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茯苓素对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国军 李嗣英 许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2-47,共6页
高等真菌茯苓的提取物——茯苓素,体外对ConA、PHA和LPS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均有与剂量相关的抑制作用。口服给药,对抗羊红细胞抗体的产生表现双向作用。对接触性皮肤过敏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内外给药对大鼠IL2的... 高等真菌茯苓的提取物——茯苓素,体外对ConA、PHA和LPS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均有与剂量相关的抑制作用。口服给药,对抗羊红细胞抗体的产生表现双向作用。对接触性皮肤过敏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内外给药对大鼠IL2的产生均表现为剂量相关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素 淋巴细胞转化 溶血 免疫
下载PDF
茯苓素预防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丁晨光 田普训 +8 位作者 薛武军 管智慧 葛冠群 靳占奎 李钊伦 贾利宁 丁小明 潘晓明 燕航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茯苓素(Poria cocos)预防大鼠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原位(腹腔)肾脏移植模型,移植前按照分组分别以生理盐水、茯苓素25mg.kg-1.d-1、茯苓素50 mg.kg-1.d-1和环孢素A(CsA... 目的探讨茯苓素(Poria cocos)预防大鼠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原位(腹腔)肾脏移植模型,移植前按照分组分别以生理盐水、茯苓素25mg.kg-1.d-1、茯苓素50 mg.kg-1.d-1和环孢素A(CsA)5 mg.kg-1.d-1灌胃。术后观察大鼠移植肾功能和存活时间,测定各组术后1周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以及CD4+、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的比值,并观察移植肾的病理变化。结果茯苓素50 mg.kg-1.d-1组和CsA组移植肾和受者存活时间较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显著延长(P<0.05),而且病理损害程度较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但茯苓素50 mg.kg-1.d-1组较CsA组移植肾存活时间显著减少(P<0.05)。各组移植肾功能和尿量变化与存活时间和移植肾病理变化相一致,茯苓素50 mg.kg-1.d-1组和CsA组肾功能异常发生时间明显晚于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茯苓素50 mg.kg-1.d-1组外周血IL-2和IFN-γ的含量较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1),但显著高于CsA组(P<0.01);茯苓素50 mg.kg-1.d-1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茯苓素25 mg.kg-1.d-1组(P<0.05)和生理盐水组(P<0.01),CD8+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茯苓素对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但效果不如C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素 急性排斥反应 肾脏移植 环孢A
下载PDF
茯苓素诱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周立 张玮 +1 位作者 蔺惠颜 许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76-380,共5页
本文报道茯苓素在小鼠体内、外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实验表明:茯苓素小鼠体内、外能明显增强经BCG预先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TNF的能力,且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关系。茯苓素在体内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细胞有明显的抑制生... 本文报道茯苓素在小鼠体内、外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实验表明:茯苓素小鼠体内、外能明显增强经BCG预先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TNF的能力,且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关系。茯苓素在体内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细胞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其作用强弱与TNF的水平呈正相关。诱生出的TNF可通过抗体中和实验得到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素 肿瘤坏死因子 巨噬细胞 肉瘤S-180细胞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诱发及茯苓素对EAE诱发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国军 李嗣英 许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8-41,共4页
本文用一次注射完全福氏佐剂——抗原乳剂加百日咳疫苗的方法在Wistar大鼠诱发了EAE,发病率在95%以上。一定剂量的高等真菌茯苓的提取物——茯苓素对EAE的诱发有抑制作用。茯苓素与环磷酰胺同时作用,对EAE的抑制有协同作用。
关键词 茯苓素 脑脊髓炎 EAE 变应性
下载PDF
~3H-茯苓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晶 马瑜 许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与液体闪烁计数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大鼠血液中同位素标记茯苓素浓度,该方法可将血液中原药与其它放射性物质相分离。静注(50mg/kg)后体内过程属于二房室模型,其主要参数:吸收相半衰期为0.323小时、消除相半衰期为1.443... 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与液体闪烁计数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大鼠血液中同位素标记茯苓素浓度,该方法可将血液中原药与其它放射性物质相分离。静注(50mg/kg)后体内过程属于二房室模型,其主要参数:吸收相半衰期为0.323小时、消除相半衰期为1.443小时。口服给药达峰时间为1.214小时,峰浓度为5.149μg/ml,吸收速率常数0.779h^(-1),消除速率常数为0.592h^(-1)。肾脏为主要排泄器官,占全部放射剂量的56.72%,粪便排泄占33.10%,24小时内胆汁排泄占所给剂量的6.86%。通过胆管引流实验证明,茯苓素在动物体内存在肠肝循环,静注后组织中的放射剂量以肝、肾、肺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素 药代动力学 茯苓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口服茯苓素后血浆中的去氢土莫酸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宗华 毕开顺 +1 位作者 王瑾 冯东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去氢土奠酸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以去氢土莫酸为指标,研究大鼠灌胃给予茯苓素混合提取物后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大鼠灌胃给予茯苓素混合提取物后,血浆中去氢土莫酸的浓度。色谱柱为ODS...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去氢土奠酸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以去氢土莫酸为指标,研究大鼠灌胃给予茯苓素混合提取物后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大鼠灌胃给予茯苓素混合提取物后,血浆中去氢土莫酸的浓度。色谱柱为ODS枉(20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2%冰醋酸水溶液(13:12:1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42nm,进样量20μL,室温下操作,内标物为丙酸睾丸素。结果:在0.20~20.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81),方法回收率为85.2%~93.6%,日内、日间RSD均小于6.0%,达峰时间约为2h,峰浓度为(10.4±1.4)μg·mL^(-1),药时曲线下面积为32.6μg·mL^(-1)·h^(-1)。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茯苓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素 血浆 去氢土莫酸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茯苓素体内诱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立 张炜 许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1-34,共4页
茯苓素在小鼠体内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的机制在于增强TNF基因的转录。实验结果表明:莅菩素以27~81mg/kg剂量刺激小鼠巨噬细胞,可得到较高效率的mRNA表达,超过此剂量可由于药物的毒性作用而造成基因转录水平的下降。m... 茯苓素在小鼠体内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的机制在于增强TNF基因的转录。实验结果表明:莅菩素以27~81mg/kg剂量刺激小鼠巨噬细胞,可得到较高效率的mRNA表达,超过此剂量可由于药物的毒性作用而造成基因转录水平的下降。mRNA的杂交结果(SlotBlotting)可通过Tubulin探针的杂交而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素 肿瘤坏死因子 巨噬细胞 杂交 中草药
下载PDF
茯苓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诱导分化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范勇 杜德林 +1 位作者 李秀森 唐佩弦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1期27-30,51,共4页
本文报道了茯苓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诱导分化作用。用12.5-100μg/ml茯苓素处理4天,50—80%以上的HL-60细胞获得还原NBT染料的能力。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反应发生显著变化。溶酶体酶含量显著增加,并获得吞噬乳胶颗粒的... 本文报道了茯苓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诱导分化作用。用12.5-100μg/ml茯苓素处理4天,50—80%以上的HL-60细胞获得还原NBT染料的能力。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反应发生显著变化。溶酶体酶含量显著增加,并获得吞噬乳胶颗粒的能力,分化为单核巨噬样细胞。茯苓素诱导HL-60细胞分化需持续作用48小时以上,诱导分化作用为不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素 白血病细胞系 分化 药理
下载PDF
茯苓素的反相HPLC分析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黎红 许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74-475,477,共3页
茯苓隶属于真菌门(Eumycophyta)、担子菌纲(Baridi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e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茯苓属(Poria)。茯苓是一种驰名中外的传统药用真菌,它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茯苓素是我所从中药茯... 茯苓隶属于真菌门(Eumycophyta)、担子菌纲(Baridi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e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茯苓属(Poria)。茯苓是一种驰名中外的传统药用真菌,它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茯苓素是我所从中药茯苓中提取的一组具有生理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在体外对大鼠白血病L1210细胞的DNA和RNA合成的补偿途径有显著的、不可逆抑制作用。对小鼠肝癌H-22细胞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茯苓素又是免疫调节剂,它的双重生物活性有可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建立了茯苓素的反相HPLC分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素 茯苓 反相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集落刺激因子(Colong stimulating factors)诱生剂的筛选——Ⅰ:茯苓素中CSFs诱生剂——10150和10152 被引量:6
10
作者 钟杰 黎红 +1 位作者 张潇雨 许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43-249,共7页
关键词 茯苓素 集落刺激因子 茯苓 筛选
下载PDF
茯苓素:一种潜在的醛固酮拮抗剂 被引量:78
11
作者 邓刚民 许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4-37,共4页
茯苓素体外可结合到大鼠肾胞浆膜醛固酮受体上,体内可拮抗醛固酮活性,提高尿中Na^+/K^+比值,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它不影响大鼠血浆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实验表明它可能是一种醛固酮受体拮杭剂。
关键词 茯苓素 醛固酮 醛固酮拮抗剂
下载PDF
茯苓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勇 杜德林 +1 位作者 李秀森 唐佩弦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23-426,共4页
本文报告了茯苓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增殖的抑制作用.经25~100μg/ml茯苓素处理1天,HL-60细胞DNA合成能力明显减弱.药物作用2天后,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这种效应随药物浓度的加大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半数抑制浓度... 本文报告了茯苓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增殖的抑制作用.经25~100μg/ml茯苓素处理1天,HL-60细胞DNA合成能力明显减弱.药物作用2天后,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这种效应随药物浓度的加大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半数抑制浓度为58.4μg/ml.抑制作用为不可逆性.茯苓素处理4天后,HL-60细胞自发形成集落的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加药后G_0/G_1期细胞明显增多,S和G_2+M期细胞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素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白血病
原文传递
白茯苓凝集素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红 曾仲奎 陈静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7-32,共6页
白茯苓凝集素(SLL)分子中含有4个色氨酸(Trp)残基,NBS修饰测得这4个Trp残基位于分子表面。SLL在天然状态下荧光发射峰位于335nm处,离子强度和温度对其荧光光谱均无明显的影响。NBS修饰后的SLL失去凝... 白茯苓凝集素(SLL)分子中含有4个色氨酸(Trp)残基,NBS修饰测得这4个Trp残基位于分子表面。SLL在天然状态下荧光发射峰位于335nm处,离子强度和温度对其荧光光谱均无明显的影响。NBS修饰后的SLL失去凝血活性,相应荧光光谱的强度减弱,荧光发射峰发生蓝移,提示SLL的构象发生改变。用KI·CsCl和丙烯酰胺淬灭剂研究SLL分子中Trp残基的微环境,发现丙烯酰胺和CsCl能淬灭分子中100%和50%的Trp残基的荧光,而KI完全不能淬灭SLL分子中Trp残基的荧光,因此Trp残基周围存在阴离子区,或者Trp残基处于分子表面的疏水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 茯苓凝集 荧光光谱
下载PDF
白茯苓凝集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荣华 曾仲奎 周红 《生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02-207,共6页
以中药白茯苓为材料,采用盐析、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可纯化出快速蛋白液相谱(FPLC)纯的白茯苓凝集素(SLL)。当其浓度为0.25μg/mL时就能凝集兔红细胞,对人类A,B,O型血细胞无作用。甲状腺球蛋白、卵粘蛋白和胃... 以中药白茯苓为材料,采用盐析、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可纯化出快速蛋白液相谱(FPLC)纯的白茯苓凝集素(SLL)。当其浓度为0.25μg/mL时就能凝集兔红细胞,对人类A,B,O型血细胞无作用。甲状腺球蛋白、卵粘蛋白和胃粘蛋白对SLL的凝血活性有强抑制作用,而常见糖类对其无明显抑制作用。SLL含中性糖12.5%,凝胶过滤及FPLC测得分子量为31000,亚基分子量为8000,表明SLL可能由四个相同亚基组成。SLL对酸、碱、热均有较高的耐受性,并且是一个强促有丝分裂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 糖蛋白 茯苓凝集
下载PDF
3种利尿中药化学成分的体内外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丹丹 陈丹倩 +2 位作者 程显隆 魏锋 赵英永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7-382,共6页
猪苓、茯苓皮和泽泻是常用利尿中药。本文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 Direct、Splinker、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到猪苓、茯苓皮和泽泻化学成分的体内外含量测定的国内文献14篇和国外文献30篇(1993~2014年... 猪苓、茯苓皮和泽泻是常用利尿中药。本文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 Direct、Splinker、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到猪苓、茯苓皮和泽泻化学成分的体内外含量测定的国内文献14篇和国外文献30篇(1993~2014年),概述了采用HPLC-DAD、HPLC-ELSD、HPLC-QTOF/MS和UPLC-DAD-ESI/MS法测定猪苓主要化学成分麦角甾酮和麦角甾醇,茯苓皮主要化学成分茯苓酸、茯苓素和其他三萜类,泽泻主要化学成分三萜和二萜类化合物,这些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并可用于建立指纹图谱评价药材质量的优劣。这些方法进一步应用于猪苓、茯苓皮和泽泻化学成分生物体内吸收、组织分布、主要代谢产物鉴定和排泄研究,总结它们在不同给药情况下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中药利尿药的质量控制及其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尿中药 猪苓 茯苓 泽泻 体外分析 体内分析 药代动力学 麦角甾酮 麦角甾醇 茯苓 茯苓素 三萜 二萜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