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部因素与元音范畴化感知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飞 张昊 +1 位作者 王士元 彭刚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0-425,共16页
为了探讨元音内部的固有共振峰信息对元音感知的影响,文章采用范畴感知研究范式中的辨认和区分测试,考察普通话母语者对于普通话单元音之间(/i/-/a/)、前响双元音和单元音之间(/ai/-/a/)以及后响双元音和单元音之间(/ia/-/a/)的刺激连... 为了探讨元音内部的固有共振峰信息对元音感知的影响,文章采用范畴感知研究范式中的辨认和区分测试,考察普通话母语者对于普通话单元音之间(/i/-/a/)、前响双元音和单元音之间(/ai/-/a/)以及后响双元音和单元音之间(/ia/-/a/)的刺激连续统感知情况。结果表明:当不同元音之间(单元音与单元音)内部的共振峰曲线在走向上处于相对稳态时,其感知的范畴化程度较低;相反,当不同元音之间(复合元音与单元音)内部的共振峰曲线在走向上存在着相对动态变化时,其感知的范畴化程度则会显著提高。结合文献中有关其他音位范畴化感知的现有研究,文章还进一步总结了影响音位感知范畴化程度的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并提出了在行为学和脑电研究中衡量音位感知范畴化程度高低的客观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音 双元音 范畴化感知 内部因素 标准
下载PDF
汉语普通话声调T2—T4范畴化感知的老化效应
2
作者 肖容 陈丹怡 梁丹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97-1103,共7页
本研究考察了50~80岁说普通话的中老年人对普通话声调T2—T4的范畴化感知表现。采用经典范畴感知范式。结果显示,(1)中老年组所有年龄段(50~60岁、60~70岁、70~80岁)的范畴边界宽度都显著大于年轻组,但中老年组间差异不显著。(2)中老年... 本研究考察了50~80岁说普通话的中老年人对普通话声调T2—T4的范畴化感知表现。采用经典范畴感知范式。结果显示,(1)中老年组所有年龄段(50~60岁、60~70岁、70~80岁)的范畴边界宽度都显著大于年轻组,但中老年组间差异不显著。(2)中老年人范畴边界宽度与记忆广度测试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年龄的相关性不显著。(3)和年轻组相比,中老年组范畴内识别函数的斜率差异显著,而范畴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中老年人声调感知范畴化程度下降,音系层面的加工能力发生衰退,记忆广度的衰退与声调范畴化感知老年化之间存在关联。此外,50到80岁间,年龄不会直接影响声调感知范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化感知 普通话声调 听觉区分
下载PDF
汉语声调范畴化感知研究述评
3
作者 朱虹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年第5期33-34,共2页
声调感知的范畴化是有关声调知觉、声学信息加工方式的考查,其研究与声调加工模式、声调习得机制解构关系密切。本研究从声调调型、语音参数、语言经验等语内及语际影响因素入手,对目前既存的声调感知范畴化实验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 声调感知的范畴化是有关声调知觉、声学信息加工方式的考查,其研究与声调加工模式、声调习得机制解构关系密切。本研究从声调调型、语音参数、语言经验等语内及语际影响因素入手,对目前既存的声调感知范畴化实验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一方面明确了目前声调感知范畴化研究中由于参数选择及参数组合而引发的结论差异,提出建立综合参数体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明确提及构建多语种母语背景下声调感知模型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 范畴化感知 调型 语音参数 语言经验
下载PDF
知觉训练和日本留学生汉语送气/不送气音的范畴化感知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林军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0-566,共7页
本研究探讨了适应性知觉训练对于提高日本留学生汉语辅音送气/不送气特征范畴化感知能力的作用。研究发现不但接受训练的[pa]、[pha]知觉的范畴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学习者对未接受训练的[ta]、[tha]的范畴化知觉能力也得到了相应... 本研究探讨了适应性知觉训练对于提高日本留学生汉语辅音送气/不送气特征范畴化感知能力的作用。研究发现不但接受训练的[pa]、[pha]知觉的范畴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学习者对未接受训练的[ta]、[tha]的范畴化知觉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这说明知觉训练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日本留学生对汉语辅音送气/不送气特征的范畴化感知能力。研究还发现,范畴化知觉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持续得到提高。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改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效果和提高语音教学的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训练 送气/不送气 范畴化感知
原文传递
英语语音范畴化感知干预的行为和ERP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冰 张小娟 张旸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3,共7页
二语学习者的语音问题可能源自其大脑的范畴化感知偏误。本文使用基于"儿向语"的原创语音培训软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极易混淆的英语对比音/i/和//的范畴化感知过程进行干预研究。研究采用行为和事件相关电位两种测量方法对干... 二语学习者的语音问题可能源自其大脑的范畴化感知偏误。本文使用基于"儿向语"的原创语音培训软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极易混淆的英语对比音/i/和//的范畴化感知过程进行干预研究。研究采用行为和事件相关电位两种测量方法对干预前后的范畴化感知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培训后被试对英语对比音/i/和//关键声学特征的范畴化感知程度明显增强,表明基于"儿向语"特征的语音培训可以有效帮助学习者达到目标音位更趋近于母语的范畴化感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化感知 语音培训 儿向语 事件相关电位
原文传递
拟声构词中的隐喻、转喻及其认知界面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余涛 《绥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52-54,共3页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出发,阐释了拟声构词的隐喻机制和拟声词语义转移中的转喻方式,并探讨了拟声词的隐喻和转喻的界面关系。研究发现:1.拟声构词是在依据物理相似性和心理相似度的基础上通过语音隐喻进行的。2.拟声词语义转移的原因是发...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出发,阐释了拟声构词的隐喻机制和拟声词语义转移中的转喻方式,并探讨了拟声词的隐喻和转喻的界面关系。研究发现:1.拟声构词是在依据物理相似性和心理相似度的基础上通过语音隐喻进行的。2.拟声词语义转移的原因是发生了邻近性的认知转喻。3.语音的范畴化感知是拟声词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声词 隐喻 转喻 范畴化感知
下载PDF
语音学习的神经机制研究及其在纠正外语口音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程冰 张旸 张小娟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66,共5页
在学习外语或第二语言(简称二语)时,成人可能会在语音方面遇到诸多挑战。本文旨在分析成年人语音学习困境背后的大脑神经机制,从认知神经语言学的视角解释母语磁吸效应对外语或二语学习中辨音和发音产生的巨大影响,探索利用符合大脑语... 在学习外语或第二语言(简称二语)时,成人可能会在语音方面遇到诸多挑战。本文旨在分析成年人语音学习困境背后的大脑神经机制,从认知神经语言学的视角解释母语磁吸效应对外语或二语学习中辨音和发音产生的巨大影响,探索利用符合大脑语音认知规律的语料,经计算机合成、编辑技术开发软件进行语音培训,从而突破母语磁吸效应,并印证成年阶段大脑神经的可塑性,为纠正外语或二语学习者的口音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磁吸效应 范畴化感知 外语口音纠正
原文传递
实验音系学综述
8
作者 陈忠敏 《中国语音学报》 2022年第2期3-16,共14页
本文介绍实验音系学研究的历史,以及它在音系学领域所做的贡献。本文指出实验音系学在五个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实验音系学认为语言学属认知科学范畴,语言尽管具有复杂性,但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受心理认知规律和物理规律制约,所... 本文介绍实验音系学研究的历史,以及它在音系学领域所做的贡献。本文指出实验音系学在五个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实验音系学认为语言学属认知科学范畴,语言尽管具有复杂性,但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受心理认知规律和物理规律制约,所以可以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和解释共时语音系统和语音的普遍演变规律等。第二,把语音作为自然现象,因此实验音系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跟成熟的科学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一样是非常明确的,提出假设、采集数据、分析验证,或修改假设、再立论、再预测,循环反复,直到立论更完善。第三,实验音系学研究的范围比传统的语音学或形式音系学要宽广,研究范围除了包括传统语音学的内容外,还包括语音产出、传播、感知的神经认知机制,以及跟语音有关的表情、体态信息关系、社会语音学等内容。第四,实验音系学并不是只研究和描写语言的共时音系结构,还研究历时音变,即研究和解释形成共时语音系统的原因。所以实验音系学的研究著作里往往包含共时和历时两方面的内容,用音变遵循的自然规则来解释共时音系形成的原因。第五,实验音系学倾向于研究世界语言语音系统、语音类型以及语音演变的一般和共性规律。这些一般和共性规律在没有谱系关系的众多语言里和这些语言的历史上会不断重现。本文列举实验音系学四项研究成果,来具体说明实验音系学与形式音系学的不同,它们分别是:1.阻塞音倾向于清音化;2.语音系统形成的机制;3.突生塞音的解释;4.语音阶层性感知问题。最后阐述实验音系学在汉语语音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整篇文章分为五大部分:1.实验音系学的定义以及历史;2.实验音系学研究的历史;3.实验音系学研究举例;4.实验音系学在中国;5.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音系学 语音量子理论 范畴化感知 阶层性感知 样例模式
原文传递
粤语的同义多调字及其成因
9
作者 江荻 郭承禹 《韵律语法研究》 2022年第1期66-87,共22页
同义多调字指一个汉字可读两个或多个不同声调而意思并无变化。关于同义多调字的成因,学界的解释多种多样,没有一个统一阐释的理论。本文列述了前贤有关粤语同义多调字产生的诸多原因——音变分化、古调继承、口语(词)造字、偏旁误读等... 同义多调字指一个汉字可读两个或多个不同声调而意思并无变化。关于同义多调字的成因,学界的解释多种多样,没有一个统一阐释的理论。本文列述了前贤有关粤语同义多调字产生的诸多原因——音变分化、古调继承、口语(词)造字、偏旁误读等,其中重要观点是音段音变(清浊声母、不同类型的韵尾等)导致音高变化并对应形成不同声调。系统地看,决定声调成为辨义单位的关键因素是母语社会群体的范畴化感知和社会约定。语音时刻在变,如果某字音高变化接近另一声调音高并在独立状态维持的时间够长,社会群体就可能对其重新约定,从而造成一个字拥有两种或多种声调的现象。这就是声调的本质,即声调是社会群体通过范畴化感知对音高形式的约定,而多调字是社会群体对音高变化感知进行多次约定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语 多调字 范畴化感知 群体约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