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幼虫生长发育对野苹果被害枝条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研究苹小吉丁与野苹果枝条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对野苹果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苹小吉丁幼虫定点定时调查其不...【目的】研究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幼虫生长发育对野苹果被害枝条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研究苹小吉丁与野苹果枝条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对野苹果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苹小吉丁幼虫定点定时调查其不同时间段的发育情况,测定幼虫所处的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在枝条韧皮部内越冬的幼虫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蛀入木质部化蛹,未蛀入木质部的部分幼虫从6月下旬至8月下旬期间出现自然死亡,尤其是7月中旬后自然死亡率上升到45%以上;经对幼虫所处韧皮部不同阶段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发现,受害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低于健康韧皮部,幼虫危害期的延续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从6月下旬的38.68、18.37、9.47、19.57 mg/g下降到8月下旬的17.5、12.15、9.47、16.6 mg/g,幼虫自然死亡率与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P <0.05),两者为负相关性;而受害木质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健康韧皮部,幼虫危害期的延续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从6月下旬的12.13、3.91、3.73、12.2 mg/g上升到8月下旬的19.26、14.10、4.20、17.50 mg/g,幼虫自然死亡率与木质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相关性分析( P <0.05),两者为正相关。【结论】野苹果受害部位枝条韧皮部的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是影响幼虫正常发育的主要因素,致使6月下旬至8月下旬幼虫难以蛀入木质部而大量死亡,可作为苹小吉丁林间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参数。展开更多
通过解剖野苹果树(Malus sieversii)枝条,调查和分析了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在野苹果树上的空间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幼虫及羽化孔均在树干南面枝条上分布最多,分别为0.93头/m、0.39个/m,幼虫在树干4~5m范围的枝条上最多,为0...通过解剖野苹果树(Malus sieversii)枝条,调查和分析了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在野苹果树上的空间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幼虫及羽化孔均在树干南面枝条上分布最多,分别为0.93头/m、0.39个/m,幼虫在树干4~5m范围的枝条上最多,为0.97头/m,而羽化孔在树干7~8m高度范围的枝条上分布最多,为0.45个/m;羽化孔与侵入孔比值率在树干西面的枝条上最高,为72.06%,而在树干6~7m范围的枝条上最高,为80.64%;野苹果树受苹小吉丁危害影响,枯枝从5月中旬至8月上旬增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树干南面4~5m的高度范围所占比最高,为22.76%;并且利用回归分析了苹小吉丁幼虫、羽化孔、羽化孔与侵入孔比值率、危害枯枝在野苹果树上的垂直分布。本文从苹小吉丁在野苹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分析,可为综合治理苹小吉丁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苹小吉丁 Agrilus mali Masumura林间引诱效果,为有效地监测苹小吉丁林间发生动态及成虫诱杀为主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野外苹果园内悬挂4种波长粘虫板与5种挥发物组合,评价林间引诱苹小吉丁...【目的】评价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苹小吉丁 Agrilus mali Masumura林间引诱效果,为有效地监测苹小吉丁林间发生动态及成虫诱杀为主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野外苹果园内悬挂4种波长粘虫板与5种挥发物组合,评价林间引诱苹小吉丁效果。【结果】 4种颜色粘虫板与5种挥发物组合对苹小吉丁在林间的引诱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顺-3-己烯醇分别与蛋黄色和浅绿色粘虫板组合对苹小吉丁的引诱效果较强,3 d 最大引诱数量分别达到66.00、63.00头/张,3 d 平均引诱数量分别为24.67、22.48头/张,与其它挥发物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05),雌虫的诱捕数量明显高于雄虫。苹小吉丁引诱数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挥发物剂量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结论】苹小吉丁对蛋黄色粘虫板与浅绿色粘虫板具有较好的趋向性,顺-3-己烯醇对粘虫板具有增效作用。蛋黄色或浅绿色粘虫板与顺-3-己烯醇组合,可作为苹小吉丁林间种群动态监测的手段。展开更多
苹果透翅蛾Conopia hector Butler和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是当前吉林省各地果园为害苹果属果树的两种主要枝干害虫。在长春前者一年发生1代,后者三年2代或二年1代。均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由于二者幼虫为害期长,又蛀入枝干内...苹果透翅蛾Conopia hector Butler和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是当前吉林省各地果园为害苹果属果树的两种主要枝干害虫。在长春前者一年发生1代,后者三年2代或二年1代。均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由于二者幼虫为害期长,又蛀入枝干内串食,所以用树上喷药防治幼虫和发生期较长的成虫均较难奏效。但这两种幼虫同时为害在枝干上造成的虫疤,却为涂药兼治提供了依据。且经济有效、简便易行,便于推广。试验用50%杀螟松或辛硫磷乳油,加煤油或柴油30~5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等合成菊酯类乳油50~100倍液,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用柴油或煤油作渗透剂可提高防治效果。涂药时期以春季和秋季落叶后为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幼虫生长发育对野苹果被害枝条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研究苹小吉丁与野苹果枝条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对野苹果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苹小吉丁幼虫定点定时调查其不同时间段的发育情况,测定幼虫所处的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在枝条韧皮部内越冬的幼虫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蛀入木质部化蛹,未蛀入木质部的部分幼虫从6月下旬至8月下旬期间出现自然死亡,尤其是7月中旬后自然死亡率上升到45%以上;经对幼虫所处韧皮部不同阶段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发现,受害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低于健康韧皮部,幼虫危害期的延续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从6月下旬的38.68、18.37、9.47、19.57 mg/g下降到8月下旬的17.5、12.15、9.47、16.6 mg/g,幼虫自然死亡率与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P <0.05),两者为负相关性;而受害木质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健康韧皮部,幼虫危害期的延续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从6月下旬的12.13、3.91、3.73、12.2 mg/g上升到8月下旬的19.26、14.10、4.20、17.50 mg/g,幼虫自然死亡率与木质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相关性分析( P <0.05),两者为正相关。【结论】野苹果受害部位枝条韧皮部的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是影响幼虫正常发育的主要因素,致使6月下旬至8月下旬幼虫难以蛀入木质部而大量死亡,可作为苹小吉丁林间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参数。
文摘通过解剖野苹果树(Malus sieversii)枝条,调查和分析了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在野苹果树上的空间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幼虫及羽化孔均在树干南面枝条上分布最多,分别为0.93头/m、0.39个/m,幼虫在树干4~5m范围的枝条上最多,为0.97头/m,而羽化孔在树干7~8m高度范围的枝条上分布最多,为0.45个/m;羽化孔与侵入孔比值率在树干西面的枝条上最高,为72.06%,而在树干6~7m范围的枝条上最高,为80.64%;野苹果树受苹小吉丁危害影响,枯枝从5月中旬至8月上旬增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树干南面4~5m的高度范围所占比最高,为22.76%;并且利用回归分析了苹小吉丁幼虫、羽化孔、羽化孔与侵入孔比值率、危害枯枝在野苹果树上的垂直分布。本文从苹小吉丁在野苹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分析,可为综合治理苹小吉丁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文摘【目的】评价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苹小吉丁 Agrilus mali Masumura林间引诱效果,为有效地监测苹小吉丁林间发生动态及成虫诱杀为主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野外苹果园内悬挂4种波长粘虫板与5种挥发物组合,评价林间引诱苹小吉丁效果。【结果】 4种颜色粘虫板与5种挥发物组合对苹小吉丁在林间的引诱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顺-3-己烯醇分别与蛋黄色和浅绿色粘虫板组合对苹小吉丁的引诱效果较强,3 d 最大引诱数量分别达到66.00、63.00头/张,3 d 平均引诱数量分别为24.67、22.48头/张,与其它挥发物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05),雌虫的诱捕数量明显高于雄虫。苹小吉丁引诱数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挥发物剂量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结论】苹小吉丁对蛋黄色粘虫板与浅绿色粘虫板具有较好的趋向性,顺-3-己烯醇对粘虫板具有增效作用。蛋黄色或浅绿色粘虫板与顺-3-己烯醇组合,可作为苹小吉丁林间种群动态监测的手段。
文摘苹果透翅蛾Conopia hector Butler和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是当前吉林省各地果园为害苹果属果树的两种主要枝干害虫。在长春前者一年发生1代,后者三年2代或二年1代。均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由于二者幼虫为害期长,又蛀入枝干内串食,所以用树上喷药防治幼虫和发生期较长的成虫均较难奏效。但这两种幼虫同时为害在枝干上造成的虫疤,却为涂药兼治提供了依据。且经济有效、简便易行,便于推广。试验用50%杀螟松或辛硫磷乳油,加煤油或柴油30~5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等合成菊酯类乳油50~100倍液,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用柴油或煤油作渗透剂可提高防治效果。涂药时期以春季和秋季落叶后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