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范畴化与非范畴化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洁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377-378,共2页
在新的教学大纲要求下,如何帮助学生短时高效地记忆单词成为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重大任务。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范畴化理论成为前沿研究课题。本文根据Hopper和Thompson提出的非范畴化理论,阐述从范畴化到非范畴化这一动态发展理论对... 在新的教学大纲要求下,如何帮助学生短时高效地记忆单词成为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重大任务。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范畴化理论成为前沿研究课题。本文根据Hopper和Thompson提出的非范畴化理论,阐述从范畴化到非范畴化这一动态发展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化与非范畴化 词汇教学
下载PDF
动用颜色词行为全貌的动态历时演变——以“红”“白”“黑”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邓云华 邓凯方 《中国外语》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7,共10页
基于语料库语言学中的行为全貌(BP)研究范式,本研究纳入MDS(多维尺度测量)分析法,对汉语中最为典型的“红”“白”“黑”三个颜色词动用形式的历时演变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三个词不同时期的全貌特征、典型义演变路径及其内在的认知机制和... 基于语料库语言学中的行为全貌(BP)研究范式,本研究纳入MDS(多维尺度测量)分析法,对汉语中最为典型的“红”“白”“黑”三个颜色词动用形式的历时演变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三个词不同时期的全貌特征、典型义演变路径及其内在的认知机制和理据。研究表明,颜色词动用后表示“事物颜色变化的动态过程”(物理义)以及“人物某情感变化的心理过程”(情感义),且主要表达情感的消极义。根据语料统计,发展至今,动用“红”更倾向于与人及人体部位相连,表人物情感的动态变化;而动用“黑”“白”倾向于与具体事物相连,表事物颜色变化的动态过程;这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知有很大关系。颜色词动用的认知机制主要为转喻,其语义的“产生—拓展—固化”及再循环过程也是“范畴化与非范畴化”理论的有力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用颜色词“红”“白”“黑” 历时演变 多维尺度分析 范畴化与非范畴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