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8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笋茎叶青贮品质、微生物及挥发物质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玲 盛玉珍 +4 位作者 韦树 谷赖佳 刘勇 张骞方 叶鹏盛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3-131,共9页
为了解析芦笋茎叶青贮后品质、微生物和挥发物质的特征,试验采用两种商品添加剂分别对芦笋茎叶进行青贮,50 d后测定青贮芦笋茎叶的品质、微生物、挥发性气味物质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青贮后提高了芦笋青贮料中乳酸的含量,降... 为了解析芦笋茎叶青贮后品质、微生物和挥发物质的特征,试验采用两种商品添加剂分别对芦笋茎叶进行青贮,50 d后测定青贮芦笋茎叶的品质、微生物、挥发性气味物质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青贮后提高了芦笋青贮料中乳酸的含量,降低了pH和氨态氮占总氮的比例。与青贮前相比,青贮后的芦笋茎叶中粗蛋白含量提高,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青贮后芦笋茎叶的细菌主要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Chloroplast)为主;真菌主要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主。芦笋茎叶青贮前、后分别鉴定出19种和22种挥发性物质(匹配度80%以上),青贮芦笋茎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是醛类,其次是烃类和酯类。青贮后芳香醛和有益烃类化合物角鲨烯含量明显增加,改善了风味及适口性。青贮后芦笋茎叶产生大量有益菌群,尤其是蓝细菌。芦笋茎叶加入添加剂青贮后改善了营养品质、微生物结构和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叶 青贮品质 营养成分 微生物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西兰花废弃茎叶品质的改善 被引量:2
2
作者 姚晓红 孙宏 +5 位作者 沈琦 周航海 赵志伟 吴逸飞 王新 汤江武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59-464,共6页
本试验旨在筛选纤维素降解菌,并探究其用于废弃西兰花茎叶发酵的可行性。以西兰花种植土壤和实验室保藏菌种为筛选源,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酶(CMC)-刚果红染色法进行初筛,以CMC活性和滤纸酶(FPA)活性为指标进行复筛,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 本试验旨在筛选纤维素降解菌,并探究其用于废弃西兰花茎叶发酵的可行性。以西兰花种植土壤和实验室保藏菌种为筛选源,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酶(CMC)-刚果红染色法进行初筛,以CMC活性和滤纸酶(FPA)活性为指标进行复筛,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编号XLG2-1。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通过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分析,确定其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将菌株接种于废弃西兰花茎叶中进行发酵,发现粗蛋白、小肽和粗多糖含量分别比发酵前提高了0.41、11.5和10.4百分点;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分别比发酵前降低了0.21、0.25和0.02百分点。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发酵后的样品结构疏松,表面有大量孔洞,并有菌附着,表明该菌能分解利用西兰花废弃茎叶,有助于解决其资源化利用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短小芽孢杆菌 西兰花废弃茎叶 发酵
下载PDF
免疫增强剂三七茎叶皂苷口服液的质量控制研究
3
作者 秦枫 王艳 +6 位作者 吴植 吴双 王安平 朱善元 李金贵 唐楠楠 陈瑜悦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4,共10页
本研究从性状、pH、相对密度、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鉴别、含量测定等方面对三七茎叶皂苷口服液(Oral liquid of saponins of stems and leaves of Panax notoginseng,LSPN)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利用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本研究从性状、pH、相对密度、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鉴别、含量测定等方面对三七茎叶皂苷口服液(Oral liquid of saponins of stems and leaves of Panax notoginseng,LSPN)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利用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法,鉴定其主要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法,建立LSPN中人参皂苷Rb1和Rb3含量的同步分析方法。HPLC-ELSD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GL,InertSustain C18柱(5μm,250×4.6 mm Column);流动相为乙腈(A)-水(B),采用梯度洗脱;进样量:10 L;人参皂苷Rb1和Rb3保留时间分别为13.264 min和15.415 min。ELSD运行参数:氮气流速为1.64 slpm,气化温度为48℃,蒸发温度为80℃。结果表明,LSPN为黄绿色的澄清液体,味苦,pH、相对密度和微生物限度均符合标准要求。人参皂苷Rb1和Rb3的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均为10 g/mL,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均为20 g/mL,均在20~500 g/mL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1.58X+1.72(r=0.999904)和Y=1.60X+1.64(r=0.999628)。人参皂苷Rb1和Rb3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5%和100.42%,RSD分别为2.71%和1.12%。该法准确,精密度、重现性好,可用于LSPN中人参皂苷Rb1和Rb3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茎叶皂苷口服液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
下载PDF
偏最小二乘法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发酵黄芪茎叶中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4
作者 张燕 贾阳 +4 位作者 杜涓 刘娜 王园 齐景伟 安晓萍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0-75,共6页
试验测定发酵前、后黄芪茎叶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结合化学计量学法快速预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为定量检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黄芪茎叶深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硝酸铝-亚硝... 试验测定发酵前、后黄芪茎叶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结合化学计量学法快速预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为定量检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黄芪茎叶深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发酵黄芪茎叶黄酮的含量,测定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构建发酵黄芪茎叶黄酮的快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发酵黄芪茎叶黄酮抗氧化能力强于发酵前,构建快速预测模型采用了二阶导数(SD)+正态变量变换(SNV)+去趋势算法(Detred)的方法对全谱图进行预处理的效果较好,优化后的模型决定系数(R^(2))、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校准标准差(SEC)分别为0.92、0.24、0.24,其相对分析误差(PRD)为3.46,外部验证R2为0.88。研究表明,构建的NIR模型校正和交互验证决定系数均较大,PRD均大于2,说明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建立的模型有助于检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黄芪茎叶 黄酮 抗氧化性 近红外光谱技术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烹调方式对山芋茎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王荣兰 朱云龙 +2 位作者 胡燕 刘莹莹 胡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3,65,共5页
为探究不同烹调方式对山芋茎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总酚含量、黄酮类物质含量以及DPPH·清除能力作为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指标,分别采用漂烫、油炒和微波3种不同的烹调方法处理山芋茎叶,测定不同烹调方式及条件下其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 为探究不同烹调方式对山芋茎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总酚含量、黄酮类物质含量以及DPPH·清除能力作为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指标,分别采用漂烫、油炒和微波3种不同的烹调方法处理山芋茎叶,测定不同烹调方式及条件下其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山芋茎叶抗氧化能力与漂烫时间、漂烫温度呈负相关,且当温度大于70℃后,其抗氧化能力的衰减趋势更显著(P<0.05);油炒时间、油用量对山芋茎叶的抗氧化能力有正向调节功效;其抗氧化能力随微波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3 min时最强,而当微波功率增大时,山芋茎叶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且差异显著(P<0.05),DPPH·清除率则呈负相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调方式 山芋茎叶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黄芪茎叶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刘燕 蒋明琴 李进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4,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水平黄芪茎叶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将120头健康的体重(25±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10头,试验分别在基础... 文章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水平黄芪茎叶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将120头健康的体重(25±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10头,试验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组)、1.0%(2组)、1.5%(3组)、2.0%(4组)黄芪茎叶提取物,预饲期10d,整个试验为期56d。结果表明:(1)试验3、4组平均日增重较1组分别显著提高11.6%、10.1%(P <0.05),其料重比较1组分别显著降低9.4%、7.0%(P <0.05);(2)试验3、4组粪便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的养分表观消化率较1组分别显著提高10.9%、10.8%、10.8%、11.2%、16.5%、15.9%(P <0.05);(3)试验3、4组血清中IgA、IgG、IL-2含量较1组分别显著提高10.8%、11.7%、12.0%、13.7%、22.9%、25.1%(P <0.05),其血清中TNF-α含量较1组分别显著降低20.8%、22.1%(P <0.05)。综上所述,添加1.5%黄芪茎叶提取物可以提高“杜×长×大”二元杂交仔猪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免疫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茎叶提取物 仔猪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免疫机能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添加剂对辣木茎叶青贮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周昊 况丹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17-121,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微生物添加剂对辣木茎叶青贮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以辣木茎叶为底物,对照组中不添加微生物制剂,试验组分别添加植物乳杆菌(A组)、酵母菌(B组)、枯草芽孢杆菌(C组)、植物乳杆菌+酵母菌(D组)、酵母菌...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微生物添加剂对辣木茎叶青贮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以辣木茎叶为底物,对照组中不添加微生物制剂,试验组分别添加植物乳杆菌(A组)、酵母菌(B组)、枯草芽孢杆菌(C组)、植物乳杆菌+酵母菌(D组)、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E组)、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F组)、植物乳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G组),每组3个重复,青贮30 d,测定辣木茎叶青贮的感官、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结果显示:对照组辣木茎叶青贮感官评价分数最低,为12分,D组、E组、F组、G组辣木茎叶青贮得分为18~19分,等级为一级优良。与对照组比较,除A组外,其余微生物添加剂组辣木茎叶青贮的粗蛋白(C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D组、E组、F组和G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所有微生物添加剂组木质素(ADL)含量均显著降低,相对饲喂价值(RFV)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所有微生物添加剂组辣木茎叶青贮的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低于4.2,D组、E组、F组和G组青贮饲料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降低(P<0.05),所有微生物添加剂组辣木茎叶青贮的乳酸(L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所有微生物制剂组辣木茎叶青贮中的植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辣木茎叶青贮过程中添加植物乳杆菌、酵母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感官评分、营养品质及发酵品质,且以植物乳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添加剂 辣木茎叶 感官评价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下载PDF
西番莲茎叶提取物对热应激下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刘磊 卢冰霞 +5 位作者 莫红芳 莫文湛 蒙翠萍 吴健平 蒋玲艳 彭健波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8-73,共6页
试验旨在了解西番莲茎叶提取物对夏季热应激下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于夏季选取210日龄海兰褐蛋鸡2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日粮... 试验旨在了解西番莲茎叶提取物对夏季热应激下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于夏季选取210日龄海兰褐蛋鸡2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500、1000 mg/kg的西番莲茎叶提取物,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组蛋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中剂量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中剂量组鸡蛋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鸡蛋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蛋黄重、蛋黄比例、蛋形指数和蛋黄颜色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西番莲茎叶提取物可提高夏季热应激条件下海兰褐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茎叶提取物 蛋鸡 产蛋性能 蛋品质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筛选菊茎叶总黄酮抗氧化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巫梦莹 陈慧芳 +5 位作者 程冉冉 丁杨飞 熊俊伟 夏成凯 吴德玲 张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77,共14页
为探讨菊茎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TFCSL)抗氧化应激的活性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采用HPLC建立不同批次TFCSL指纹图谱;以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 为探讨菊茎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TFCSL)抗氧化应激的活性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采用HPLC建立不同批次TFCSL指纹图谱;以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将丙二醛含量、乳酸脱氢酶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作为药效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其谱-效关系确定抗氧化药效物质基础;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探究核心靶点及作用通路。从12批次TFCSL指纹图谱中确定12个共有峰,指认其中9个化学成分;各批次总黄酮样品均可减少细胞凋亡、降低丙二醛及乳酸脱氢酶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综合2种数学模型确定峰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峰6(异绿原酸C)、峰7(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为抗氧化物质基础;筛选出的3个活性成分作用于抗氧化应激的33个靶点;关键靶点为TNF、CASP3、EDNRA、XDH、PTGS2、MMP2,主要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TNF通路、MPKA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均有较好的结合力。表明TFCSL抗氧化应激的物质基础可能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异绿原酸C、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推测通过TNF、CASP3等靶点作用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体现菊茎叶多成分、多靶点抗氧化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叶 总黄酮 氧化应激 谱效关系
下载PDF
甘草茎叶对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张建明 张志杰 《云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1-14,共4页
为探究甘草茎叶对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疫病治疗成本的影响。选择体重(18.82±1.51)kg且健康的3月龄湖羊公羔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饲粮中分别用0、20%、... 为探究甘草茎叶对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疫病治疗成本的影响。选择体重(18.82±1.51)kg且健康的3月龄湖羊公羔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饲粮中分别用0、20%、40%和60%甘草茎叶替代苜蓿干草,预试期和正试期分别为7d和42d。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Ⅱ日均增重显著上升(P<0.05),但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羊群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白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羊群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Ⅱ羊群血清中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间,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羊群发病次数和用药成本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以甘草茎叶代替部分苜蓿干草(40%比例为宜)有利于提高湖羊公羔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且有利于疫病防控,降低用药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茎叶 羔羊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疫病防控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发酵人参茎叶提取物对锦鲫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欣 于鹏 +1 位作者 单晓枫 钱爱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30,共14页
为了研究干酪乳杆菌发酵人参茎叶提取物对锦鲫的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实验先用3%、4%、5%、6%(记为L3、L4、L5、L6)的干酪乳杆菌菌液发酵人参茎叶提取物,再分别添加到基础饲料(记为L0)中,对初始平均体重为(25.00±0.05)g的锦鲫... 为了研究干酪乳杆菌发酵人参茎叶提取物对锦鲫的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实验先用3%、4%、5%、6%(记为L3、L4、L5、L6)的干酪乳杆菌菌液发酵人参茎叶提取物,再分别添加到基础饲料(记为L0)中,对初始平均体重为(25.00±0.05)g的锦鲫进行为期5周的饲喂实验。周期性取样,采集锦鲫血清、肝胰脏、中肾、脾脏和全肠,以检测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在饲喂实验结束后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攻毒保护性实验。结果显示,与L0组相比,L5组碱性磷酸酶(AKP)、免疫球蛋白M(IgM)、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显著升高,L5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L0组。各组织中IL-10、TNF-α、TGF-β、IFN-γ、IL-1β基因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表现出时空差异,其中IL-10的基因水平表达升高更为敏感。在攻毒保护性实验中,L5组的存活率达到30%,相较于其他组而言存活率最高。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当干酪乳杆菌的接种量为5%时,人参茎叶提取物发酵对锦鲫的应用效果最好,能够提高锦鲫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对降低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鲫 人参茎叶提取物 干酪乳杆菌 嗜水气单胞菌 抗氧化 免疫调节
下载PDF
马铃薯茎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远平 罗文娇 +2 位作者 周平 王琼 郭华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3,共9页
【目的】探究马铃薯茎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基于土壤理化分析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马铃薯茎叶还田(处理组R)与不还田(处理组NR)土壤理化指标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与处理CK相比,... 【目的】探究马铃薯茎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基于土壤理化分析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马铃薯茎叶还田(处理组R)与不还田(处理组NR)土壤理化指标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与处理CK相比,马铃薯茎叶还田提高土壤pH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达42.36~141.53 mg/kg。马铃薯茎叶还田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第45、90天时,还田处理土壤中12个细菌类群丰度显著提高,且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显著提高。各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种间互作关系主要发生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且马铃薯茎叶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种间互作强度显著提高。相关性分析表明,Latescibacterota、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与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粘球菌门(Myxococcota)、Bdellovibrion⁃ota、髌骨菌门(Patescibacteria)、肠杆菌门(Entotheonellaeot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马铃薯茎叶还田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物种互作强度,土壤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及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指标与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茎叶还田 土壤理化性质 细菌群落
下载PDF
黄芩茎叶发酵黄酮的体外抑菌及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钧艺 宋春莲 +3 位作者 张莹 张智慧 全伟 舒相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黄芩茎叶发酵黄酮的抗菌抗炎效果,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种,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抑菌圈大小。5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Con组)各组小鼠... 试验旨在探究黄芩茎叶发酵黄酮的抗菌抗炎效果,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种,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抑菌圈大小。5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Con组)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4 mg/kg),Con组灌胃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LPS+DM组)灌喂0.5 mg/kg地塞米松,原药组(LPS+SBSL组)和发酵药物组(LPS+FSBSL组)灌喂8 mg/kg原药和发酵黄酮。试验期7 d。结果显示,发酵黄酮MIC、MBC值最低的分别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250 g/L条件下,发酵黄酮对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中等敏感性。与LPS组相比,LPS+FSBSL组小鼠死亡率明显降低;LPS+SBSL组小鼠肝脏指数极显著高于LPS+FSBSL组(P<0.01),LPS组脾脏指数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与LPS组比,LPS+DM组和LPS+SBSL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DM组比,LPS+SBSL组和LPS+FSBSL组小鼠血清IL-6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Con组比,LPS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LPS+FSBSL组小鼠肺脏组织中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SBSL组相比,LPS+FSBSL组小鼠肺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黄芩茎叶发酵黄酮对痢疾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安全剂量为8 mg/kg,对LPS感染后小鼠的死亡率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可以调节LPS感染后小鼠血清和肺脏中炎症因子IL-6、IL-1β及TNF-α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 发酵 黄酮 体外抑菌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三七茎叶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邬昆富 王悦 +1 位作者 谢艺理 吴苗苗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0,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三七茎叶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26日龄断奶仔猪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和0.4%的三七茎叶... 试验旨在研究三七茎叶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26日龄断奶仔猪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和0.4%的三七茎叶提取物。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谷草/谷丙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的绒隐比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结肠白细胞介素-12 p35(IL-12 p35)、白细胞介素-12 p40(IL-12 p4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干扰素-γ(IFN-γ)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在饲粮中添加三七茎叶提取物可以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健康,添加0.4%三七茎叶提取物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茎叶提取物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 肠道健康
下载PDF
发酵柴胡茎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磊卿 郝科阳 +6 位作者 马慧 张封东 冯嘉 李景河 向玉军 侯红斌 闵育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8-1640,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柴胡茎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384只35周龄京粉6号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TM5%组)、10%(TM...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柴胡茎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384只35周龄京粉6号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TM5%组)、10%(TM10%组)和15%发酵柴胡茎叶(TM15%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2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TM5%、TM10%和TM15%组的37~48周龄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TM5%和TM10%组的41~44周龄和45~48周龄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TM10%组的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2)与CON组相比,TM15%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3)与CON组相比,TM5%、TM10%和TM15%组的十二指肠和空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TM10%和TM15%组的十二指肠和空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M10%和TM15%组的十二指肠和回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TM10%组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4)与CON组相比,TM5%、TM10%和TM15%组的盲肠微生物Chao1、Observed⁃Otus和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P<0.05),盲肠另支菌属(Alistip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TM15%组的盲肠未分类的梭菌纲UCG⁃014(Clostridia_UCG⁃014_unclassified)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沙特尔沃思菌属(Shuttleworthia)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柴胡茎叶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改善肠道形态和抗氧化性能,提高蛋重和蛋壳厚度。结合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肠道抗氧化性能,蛋鸡饲粮中发酵柴胡茎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柴胡茎叶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提取工艺、酶学性质、实际应用研究
16
作者 程雨婕 陈旭 +4 位作者 刘云华 黄志芳 陈燕 刘玉红 易进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sbslGUS)提取工艺、酶学性质、实际应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粒度、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酶活性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分析底物(黄芩苷)浓度与酶解速度的关系,计...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sbslGUS)提取工艺、酶学性质、实际应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粒度、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酶活性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分析底物(黄芩苷)浓度与酶解速度的关系,计算V_(max)、K_(m),考察pH值、温度、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评价pH稳定性、热稳定性。sbslGUS酶解黄芩苷以制备黄芩素,考察pH值、温度、反应时间、底物初始浓度、加酶量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粒度40目,加水量10倍,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次数3次。酶解符合酶促反应动力学,K_(m)为0.0063 mol/L,V_(max)为70.42μmol/h,在pH值6.0、温度45℃、金属离子100 mmol/L Cu2+下酶活性最强,sbslGUS在pH值4.0~7.0、温度4~30℃范围内稳定性良好。最优制备工艺为pH值6.0,温度45℃,反应时间12 h以上,底物初始浓度67.2 mmol/L,加酶量1 mL/0.269 mmol黄芩苷,转化率为97.83%。结论sbslGUS酶解效率高,条件温和,可为获取黄芩素提供简便的制备方法,并且拓展了黄芩茎叶应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 葡萄糖醛酸水解酶 提取工艺 酶学性质 实际应用
下载PDF
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木薯茎叶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宋记明 刘光华 +5 位作者 段春芳 姜太玲 李月仙 肖明昆 沈正松 严炜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8-124,共7页
研究旨在探讨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木薯茎叶产量、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木薯桂热891、云热薯2号、华南205为试验材料,选择品种(A)、种植密度(B)两个因素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在云南干热河谷区进行7个种植密度的田间比对试验。结果显示... 研究旨在探讨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木薯茎叶产量、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木薯桂热891、云热薯2号、华南205为试验材料,选择品种(A)、种植密度(B)两个因素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在云南干热河谷区进行7个种植密度的田间比对试验。结果显示,木薯茎叶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按B6、B5种植可收获较高的茎叶产量,低种植密度比高种植密度更适合茎叶干物质的积累。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而茎粗则逐渐下降。根据平均隶属函数结果可知,A1、A3按B4种植营养品质最佳,A2按B2种植营养品质最佳,且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不同品种间,A2、A3的产量、农艺性状、营养品质优于A1。研究表明,云热薯2号为适宜云南干热河谷区种植品种,其适宜种植密度为50 000株/hm2,可收获较高的茎叶生物产量,且营养品质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种植密度 木薯 茎叶产量
下载PDF
不同发酵剂对木薯茎叶青贮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姜太玲 严炜 +5 位作者 宋记明 刘彦培 沈正松 张林辉 李月仙 刘光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98,共5页
试验探究了不同发酵剂对木薯茎叶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CK组)和3个处理组(A组、B组、C组)。CK组中不添加任何发酵剂,3个处理组在木薯茎叶原料中分别添加0.02%的发酵剂A、发酵剂B、发酵剂C,每组3个重复,发酵90 d后取样分析。... 试验探究了不同发酵剂对木薯茎叶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CK组)和3个处理组(A组、B组、C组)。CK组中不添加任何发酵剂,3个处理组在木薯茎叶原料中分别添加0.02%的发酵剂A、发酵剂B、发酵剂C,每组3个重复,发酵9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干物质、Ca、P含量与CK组无明显变化;C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均最高,分别较CK组升高8.06%、17.84%、2.01%;A组木质素含量最低,较CK组降低14.43%;C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最低,分别较CK组降低11.40%、16.62%、14.96%。各处理组的所有饲喂价值指标均高于CK组,C组的所有饲喂价值指标均最高。B组pH值、氨态氮、丁酸和氨态氮/总氮的数值均最低,较CK组分别降低8.88%、20.90%、99.48%和26.82%;C组乳酸含量最高,较CK组升高26.03%;A组乙酸含量最低,较CK组降低5.85%。对发酵品质进行综合评分可知,各处理组得分均高于CK组。利用平均隶属函数值对木薯茎叶青贮品质进行综合比较,B组的青贮品质最佳。研究表明,添加微生物发酵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木薯茎叶的青贮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茎叶 发酵剂 青贮品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酵甘草茎叶多糖含量快速预测模型研究
19
作者 杜涓 李霞 +3 位作者 安晓萍 刘娜 王园 齐景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16-4221,共6页
目的 基于近红外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构建发酵甘草茎叶多糖含量快速预测模型。方法 采集156份发酵甘草茎叶样本的光谱数据,根据化学分析法的实际测定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筛选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及主成分数,建立发酵甘草... 目的 基于近红外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构建发酵甘草茎叶多糖含量快速预测模型。方法 采集156份发酵甘草茎叶样本的光谱数据,根据化学分析法的实际测定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筛选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及主成分数,建立发酵甘草茎叶多糖含量的近红外快速预测模型。结果 通过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二阶导数、去趋势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在全波段下且主成分数为6时所建模型最优,Rc、 Rc2、 RMSEC、 RPDc分别为0.949、0.901、 12.854、 3.178。完全外部验证预测回收率接近100%。结论 该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可用于发酵甘草茎叶中总多糖的快速、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茎叶 近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模型 多糖 发酵
下载PDF
辣木茎叶、籽、果荚营养成分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20
作者 雷福红 龙继明 +4 位作者 张祖兵 段波 马志亮 李海泉 赵春攀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7期40-45,共6页
以辣木茎叶、辣木籽、辣木果荚为原料,分析三种原料营养成分含量。以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辅助法提取得到三种辣木粗提物,测定此三种辣木粗提物的总酚、类黄酮、可溶性糖的含量,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亚铁还原... 以辣木茎叶、辣木籽、辣木果荚为原料,分析三种原料营养成分含量。以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辅助法提取得到三种辣木粗提物,测定此三种辣木粗提物的总酚、类黄酮、可溶性糖的含量,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亚铁还原能力等指标评价三种辣木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1)辣木茎叶和辣木果荚的类黄酮、总酚、还原糖、碳水化合物、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明显高于辣木籽,辣木籽拥有较高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2)辣木茎叶和辣木果荚粗提物的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明显高于辣木籽,辣木茎叶提取物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辣木籽和辣木果荚;(3)辣木茎叶粗提物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茎叶 辣木籽 辣木果荚 营养成分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