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茁芽短梗霉原生质体激光诱变及高产菌株筛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雪松 王莹 +5 位作者 于晓迪 杨庆鑫 于笑坤 初宇卓 范豪 刘兰英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通过普鲁兰 (pullulan)产生菌 -茁芽短梗霉 (AureobasidiumPullulans)原生质体的激光诱变 ,以得到普鲁兰高产菌株。方法 :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茁芽短梗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并确定了其最佳条件为 :菌体以 1%的甘氨酸预处理 ;在 0... 目的 :通过普鲁兰 (pullulan)产生菌 -茁芽短梗霉 (AureobasidiumPullulans)原生质体的激光诱变 ,以得到普鲁兰高产菌株。方法 :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茁芽短梗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并确定了其最佳条件为 :菌体以 1%的甘氨酸预处理 ;在 0 .1mol LpH 6 .0柠檬酸 -柠檬酸钠缓冲液 ,含 0 .7mol LNaCl的高渗稳定液中 ;经蜗牛酶 0 .2 %、纤维素酶 0 .1%、溶菌酶 0 .2 %的混合酶酶解 15min。采用He -Ne激光诱变茁芽短梗霉原生质体筛选得到普鲁兰高产菌株J2 0 8,其蔗糖转化率达到 5 3.3% ,是原始菌株的 10 .6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兰 茁芽短梗霉 原生质体 激光诱变
下载PDF
一株茁芽短梗霉的分离鉴定及产多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贤卓 郭建军 袁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筛选具有产普鲁兰多糖能力的茁芽短梗霉(Aureobacidium pullulans)菌种,为普鲁兰行业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从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草地上采集9份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结合对菌落和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及18SrDNA序列对比... 【目的】筛选具有产普鲁兰多糖能力的茁芽短梗霉(Aureobacidium pullulans)菌种,为普鲁兰行业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从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草地上采集9份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结合对菌落和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及18SrDNA序列对比分析筛选茁芽短杆霉野生菌株。发酵培养测定菌株的普鲁兰产量和颜色,并运用红外光谱(FT-IR)法分析普鲁兰多糖的分子结构。【结果】从9份土样中分离得到5株菌株,其中只有菌株AP23具有酵母、菌丝体等多态性,该菌株的18SrDNA序列与已知序列DQ242509(A.pullulans)、DQ278883(A.pullulans)的同源性均达100%,可确定为茁芽短梗霉。发酵培养测定菌株AP23的普鲁兰产量为6.72g/L,糖转化率达22.4%。FT-IR分析表明茁芽短梗霉多糖是由α-糖苷键连接的D-吡喃葡萄糖残基组成的普鲁兰。【结论】茁芽短梗霉AP23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可作为诱变高产普鲁兰多糖的出发菌株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茁芽短梗霉 分离 鉴定 普鲁兰糖
下载PDF
茁芽短梗霉P1012产普鲁兰多糖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林 郭建军 +2 位作者 王贤卓 曾静 杜建华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95,共4页
研究了培养基组分(蔗糖、米糠和L-抗坏血酸)及发酵条件(pH、温度、接种量和转速)对茁芽短梗霉P1012(Aureobasidium pullulans P1012)产普鲁兰多糖的影响,以期提高普鲁兰多糖的产量。研究对培养基组分进行单因素试验及优化发酵条件,再结... 研究了培养基组分(蔗糖、米糠和L-抗坏血酸)及发酵条件(pH、温度、接种量和转速)对茁芽短梗霉P1012(Aureobasidium pullulans P1012)产普鲁兰多糖的影响,以期提高普鲁兰多糖的产量。研究对培养基组分进行单因素试验及优化发酵条件,再结合正交试验考察了三因素(米糠、蔗糖和L-抗坏血酸)两水平对普鲁兰多糖产量的影响,从而优化茁芽短梗霉P1012发酵工艺,并通过上5 L发酵罐发酵培养验证。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70 g/L、米糠3 g/L和L-抗坏血酸3 g/L。发酵条件控制为温度28℃、p H 5.0、接种量4%以及转速200 r/min。经5 L发酵罐培养后,测定普鲁兰多糖产量达到43.77 g/L,糖转化率为62.53%。发酵液pH由5.00升至6.56,黏度达到52.10m Pa·s,具有特别的芳香气味。获得茁芽短梗霉P1012的发酵工艺参数,为进入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茁芽短梗霉 普鲁兰 正交试验 发酵工艺
原文传递
高产无色素普鲁兰糖突变菌株P1012的选育及发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万翠香 王贤卓 +1 位作者 郭建军 袁林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本研究旨在选育出高产普鲁兰多糖且黑色素分泌缺失的菌株,为普鲁兰的发酵生产提供宝贵的菌种资源。研究采用三种诱变剂(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硫酸二乙酯(DES))对出发菌株茁芽短梗霉P23进行多轮诱变处理。通过从PDA平板上挑选出... 本研究旨在选育出高产普鲁兰多糖且黑色素分泌缺失的菌株,为普鲁兰的发酵生产提供宝贵的菌种资源。研究采用三种诱变剂(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硫酸二乙酯(DES))对出发菌株茁芽短梗霉P23进行多轮诱变处理。通过从PDA平板上挑选出色素低且黏度大的菌落作为候选菌株,并经红外光谱(FT-IR)分析其胞外多糖的构型。结果筛选出13株候选菌株,其中菌株P1012于PDA平板上培养7 d形成的菌落为白色,96 h发酵液呈乳白色,且吸光值(OD654 nm表示色素的相对含量)达到0.048,其胞外多糖经红外光谱检测可初步分析为普鲁兰多糖,与出发菌株P23相比,菌株P1012主要表现在细胞合成色素上的缺失。发酵培养后,测得普鲁兰产量为28.01 g/L,糖转化率达到56.02%,糖转化率比出发菌株高出28.8%。表明菌株P1012可以作为生产普鲁兰多糖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茁芽短梗霉 诱变 普鲁兰 黑色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