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舫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年第5期90-91,共2页
法国著名人类学家阿诺尔德·范热内普在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化基础上总结归纳,提出了著名的"过渡礼仪模式",即分离阶段、阈限(过渡或边缘)阶段和聚合阶段。所谓过渡礼仪,是指标志着个体从一种社会地位转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时... 法国著名人类学家阿诺尔德·范热内普在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化基础上总结归纳,提出了著名的"过渡礼仪模式",即分离阶段、阈限(过渡或边缘)阶段和聚合阶段。所谓过渡礼仪,是指标志着个体从一种社会地位转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时所举行的礼仪,如出生、成年、结婚和死亡等。"过渡礼仪模式"本身不但包含人生过渡中的礼仪,而且也包括了岁时节庆、"首次礼"等所有适合该模式的礼仪。范热内普对仪式进程的分类,不仅启发了后世人类学家对不同阶段仪式背后的象征意义研究等,也成为人类学和其他学科研究仪式行为的一个经典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礼仪 范热内普 阈限 分类
下载PDF
“边缘”与“阈限”:范热内普与特纳的仪式论比较及其扩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旭东 丹珍央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3-56,82,共5页
范热内普和特纳是人类学仪式研究的扛鼎。前者提出了三级结构式的"过渡礼仪模式",其中"边缘"概念既有空间指向,也有现象学意义,进而延伸到时间范畴中;后者在继承前者观点的基础上,发展了"阈限"中的"... 范热内普和特纳是人类学仪式研究的扛鼎。前者提出了三级结构式的"过渡礼仪模式",其中"边缘"概念既有空间指向,也有现象学意义,进而延伸到时间范畴中;后者在继承前者观点的基础上,发展了"阈限"中的"反结构"状态。前者重视普同主义视野,强调建构秩序感;后者关注社会文化本体论,强调无序感的存在。但是,二者均热衷于把仪式限定在带有宗教性活动的领域中。而现代社会中的仪式并非仅仅包含在宗教性活动中,仪式的多样性和涵盖性更加凸显,"近阈限状态"主要体现在现代社会中的流动群体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 阈限 范热内普 特纳 近阈限
下载PDF
论作为社会状态的“门槛”概念——对范热内普、特纳与柏格森的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宋红娟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6,157,共12页
“门槛”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精神与社会文化中,但对该现象的认知和探讨并没有充分展开。范热内普在其“阈限”理论中曾对此有所关注,但在特纳对范热内普的发展中,忽略了其中“门槛”的一面。通过回溯特纳和他的思想渊源,以及范热内普和... “门槛”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精神与社会文化中,但对该现象的认知和探讨并没有充分展开。范热内普在其“阈限”理论中曾对此有所关注,但在特纳对范热内普的发展中,忽略了其中“门槛”的一面。通过回溯特纳和他的思想渊源,以及范热内普和柏格森对人的内在世界的观照,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范热内普、特纳等人的“阈限”理论,也可以重新阐释、建构“门槛”概念,进而有助于我们理解广泛存在的“门槛”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槛 特纳 范热内普 柏格森 绵延
原文传递
迈向科学的民俗学:范热内普的人生与学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小宇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31,160,共11页
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概念在汉语学界广为人知,但学界对范热内普的生平及学术却所知甚少。他自小叛逆,追求婚姻自由,热爱祖国,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即便这些行为会有可预见的后果。与涂尔干学派运用比较法研究民族志材料的宗教社会学不... 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概念在汉语学界广为人知,但学界对范热内普的生平及学术却所知甚少。他自小叛逆,追求婚姻自由,热爱祖国,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即便这些行为会有可预见的后果。与涂尔干学派运用比较法研究民族志材料的宗教社会学不同,范热内普认为当下活态的民俗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而功能背后有其机制,研究民俗甚至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但当时法国高校并没有设立民俗学教席,民俗研究也缺乏科学指导。为此,他着手编写旨在为法国民俗调查和研究提供科学指南的《法国当代民俗学手册》。正是这套巨著奠定了法国现代民俗学研究的基础,使民俗学在法国成为一门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热内普 学术 人生 民俗学
原文传递
范·热内普“过渡仪式”理论述评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宏信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8-103,共6页
范·热内普的"过渡仪式"理论是人类学、民俗学仪式研究的一种经典走向,他将仪式看成是一个过渡的动态进程,内含着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分隔-边缘-聚合。这一研究取向直接影响了埃德蒙·利奇、玛丽·道格拉斯、维克... 范·热内普的"过渡仪式"理论是人类学、民俗学仪式研究的一种经典走向,他将仪式看成是一个过渡的动态进程,内含着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分隔-边缘-聚合。这一研究取向直接影响了埃德蒙·利奇、玛丽·道格拉斯、维克多·特纳等后来学者,他们在仪式理论体系的建构上都是对"过渡仪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神圣与世俗间,范氏用"过渡性"来表达仪式不断前进的状态,使得仪式参与者的社会状态、社会身份以及生命任务的转变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合法化",更好地整合了人的生命过程与"社会化"过程。然而,建立在时间和空间基础之上的过渡仪式理论体系仍需要从"多向度、多层次、多维度的过渡或通过与多层级的‘分割机制’"来进行解读,才能具有穷尽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内 过渡仪式 边缘 阈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