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乔玉强 曹承富 +4 位作者 杜世州 赵竹 蔡海涛 李玮 陈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4-207,共4页
为给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近年来淮北地区主导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淮北地区晚播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总茎数、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晚播小麦... 为给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近年来淮北地区主导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淮北地区晚播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总茎数、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晚播小麦群体的总茎数变化一致,呈明显的单峰变化趋势,除返青期外,总茎数均以基本苗525万/hm2(以D525表示,下同)处理最大;晚播小麦的籽粒产量以D450最高,为8 823.3 kg/hm2,但不同密度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穗数升高,穗粒数降低,千粒质量变化不明显;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的变化与不同密度处理表现趋同,即亦呈单峰变化趋势,同时适当延迟氮肥追施时间有助于稳定晚播小麦生育后期的群体总茎数;不同氮肥运筹间晚播小麦的穗粒数、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籽粒产量以基追比为4∶6(孕穗期)处理最高,为8 618.0 kg/hm2,除与10∶0(基施)处理间差异显著外,与其他施肥处理间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小麦 氮肥运筹 密度 茎数 产量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总茎数动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宏鑫 董玉红 +5 位作者 欧阳竹 赵锁劳 王旭清 许金芳 王法宏 任德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248,共6页
为给小麦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2000-2002年田间试验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借鉴R/WCSODS思路,建立了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总芭数动态模拟模型,利用济南与南京地区常年气象资料及相应品种参数等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7500kg... 为给小麦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2000-2002年田间试验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借鉴R/WCSODS思路,建立了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总芭数动态模拟模型,利用济南与南京地区常年气象资料及相应品种参数等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7500kg·ha^-1产量时济麦19号和麦20号在济南的最适总茎数动态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649~0.9690,差值标准误为154.2万~155.2万·ha^-1,平均绝对误差为14.25万~127.5万·ha^-1;在6000kg·ha^-1产量时麦5号在南京的最适总茎数动态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987,差值标准误为81.56万·ha^-1,平均绝对误差为1.38万·ha^-1。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类型 最适总茎数 产量水平 模拟
下载PDF
群体茎数动态对龙粳20稻谷产量与食味值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钱永德 胡远富 +3 位作者 郑桂萍 李晓蕾 马艳 汪秀志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5-11,29,共8页
为了探讨水稻高产优质的实现途径,以龙粳20为供试材料,以氮、镁为变量,采取裂区设计,构建不同群体,研究群体茎蘖动态对水稻产量和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配合低镁或高氮配合高镁时群体最高茎蘖较多;单独施用时以低镁处理收获穗数较多... 为了探讨水稻高产优质的实现途径,以龙粳20为供试材料,以氮、镁为变量,采取裂区设计,构建不同群体,研究群体茎蘖动态对水稻产量和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配合低镁或高氮配合高镁时群体最高茎蘖较多;单独施用时以低镁处理收获穗数较多,镁与氮肥配合施用后,以公顷施硫酸镁225.0 kg.hm-2时收获穗数较多;施氮量与群体有效分蘖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施用镁肥对有效分蘖率无明显影响;有效分蘖率与产量呈典型的单峰曲线、与品质(食味值)无显著相关;群体最高茎蘖数、分蘖成穗率、有效茎数与产量和品质均呈显著单峰曲线,试验条件下公顷产量达到9 000 kg稻谷以上的水稻群体最高茎数平均为671.9个.m-2,变化幅度在594.4~759.1个.m-2之间;收获穗数为594.9个.m-2,在541.7~680.6个.m-2之间;有效分蘖率变化范围为75.0%~95.5%、平均为86.6%;分蘖穗比率平均为81.2%,变化范围为79.3%~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茎数动态 产量 食味值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群体茎数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苏玉环 刘庆芳 +7 位作者 马永安 刘保华 王雪香 陈冬梅 张恒 赵志军 王伟 宋彦龙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29-34,共6页
为明确冀南麦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邯麦16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播期(10月3日、10月8日、10月13日、10月18日和10月23日)和密度(300万株/hm^2、375万株/hm^2和450万株/hm^2)对小麦群体茎数及产量的影... 为明确冀南麦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邯麦16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播期(10月3日、10月8日、10月13日、10月18日和10月23日)和密度(300万株/hm^2、375万株/hm^2和450万株/hm^2)对小麦群体茎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均对各生育时期的群体茎蘖数以及分蘖成穗率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最大茎蘖数之前群体茎蘖数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播期对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基本没有影响,但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出苗、抽穗和开花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推迟。相同播期下,不同密度对小麦生育期影响较小。播期和密度均对产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推迟,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随着密度增加,产量逐渐降低。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密度对产量构成三因素均有显著影响。播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播期有其相应的种植密度。在邯郸地区,邯麦16号的适宜播期为10月8~13日,适宜种植密度为30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密度 小麦 群体茎数 产量
下载PDF
马铃薯高产群体穴茎数与产量的形成 被引量:4
5
作者 门福义 刘梦芸 郭乃凤 《马铃薯杂志》 1992年第2期92-94,101,共4页
马铃薯与禾谷类作物不同,其繁殖是利用营养器官——块茎进行的.每个种用的块茎(整薯或切块),都具有数个以至十数个芽眼,通常每个芽眼都可以长出1~3个独立的单茎(或称主茎).栽培上所说的株数,对马铃薯来说,实际是山若干个个体组成的株丛... 马铃薯与禾谷类作物不同,其繁殖是利用营养器官——块茎进行的.每个种用的块茎(整薯或切块),都具有数个以至十数个芽眼,通常每个芽眼都可以长出1~3个独立的单茎(或称主茎).栽培上所说的株数,对马铃薯来说,实际是山若干个个体组成的株丛,称之为'穴'或'窝'.在生产实践上,因品种和栽培条件等不同,每穴的主茎数也是不相同的.因此,用穴数做为密度的单位是不科学的,更确切的密度单位应该是主茎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高产群体 茎数 产量
下载PDF
几个水稻品种群体茎数灰色预测模型
6
作者 冯国灿 古德祥 周之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1期89-94,共6页
根据水稻群体茎数变化规律,本文提出了茎数变化的数学模型,并且将参数灰化,建立了灰色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本文还建立了4类品种的参数与气象条件、管理条件的相互关系子模型。
关键词 水稻 分蘖 茎数 灰色预测模型
下载PDF
氮镁配施对水稻龙粳20群体茎数动态的影响
7
作者 钱永德 李晓蕾 +3 位作者 胡远富 郑桂萍 马艳 汪秀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1999-2001,共3页
[目的]探讨氮镁对龙粳20水稻(Oryza sativa L.)群体茎数动态的影响机制。[方法]以氮、镁为变量,采取裂区设计,构建不同群体,研究氮镁耦合对早粳稻龙粳20群体茎数动态的影响。[结果]低氮配合低镁或高氮配合高镁时群体最高茎数较多;单独... [目的]探讨氮镁对龙粳20水稻(Oryza sativa L.)群体茎数动态的影响机制。[方法]以氮、镁为变量,采取裂区设计,构建不同群体,研究氮镁耦合对早粳稻龙粳20群体茎数动态的影响。[结果]低氮配合低镁或高氮配合高镁时群体最高茎数较多;单独施用时以低镁处理收获穗数较多,镁与氮肥配合施用后,施硫酸镁225.0 kg/hm2时收获穗数较多;施氮量与群体有效分蘖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施用镁肥对有效分蘖率无明显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施用氮镁调控水稻群体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茎数动态
下载PDF
栽插茎数对蔺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赖联赛 吴春赞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6期1259-1260,共2页
以广岛6号为材料,研究栽插茎数对蔺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茎数过多,前中期群体大,无用草多,有用草茎比例降低,草茎变细,影响了产量和加工品质的提高;栽插茎数过少,分蘖速度缓慢,造成母茎数量不足,影响了有效茎数量,产量降低... 以广岛6号为材料,研究栽插茎数对蔺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茎数过多,前中期群体大,无用草多,有用草茎比例降低,草茎变细,影响了产量和加工品质的提高;栽插茎数过少,分蘖速度缓慢,造成母茎数量不足,影响了有效茎数量,产量降低。在本地区生态条件和栽培水平下,以丛栽10~15茎有利于蔺草的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蔺草 栽插茎数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阶梯水位处理对水稻茎数增加的影响
9
作者 茕井惠介 《国外作物育种》 2000年第2期8-11,共4页
关键词 水稻 茎数 阶梯水位处理 分蘖 节位
下载PDF
不同预留地上葡匐茎数对马铃薯产量影响
10
作者 夏延茂 胡宗波 +4 位作者 龙维权 龙青山 熊翼 龙飞 龙通亢 《耕作与栽培》 2006年第6期37-37,50,共2页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影响 茎数 地上 预留 粮食作物 松桃县 倒春寒
下载PDF
多遥感光谱指标优选的大田冬小麦茎蘖数估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宏 李卫国 +3 位作者 张晓东 李伟 马廷淮 韩振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1-398,共8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估测大田冬小麦茎蘖数(stem&tiller number,STN),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泰州泰兴市和宿迁市沭阳县布设冬小麦STN遥感估测试验,获取了冬小麦拔节期冠层红光波段反射率(red band reflectance,β_(red))、近红外波段... 为了快速、准确地估测大田冬小麦茎蘖数(stem&tiller number,STN),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泰州泰兴市和宿迁市沭阳县布设冬小麦STN遥感估测试验,获取了冬小麦拔节期冠层红光波段反射率(red band reflectance,β_(red))、近红外波段反射率(near infrared band reflectance,β_(nir))、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DVI)、阴影植被指数(shadow vegetation index,SVI)和STN数据,通过分析多个遥感光谱指标(β_(red)、β_(nir)、RVI、NDVI、DVI、SVI)与STN之间的相关性,优选冬小麦STN的敏感光谱指标,再基于敏感光谱指标分别建立冬小麦STN的BP神经网络估测模型(STN BP估测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估测模型(STN MLR估测模型),并对模型预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β_(red)、β_(nir)、RVI、NDVI、DVI和SVI与冬小麦STN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依次表现为β_(red)(0.337)<β_(nir)(0.375)<DVI(0.423)<RVI(0.446)<SVI(0.447)<NDVI(0.470),择优选择RVI、NDVI、DVI和SVI作为建立STN BP估测模型和STN MLR估测模型的输入变量。模型精度验证显示,STN BP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为0.758,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2.169×10^(6)个·hm^(-2),平均相对误差(average relative error,ARE)为13.7%;STN MLR估测模型的R 2为0.599,RMSE为3.110×10^(6)个·hm^(-2),ARE为20.0%。STN BP估测模型的估测精度优于STN MLR估测模型,说明利用多遥感光谱敏感特征指标和BP神经网络建立的冬小麦STN BP估测模型能够有效满足大田冬小麦茎蘖数的估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波段反射率 植被指 神经网络 估测模型
下载PDF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茎蘖数的发育遗传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梁康迳 林文雄 +5 位作者 王雪仁 陈志雄 郭玉春 梁义元 陈芳育 李亚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33-1039,共7页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NCⅡ交配设计的 2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茎蘖数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中 ,茎蘖数均以显性效应基因的表达为主 ,环境和基因型互作会影响茎蘖数加性效应基因的表达 ,而对...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NCⅡ交配设计的 2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茎蘖数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中 ,茎蘖数均以显性效应基因的表达为主 ,环境和基因型互作会影响茎蘖数加性效应基因的表达 ,而对显性效应基因表达的影响不明显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茎蘖数在生长中期的杂种优势最强 ;加性效应基因和显性效应基因在茎蘖数发育的全过程中有选择地表达。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茎蘖数与有效穗数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优势强的群体紧密相关的时期提早 ,反之 ,则推迟 ;利用分蘖中期的杂种优势会导致最终生物产量的提高而降低成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发育遗传学 遗传方痉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杂交稻超长龄秧移栽单株茎蘖数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红琼 陶诗顺 +2 位作者 鲁友军 江谧 王凤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0,107,共3页
以准两优1102、冈优188、Q优6号和Ⅱ优498等4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杂交稻旱育超长龄秧移栽时单株茎蘖数与单株有效穗数、穗粒重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秧龄达70 d的条件下,秧苗移栽时的单株茎蘖数与有效穗... 以准两优1102、冈优188、Q优6号和Ⅱ优498等4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杂交稻旱育超长龄秧移栽时单株茎蘖数与单株有效穗数、穗粒重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秧龄达70 d的条件下,秧苗移栽时的单株茎蘖数与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但与穗粒数的相关性表现不一。增加秧苗移栽时单株茎蘖数是提高超长龄迟栽杂交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龄秧 单株 产量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冠层图像处理的小麦茎蘖数快速诊断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家欢 郑成娟 +3 位作者 李云 李增源 付浩然 张卫峰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4-180,共7页
为提高小麦群体诊断效率,研究利用图像识别替代人工抽样计数的可行性。分别以智能手机、无人机获取小麦冠层图像以及人工抽样计数方法,于2016—2017年,在山东阳信县105个规模不同的小麦地块,对苗期、冬前、返青期和拔节期4个时期小麦茎... 为提高小麦群体诊断效率,研究利用图像识别替代人工抽样计数的可行性。分别以智能手机、无人机获取小麦冠层图像以及人工抽样计数方法,于2016—2017年,在山东阳信县105个规模不同的小麦地块,对苗期、冬前、返青期和拔节期4个时期小麦茎糵数进行诊断。结果表明,4个生育时期采用智能手机图像识别诊断小麦茎蘖数,与人工抽样计数相关性强弱依次为冬前(R^2=0.900,P<0.0010)>拔节期(R^2=0.240,P<0.0010)>返青期(R^2=0.130,P<0.0010)>苗期(R^2=0.010,P<0.2900);3个生育时期采用无人机图像识别诊断小麦茎蘖数,与人工抽样计数相关性强弱依次为冬前(R^2=0.760,P<0.0010)>返青期(R^2=0.320,P<0.0100)>苗期(R^2=0.005,P<0.8800)。从诊断效率而言,人工抽样计数单位耗时约100.0 min/hm^2,智能手机图像识别单位耗时约5 min/hm^2,无人机图像识别单位耗时约为1.5 min/hm^2。说明在冬前—拔节期借助智能手机采集图像替代茎蘖数人工抽样计数并估测小麦群体大小的方法是可行的,尤其是冬前估测效果较好。对于大面积种植的麦田,以无人机为工具在冬前、返青期识别图像,可以作为小麦群体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冠层图像 快速诊断 群体 智能手机 无人机
下载PDF
不同氮肥梯度处理水稻茎蘖数及株高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丽君 黄影华 +6 位作者 张善炫 郭之瑶 洪瑞霞 王轶林 夏丽莎 李艳大 陈青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3-16,共4页
为明确不同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不同氮肥梯度与茎蘖数以及株高的变化规律,设置不同氮肥梯度早造和晚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梯度下,合美占、粤农丝苗2个品种在早、晚造结果上总体表现一致,随施氮量的增加,茎蘖数、株... 为明确不同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不同氮肥梯度与茎蘖数以及株高的变化规律,设置不同氮肥梯度早造和晚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梯度下,合美占、粤农丝苗2个品种在早、晚造结果上总体表现一致,随施氮量的增加,茎蘖数、株高增加;分蘖期、拔节期早、晚造施氮量与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孕穗期、黄熟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早造、晚造施氮量与自然株高、生理株高在分蘖期、孕穗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拔节期、黄熟期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氮肥 株高 相关关系
下载PDF
油后机直播杂交稻成苗密度和苗期茎蘖数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16
作者 顾春文 陶诗顺 张荣萍 《农技服务》 2021年第7期18-20,共3页
探明油后(油菜收获后)机直播杂交稻成苗密度、苗期茎蘖数与产量的关系,为油后机直播杂交稻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以杂交稻品种旌优127、F优498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田间定点观测成苗密度、稻苗8叶期茎蘖数和产量性状等,并对成苗密度、苗期... 探明油后(油菜收获后)机直播杂交稻成苗密度、苗期茎蘖数与产量的关系,为油后机直播杂交稻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以杂交稻品种旌优127、F优498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田间定点观测成苗密度、稻苗8叶期茎蘖数和产量性状等,并对成苗密度、苗期茎蘖数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成苗密度与成穗率呈负相关,与有效穗、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穗重和产量的相关性品种间存在差异。旌优127、宜香优2115的成苗密度与稻苗8叶期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稻苗8叶期茎蘖数与有效穗、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穗率和千粒重呈负相关,与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单穗重的相关性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在适当成苗密度基础上,促进苗期分蘖,增加8叶期茎蘖数可有效增加有效穗,从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后机直播 杂交稻 密度 苗期 产量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4
17
作者 赵雪飞 王丽金 +1 位作者 李瑞奇 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为了明确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高产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06—2007、2007—2008年度在保定市和藁城市用当地冬小麦推广品种河农822和石新616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在保证底墒基础上全生育期灌0、1、2和3水,分别用W0、W1、W... 为了明确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高产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06—2007、2007—2008年度在保定市和藁城市用当地冬小麦推广品种河农822和石新616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在保证底墒基础上全生育期灌0、1、2和3水,分别用W0、W1、W2和W3表示)和施氮量(0、112.5和225kg/ha,分别用N0、N1和N2表示)对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07年度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总茎(穗)数的影响较显著。W1、W2和W3的成穗数显著高于W0,W1、W2、W3之间差异不显著。3个施氮水平间各生育时期的总茎数均差异显著,且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大部分生育时期不同灌水次数的LAI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施氮量的LAI差异显著,N2的LAI显著高于N1和N0。灌水次数对穗数和千粒重影响显著,施氮量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以致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主效应均达到显著标准。4种灌水水平的产量以W3最高,W0最低;3个施氯量中N1产量最高,NO最低。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各产量构成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W0和W1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而W2和W3条件下N1产量最高,且与N0差异显著。2007—2008年度试验中,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各生育时期的总茎数、LAI和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在河北平原地区常年降水(小麦全生育期100mm左右)和中等肥力条件下全生育期灌溉3次,施氮量为N112.5~225kg/ha以及丰水降雨年份和较高肥力条件下全生育期灌溉1或2次,相应地施氮225或112.5kg/ha,可以分别取得较理想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水次 施氮量 群体总茎数 叶面积指(LAI)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灌水次数及灌水量对大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向莉 任玉梅 +3 位作者 孔建平 热西旦.阿木提 何立明 李培玲 《农村科技》 2014年第6期15-16,共2页
啤酒大麦是制造麦芽和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提高啤酒大麦品质,对增强国产啤酒大麦市场竞争力和促进我国啤酒大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及灌水量对新啤4号千粒重、产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影响效应,寻找大麦灌水规... 啤酒大麦是制造麦芽和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提高啤酒大麦品质,对增强国产啤酒大麦市场竞争力和促进我国啤酒大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及灌水量对新啤4号千粒重、产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影响效应,寻找大麦灌水规律,为指导当地农民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一、材料与设计参试品种新啤4号。灌水量采用单因素5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大麦 灌水次 蛋白质含量 灌水量 随机区组试验 播种深度 酸二铵 种绿肥 茎数 人工除草
下载PDF
水稻茎蘖动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孟亚利 曹卫星 +2 位作者 柳新伟 周治国 荆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共6页
依据文献资料和田间试验 ,建立了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水稻茎蘖增长与消亡的模拟模型。用指数函数描述潜在茎蘖数增长量与叶龄之间的关系。采用品种分蘖特性、有效分蘖叶位数、群体叶面积指数 (LAI)以及植株含氮量等影响因子对潜在茎蘖增... 依据文献资料和田间试验 ,建立了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水稻茎蘖增长与消亡的模拟模型。用指数函数描述潜在茎蘖数增长量与叶龄之间的关系。采用品种分蘖特性、有效分蘖叶位数、群体叶面积指数 (LAI)以及植株含氮量等影响因子对潜在茎蘖增长量进行调节 ,从而得到实际生长条件下茎蘖数增长动态模型。拔节至抽穗期间 ,分蘖的衰亡量决定于分蘖的生理年龄和同化物供应状况。利用有广泛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变异的试验资料对模型检验的结果显示 ,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茎蘖数增长和衰亡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蘖动态 模拟模型 增长量 叶龄 增长动态 消亡动态
下载PDF
密度及插秧株数对水稻品种牡丹江32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巍巍 柴永山 +5 位作者 孙玉友 魏才强 解忠 李洪亮 刘丹 刘春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4,共5页
以牡丹江32为试材,研究密度和插秧株数对水稻群体茎蘖数动态、最大叶面积指数、干物重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为保证水稻较高群体茎蘖数需提高增加每穴插秧株数至4~6株,较小的每穴占地面积有利于群体茎蘖数的提高,最佳行距... 以牡丹江32为试材,研究密度和插秧株数对水稻群体茎蘖数动态、最大叶面积指数、干物重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为保证水稻较高群体茎蘖数需提高增加每穴插秧株数至4~6株,较小的每穴占地面积有利于群体茎蘖数的提高,最佳行距×株距为36 cm ×12 cm ,这与常规栽培方式一致。增加每穴插秧株数可显著增加最大叶面积指数,这种增加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每平方米茎蘖数实现的,而增加每穴占地面积对最大叶面积指数有降低作用。成熟期干物重与每穴插秧株数及每穴面积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增加每穴插秧株数有增加干物重的趋势,而扩大每穴面积会减小干物重。每平方米茎蘖数、成熟期干物重、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对于牡丹江32水稻品种,插秧规格40 cm ×10 cm 或30 cm ×12 cm ,每穴插秧4~6株,产量可达到8635.4、8634.0 kg·hm -2,二者差异不大,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密度 插秧株 产量 干物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