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范子美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会通
1
作者 乔洋敏 《基督宗教研究》 2022年第2期502-522,共21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儒者基督徒”范子美探寻基督教本真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会通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论证两者会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提出在中国社会和文化语境中认识“中国的耶稣”,发扬东方文明和基督教合作,建设“东方的基督教”,共造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儒者基督徒”范子美探寻基督教本真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会通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论证两者会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提出在中国社会和文化语境中认识“中国的耶稣”,发扬东方文明和基督教合作,建设“东方的基督教”,共造世界的和平大同。在他的著述中,从构思、立意、题材、内容都力图贯彻这一认识,留下了熔基督教思想与中国文化于一炉的典范。在建设本色基督教,基督教融合于中国社会的实现途径问题上,范子美对祭祖、基督教礼仪与中国古礼的探讨,认为遵循清洁高尚的纪念祖宗仪式,中国基督教徒可以作敬祖的子孙。范子美会通基督教和中国文化的事业,有待来者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子美 中国文化 基督教 儒家 耶儒会通
原文传递
论范子美的汉语文学观及其实践——关于中国新文学发生发展的“和声”现象的个案考察
2
作者 董韫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4年第8期229-241,共13页
兼具儒者和基督徒双重身份的范子美虽因身份的特殊排于新文学的周边,却始终与五四新文化阵营保持微妙的“和声”关系,他积极回应语言文学变革过程中的争论,与《新青年》倡导的文学革命隔空对话。范子美以盛倡德智这一“学者的”而非“... 兼具儒者和基督徒双重身份的范子美虽因身份的特殊排于新文学的周边,却始终与五四新文化阵营保持微妙的“和声”关系,他积极回应语言文学变革过程中的争论,与《新青年》倡导的文学革命隔空对话。范子美以盛倡德智这一“学者的”而非“锋头的”方式启导现代青年,并从语言形式出发探求白话文学的学理性且不排文言的使用。此外,他还注重从传统国粹中汲取新文学资源,以山歌为新诗的范本。范子美的汉语实践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发展既有冲突又有交融,与五四新文化阵营的思想主张共振发声,呈现出清末民初至“五四”前后丰富多彩的文学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子美 汉语文学观 新文学 《青年进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