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9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次发现一种双斑长跗萤叶甲寄生蜂——冈田长柄茧蜂
1
作者 何灿 王振营 +1 位作者 张永军 张天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9-234,共6页
近年来,双斑长跗萤叶甲数量逐年上升,其分布广泛,寄主多样,危害严重,成为玉米、大豆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虫。笔者于2022年7-9月在吉林公主岭田间采集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时,在其体内发现了一种寄生蜂。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冈田长... 近年来,双斑长跗萤叶甲数量逐年上升,其分布广泛,寄主多样,危害严重,成为玉米、大豆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虫。笔者于2022年7-9月在吉林公主岭田间采集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时,在其体内发现了一种寄生蜂。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冈田长柄茧蜂Streblocera (Eutanycerus) okadai Watanabe(茧蜂科Braconidae长柄茧蜂属Streblocera亮角茧蜂亚属Eutanycerus),基于CO I基因的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与长柄茧蜂属寄生蜂聚为一类。截至目前,国内外未有双斑长跗萤叶甲寄生性天敌报道。本研究填补了双斑长跗萤叶甲寄生蜂生防资源的空白,也为该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 冈田长柄茧蜂 双斑长跗萤叶甲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补充营养和微量元素对烟蚜茧蜂寄生能力及生长发育相关酶的影响
2
作者 赖荣泉 韩梦 +4 位作者 顾钢 周挺 张榜 赖宇飞 杨晨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目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作为烟蚜Myzus persicae的一种优势寄生蜂,被广泛用于生产,但在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的过程中,饲养多代后常常会出现寄生能力下降、体型变小等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分析补充不同浓度营养成分和微... 【目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作为烟蚜Myzus persicae的一种优势寄生蜂,被广泛用于生产,但在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的过程中,饲养多代后常常会出现寄生能力下降、体型变小等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分析补充不同浓度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对退化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烟蚜时的寄生率、子代成蜂体型和子代成蜂中生长发育相关酶(酚氧化酶和羧酸酯酶)含量与活性的影响,筛选出复壮效果最好的复壮方式。【方法】室内挑选饲养至10代后出现明显种群退化的烟蚜茧蜂成蜂饲喂不同浓度(5%, 10%和20%)营养成分(蜂蜜、葡萄糖和蔗糖)及不同浓度(0.25, 0.5, 1, 2和4 mg/L)的微量元素(Cu, Fe, Zn, Mn和Co)溶液,测定寄生率、子代成蜂体型及子代成蜂羧酸酯酶和酚氧化酶的含量和活性。【结果】在补充营养试验中,10%蜂蜜溶液对烟蚜茧蜂的复壮效果最好,使寄生率比对照组(纯净水)提高了28.00%,但对烟蚜茧蜂子代成蜂体型的影响不显著;饲喂10%葡萄糖组烟蚜茧蜂子代成蜂羧酸酯酶含量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38.00%;饲喂10%蔗糖组烟蚜茧蜂子代成蜂羧酸酯酶活性最高,是对照组的3倍;饲喂10%蔗糖组烟蚜茧蜂子代成蜂酚氧化酶含量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56.00%;饲喂10%葡萄糖组烟蚜茧蜂子代成蜂酚氧化酶活性最高,是对照组的1.3倍。补充微量元素试验中,补充1 mg/L Fe对烟蚜茧蜂的复壮效果最好,使寄生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5.33%,但对其子代成蜂体型的影响不显著;烟蚜茧蜂子代成蜂羧酸酯酶含量也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50.00%。各微量元素饲喂组烟蚜茧蜂子代成蜂羧酸酯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饲喂1 mg/L Zn组烟蚜茧蜂子代成蜂酚氧化酶含量最高,和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9.31%;饲喂1 mg/L Mn组子代成蜂酚氧化酶活性最高,是对照组的1.51倍。【结论】生产上可对退化的烟蚜茧蜂种群补充饲喂10%蜂蜜水或补充1 mg/L Fe来提高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能力,达到复壮烟蚜茧蜂种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烟蚜 寄生能力 羧酸酯酶 酚氧化酶
下载PDF
松褐天牛中脊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王少博 韩孟娇 +2 位作者 魏可 王小艺 杨忠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7,共10页
【目的】松褐天牛中脊茧蜂Cyanopterus ninghais作为一种未被开发利用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中老龄幼虫寄生蜂,为有效挖掘该寄生蜂的生防潜能,更好地开发利用于松褐天牛生物防治,开展了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松褐天牛中脊茧蜂Cyanopterus ninghais作为一种未被开发利用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中老龄幼虫寄生蜂,为有效挖掘该寄生蜂的生防潜能,更好地开发利用于松褐天牛生物防治,开展了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通过室内传代饲养,观察和记录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的羽化节律、交配行为和寄生过程,根据雌蜂在不同交配状态下的寄生率、所产子代数量及性比,判断雌蜂交配与否对寄生的影响以及该寄生蜂的生殖方式,通过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试验测定该寄生蜂雌成蜂对不同龄期寄主松褐天牛幼虫和蛹的寄生选择,此外,还测定了不同营养条件(无喂食、喂食纯水和喂食20%蜂蜜水)下的成蜂寿命。【结果】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集中在上午6:00-12:00羽化,羽化成蜂数占总羽化成蜂数的61%。交配过程分为求偶、交配前期、交尾与交配后期4个阶段,交配高峰期为17:00-21:00,雌成蜂一生只交配1次,雄成蜂可多次交配并存在交配竞争现象。寄生过程可划分为寄主搜寻、寄主检查、产卵与结束后梳理4个步骤。雌蜂未交配所产子代均为雄性,交配后所产子代雌雄性比近1∶1。松褐天牛中脊茧蜂可寄生松褐天牛2-5龄幼虫,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补充营养可显著延长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寿命,雌雄成蜂均在20%蜂蜜水条件下存活时间最长,分别为(35.50±3.31)和(20.80±2.00)d。【结论】松褐天牛中脊茧蜂属抑性外寄生蜂,营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成蜂羽化与交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偏好寄生3龄松褐天牛幼虫,提供蜂蜜水可显著延长成蜂寿命。本研究结果表明该蜂有望进一步开发应用于松褐天牛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中脊茧蜂 松褐天牛 生物学 生物防治 寄生 交配
下载PDF
温度对粗脊蚜茧蜂基础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王浩 高江伟 +3 位作者 胡清美 石萍丽 史爱民 刘子超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粗脊蚜茧蜂(Aphidius colemani)是棉蚜(Aphis gossypii)的一种寄生性天敌。为探究温度对粗脊蚜茧蜂基础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测定了15、20、25、30、35℃这5个温度下粗脊蚜茧蜂羽化率、成虫寿命、寄生率和产卵量。结果表明,在15℃时粗脊蚜... 粗脊蚜茧蜂(Aphidius colemani)是棉蚜(Aphis gossypii)的一种寄生性天敌。为探究温度对粗脊蚜茧蜂基础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测定了15、20、25、30、35℃这5个温度下粗脊蚜茧蜂羽化率、成虫寿命、寄生率和产卵量。结果表明,在15℃时粗脊蚜茧蜂雌、雄蜂寿命均最长,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温度为35℃时存活不超过1d。温度对粗脊蚜茧蜂的性比无显著影响。成虫羽化率和产卵量均在25℃时最高,分别为95.0%和186.4粒;寄生率在20℃时最高,为74.5%。成虫羽化率、寄生率和产卵量3个参数在20℃和25℃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35℃时均为0。表明粗脊蚜茧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25℃。本研究为粗脊蚜茧蜂的规模化扩繁及田间蚜虫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脊蚜茧蜂 温度 羽化率 成虫寿命 寄生率 产卵量
下载PDF
短时高低温胁迫对粗脊蚜茧蜂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5
作者 高江伟 王浩 +3 位作者 胡清美 石萍丽 史爱民 刘子超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明确短时胁迫温度对粗脊蚜茧蜂(Aphidius colemani Viereck)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采用短时高低温胁迫处理,探究粗脊蚜茧蜂当天羽化成蜂和僵化1d僵蚜在极端高温(31、33、35、37和40℃)与极端低温(-2、0、2和4℃)胁迫处理4h的条件下,... 为明确短时胁迫温度对粗脊蚜茧蜂(Aphidius colemani Viereck)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采用短时高低温胁迫处理,探究粗脊蚜茧蜂当天羽化成蜂和僵化1d僵蚜在极端高温(31、33、35、37和40℃)与极端低温(-2、0、2和4℃)胁迫处理4h的条件下,对其存活率、成虫寿命、羽化率、性比以及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粗脊蚜茧蜂雌雄成蜂的存活率、寿命、羽化率、性比以及产卵量均会随着胁迫高温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当温度达到35℃时,雌蜂与雄蜂的存活率和寿命为85.4%、6.47d和78.8%、6.45d。而当温度上升至37℃时,供试成蜂全部死亡,但其羽化率、性比和产卵量仍能达到56%、33.2%和64.6粒。当温度达到40℃时,僵化1d僵蚜未能羽化并停止发育。在进行短时低温胁迫处理后,雌雄成蜂的存活率和性比无显著差异,但其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会随温度的降低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当胁迫低温为4℃时,雌雄成蜂的成虫寿命最短分别为5.596d和5.488d,同时僵化1d僵蚜的羽化率和产卵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当胁迫低温降至-2℃时,其羽化率与产卵量仍可达92.6%和98.4粒。综上所述,短时的高低温胁迫处理会对粗脊蚜茧蜂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田间科学释放粗脊蚜茧蜂时应考虑短时极端温度变化对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脊蚜茧蜂 胁迫温度 生长发育 繁殖
下载PDF
阿里山潜蝇茧蜂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6
作者 林翔 宋蕴哲 +3 位作者 聂传朋 李焰焰 孟李涛 蔡普默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研究阿里山潜蝇茧蜂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探讨其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掌握该寄生蜂线粒体基因组的特性和进化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提取阿里山潜蝇茧蜂线粒体全基因组中的13个蛋白质基因序列,通过CondonW、CAIcal软件分析... 研究阿里山潜蝇茧蜂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探讨其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掌握该寄生蜂线粒体基因组的特性和进化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提取阿里山潜蝇茧蜂线粒体全基因组中的13个蛋白质基因序列,通过CondonW、CAIcal软件分析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各位点的GC百分比及有效密码子数(ENC);利用MEGA 11软件计算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并利用中性绘图和ENC绘图揭示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13条蛋白质基因序列的GC_(1)、GC_(2)和GC_(3)百分比平均值分别为20.65%、22.42%和6.42%,GC总百分比平均值为16.50%.由此可见,阿里山潜蝇茧蜂线粒体基因组蛋白质编码序列的AU百分比远大于GC百分比,且该寄生蜂线粒体基因组偏好使用第3位为A/U的密码子.综合高频与高表达密码子,共选出13个最优密码子,皆以A/U结尾,分别是UUU、UUA、AUU、GUA、UCU、AGA、CCA、ACU、GCU、GCA、AAA、CGA、GGA;ENC平均值为29.50,且中性绘图分析表明,密码子GC_(12)百分比与GC_(3)百分比相关性不显著(P=0.665),表明阿里山潜蝇茧蜂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形成主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山潜蝇茧蜂 线粒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倚性 最优密码子 自然选择
下载PDF
中国深沟茧蜂族分类研究及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茧蜂亚科)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义平 时敏 +1 位作者 何俊华 陈学新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1-195,共15页
记述中国茧蜂亚科深沟茧蜂族3属(泛深沟茧蜂属Aniphiaulax Kokoujev,1899,驼腹茧蜂属Hybogaster Szepligeti,1906和深沟茧蜂属Iphiaulax Foerster,1862)11种,其中有2新种:斑翅驼腹茧蜂Hybogaster zebripterae Wang et Chen,sp. nov.和... 记述中国茧蜂亚科深沟茧蜂族3属(泛深沟茧蜂属Aniphiaulax Kokoujev,1899,驼腹茧蜂属Hybogaster Szepligeti,1906和深沟茧蜂属Iphiaulax Foerster,1862)11种,其中有2新种:斑翅驼腹茧蜂Hybogaster zebripterae Wang et Chen,sp. nov.和乌海深沟茧蜂Iphiaulax wuhainensis Wang et Chen, sp. nov. 及2中国新记录种:短尾深沟茧蜂Iphiaulax impeditor(Kokoujev,1898)和长尾深沟茧蜂Iphiaulax mactator(Klug,1817)。长尾深沟茧蜂在吉林育自灰长角天牛 Acanthocinus aedilis Linn.幼虫,赤腹深沟茧蜂Iphiaulax impostor(Scopoli,1763)在辽宁和山西育自青杨天牛(山杨天牛)Saperda populnca Linn.幼虫。文中附有深沟茧蜂族3属的分属检索表、驼腹茧蜂属和深沟茧蜂属分种检索表和新种的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均保存在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ZJU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茧蜂 深沟茧蜂 泛深沟茧蜂 驼腹茧蜂 深沟茧蜂 新种 中国
下载PDF
甲腹茧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建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4-76,共3页
记述了采自陕西的甲腹茧蜂属 (ChelonusJurine 1 80 1 )二新种 :1 .大齿甲腹茧蜂Chelonusmajusdentatussp .nov .,与Ch .SubannulatusAbd .相似 ,但通过以下特征可以区分 :触角 2 8节 ;颊短于复眼纵径之半 ;径脉第一段与第二段相等 ,小... 记述了采自陕西的甲腹茧蜂属 (ChelonusJurine 1 80 1 )二新种 :1 .大齿甲腹茧蜂Chelonusmajusdentatussp .nov .,与Ch .SubannulatusAbd .相似 ,但通过以下特征可以区分 :触角 2 8节 ;颊短于复眼纵径之半 ;径脉第一段与第二段相等 ,小脉从第一盘室基部 1 /3处发出 ;后足股节长为宽的 4倍 ;产卵器长 ,伸出腹腔外 .2 .巨斑甲腹茧蜂Chelonusgrandipunctatussp .nov .,与Ch .obscuratusH Sch 1 838相似 ,但有以下不同 :颜面具有中纵脊 ;颊短于复眼纵径之半 ,上颊窄于复眼横径 ;腹部黄斑大、矩形 ;足的基节、转节、股节基部、后胫节端部均为红黄色 .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茧蜂 甲腹茧蜂 甲腹茧蜂亚科 大龄甲腹茧蜂 巨斑甲胶茧蜂
下载PDF
小腹茧蜂属一新种和一新记录种(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
9
作者 许维岸 何俊华 李淑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3-146,共4页
记述采自湖北、浙江、广东等省的小腹茧蜂属MicrogasterLatreille一新种和一中国新记录种 :神农架小腹茧蜂Microgastershennongjiaensissp nov 和新小腹茧蜂MicrogasternoviciusMarshall 1885。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寄生蜂... 记述采自湖北、浙江、广东等省的小腹茧蜂属MicrogasterLatreille一新种和一中国新记录种 :神农架小腹茧蜂Microgastershennongjiaensissp nov 和新小腹茧蜂MicrogasternoviciusMarshall 1885。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寄生蜂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茧蜂 小腹茧蜂亚科 小腹茧蜂 新种 新记录种 神农架小腹茧蜂 新小腹茧蜂
下载PDF
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支序系统学研究(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志文 游兰韶 +2 位作者 罗庆怀 柏连阳 曾爱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3-259,共7页
对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Cotesiaflavipescomplex (膜翅目 :茧蜂科 :小腹茧蜂亚科 )分布全世界的 5个种和外群侧沟茧蜂Microplitis及荻茧蜂Diolcogaster的 2 5个性状 ,以及复合群 5个种和外群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ruficrus、粘虫盘绒茧蜂C... 对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Cotesiaflavipescomplex (膜翅目 :茧蜂科 :小腹茧蜂亚科 )分布全世界的 5个种和外群侧沟茧蜂Microplitis及荻茧蜂Diolcogaster的 2 5个性状 ,以及复合群 5个种和外群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ruficrus、粘虫盘绒茧蜂Cotesiakariyai、粉蝶盘绒茧蜂Cotesiaglomerata的 2 4个性状 ,分别进行比较研究 ,并运用支序分析的方法探讨该复合群内 5个种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表明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是一单系群 ,二化螟盘绒茧蜂C .chilonis和大螟盘绒茧蜂C .sesamiae近缘 ,芦螟盘绒茧蜂C .chiloluteelli和汉寿盘绒茧蜂C .hanshouensis近缘 ,螟黄足盘绒茧蜂C .flavipes相对独立。以上研究表明无论是以近缘属作外群还是以同属其它种作外群 ,所得结果基本上都能反映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各种之间的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茧蜂 小腹茧蜂亚科 盘绒茧蜂 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 系统发育 支序分析
下载PDF
中国拱茧蜂属一新种(膜翅目,茧蜂科)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建全 陈家骅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27-629,共3页
简述了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拱茧蜂属ForniciaBrull啨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形态特征,描述了该属1新种:阿氏拱茧蜂Forniciaachterbergisp.nov.并与其近似种做了比较。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关键词 膜翅目 茧蜂 小腹茧蜂亚科 茧蜂 茧蜂 新种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膜翅目:茧蜂科)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东宝 陈家骅 黄居昌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4-257,共4页
报道采自中国福建、云南的小腹茧蜂亚科 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 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 ,即侧脊绒茧蜂 Apanteleslatericarinatus,sp.nov.。
关键词 茧蜂 小腹茧蜂亚科 茧蜂 新种 中国 膜翅目 侧脊绒茧蜂
下载PDF
小腹茧蜂亚科一新种记述及一新组合(膜翅目:茧蜂科)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庆怀 游兰韶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6,共7页
记述小腹茧蜂亚科 Microgastrinae 湿小腹茧蜂属 Hygroplitis Thomson 1 新种:黔湿小腹茧蜂 Hygroplitis nigrita Luo et You, sp. nov.,并提出沟腹茧蜂属 DiolcogasterAshmead 1 新组合:赵氏沟腹茧蜂 Diolcogaster chaoi (Luo et You)... 记述小腹茧蜂亚科 Microgastrinae 湿小腹茧蜂属 Hygroplitis Thomson 1 新种:黔湿小腹茧蜂 Hygroplitis nigrita Luo et You, sp. nov.,并提出沟腹茧蜂属 DiolcogasterAshmead 1 新组合:赵氏沟腹茧蜂 Diolcogaster chaoi (Luo et You)。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趔目 茧蜂 小腹茧蜂亚科 湿小腹茧蜂 沟腹茧蜂 新种 新组合 中国
下载PDF
褐带卷蛾茧蜂对不同龄期红脉穗螟幼虫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14
作者 钟宝珠 吕朝军 +2 位作者 李朝绪 李文莲 覃伟权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本研究为明确褐带卷蛾茧蜂对红脉穗螟不同龄期幼虫的偏好和适应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寄生蜂对寄主幼虫龄期的选择性及寄主幼虫龄期对寄生蜂发育、存活、寿命、子代性比等的影响。[结果]在选择性试验中,褐带卷蛾茧... [目的]本研究为明确褐带卷蛾茧蜂对红脉穗螟不同龄期幼虫的偏好和适应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寄生蜂对寄主幼虫龄期的选择性及寄主幼虫龄期对寄生蜂发育、存活、寿命、子代性比等的影响。[结果]在选择性试验中,褐带卷蛾茧蜂可寄生红脉穗螟3~5龄幼虫,而在非选择性条件下可以寄生红脉穗螟2~5龄幼虫,且寄生率随寄主龄期的升高而增加。褐带卷蛾茧蜂在红脉穗螟2~5龄幼虫体上均可完成世代发育。其中以2龄幼虫为寄主时,褐带卷蛾茧蜂总发育历期(卵-成虫)最长,为18.50 d,而以红脉穗螟5龄幼虫为寄主时发育历期最短,仅为12.75 d,两者之间相差5.75 d。以红脉穗螟5龄幼虫为寄主时,褐带卷蛾茧蜂单雌产卵量最高(34.85粒),寿命最长(14.50 d),而以2龄幼虫为寄主时单雌产卵量最低(5.29粒),寿命最短(11.15 d),与5龄幼虫为寄主相比分别降低84.82%和23.10%。褐带卷蛾茧蜂的生命表参数内禀增长率(rm)、净增值率(R0)、世代时间(T)和有限增长率(λ)均在寄生红脉穗螟5龄幼虫时达到最大,rm、R0、T和λ的值分别为0.29、123.21、16.50和1.34。[结论]褐带卷蛾茧蜂更偏好选择红脉穗螟高龄幼虫寄生,且高龄寄主幼虫有利于褐带卷蛾茧蜂个体和种群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脉穗螟 寄主龄期 褐带卷蛾茧蜂 寄主选择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中国华甲腹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愈腹茧蜂族) 被引量:1
15
作者 季清娥 陈家骅 杨建全 《华东昆虫学报》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记述采自中国福建省武夷山的茧蜂科 Braconidae甲腹茧蜂亚科 Cheloninae华甲腹茧蜂属Siniphanerotomella He,Chen et van Achterberg1新种 ,异唇华甲腹茧蜂 Siniphanerotomella disparclypeolusJi et Chen,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 本文记述采自中国福建省武夷山的茧蜂科 Braconidae甲腹茧蜂亚科 Cheloninae华甲腹茧蜂属Siniphanerotomella He,Chen et van Achterberg1新种 ,异唇华甲腹茧蜂 Siniphanerotomella disparclypeolusJi et Chen,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益虫研究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华甲腹茧蜂 新种记述 膜翅目 茧蜂 甲腹茧蜂亚科 愈腹茧蜂
下载PDF
中国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 1新种(膜翅目:茧蜂科)
16
作者 宋东宝 陈家骅 杨建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538,共4页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ApantelesFoerster 1新种 ,即版纳绒茧蜂Apantelesbannaensissp .nov .。
关键词 茧蜂 小腹茧蜂亚科 茧蜂 新种 中国 膜翅目 版纳绒茧蜂
下载PDF
中国小甲腹茧蜂属Microchelonus Szépligeti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
17
作者 季清娥 杨建全 陈家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对茧蜂科Braconidae甲腹茧蜂亚科Cheloninae小甲腹茧蜂属MicrochelonusSzépligeti的分类情况作了简要概述,并描述了该属分布于吉林省的一新种——二齿小甲腹茧蜂MicrochelonusbidentulaJietYang,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 对茧蜂科Braconidae甲腹茧蜂亚科Cheloninae小甲腹茧蜂属MicrochelonusSzépligeti的分类情况作了简要概述,并描述了该属分布于吉林省的一新种——二齿小甲腹茧蜂MicrochelonusbidentulaJietYang,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益虫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膜翅目 茧蜂 甲腹茧蜂亚科 小甲腹茧蜂 新种 二齿小甲腹茧蜂 形态特征
下载PDF
愈腹茧蜂属Phanerotoma Weasmael(膜翅目:茧蜂科)一新种记述
18
作者 季清娥 陈家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5-187,共3页
记述了采自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甲腹茧蜂亚科 Cheloninae愈腹茧蜂属 Phanerotoma Weasmael一新种斑唇愈腹茧蜂 P.sponsa Ji et Chen,sp.nov..
关键词 膜翅目 茧蜂 甲腹茧蜂亚科 愈腹茧蜂 新种 斑唇愈腹茧蜂
下载PDF
短背茧蜂属Psyttalia Walker一新种记述
19
作者 翁瑞泉 陈家骅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6,共3页
记述茧蜂科 Braconidae潜蝇茧蜂亚科 Opiinae短背茧蜂属 Psyttalia Walker的一新种扩颚茧蜂 P.ex-tensa Weng et Chen sp.nov..该新种与分布于南非的 P.ngomeensis Fischer相似 ,但新种的上颚基部齿状扩大 ,触角仅为 2 7节 ,柄后腹光滑... 记述茧蜂科 Braconidae潜蝇茧蜂亚科 Opiinae短背茧蜂属 Psyttalia Walker的一新种扩颚茧蜂 P.ex-tensa Weng et Chen sp.nov..该新种与分布于南非的 P.ngomeensis Fischer相似 ,但新种的上颚基部齿状扩大 ,触角仅为 2 7节 ,柄后腹光滑可与后者区别 ;与中国唯一的已知种罗氏茧蜂 P.romani Fahringer的区别在于并胸腹节仅具中纵脊 ,上颚基部齿状扩大 ,回脉后叉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蝇茧蜂亚科 短背茧蜂 扩鄂茧蜂 茧蜂 形态特征
下载PDF
烟草品种、育苗方式和烟蚜来源对烟蚜茧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富华 周挺 +2 位作者 赖荣泉 顾钢 韩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寄生烟蚜Myzus persicae的烟草品种、育苗方式和烟蚜来源,为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和复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调查了不同烟草品种(云烟87、K326、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寄生烟蚜Myzus persicae的烟草品种、育苗方式和烟蚜来源,为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和复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调查了不同烟草品种(云烟87、K326、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繁殖烟蚜若蚜、不同来源烟蚜(来自烟区、来自非烟区和室内繁殖种群)若蚜和烟草不同育苗方式(土壤育苗和湿润育苗)繁殖烟蚜若蚜时,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以及成蜂羽化率、寿命、体型大小和雌蜂比。【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烟草品种繁殖烟蚜若蚜对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在红花大金元和翠碧1号繁殖烟蚜上的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分别比在K326繁殖烟蚜上的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高19.00%和14.00%,但对烟蚜茧蜂的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烟蚜来源对烟蚜茧蜂寄生率也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烟蚜茧蜂成蜂对非烟区烟蚜若蚜和烟区烟蚜若蚜的寄生率比对室内繁殖种群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分别高20.25%和16.75%,但对烟蚜茧蜂成蜂的羽化率、寿命、体型大小和雌蜂比没有显著影响;烟草不同育苗方式对烟蚜茧蜂成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会因烟草品种和烟蚜来源不同而异,但不受育苗方式影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改变烟草品种和烟蚜来源,以提高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能力,达到提高烟蚜茧蜂人工繁殖效率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烟蚜 烟草品种 育苗方式 寄生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