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组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之莹 秦雅雯 +1 位作者 雷佳妮 郑敏 《河南中医》 2024年第8期1216-1223,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组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组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借助OMIM数据库检索DKD的靶点,进而获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筛选关键成分。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结果:“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组方的活性成分44种,其中黄芪20种,白术7种,茯苓15种,当归2种。黄芪靶点413个,白术靶点20个,茯苓靶点26个,当归靶点64个。DKD靶点1024个,疾病与药物的交集靶点19个。槲皮素、刺芒柄花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可能是关键成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10、IL-1A、IL-1β、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可能是核心靶点。GO分析主要涉及血管生成调节、活性氧代谢过程、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KEGG通路主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JAK-STAT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组方可能通过槲皮素、刺芒柄花素等活性成分,调控AGE-RAGE、MAPK等信号通路,作用于IL-6、IL-1A、IL-1β、STAT1、CRP等靶点,从而发挥治疗DK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组方 糖尿病肾病 网络药理学 槲皮素 IL-6 AGE-RAGE信号通路
下载PDF
GEO基因芯片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茯苓-白术配伍治疗鼻咽癌作用机制及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斐 朱镇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基于GEO基因芯片数据库、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人参-茯苓-白术配伍治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在GEO数据库检索、下载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人参、白术、茯苓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STRING... 目的基于GEO基因芯片数据库、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人参-茯苓-白术配伍治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在GEO数据库检索、下载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人参、白术、茯苓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及R语言、Perl语言软件筛选出交集靶点并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3.8.2构建靶点-通路网络,将人参-茯苓-白术配伍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CCK-8法检测并验证有效化合物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验证其对靶点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从GPL6480数据集获得2078个鼻咽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共筛选出44种有效化学成分,21个交集靶点。核心靶点为JUN、IL1B、PLAU、STAT1、PTGS2,主要通过活性氧及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类固醇结合等生物过程,肿瘤、代谢、免疫、炎症等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显示,花生四烯酸-PTGS2、苏齐内酯-PTGS2、豆甾醇-PLAU、β-谷甾醇-JUN对接效果好。CCK-8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花生四烯酸、苏齐内酯、豆甾醇、β-谷甾醇均可抑制鼻咽癌5-8F细胞增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以上有效成分均可使对应的靶点蛋白表达下降。结论人参-茯苓-白术配伍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防治鼻咽癌,可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人参-茯苓-白术配伍 参苓白术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对白术-半夏-茯苓配伍治疗胰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吉荣 史小飞 +3 位作者 种育晖 贾令茹 万雪莹 李睿旻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3年第10期616-624,共9页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白术-半夏-茯苓配伍治疗胰腺癌的作用靶点,探讨其治疗胰腺癌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PharmMapper、OMIM、GeneCards、STRING、DAVID等在线数据库与...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白术-半夏-茯苓配伍治疗胰腺癌的作用靶点,探讨其治疗胰腺癌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PharmMapper、OMIM、GeneCards、STRING、DAVID等在线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构建一系列网络图、筛选核心靶点并对靶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得到药组活性成分35个,相关靶点190个,胰腺癌靶点1 566个以及白术-半夏-茯苓治疗胰腺癌的交集靶点76个。这些交集靶点主要参与基因表达的正调控,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凋亡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并与癌症通路、乙型肝炎、大肠癌、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胰腺癌以及MAPK信号通路等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白术-半夏-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与胰腺癌的潜在作用靶点间具有一定的结合活性。结论 白术-半夏-茯苓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白术-半夏-茯苓配伍治疗胰腺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白术-半夏-茯苓 胰腺癌
下载PDF
茯苓-泽泻药对配伍研究及其标准煎液对肾病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明 王慧森 +5 位作者 梁瑞峰 葛文静 马开 崔伟锋 李更生 夏书梼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8期1317-1323,共7页
目的:根据古代医典茯苓泽泻药对经方配伍规律开展肾病综合征药效筛选,为相关病症的中医临床方案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参考。方法:查阅同时含有茯苓和泽泻的祛湿类经方信息,量化表达后分析“茯苓-泽泻”药对配伍规律。按《医疗机构... 目的:根据古代医典茯苓泽泻药对经方配伍规律开展肾病综合征药效筛选,为相关病症的中医临床方案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参考。方法:查阅同时含有茯苓和泽泻的祛湿类经方信息,量化表达后分析“茯苓-泽泻”药对配伍规律。按《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制备其经典比例标准煎液。将不同组别大鼠分别连续灌胃21 d后,采用代谢笼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量,采用酶标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4 h尿蛋白(UP)、血清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指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茯苓和泽泻在祛湿类经典方剂中配伍出现频次最高比例为1∶1,3∶5,2∶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3周后盐酸贝那普利组和不同配伍药对组24 h尿蛋白量均显著降低,血清Alb水平明显升高(P<0.01);不同药对组均有显著降TG作用,且以药对1∶1和3∶5组为最优;1∶1给药组较其他配伍组更显著降低SCr和BUN(P<0.05),并对肾组织病理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结论:茯苓-泽泻药对配伍各给药组均能够显著减少多柔比星肾病大鼠24 h尿蛋白量,升高血清Alb水平,降低TC、TG水平,改善BUN、SCr,以茯苓-泽泻1∶1混煎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茯苓-泽泻 古代经典名方 标准煎液 肾病模型 药效评价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白术-茯苓配伍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柯昌虎 黎鑫 +2 位作者 戢太阳 冯协和 朱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669-679,694,共12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白术-茯苓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采用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白术、茯苓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收集乳腺癌疾病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筛选出二者的共同靶点,由Cy...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白术-茯苓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采用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白术、茯苓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收集乳腺癌疾病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筛选出二者的共同靶点,由Cytoscape 3.7.2绘制可视化的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并运用Swiss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发现黄芪-白术-茯苓的22个有效成分可以通过调控93个靶点和98条通路对乳腺癌产生作用,且筛选的靶点蛋白与关键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表明黄芪-白术-茯苓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从而为其临床应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白术-茯苓 乳腺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脾虚型克罗恩病大鼠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晓红 岳美颖 +5 位作者 贾波 钟强 吴贤波 祝捷 张丰华 钟振东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考察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脾虚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治疗脾虚CD的免疫学机理。方法:采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之复因脾虚造模法结合Morris方法复制脾虚型CD动物模型,白术茯苓汤不同... 目的:考察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脾虚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治疗脾虚CD的免疫学机理。方法:采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之复因脾虚造模法结合Morris方法复制脾虚型CD动物模型,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灌胃给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NF-α升高、IL-10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B5组(白术∶茯苓=12∶15)、B6组(白术∶茯苓=15∶12)、B7组(白术∶茯苓=18∶9)TNF-α降低(P﹤0.05);B6组(白术∶茯苓=15∶12)IL-10升高(P﹤0.05)。结论: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脾虚型CD的细胞因子影响有异;其中以B6组对脾虚型CD大鼠血清TNF-α、IL-10作用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茯苓 配比 脾虚型克罗恩病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0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茯苓-泽泻”治疗前列腺炎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严张仁 潘俊卿 +3 位作者 胡香君 张思娜 申淑娴 王万春 《江西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58-62,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茯苓-泽泻”治疗前列腺炎作用机制。方法:利用ETCM数据库获取药对活性成分及靶点;运用GeneCard、CTD数据库获取前列腺炎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构建和分析网路,其中共同靶点映射到String数据库进行PPI网络分析...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茯苓-泽泻”治疗前列腺炎作用机制。方法:利用ETCM数据库获取药对活性成分及靶点;运用GeneCard、CTD数据库获取前列腺炎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构建和分析网路,其中共同靶点映射到String数据库进行PPI网络分析;采用DAVID在线工具对重要靶标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茯苓活性成分31个,预测靶点231个;泽泻活性成分22个,预测靶点251个,疾病靶点633个,药物靶点与疾病共靶点63个,参与39条信号通路,涉及19个生物学过程。结论:“茯苓-泽泻”药对可能主要通多其三萜类成分调节TNF、PTGS、NFKB1、MAPK14等靶点,促进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起始,正负调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调控PI3K-Akt、TNF、HIF-1、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参与组织的抗炎、氧化应激等生物学修复过程,治疗前列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泽泻 前列腺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白术茯苓等比配伍对脾气虚克罗恩病大鼠肠“神经-免疫”相关递质、Th1/Th2型细胞因子及TLR4/NF-κB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兴隆 李晓红 +6 位作者 贾波 钟强 闰华 张丰华 祝捷 彭腾 姜岑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考察白术茯苓等比配伍不同剂量组对脾气虚克罗恩病大鼠肠"神经-免疫"相关递质、Th1/Th2型细胞因子及TLR4/NF-κB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等比配伍治疗脾气虚CD的量效关系。方法采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法结合Morris方法复制脾... 目的考察白术茯苓等比配伍不同剂量组对脾气虚克罗恩病大鼠肠"神经-免疫"相关递质、Th1/Th2型细胞因子及TLR4/NF-κB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等比配伍治疗脾气虚CD的量效关系。方法采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法结合Morris方法复制脾气虚CD大鼠模型,以白术茯苓汤等比配伍高、中、低剂量灌胃给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IP、VIPR1、SP与NK-1R;ELISA法测定TNF-α、IL-1β、IL-4、IL-6、IL-8、IL-10;Realtime PCR法检测TLR4 mRNA和NF-κB p65mRNA。结果①模型组TNF-α、IL-1β、IL-6、IL-8水平明显增高(P﹤0.05);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TNF-α、IL-1β、IL-8水平(P﹤0.05);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TNF-α、IL-1β、IL-6、IL-8水平(P﹤0.05);低剂量组可明显降低TNF-α含量(P﹤0.05)。②模型组IL-4、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可明显恢复IL-4水平(P﹤0.05);中剂量组可显著增加IL-4、IL-10含量(P﹤0.05);低剂量组对IL-4、IL-10影响不明显。③模型组VIP、VIPR1、SP与NK-IR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VIP、VIPR1(P﹤0.05);中剂量组可显著减少VIP、VIPR1、SP与NK-IR(P﹤0.05);低剂量组对VIP、VIPR1、SP与NK-IR影响不明显。④模型组TLR4 mRNA和NF-κB p65mRN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TLR4 mRNA和NF-κB p65mRNA含量(P﹤0.05);高、低剂量组对TLR4 mRNA和NF-κB p65mRNA影响不显著。结论白术茯苓汤等比配伍中剂量组能显著调节脾气虚克罗恩病大鼠肠"神经-免疫"相关递质、Th1/Th2型细胞因子及TLR4/NF-κB通路,发挥治疗C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茯苓 等比配伍 脾气虚克罗恩病 “神经-免疫”相关递质 Thl Th2型细胞因子 TLR41NF —KB
下载PDF
茯苓-泽泻药对对高脂血症痰浊证ApoE^(-/-)小鼠肝、肾组织中水通道蛋白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小文 王雅欣 +3 位作者 闫振乾 任琦 方格 李先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6-891,共6页
目的:从茯苓-泽泻对肝、肾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的干预作用探讨该药对改善高脂血症痰浊证ApoE^(-/-)小鼠血脂异常的内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复制高脂... 目的:从茯苓-泽泻对肝、肾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的干预作用探讨该药对改善高脂血症痰浊证ApoE^(-/-)小鼠血脂异常的内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复制高脂血症痰浊证动物模型,造模4周后评价模型建立情况;造模成功后根据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值重新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阿托伐他汀)组、茯苓-泽泻低剂量组(茯泽低)、茯苓-泽泻中剂量组(茯泽中)、茯苓-泽泻高剂量组(茯泽高)。给药7周后,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变化,使用常规生化法检测血清中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肾皮质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AQP8、AQP9及肾组织内AQP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运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AQP2蛋白表达。结果:给药结束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有升高趋势,血清TC、TG、LDL-C水平和肾皮质NO含量升高(P<0.01),肾组织AQP2 mRNA、蛋白表达以及iNOS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肝组织AQP8和AQP9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茯泽中组与西药组小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降低(P<0.05,P<0.01),茯泽高组小鼠Lee’s指数和血清T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AQP8、AQP9 mRNA表达上调(P<0.05),茯泽各剂量组肾组织AQP2 mRNA、蛋白表达和iNOS mRNA表达均下调(P<0.01)。结论:茯苓-泽泻可能通过干预肝组织AQP8、AQP9和肾组织AQP2改善高脂血症痰浊证ApoE^(-/-)小鼠体内的津液代谢,实现其对血脂异常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泽泻 高脂血症 痰浊证 血脂 水通道蛋白
下载PDF
基于健脾法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茯苓-白术”药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锦桢 王宇新 +4 位作者 曾华 童光东 黄芙蓉 赖剑萍 陈团团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基于健脾法,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茯苓-白术”药对(FB)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与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茯苓与白术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NAFLD相... 目的:基于健脾法,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茯苓-白术”药对(FB)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与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茯苓与白术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NAFLD相关靶点,将上述交集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从而获取蛋白质互作关系网络。运用DAVID6.7数据库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对成分-异常靶点-通路”网络图,Auto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得到20个活性成分,206个潜在靶点、2088个疾病靶点,88个交集靶点。GO富集主要涉及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RNA聚合酶Ⅱ对转录的正调控、细胞对缺氧的反应等,KEGG主要与胰岛素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道和胰岛素抵抗等相关。网络分析结果表明,FB治疗NAFLD的核心成分为齿孔酸、多孔菌酸C、茯苓酸C、去氢齿孔酸,核心靶点为TNF、MAPK3、PIK3CA、NR1H3。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的结合能均小于≤-5.0 kcal/mol,展现出较好的亲和力。结论:茯苓-白术药对主要通过促进肝脏脂肪代谢及抑制部分炎症因子而发挥抗炎护肝作用,从而起到治疗NAFL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健脾法 网络药理学 茯苓-白术药对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白术-茯苓”药对抗胃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国秋 张嘉雪 +3 位作者 陈子铮 陈林耿 吴晓怡 张韧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23期29-34,共6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白术-茯苓"药对抗胃癌(G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数据库确定"白术-茯苓"药对的有效成分,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白术-茯苓"药对有效成分对应的潜在靶点,并...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白术-茯苓"药对抗胃癌(G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数据库确定"白术-茯苓"药对的有效成分,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白术-茯苓"药对有效成分对应的潜在靶点,并检索Genecard、 OMIM、 Pharmgkb、 TTD, Drug Bank等疾病数据库,以获得"白术-茯苓"药对抗GC的作用靶点。通过St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2.1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通过Metascape平台对"白术-茯苓"药对抗GC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结果:从"白术-茯苓"药对中获得38个有效成分,62个与"白术-茯苓"药对抗GC相关的作用靶点,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白术-茯苓"药对抗GC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癌症途径(pathway in cancer)"、"类固醇激素合成(Steroid hormone biosynthesi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PPAR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结论:研究初步发现了"白术-茯苓"药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模式发挥着抗GC的临床作用,为"白术-茯苓"药对配伍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白术 网络药理学 胃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茯苓三萜类化合物在人源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郑艳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596-1601,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茯苓中3-表去氢土莫酸(3-epidehydrotumulosic acid,EDHTA)、猪苓酸C(polyporenic acid C,PPAC)和6α-羟基猪苓酸C(6α-hydroxypolyporenic acid C,HPPA)在人肠的吸收。方法:采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茯苓中3-表去氢土莫酸(3-epidehydrotumulosic acid,EDHTA)、猪苓酸C(polyporenic acid C,PPAC)和6α-羟基猪苓酸C(6α-hydroxypolyporenic acid C,HPPA)在人肠的吸收。方法:采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EDHTA,PPAC和HPPA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BL侧到AP侧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紫外检测法对上述3个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EDHTA,PPAC和HPPA由AP侧到BL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值分别为(9.99±1.08)×10^(-6)、(10.06±0.53)×10^(-6)和(3.32±0.66)×10^(-6)cm·s^(-1);由BL侧到AP侧的P_(app)值分别为(17.76±0.91)×10^(-6)、(19.23±1.16)×10^(-6)和(8.19±0.57)×10^(-6)cm·s^(-1)。与本实验中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的P_(app)值(1.45×10^(-5)cm·s^(-1))和呈难于吸收的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的P_(app)值(4.22×10^(-7)cm·s^(-1))比较,EDHTA和PPAC与普萘洛尔在同一数量级;HPPA介于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之间。EDHTA、PPAC和HPPA的P_(app)A→B/P_(app)B→A比值分别为0.56,0.52和0.4l;EDHTA,PPAC和HPPA外流分别是摄取的1.78,1.91,2.47倍。结论:EDHTA,PPAC和HPPA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EDHTA和PPAC属于良好吸收的化合物;HPPA属于中等吸收的化合物。EDHTA、PPAC和HPPA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可能存在外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单层 茯苓 3-表去氢土莫酸 猪苓酸C -羟基猪苓酸C 肠吸收 表观渗透系数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含白术-茯苓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伟金 王婷婷 +2 位作者 朱燕舞 朱珊珊 陈静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80-1988,共9页
目的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整理分析含白术-茯苓药对方剂的配伍规律,为其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筛选含白术-茯苓药对的方剂,提取方剂功效,白术与茯苓炮制品种、剂量、配比等相关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Excel软件和... 目的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整理分析含白术-茯苓药对方剂的配伍规律,为其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筛选含白术-茯苓药对的方剂,提取方剂功效,白术与茯苓炮制品种、剂量、配比等相关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Excel软件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整理3535首方剂,涉及578味中药,以甘温类药物为主,多归肝经;共涉及15种功效,以补益、祛湿等功效为主。白术-赤茯苓药对与补益、祛湿呈强关联;麸炒白术-茯苓药对与补益呈强关联。白术、茯苓用药剂量以≤15 g为主,配比以1∶1为主,均与补益作用呈强关联。与白术-茯苓配伍频次≥200的中药共39味,甘草、人参、陈皮、当归、白芍、肉桂、地黄、川芎8味药材为核心高频中药。结论本研究揭示的含白术-茯苓药对方剂的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可为今后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茯苓 药对 数据挖掘 APRIORI算法 配伍特征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肠“神经—免疫”网络的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干预脾气虚型克罗恩病机制研究的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兴隆 贾波 +9 位作者 闫华 祝捷 张丰华 彭腾 姜岑 林薇 莫书容 李晓红 岳美颖 钟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60-2064,共5页
克罗恩病(CD)的发生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因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是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改善生存质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白术、茯苓配伍正好契合CD脾虚夹湿的常见病机,是治疗C... 克罗恩病(CD)的发生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因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是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改善生存质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白术、茯苓配伍正好契合CD脾虚夹湿的常见病机,是治疗CD的核心配伍结构。前期研究显示白术茯苓汤可降低脾虚模型VIP、下调VIP受体、升高s Ig A。为进一步明确神经递质及其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联在CD发病中的作用及该方不同配比的干预机制,本课题观察了该方不同配比对脾气虚型CD的"神经—免疫"网络相关递质及其受体功能、细胞因子分泌及"TLR4-NF-κB"信号转导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中药复方治疗CD提供相关参考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茯苓 不同配比 脾气虚CD “神经-免疫” 网络 机制
下载PDF
治疗黄疸方剂“核心配伍-作用靶点”的关联性研究
15
作者 张媛婷 彭丽琪 胡宗仁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24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黄疸方剂的用药规律及核心配伍组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治疗黄疸的方剂,录入数据库,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探究方剂的配伍组方规律;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 目的:探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黄疸方剂的用药规律及核心配伍组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治疗黄疸的方剂,录入数据库,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探究方剂的配伍组方规律;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EN-TCM)等进行网络药理分析;采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检索黄疸相关疾病靶点,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获得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黄疸相关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共收录治疗黄疸的方剂270首,涉及中药224味;排名前10位的高频药物由高到低依次是甘草、白术、茵陈、茯苓、栀子、陈皮、大黄、黄芩、人参、泽泻;主要使用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治疗黄疸的核心配伍组合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采用BATMAN-TCM数据库分析发现,白术、茯苓、猪苓及泽泻有16个共同作用靶点,其中AR、ESR1、ANXA1、FGFR2、MED1、PGR、TNFSF11、TRIM24、TRPM8、VDR等靶点和黄疸相关疾病密切相关;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分析发现,多孔酸C、刺芒柄花素、氧化黄心树宁碱、没食子酸盐、辣椒素、麦角胺、1-O-甘油、硫辛酸苷等活性成分与AKT1、ALB、TNF、TP53、IL6、INS、CTNNB1、IL1B、EGFR等靶点映射程度较高;GO富集获得的生物过程主要涉及对异种刺激的反应、腺体发育、脂多糖反应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信号受体激活剂的活性、受体配体活性、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细胞组分主要涉及囊泡腔、膜微域、细胞质囊泡腔等。KEGG富集得到PI3K/Akt、FoxO、TNF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经典名方中治疗黄疸的方剂多用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等燥湿、化湿、利湿药组合,这些针对“湿”的配伍组合在抗炎等分子机制上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方剂 配伍规律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作用靶点 关联性研究
下载PDF
UPLC测定不同产地茯苓中5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
16
作者 张丽君 王凯 +4 位作者 刘鸣 雷丽 高波 谭沛 高巍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90-93,共4页
运用UPLC法建立5种三萜类成分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松苓新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期对茯苓药材不同产地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5种三萜类成分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5.5%、92.8%、92.0%、96... 运用UPLC法建立5种三萜类成分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松苓新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期对茯苓药材不同产地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5种三萜类成分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5.5%、92.8%、92.0%、96.8%、96.3%。且4个产地茯苓药材中5种三萜类成分总含量在0.703~0.972 mg/g范围内。表明本方法准确、快速、操作性强,可用于不同产地茯苓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茯苓 去氢土莫酸 猪苓酸C 3-表去氢土莫酸 去氢茯苓 松苓新酸
下载PDF
《伤寒论》茯苓药对探微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长柏 陶弘武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4期70-71,共2页
张仲景《伤寒论》方剂配伍精巧,立法严谨,单茯苓一味药,便与30味中药相互配伍,组成药对,形成15首方剂,对应不同证型,发挥多种功效,不仅重视茯苓本身功效发挥,通过剂量与配伍变化,达到一药多能效果,茯苓与30余味药味组成药对,对应不同证... 张仲景《伤寒论》方剂配伍精巧,立法严谨,单茯苓一味药,便与30味中药相互配伍,组成药对,形成15首方剂,对应不同证型,发挥多种功效,不仅重视茯苓本身功效发挥,通过剂量与配伍变化,达到一药多能效果,茯苓与30余味药味组成药对,对应不同证型,从茯苓淡渗利湿、健脾宁心功效出发,多种药对发挥不同功用,茯苓-猪苓、泽泻,渗湿利水;茯苓-桂枝,通阳化气,平冲利水;茯苓-附子,温阳利水;茯苓-人参,补气健脾,安神利水;茯苓-芍药,益阴利水;辨证施治,用药精准,实为后世末学之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药对 茯苓-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茯苓-桂枝 茯苓-附子 茯苓-人参 茯苓-芍药
下载PDF
HPLC-MS/MS法同时测定杞菊地黄丸(浓缩丸)中11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俊杰 谢浙裕 何丽娜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713-717,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法同时测定杞菊地黄丸(浓缩丸)中甜菜碱、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毛蕊花糖苷、莫诺苷、马钱苷、丹皮酚、尿囊素、茯苓酸和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方法采用...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法同时测定杞菊地黄丸(浓缩丸)中甜菜碱、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毛蕊花糖苷、莫诺苷、马钱苷、丹皮酚、尿囊素、茯苓酸和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Porshell EC-C 18色谱柱(50 mm×4.6 mm,2.7μm),以乙腈-1 mL·L^(-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5 m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甜菜碱、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毛蕊花糖苷、莫诺苷、马钱苷、丹皮酚、尿囊素、茯苓酸和23-乙酰泽泻醇B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7.66%、97.32%、97.88%、97.67%、98.35%、97.52%、98.34%、98.41%、98.03%、97.81%、98.19%,RSD值分别为0.5%、1.2%、0.8%、0.5%、0.5%、0.9%、0.3%、0.5%、0.4%、0.6%、1.0%;4批样品含量范围分别为0.38~0.47、0.18~0.24、0.21~0.28、0.22~0.31、0.21~0.31、0.78~0.94、1.83~1.97、1.89~2.06、0.15~0.21、0.20~0.23、0.31~0.36 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杞菊地黄丸(浓缩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菊地黄丸(浓缩丸) 甜菜碱 3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毛蕊花糖苷 尿囊素 茯苓 23-乙酰泽泻醇B 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HPLC-MS/MS)
下载PDF
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脾虚型克罗恩病大鼠核因子-κB mRNA的表达以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晓红 岳美颖 +2 位作者 钟强 贾波 祝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考察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脾虚型克罗恩病(CD)大鼠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治疗脾虚型CD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之复因脾虚造... 目的:考察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脾虚型克罗恩病(CD)大鼠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治疗脾虚型CD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之复因脾虚造模法结合Morris方法复制脾虚型CD动物模型,运用"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法"对白术、茯苓剂量配比进行设计,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灌胃给药,实时荧光PCR法(Real-timePCR)检测结肠黏膜NF-κB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NF-κB mRNA的表达、血清TNF-α、IL-1β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5组(白术:茯苓=12:15)、B6组(白术:茯苓=15:12)NF-κB mRNA的表达降低(P<0.05);B5组、B6组、B7组(白术:茯苓=18:9)TNF-α显著性降低(P<0.05);B6组、B7组血清IL-1β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脾虚型CD的NF-κB传导的影响有异;其中以B6组能明显干预NF-κB mRNA在脾虚型CD结肠黏膜细胞中的表达,进而降低TNF-α、IL-1β的水平,减轻脾虚型CD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茯苓 配比 脾虚型克罗恩病 核因子-ΚB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白术-茯苓不同配比药对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岳美颖 于海艳 +1 位作者 周勤梅 潘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1-66,共6页
目的:研究白术、茯苓单味药及其药对的挥发油成分,并考察白术、茯苓不同配比药对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术、茯苓单味药及其不同配比药对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质谱库... 目的:研究白术、茯苓单味药及其药对的挥发油成分,并考察白术、茯苓不同配比药对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术、茯苓单味药及其不同配比药对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质谱库检索、文献资料比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结果:在白术,茯苓,药对(1∶1),药对(1∶2),药对(2∶1)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6,22,30,29,41种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3种,分别是亚油酸、棕榈酸和α-柏木烯。白术与3个药对挥发油共有成分共计有16个,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苍术酮,(-)-g-榄香烯,β-人参烯;而茯苓挥发油中仅有6个成分能被3个药对检测到,仅占茯苓成分的27%。结论:从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来看,3个药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来自于白术,不同配伍比例药对挥发油的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以药对(2∶1)最为明显,这可能与白术的用量增加有关。3个药对挥发油均有新的成分被检测到,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煎煮过程中发生了某些物理或化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茯苓 药对 不同配比 挥发油类 气相色谱-质谱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