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R技术在快速筛选DNA文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永祥 刘斌 +5 位作者 张昊宇 胡冬煦 杨进福 夏家辉 潘乾 薛志刚 《中国医学工程》 2004年第4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快速筛选DNA文库的可行性。方法以猪α-1,3GT cDNA片段为探针,用cDNA上的特异性序列合成的引物,采用噬菌斑原位杂交和PCR相结合的方法,对猪的gDNA文库进行α-1,3GT基因筛选,经酶切、Sou... 目的探讨运用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快速筛选DNA文库的可行性。方法以猪α-1,3GT cDNA片段为探针,用cDNA上的特异性序列合成的引物,采用噬菌斑原位杂交和PCR相结合的方法,对猪的gDNA文库进行α-1,3GT基因筛选,经酶切、Southern Blot、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定位。结果经过两次杂交和一次PCR即得信号很强的7个阳性单克隆,插入子均在8 kb以上,且包含第三内含子,其中3个片段测序证实含第三、第四外显子;荧光原位杂交证实该基因位于染色体1q2.10-q2.11。结论PCR可以应用于快速筛选DNA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DNA文库 茵斑原位杂交 基因筛选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邱钧琦 林安儿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中的作用。方法成立由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和主管护师组成的儿童口腔保健小组,对35名儿童实施1年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评估口腔卫生状况,制订针对性口腔健康教育计划,与幼儿园教师共同举办爱...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中的作用。方法成立由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和主管护师组成的儿童口腔保健小组,对35名儿童实施1年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评估口腔卫生状况,制订针对性口腔健康教育计划,与幼儿园教师共同举办爱牙月主题活动,参观口腔医院等。结果实施1年后,儿童坚持早晚刷牙、刷牙方法正确人数较教育前显著增加(均P<0.01)。睡前进甜食、看牙恐惧人数及餐前牙菌斑指数均较教育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口腔疾病 健康教育 健康行为 茵斑指数
下载PDF
菌斑固相消耗糖后缓冲容量的变化与龋易感性的关系
3
作者 包旭东 岳林 高学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研究牙菌斑固相代谢糖后缓冲容量的变化与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年高龋者(DMFS≥10,DS≥5)及无龋者(DMFS=0)各10名,分别取4种糖消耗情形下的牙菌斑,即基线菌斑、一次漱糖后即刻菌斑、持续耗糖菌斑和漱糖后恢复期菌斑。... 目的研究牙菌斑固相代谢糖后缓冲容量的变化与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年高龋者(DMFS≥10,DS≥5)及无龋者(DMFS=0)各10名,分别取4种糖消耗情形下的牙菌斑,即基线菌斑、一次漱糖后即刻菌斑、持续耗糖菌斑和漱糖后恢复期菌斑。样本经离心干燥获得菌斑固相成分,以25mmol/LKCl制备10mg/ml的混悬液。用0.1mmol/LHCl滴定以测定初始pH至pH4的缓冲总量和pH5.2-4区段的缓冲容量,同时对各组进行细菌计数。结果消耗糖后菌斑固相的缓冲总量均比基线值(208.793±73.338μmolH^+/g)低,在pH5.2-4区段,一次耗糖即刻和漱糖前的缓冲容量相同,分别为112.243±28.124μmolH^+/g和124.773±27.886μmolH^+/g,持续耗糖后下降至93.358±18.356μmolH^+/g。恢复期菌斑固相的缓冲容量(144.905±36.857μmolH^+/g)显著上升。不同龋易感个体缓冲容量间的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糖消耗过程影响菌斑固相的缓冲力,缓冲容量可能不是一个指示龋易感性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斑 缓冲力 细茵密度 龋易感性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龈下菌斑精氨酸脱亚胺酶活性研究
4
作者 王绍峰 赵欣欣 +2 位作者 刘海杰 崔有辰 毕莹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牙周状况及龈下菌斑产生的精氨酸脱亚胺酶(arginine deiminase,ADI)活性,明确RA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是否与ADI有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患者入组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RA...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牙周状况及龈下菌斑产生的精氨酸脱亚胺酶(arginine deiminase,ADI)活性,明确RA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是否与ADI有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患者入组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RA组:选择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RA的患者34例,其中男2例,女32例;年龄40~60岁。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者29例,符合基线入选标准,无关节炎症状和脊柱疾病史;其中男1例,女28例;年龄40~60岁。采集入选者的龈下菌斑制成混悬液,采用二乙酰一肟-氨基硫脲比色法测定ADI活性。采集静脉血留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查入选者全部牙齿的菌斑指数(P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和缺失牙数。对两组患者牙周状况以及龈下菌斑ADI活性和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A组PI值3.03±1.97、PD值(2.52±0.89)mm,对照组PI值3.52±0.92、PD值(2.63±0.45)m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组AL(1.41±1.21)mm、人均缺失牙齿(4.29±5.85)颗,对照组AL(0.40±0.33)mm、人均缺失牙齿(0.56±0.80)颗,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组ADI活性[(1.59±1.05)IU]明显高于对照组[(0.68±1.08)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1)。抗CCP抗体阳性率(≥20 RU/m L):RA组为55.9%,对照组为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1,P<0.01)。结论 RA患者牙周状况差且龈下菌斑ADI活性高,提示ADI活性增高可能是RA与慢性牙周炎相关联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慢性牙周炎 龈下茵斑 精氨酸脱亚胺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