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属性范畴的“问题”新义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纯 刘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80,共8页
本文针对方清明(2011、2017)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问题”新义归属的不同处理,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重新分析。从定位上看,“问题”新义应该与已有义项合并;从定义上看,合并后的“问题”新义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从定性上看,基于... 本文针对方清明(2011、2017)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问题”新义归属的不同处理,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重新分析。从定位上看,“问题”新义应该与已有义项合并;从定义上看,合并后的“问题”新义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从定性上看,基于属性范畴视角,表新义的“问题”既不是属性词也不是抽象名词,而是属性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 新义 属性范畴 属性名词
下载PDF
“无极”辨与属性范畴实体化
2
作者 张军夫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66-72,共7页
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进行的“无极太极之辨”,是一场具有多方面哲学内容和重要哲学意义的辩论。这场辩论,虽然是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层开的,但却表现出了当时的哲学思辨水平,提供了值得探讨的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本文试图从“无极”这... 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进行的“无极太极之辨”,是一场具有多方面哲学内容和重要哲学意义的辩论。这场辩论,虽然是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层开的,但却表现出了当时的哲学思辨水平,提供了值得探讨的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本文试图从“无极”这个范畴的性质和演变以及属性范畴实体化方面,作一些粗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极 太极之辨 属性范畴 《太极图说》 陆九渊 朱熹 实体化 《老子》 周敦颐 朱文
下载PDF
浅谈《和卓传》名词的领属性人称范畴特点
3
作者 阿衣先木.依力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2期10-13,共4页
本文拟对18世纪察哈台维吾尔文代表性文献《和卓传》中出现的名词的领属性人称范畴进行语法分析来展现与其同时代的察哈台维吾尔文相关文献中名词的领属性人称范畴的特征。
关键词 察哈台维吾尔语 和卓传 名词的领属性人称范畴
下载PDF
探究去范畴化的定义
4
作者 于艳 陈全献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期99-100,共2页
从Hopper和Thompson提出去范畴化的概念并对名词和动词两种词类范畴的去范畴化现象进行研究之后,国内外很多的学者进行了更多的广泛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是作者发现他们对去范畴化概念的定义及其翻译还未能达到统一,无一质疑Hopper和Thomp... 从Hopper和Thompson提出去范畴化的概念并对名词和动词两种词类范畴的去范畴化现象进行研究之后,国内外很多的学者进行了更多的广泛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是作者发现他们对去范畴化概念的定义及其翻译还未能达到统一,无一质疑Hopper和Thompson划分词类的标准。本文试图在分析Hopper和Thompson、刘正光等人名词去范畴化的研究的基础上修正并进一步明确去范畴化的定义:去范畴化是范畴成员丧失原有范畴的本质特征游离出此范畴的动态过程。去范畴化的结果是范畴成员的再范畴化。词类去范畴化和词类再范畴化共同构成了词类范畴化的完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 范畴 范畴属性
下载PDF
范畴典型与文化差异
5
作者 袁玲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1年第Z5期113-,115,共2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范畴建立在典型基础上,但是典型是随着文化的改变而改变的。本文旨在运用范畴典型的文化依赖性,通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范畴的典型属性的异同点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范畴典型 范畴属性 文化差异
下载PDF
基于认知功能的英汉量词句法行为研究
6
作者 张京弘 《海外英语》 2023年第4期80-82,共3页
按照认知功能分类,汉语传统语法中的量词,或英语传统语法中的量名词,与传统语法中的形容词一起被归在事物属性词范畴。这种分类可以在句法功能上进行证明:首先,与名词不同的是,量词必须出现于表量构式中;其次,名词既可以充当主语、宾语... 按照认知功能分类,汉语传统语法中的量词,或英语传统语法中的量名词,与传统语法中的形容词一起被归在事物属性词范畴。这种分类可以在句法功能上进行证明:首先,与名词不同的是,量词必须出现于表量构式中;其次,名词既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又可以充当话题,但“数量”短语不能充当主语和宾语,只能充当话题;光杆量词既不能做主语、宾语,也不能充当句子的话题;再次,数量短语可以像形容词一样充当名词的限定词,且必须位于被限定词之前;最后,与其他属性词同现时必须位于其他属性词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认知功能分类 事物属性范畴 量词句法行为
下载PDF
论价值与价值认识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林昆 《人文杂志》 1986年第5期27-30,26,共5页
一、价值的性质、构成和特征 哲学的价值范畴是什么性质的范畴呢?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可以认为是属性范畴,又是关系范畴。当我们说价值是表示客体对主体有用的属性,这时价值便是属性范畴,是客体的价值属性。当我们说价值是表示主体和满足... 一、价值的性质、构成和特征 哲学的价值范畴是什么性质的范畴呢?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可以认为是属性范畴,又是关系范畴。当我们说价值是表示客体对主体有用的属性,这时价值便是属性范畴,是客体的价值属性。当我们说价值是表示主体和满足他们需要的客体的关系,这时价值便是关系范畴。应该指出,价值范畴的根本性质是关系范畴,属性范畴是从关系范畴派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认识 主体需要 事实认识 精神客体 价值关系 客体属性 关系范畴 价值属性 本体属性 属性范畴
下载PDF
论污染环境罪中危险废物的司法认定
8
作者 黄红霞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44,共14页
危险废物作为污染环境罪的规制对象,在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规范、准确认定危险废物,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现行相关司法解释及司法解释性质文件所确立的危险废物司法认定规则,在实践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指导... 危险废物作为污染环境罪的规制对象,在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规范、准确认定危险废物,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现行相关司法解释及司法解释性质文件所确立的危险废物司法认定规则,在实践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同时囿于其列举式规定的开放性、与行政执法证据规则的脱节、严惩思维下法官先入为主的认定理念等因素,造成危险废物范畴属性界分模糊、证据名类不一、司法行政化风险等新的适用困境。为此,需要从解释论角度加强危险废物所属范畴的类型化建构,从行刑衔接角度构建统一的证明基准,从导向重塑角度修正危险废物的司法认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危险废物 范畴属性 证明基准 司法认定
下载PDF
表属性范畴的“N1(的)N2”结构的语义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文贞惠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1998年第1期35-40,共6页
关键词 属性范畴 语义分析 语义关系 本体 句法结构 数量关系 变换形式 属性关系 语法意义 偏正结构
原文传递
“有”是“有限”“无”是“无极”吗——与韩东育先生商榷
10
作者 刘长欣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5-37,共3页
“有、无”是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创的一对哲学范畴。关于“有、无”,历来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韩东育先生曾著文《“有”是“有限”,“无”是“无极”》。本文认为,“有、无”属实体范畴,“有限、无限”为属性范畴,韩先生犯了“属性范... “有、无”是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创的一对哲学范畴。关于“有、无”,历来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韩东育先生曾著文《“有”是“有限”,“无”是“无极”》。本文认为,“有、无”属实体范畴,“有限、无限”为属性范畴,韩先生犯了“属性范畴实体化”式的错误,故与之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 无限 属性范畴 实体范畴 属性范畴实体化
下载PDF
神经检测模型与感知同态引理
11
作者 冯嘉礼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5年第A01期78-80,共3页
将MP模型推广为语义型的特征分类映射模型,给出了感觉和知觉的数学表达形式,得到了关于事物属性集结构与记忆结构的两个基本引理。
关键词 属性范畴 神经检测 感觉神经
下载PDF
一般和个别与共性和个性
12
作者 杨耕 辛景亮 《江淮论坛》 1982年第4期48-49,共2页
在关于哲学范畴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一般和个别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两对范畴是相同的范畴。我们认为这样认识是不妥的,尽管一般和共性含义的区别不大,但是个别和个性是不能等同的。所谓个别是指单个的、特殊的、有别于其他事... 在关于哲学范畴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一般和个别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两对范畴是相同的范畴。我们认为这样认识是不妥的,尽管一般和共性含义的区别不大,但是个别和个性是不能等同的。所谓个别是指单个的、特殊的、有别于其他事物的个体,即具体事物。个性则是指一事物之所以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是一事物所独有而他事物不具有的特殊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事物 哲学范畴 特殊性质 相同属性 属性范畴 马克思 独立存在 列宁 认识共性 客观存在
下载PDF
唯物论四题(札记)
13
作者 张仲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43-44,共2页
一、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我们的一些哲学教科书,在谈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时,只讲物质本身(自然界和社会)的统一性,而不讲物质和意识的统一性,这就把世界统一性问题的基本点、主要点忽略了。因为世界统一性问题谈世界上多种多样现象的统一性... 一、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我们的一些哲学教科书,在谈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时,只讲物质本身(自然界和社会)的统一性,而不讲物质和意识的统一性,这就把世界统一性问题的基本点、主要点忽略了。因为世界统一性问题谈世界上多种多样现象的统一性(多样性统一),实质上归结为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因为世界上的多种多样现象可归结为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是否承认二者的统一性,区分为二元论和一元论,主张二者统一于什么(物质或精神),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谈物质本身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统一性 物质性 世界统一性 具体物质形态 唯物论 客观实在性 属性范畴 哲学教科书 精神现象 物质概念
下载PDF
名词非范畴化的特征 被引量:90
14
作者 刘润清 刘正光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3,共13页
本文考察了名词在非范畴化以后的句法表现、语义特征、范畴与功能的转移等几个基本问题。名词非范畴化后体现出如下特征 :一些形态句法分布特征相应消失 ;其意义变得抽象和泛化 ;增加新的交际功能。非范畴化的最终结果是范畴发生转移。... 本文考察了名词在非范畴化以后的句法表现、语义特征、范畴与功能的转移等几个基本问题。名词非范畴化后体现出如下特征 :一些形态句法分布特征相应消失 ;其意义变得抽象和泛化 ;增加新的交际功能。非范畴化的最终结果是范畴发生转移。语言系统及人类认识的发展与创新要求是名词非范畴化的内在动力 ,而语篇交际是外部条件。非范畴化理论补充与改进了范畴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范畴 句法表现 语义特征 交际功能 形态句法 范畴属性特征
原文传递
日语中属性构式的句法结构及语义特征分析——以「NPヲシテイル」为中心
15
作者 姜柳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67-75,共9页
属性范畴名词是「NPヲシテイル」属性构式获取恒时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其构式结构可知,该类构式存在两种不同类型,一类属性范畴名词显现于句中,仅有一个属性主,且话题名词不受有生性限制;另一类属性范畴名词未显现于句中,存在两个属... 属性范畴名词是「NPヲシテイル」属性构式获取恒时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其构式结构可知,该类构式存在两种不同类型,一类属性范畴名词显现于句中,仅有一个属性主,且话题名词不受有生性限制;另一类属性范畴名词未显现于句中,存在两个属性主,且话题名词受有生性限制。该构式虽不承担体貌意义却选择动词「テイル」形式,主要源于「テイル」形的“观察描写性”,这与该构式优先表示视觉属性的倾向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构式 构式语法 属性范畴名词 视觉属性
原文传递
翻译与翻译原型 被引量:48
16
作者 谭载喜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7,96,共4页
长期以来,翻译研究一直受传统的经典范畴观影响,翻译理论中盛行着无数的二元对立观,如直译与意译、形式与意义、形似与神似、异化与归化、忠实与不忠实、可译与不可译、翻译作为艺术与翻译作为科学等等互相冲突的思想与方法。对翻译本... 长期以来,翻译研究一直受传统的经典范畴观影响,翻译理论中盛行着无数的二元对立观,如直译与意译、形式与意义、形似与神似、异化与归化、忠实与不忠实、可译与不可译、翻译作为艺术与翻译作为科学等等互相冲突的思想与方法。对翻译本质的这种认识方式,使人们在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时,容易各执一端,争论不休。原型理论则与之相反,它跳脱对范畴认知的二元对立模式,强调范畴的原型性和范畴边界的模糊性,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二元对立观非此即彼的认知缺陷。本文立足于近年认知科学领域甚为流行的原型理论,围绕"翻译原型"这个主题,就翻译范畴属性、翻译标准、翻译本体及其本体理论等若干关涉翻译本质的核心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学界同仁对相关研究课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认知 翻译原型 翻译范畴属性 翻译本体 翻译标准
原文传递
“问题+N”组配能力及其相关问题再研究
17
作者 潘纯 《华中学术》 2022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问题+N”与“有问题的+N”“N+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问题+N”的组配能力明显增强,能够进入该结构的N不仅限于部分产品名词和表人名词,一部分抽象事物名词也能为该结构所接纳。根据N的不同语义类别,可将“问题+N”归结为“问题... “问题+N”与“有问题的+N”“N+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问题+N”的组配能力明显增强,能够进入该结构的N不仅限于部分产品名词和表人名词,一部分抽象事物名词也能为该结构所接纳。根据N的不同语义类别,可将“问题+N”归结为“问题奶粉”类和“问题线索”类,二者可从五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在“问题奶粉”类“问题+N”中,该结构对表人名词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同时,对具体事物名词不作体积大小限制。此外,抽象事物名词是近年来能够进入“问题+N”的新兴语义类别,“问题线索”又是其中的特殊小类。基于属性范畴视角,本文还具体论述了“问题线索”中“问题”得以明确指称的依据、方式以及临时概念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N” 组配能力 N 语义类别 属性范畴 问题线索 临时概念化功能
原文传递
联系、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18
作者 宋禾 《东北史地》 1998年第Z1期54-56,共3页
联系、运动、变化、发展和规律这组范畴,从内容上看,它们都是反映物质世界存在状态的范畴,都要回答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问题,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逻辑形式上看,它们都属于辩证法的属性范畴,含义又十分接近,甚至... 联系、运动、变化、发展和规律这组范畴,从内容上看,它们都是反映物质世界存在状态的范畴,都要回答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问题,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逻辑形式上看,它们都属于辩证法的属性范畴,含义又十分接近,甚至在特殊场合可以通用。但是它们又各处于不同的层次,依次存在着层层递进的种属关系,越前面的范畴越基本、越抽象;越后面的范畴越从属、越具体。它们的这种又区别又联系的关系,可用图形表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联系 化学运动 相互作用 质量互变规律 发展过程 辩证法 存在状态 属性范畴 必然趋势 新事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