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培养菌种茯苓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组成和分子量 被引量:23
1
作者 林雨露 张俐娜 +5 位作者 金勇 陈莉 张玫 韩宏伟 张志强 陈立国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7-103,共7页
由人工培育的茯苓菌种 (5·78号 )在含麸皮的培养液中于 2 5℃培养 1 8天得到茯苓菌丝体 .分别用9g LNaCl水溶液、热水、0 .5mol LNaOH和 88%甲酸从菌丝体中提取 7种多糖依次为 :ab PCM1、ab PCM2 I、ab PCM2 II、ab PCM3 I、ab ... 由人工培育的茯苓菌种 (5·78号 )在含麸皮的培养液中于 2 5℃培养 1 8天得到茯苓菌丝体 .分别用9g LNaCl水溶液、热水、0 .5mol LNaOH和 88%甲酸从菌丝体中提取 7种多糖依次为 :ab PCM1、ab PCM2 I、ab PCM2 II、ab PCM3 I、ab PCM3 II、ab PCM4 I、ab PCM4 II,并从培养液中提取一种多糖ab PCM0 .红外光谱 (IR)、气相色谱 (GC)和1 3C NMR分析结果表明ab PCM0至ab PCM3 I多糖主要由α (1→ 3 ) D 葡萄糖、α D 甘露糖、β D 半乳糖和乙酰葡萄糖胺组成 ,而且随提取过程进行 ,葡萄糖含量逐渐增加 ,即从杂多糖到α 葡聚糖 .ab PCM3 II、ab PCM4 I和ab PCM4 II则主要是 β (1→ 3 ) D葡聚糖 .有趣的是 ,α 葡聚糖和 β 葡聚糖共存在该菌丝体的碱水提取液中 .由粘度法和光散射法测定了多糖的特性粘数 [η]和重均分子量Mw .ab PCM0、ab PCM1、ab PCM2 I、ab PCM2 II、ab PCM3 I和ab PCM4 II多糖的Mw 值分别为 7 7× 1 0 4、5 2× 1 0 4、5 0× 1 0 4、2 4 3× 1 0 4、65 2×1 0 4和 2 5 5× 1 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养 茯苓菌丝 多糖 分离 组成 分子量 气相色谱 特性粘数 光散射 中药 药用菌
下载PDF
松根液对发酵茯苓菌丝产量和多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吴红娟 鲁耀邦 +2 位作者 肖锦仁 裴刚 郭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松根液对发酵茯苓菌丝产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及发酵茯苓菌丝与天然茯苓多糖含量的差别。方法加松根液与不加松根液发酵培养茯苓菌丝,将两者在菌丝产量、水溶性多糖含量方面进行比较;并将发酵菌丝与天然茯苓进行水溶性多糖含量比... 目的观察松根液对发酵茯苓菌丝产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及发酵茯苓菌丝与天然茯苓多糖含量的差别。方法加松根液与不加松根液发酵培养茯苓菌丝,将两者在菌丝产量、水溶性多糖含量方面进行比较;并将发酵菌丝与天然茯苓进行水溶性多糖含量比较。结果加松根液发酵培养的茯苓菌丝产量有提高,但水溶性多糖含量下降;发酵菌丝较天然茯苓水溶性多糖含量显著提高。结论松根液对发酵茯苓菌丝产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不同;发酵茯苓菌丝多糖含量高于天然茯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根液 发酵 茯苓菌丝 茯苓多糖
下载PDF
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天然茯苓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羿 万德光 +1 位作者 刘忠荣 杨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67-669,673,共4页
本文对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天然茯苓中多糖的提取分离进行了研究,并分别测定了二者总多糖的提取率及总糖的平均含量。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天然茯苓中总多糖的提取率分别为24.47%和82.93%;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天然茯苓总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17%... 本文对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天然茯苓中多糖的提取分离进行了研究,并分别测定了二者总多糖的提取率及总糖的平均含量。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天然茯苓中总多糖的提取率分别为24.47%和82.93%;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天然茯苓总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17%和87.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茯苓菌丝 天然茯苓 多糖 提取率 总糖
下载PDF
茯苓菌丝体多糖径向流色谱分离参数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魏海龙 贺亮 +5 位作者 甘庆军 胡传久 吴学谦 程俊文 李海波 付立忠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茯苓菌丝体多糖径向流色谱分离的工艺条件。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品浓度为8 mg/mL,上样量为40 mL,上样流速为25 mL/min,洗脱流速为33 mL/min时,多糖回收率达到83....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茯苓菌丝体多糖径向流色谱分离的工艺条件。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品浓度为8 mg/mL,上样量为40 mL,上样流速为25 mL/min,洗脱流速为33 mL/min时,多糖回收率达到83.26%,比传统轴向色谱分离及化学方法效率更高,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菌丝体多糖 径向流色谱 响应面法 分离
下载PDF
茯苓菌丝体多糖的分离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49
5
作者 丁琼 张俐娜 张志强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由茯苓菌种在培养基中于 2 5℃下培养一周得茯苓菌丝体 .分别用 0 9%NaCl水溶液、热水、0 5mol/LNaOH和 88%甲酸从该茯苓菌丝体中提取出四种多糖 ,编号为PCM1 ,PCM2 ,PCM3和PCM4 .用红外光谱 (IR)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气相色谱 (GC... 由茯苓菌种在培养基中于 2 5℃下培养一周得茯苓菌丝体 .分别用 0 9%NaCl水溶液、热水、0 5mol/LNaOH和 88%甲酸从该茯苓菌丝体中提取出四种多糖 ,编号为PCM1 ,PCM2 ,PCM3和PCM4 .用红外光谱 (IR)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气相色谱 (GC)及13 C 核磁共振 ( 13 C NMR)等方法分析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 ,PCM1 ,PCM2为酸性杂多糖由D 鼠李糖、D 木糖、D 甘露糖、D 半乳糖、D 葡萄糖及葡萄糖醛酸组成 .PCM3主要为线型 β ( 1→ 3 ) D 葡聚糖 ,其产率占茯苓菌丝体总量的 55 8% .PCM4由D 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 .茯苓菌丝体化学组成和结构基本同于茯苓菌核多糖 ,随提取过程进行葡萄糖含量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也相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菌丝 中药 多糖 分离 结构分析
下载PDF
茯苓菌丝体多糖硫酸酯化衍生物的制备及结构分析
6
作者 林雨露 《江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茯苓菌丝体多糖硫酸酯化的适宜条件 ,为进行生物活性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从茯苓菌丝体中得到的一种α ( 1→ 3 ) D 葡聚糖 (ab PCM3 I) ,采用氯磺酸 吡啶作为酯化试剂 ,研究反应温度、时间及反应物的摩尔比对硫酸酯化过... 目的 :探讨茯苓菌丝体多糖硫酸酯化的适宜条件 ,为进行生物活性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从茯苓菌丝体中得到的一种α ( 1→ 3 ) D 葡聚糖 (ab PCM3 I) ,采用氯磺酸 吡啶作为酯化试剂 ,研究反应温度、时间及反应物的摩尔比对硫酸酯化过程的影响。结果 :得到一系列水溶性的硫酸酯化茯苓菌丝体多糖 (S1-ab-PCM3 -I~S5 -ab -PCM 3 -I) ,经元素分析测定其取代度为 0 .3 9~ 0 .67。用凝胶渗透色谱和光散射联用法 (GPC -LLS)测定硫酸酯化衍生物的分子量为 2 .0× 10 4 ~ 11.3× 10 4 ,仅为原多糖分子量的 4%~ 17%。结论 :硫酸酯化反应打断了α ( 1→ 3 )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菌丝 多糖 硫酸酯化衍生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茯苓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韩勇 宋金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87,共3页
研究了茯苓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茯苓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 (mL/g)、pH 7.1、提取温度66℃,提取时间31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 研究了茯苓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茯苓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 (mL/g)、pH 7.1、提取温度66℃,提取时间31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菌丝 多糖 提取 响应面
下载PDF
茯苓菌丝体胞外多糖的脱蛋白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韩勇 王仙芝 张虹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1-153,共3页
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比较了Sevag法、三氯乙酸法、酶法、酶-Sevag法对茯苓菌丝体胞外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酶-Sevag法是较佳的脱除茯苓菌丝体胞外多糖中蛋白质的方法,酶用量1.5%,温度50℃,pH 6.5,脱蛋... 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比较了Sevag法、三氯乙酸法、酶法、酶-Sevag法对茯苓菌丝体胞外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酶-Sevag法是较佳的脱除茯苓菌丝体胞外多糖中蛋白质的方法,酶用量1.5%,温度50℃,pH 6.5,脱蛋白2h,Sevag法脱蛋白3次,蛋白质脱除率为87.43%,多糖损失率为1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菌丝 胞外多糖 脱蛋白 酶-Sevag法
下载PDF
超声波法提取茯苓菌丝体胞内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112-116,共5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茯苓菌丝体胞内多糖,对茯苓菌丝体胞内多糖的超声波法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试验,优化了超声波法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的胞内多糖超声波法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3∶1,超声功率100 W,... 为了更好地利用茯苓菌丝体胞内多糖,对茯苓菌丝体胞内多糖的超声波法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试验,优化了超声波法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的胞内多糖超声波法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3∶1,超声功率100 W,提取温度66℃,提取时间27min。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菌丝 胞内多糖 超声波 提取 响应面
下载PDF
茯苓菌丝体胞外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勇 田艳花 《农产品加工(下)》 2013年第4期36-39,共4页
研究茯苓菌丝体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酸化、加热进行发酵液预处理试验,经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法优化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发酵液预处理参数为:草酸调节pH值5.0,75℃加热15min;优化的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为:pH值5.9,乙醇体积分数74.7%... 研究茯苓菌丝体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酸化、加热进行发酵液预处理试验,经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法优化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发酵液预处理参数为:草酸调节pH值5.0,75℃加热15min;优化的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为:pH值5.9,乙醇体积分数74.7%,醇沉时间11h,在此条件下,粗多糖提取量为11.86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菌丝 胞外多糖 提取 响应面
下载PDF
茯苓菌丝体胞外多糖硫酸酯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勇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30-133,137,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试验,优化了胞外多糖硫酸酯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的硫酸酯化条件为氯磺酸与吡啶摩尔比1∶3.85,反应温度73℃,反应时间3.34h.在此条件下,硫酸基团取代度为1.02.
关键词 茯苓菌丝 胞外多糖 硫酸酯化 响应面
下载PDF
茯苓菌丝发酵液粗多糖对肠道益生菌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洪梁 刘磊 +3 位作者 曹婧 宁安红 黄敏 钟民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探究茯苓菌丝发酵液中提取的粗多糖对肠道益生菌的影响。方法运用发酵工程相关技术获得茯苓菌丝发酵液,提纯分离以获取茯苓菌丝中分泌的粗多糖。将提取出的茯苓粗多糖以10.0%、5.0%、2.5%和空白对照(0.0%)的浓度对4种肠道益生菌—... 目的探究茯苓菌丝发酵液中提取的粗多糖对肠道益生菌的影响。方法运用发酵工程相关技术获得茯苓菌丝发酵液,提纯分离以获取茯苓菌丝中分泌的粗多糖。将提取出的茯苓粗多糖以10.0%、5.0%、2.5%和空白对照(0.0%)的浓度对4种肠道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杆菌MZ900、青春双歧杆菌的生长进行观察。结果在茯苓粗多糖含量10.0%以下的范围内,10.0%、5.0%、2.5%浓度下肠道益生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茯苓发酵液粗多糖浓度的含量增加,4种肠道益生菌数量呈正相关增长。结论茯苓菌丝发酵液粗多糖对以上4种肠道益生菌有增菌效果。实验结果为茯苓菌丝发酵液粗多糖有保护人类肠道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续的生化研究与动物实验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菌丝发酵液粗多糖 嗜酸乳杆菌 青春双歧杆菌 干酪乳杆菌 乳杆菌MZ90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