五四”新文学广泛吸收外国文学营养的洪流中,受到了惠特曼《草叶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本文试将《女神》和《草叶集》这两部伟大的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其中某些共同的与不同的特点,进而在新诗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上,总结一点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叶集》 惠特曼 《女神》 郭沫若 “自我” 泛神论 神的表现 英诗格律 凤凰 诗体
下载PDF
论英语半格律半自由诗
11
作者 吴翔林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0-75,16,共7页
一、现、当代英诗的三类表现形式现有文字记载的英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诗《贝奥武甫》(Beowulf).这首诗是公元6世纪末或7世纪初的民间口头传说,后来经整理记录,得以流传至今.但那是用"古英语"(Old English)写的"头... 一、现、当代英诗的三类表现形式现有文字记载的英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诗《贝奥武甫》(Beowulf).这首诗是公元6世纪末或7世纪初的民间口头传说,后来经整理记录,得以流传至今.但那是用"古英语"(Old English)写的"头韵体诗"(alliterative verse),跟以后的英诗在格律形式上完全不同.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0-1400)的《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使用"英雄联韵体",这标志着英语格律诗(metrical verse)的开始,乔叟也被誉为"英诗之父".乔叟使用轻重音有规则的排列的节奏和使用韵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形式 英语格律 古英语 轻重音 自由诗 头韵 类形式 韵脚 文字 英诗格律
原文传递
译诗与民族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丰华瞻 《中国翻译》 1981年第3期45-46,共2页
自五四以来,已有不少英美诗歌被翻译成汉语白话诗。据我所见,有些译者在翻译时常常移植原诗的格律。还有些译者在译诗集的序言中或在谈译诗体会的文章中讲述他们如何致力于移植原诗的格律,如何在汉语诗中体现英诗的节奏、音步、韵律等... 自五四以来,已有不少英美诗歌被翻译成汉语白话诗。据我所见,有些译者在翻译时常常移植原诗的格律。还有些译者在译诗集的序言中或在谈译诗体会的文章中讲述他们如何致力于移植原诗的格律,如何在汉语诗中体现英诗的节奏、音步、韵律等。这一类文章有不少。给人的印象是:译诗时,格律非取法于西洋诗歌不可。我自己在译诗时,却从来不这样想。我觉得,既然译成中文诗,就照中国诗的格律,这是很自然的事。我相信,将中国诗译成英文诗的人,都会很自然地遵照英诗的格律,而不会努力去设想如何在英诗中体现中国诗的格律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在英诗汉译时,要亦步亦趋地遵循原诗的格律呢? 可能有人会这样说:中国诗的平仄音、字数、对仗等,移植到英语诗中是办不到的,因此不考虑移植。那么我要问:英诗的一套格律,移植到中文诗中,是否就办得到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诗 中国诗 民族化 移植 英诗格律 汉语 英诗汉译 五四以来 英美诗歌 翻译
原文传递
是“你”,还是“她”?
13
作者 郑诗鼎 《中国翻译》 1980年第6期33-33,共1页
英国"湖畔派"诗人威廉·华滋华斯(1770—1850)的《孤独的收割人》(The Solitary Reaper),是大家熟悉的一首诗。最近,笔者读了这首诗的两篇正式译文。一篇是顾子欣同志的译文(以下简称"顾译",见《诗刊》1980年2... 英国"湖畔派"诗人威廉·华滋华斯(1770—1850)的《孤独的收割人》(The Solitary Reaper),是大家熟悉的一首诗。最近,笔者读了这首诗的两篇正式译文。一篇是顾子欣同志的译文(以下简称"顾译",见《诗刊》1980年2月号);另一篇是梁守涛同志的译文(以下简称"梁泽",见《英诗格律浅说》,梁守涛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笔者学习之后,感到第一节的一处地方似可商榷。请先看原诗第一节及其两种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 英诗格律 湖畔派 收割 商务印书馆 孤独 学习 简称 商榷 英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