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穗稻松粳3号高产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牟凤臣 闫平 常全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0年第1期21-22,共2页
本文从发根力、茎叶特性、干物质积累速率和若干穗部性状等方面初步揭示了松粳3 号的超高产特性,以期有助于当前超高产育种工作中高产类型的选择。
关键词 发根力 茎叶特性 干物质积累速率 超高产 水稻
下载PDF
播期对不同海拔地区带状间作大豆茎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龚牙会 杨敏 +8 位作者 林萍 高超 杨立达 朱文雪 彭新月 袁晓婷 李雨泽 杨文钰 雍太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198,共12页
为明确四川省凉山州不同海拔地区的大豆适宜品种和播期,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在低海拔(1600 m、LA),中海拔(2000 m、MA)和高海拔(2400 m、HA)地区,选用大豆‘齐黄34’(‘QH 34’)和‘成豆18’(‘CD 18’)为试验材料,于4月21日(早播、S_(... 为明确四川省凉山州不同海拔地区的大豆适宜品种和播期,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在低海拔(1600 m、LA),中海拔(2000 m、MA)和高海拔(2400 m、HA)地区,选用大豆‘齐黄34’(‘QH 34’)和‘成豆18’(‘CD 18’)为试验材料,于4月21日(早播、S_(1))和5月21日(晚播、S_(2))播种,调查大豆生育期,测定并分析3个海拔地区大豆透光率、茎秆与叶片干物质分配率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播期与品种对带状间作大豆的生长发育、光环境、干物质分配、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与S_(2)相比,3个海拔地区的S_(1)播期下‘QH 34’和‘CD 18’生育期分别延长15(LA)、19(MA)、5(HA)和15(LA)、15(MA)、7 d(HA)(P<0.05),冠层透光率和倒伏率均显著降低(P<0.05),分枝数和叶面积指数则显著增加(P<0.05);其中LA的分枝数增加34.21%和17.39%,‘CD 18’在成熟期荚的干物质分配率升高9.24%(P<0.05)。S_(1)播期下各海拔‘QH 34’产量较S_(2)分别增加10.01%(LA)、25.37%(MA)、43.56%(HA)(P<0.05),‘CD 18’的产量则相应增加23.23%(LA)、18.73%(MA)、62.27%(HA)(P<0.05),S_(1)播期下‘QH 34’和‘CD 18’在3个海拔地区的产量分别为2611.26和2740.18(LA)、2627.87和2947.02(MA)、1115.22和1405.96 kg/hm^(2)(HA);其中以‘CD 18’在MA地区S_(1)产量最高。综上,在四川省凉山州海拔1600~2400 m地区,选用‘CD 18’适时早播(4月21日,S_(1))有利于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下大豆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 海拔 播期 茎叶特性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