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遗忘的遗憾——茂飞“学术村”在福建协和大学校园中的移植
1
作者 卢伟 关瑞明 《建筑遗产》 CSSCI 2022年第2期57-65,共9页
文章针对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的福建协和大学魁岐校址的校园规划中美国建筑师茂飞此前所做的规划方案被弃用,最终实施规划的结构为建筑依据山地地形进行排布的自由式布局这一论断,通过对茂旦洋行原设计图纸的重新梳理与分析,辅以历史图像... 文章针对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的福建协和大学魁岐校址的校园规划中美国建筑师茂飞此前所做的规划方案被弃用,最终实施规划的结构为建筑依据山地地形进行排布的自由式布局这一论断,通过对茂旦洋行原设计图纸的重新梳理与分析,辅以历史图像与文献资料,认为其为误读的结果。茂飞是福建协和大学校园设计主导者的历史事实确凿无疑,其山脊建筑组群学术村模式的雏形已然落地呈现,现存大量不同于原规划的建筑实为临时建筑,而非对茂飞原设计方案之变更。文章进一步回溯了茂飞学术村模式校园设计之滥觞,以全球视角呈现了学术村在传播、移植与调适中的历史图景,从而彰显福建协和大学独特的个案意义与研究价值,为该建筑遗产搭建了进一步研究与讨论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飞 福建协和大学 学术村 布扎 移植与调适 地形
下载PDF
林徽因的建筑美学思考:关键词、来源及中国立场
2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以林徽因在28岁时发表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和《平郊建筑杂录》两篇文章作为依据,本文试图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揭示这位中国建筑美学的先驱者思想中若干“关键词”,即核心概念与近代欧美盛行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筑美学的关联。其... 以林徽因在28岁时发表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和《平郊建筑杂录》两篇文章作为依据,本文试图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揭示这位中国建筑美学的先驱者思想中若干“关键词”,即核心概念与近代欧美盛行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筑美学的关联。其旨有三:一是概括林的建筑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二是通过她的思想探讨西方建筑美学话语对中国近代建筑美学概念体系建构的影响;三是透过她对维特鲁威和拉斯金这两位西方建筑美学代表人物思想概念的重新定义和质疑,揭示其美学理念所具有的中国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建筑美学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平郊建筑杂录》 茂飞 维特鲁威 拉斯金
下载PDF
业师和雇主眼中的吕彦直——一份1929年的珍贵史料
3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202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1928年10月中美协进会会刊《中国》杂志中发表的《南京孙逸仙博士墓》一文中有多个细节,涉及吕彦直建筑师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建筑时的表现、他在毕业后去纽约茂旦事务所工作的介绍人、他在茂旦事务所接触到的一项重要工程、他对中国建筑... 1928年10月中美协进会会刊《中国》杂志中发表的《南京孙逸仙博士墓》一文中有多个细节,涉及吕彦直建筑师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建筑时的表现、他在毕业后去纽约茂旦事务所工作的介绍人、他在茂旦事务所接触到的一项重要工程、他对中国建筑认知得以形成的契机、业师和雇主对他的评价,乃至茂飞对吕的杰作中山陵这一茂飞本人所提倡的适应性建筑的了解,无疑是关于吕彦直生平的一份珍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彦直 中山陵 中山纪念堂 茂飞 埃弗里特·米克斯 适应性中国建筑
下载PDF
阅读梁思成之七 梁思成的城市规划思想综述:1930—1949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涛 《时代建筑》 2013年第4期148-155,共8页
本文通过细读梁思成在1930年与张锐合作的天津规划,以及梁在1930-1949年间的一系列规划写作,仔细梳理他的规划思想的来源和运用。
关键词 梁思成 张锐 茂飞 首都计划 分区 城市美化 沙里宁 有机疏散 花园城市 斯坦因 雷德朋 佩里 邻里单元 TVA CIAM
下载PDF
阅读梁思成之八 “梁陈方案”:两部国都史的总结与终结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涛 《时代建筑》 2013年第5期130-142,共13页
通过一批新史料的发掘,文章力求还原1950年梁思成和陈占祥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梁陈方案")的历史语境,论证该方案汇聚了中国两条国都规划史的线索:19371949年问的北京"西郊新市区"和... 通过一批新史料的发掘,文章力求还原1950年梁思成和陈占祥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梁陈方案")的历史语境,论证该方案汇聚了中国两条国都规划史的线索:19371949年问的北京"西郊新市区"和1928—1949年的南京中央政治区的规划史。文章还简要分析了它未能被当权者全盘采纳的原因,以及它与今日北京城市状况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成 陈占祥 “梁陈方案” 北京“西郊 新市区” 南京中央政治区 茂飞 疏散 集中
下载PDF
鲍希曼对中国近代建筑之影响试论 被引量:21
6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99,共6页
将20世纪初德国建筑师鲍希曼对中国建筑进行考察后出版的一些著作与其后的一些中国风格的建筑设计和建筑史写作进行对比,揭示鲍氏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从侧面认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学术研究与建筑实践的互动,中外学者之间的交流与砥砺,... 将20世纪初德国建筑师鲍希曼对中国建筑进行考察后出版的一些著作与其后的一些中国风格的建筑设计和建筑史写作进行对比,揭示鲍氏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从侧面认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学术研究与建筑实践的互动,中外学者之间的交流与砥砺,以及中国学者们对于西方研究的取长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学史 鲍希曼 茂飞 乐嘉藻 梁思成 林徽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