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茵芋属一新亚种——细齿茵芋
1
作者 诸葛刚 谢文远 +2 位作者 陈锋 梅旭东 陈征海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66-269,共4页
为厘清日本茵芋Skimmia japonica Thunb.中国大陆种群的分类地位,经对相关标本与文献的检视,结合实地调查,确认其系一未知的新亚种:细齿茵芋S.japonica subsp.serrulata Z.H. Chen, W.Y. Xie et X.D. Mei.描述了该亚种与日本茵芋原亚种S... 为厘清日本茵芋Skimmia japonica Thunb.中国大陆种群的分类地位,经对相关标本与文献的检视,结合实地调查,确认其系一未知的新亚种:细齿茵芋S.japonica subsp.serrulata Z.H. Chen, W.Y. Xie et X.D. Mei.描述了该亚种与日本茵芋原亚种S.japonica subsp.japonica、显脉茵芋亚种S.japonica subsp.distincte-venulosa(Hayata) T. C. Ho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区别,并编制了日本茵芋分亚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类学 芸香科 细齿茵芋 新亚种 浙江 华东
下载PDF
多脉茵芋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洪杰 管宁宁 张明哲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在多脉茵芋(Skimmia laureola ssp.multinervia)中获得两组挥发性成分A和B。用GC/MS方法从中鉴定出了新植二烯、月桂酸甲酯等18种化合物,其中GC/IR技术对组分A是鉴定化合物结构的一个补充手段。
关键词 多脉茵芋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法 茵芋 中药
下载PDF
利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白鲜碱和茵芋碱在人小肠的吸收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莲 王莹 杨秀伟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白鲜碱和茵芋碱的人小肠吸收情况。方法: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观察白鲜碱和茵芋碱由绒毛面(AP端)到基底面(BL端)、BL端到AP端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偶联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2... 目的: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白鲜碱和茵芋碱的人小肠吸收情况。方法: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观察白鲜碱和茵芋碱由绒毛面(AP端)到基底面(BL端)、BL端到AP端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偶联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2种生物碱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由AP端到BL端,白鲜碱和茵芋碱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1.59±0.14)×10-5cm.s-1和(3.19±0.09)×10-5cm.s-1;由BL端到AP端,白鲜碱和茵芋碱的Papp分别为(2.57±0.33)×10-5cm.s-1和(5.86±0.49)×10-5cm.s-1,与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的基本一致。结论:白鲜碱和茵芋碱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属于吸收良好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单层 白鲜碱 茵芋 肠吸收 表观渗透系数
下载PDF
红星茵芋离体花梗腋芽诱导及丛生芽增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孟艳琼 李仁杰 +2 位作者 伊兴凯 梅俊 李静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1期81-85,共5页
为建立红星茵芋高效的快繁体系,以红星茵芋花梗为试验材料,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成分、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对花梗腋芽的诱导及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梗腋芽诱导以MS+2,4-D0.3mg/L+IAA0.2mg/L+BA3.0mg/L+KT2.0m... 为建立红星茵芋高效的快繁体系,以红星茵芋花梗为试验材料,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成分、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对花梗腋芽的诱导及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梗腋芽诱导以MS+2,4-D0.3mg/L+IAA0.2mg/L+BA3.0mg/L+KT2.0mg/L培养基最好,诱导率可达91.1%。丛生芽诱导以MS+NAA0.8mg/L+BA3.0mg/L+KT2.0mg/L培养基最佳,继代增殖系数可达8.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茵芋 腋芽 诱导 增殖
下载PDF
茵芋鲜叶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羊青 王建荣 +3 位作者 王清隆 王茂媛 晏小霞 王祝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31-2633,共3页
目的:研究茵芋Skimmia reevesiana Fort.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茵芋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2种人体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共鉴定出38种挥发性成... 目的:研究茵芋Skimmia reevesiana Fort.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茵芋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2种人体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共鉴定出38种挥发性成分,占精油总量的77.09%。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乙酸香叶酯(23.70%)、匙叶桉油烯醇(9.26%)、氧化石竹烯(7.35%)、2,4-二叔丁基苯酚(5.47%)、δ-杜松醇(4.65%)、β-波旁烯(2.89%)、长叶烯(2.67%)。茵芋鲜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结论:该研究为茵芋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芋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茵芋花粉培养效应的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阮淑明 郑天汉 +2 位作者 华伟平 吴远彬 兰思仁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5-520,共6页
为研究茵芋花粉的培养效应,采用蔗糖、硼酸、氯化钙三因素三水平培养基离体培养法,I2—KI、TTC、红墨水等染色法,以及生物荧光显微镜对花粉活力进行观察与检测,筛选有活力的花粉的最适培养基及活力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新鲜茵芋花粉粒呈黄... 为研究茵芋花粉的培养效应,采用蔗糖、硼酸、氯化钙三因素三水平培养基离体培养法,I2—KI、TTC、红墨水等染色法,以及生物荧光显微镜对花粉活力进行观察与检测,筛选有活力的花粉的最适培养基及活力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新鲜茵芋花粉粒呈黄色,花粉离体后逐渐转变为黄褐色.I2—KI、TTC对花粉染色无效;红墨水染色法使有活力的花粉在蓝色滤光片下呈绿色或原色,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花粉活力.花粉于25℃的恒温下离体培养4 h开始萌发,至24 h萌发稳定.蔗糖、硼酸、氯化钙三因素三水平培养基离体培养对花粉萌发的互作效应极显著,最优培养基为:15 g·L^(-1)蔗糖+0.05 g·L^(-1)硼酸+0.02 g·L^(-1)氯化钙,萌发率为60.0%;次优培养基为:15 g·L^(-1)蔗糖+0.03 g·L^(-1)硼酸+0.02 g·L^(-1)氯化钙,萌发率为58.0%;第三培养基为:15 g·L^(-1)蔗糖+0.01 g·L^(-1)硼酸+0.01 g·L^(-1)氯化钙,萌发率为50.4%.影响茵芋花粉萌发的主因素为氯化钙,次因素为蔗糖,辅助因素为硼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芋 花粉活力 染色法 离体培养
下载PDF
日本茵芋雌雄株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丽君 陈达 许冰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2-296,共5页
为营建日本茵芋雌雄株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雌株品种‘帕贝拉’和雄株品种‘鲁贝拉’嫩枝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诱导、增殖、生根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筛选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日本茵芋雄株的诱导率、增殖倍率及生根率均低于雌株,且差异... 为营建日本茵芋雌雄株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雌株品种‘帕贝拉’和雄株品种‘鲁贝拉’嫩枝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诱导、增殖、生根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筛选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日本茵芋雄株的诱导率、增殖倍率及生根率均低于雌株,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较佳诱导培养基3.0 g·L^(-1)花宝1号+1.5 mg·L^(-1)6-苄氨基腺嘌呤(6-BA)上,雌雄株诱导率分别为75.6%、34.7%;结合切除芽苗顶芽的方法,在培养基3.0 g·L^(-1)花宝1号+2.5 mg·L^(-1)6-BA+4.0 mg·L^(-1)赤霉素(GA3)上,继代培养50 d,雌雄株增殖倍率分别为4.25、3.22倍;在培养基1.5 g·L^(-1)花宝1号+0.5 mg·L^(-1)生根粉1号(ABT 1号)上,雌雄株生根率分别为73%、61%;雌雄株组培苗移栽在黄心土+椰糠(3∶1)基质中,移栽成活率分别为86%、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茵芋 组织培养 增殖倍率 生根率 移栽成活率
下载PDF
保存温度对茵芋花粉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兰思仁 郑天汉 +2 位作者 阮淑明 华伟平 吴远彬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6-303,共8页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保存温度、保存时间对茵芋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0、4、6℃及室温的6种保存温度对茵芋花粉活力的影响明显.保存30 d时,20、-12、0、4、6℃及室温下保存的花粉活力分别为64.9%、63.7%、69.8%、70.9%、46...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保存温度、保存时间对茵芋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0、4、6℃及室温的6种保存温度对茵芋花粉活力的影响明显.保存30 d时,20、-12、0、4、6℃及室温下保存的花粉活力分别为64.9%、63.7%、69.8%、70.9%、46.9%、19.5%,4℃下保存的花粉活力是室温的3.64倍.-20、-12℃下保存的花粉活力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呈直线下降,0、4、6℃及室温下保存的花粉活力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呈抛物线型下降.-20、-12℃适宜花粉90 d的较长时间保存,90 d时的花粉活力分别为63.8%、62.4%;0、4、6℃适宜30 d的短期保存,30 d时的花粉活力分别为69.8%、70.9%、46.9%;室温仅适宜12 d的临时保存,12 d时的花粉活力为5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芋 花粉 保存温度 保存时间 活力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甘肃产竹叶椒根中白藓碱和茵芋碱含量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文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甘肃产竹叶椒根中白藓碱和茵芋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Kromasil-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5∶3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结果 白藓碱进样量在0.205...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甘肃产竹叶椒根中白藓碱和茵芋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Kromasil-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5∶3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结果 白藓碱进样量在0.205~2.05 μg(r =0.999 9)、茵芋碱进样量在0.199 6~1.996 μg(r =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白藓碱和茵芋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9%(RSD=0.57%)、99.49%(RSD=1.04%).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甘肃产竹叶椒根中白藓碱和茵芋碱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椒根 白藓碱 茵芋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茵芋花粉生活力测定及其贮藏方法优化
10
作者 阮淑明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以茵芋花粉为材料,采用TTC染色法、I_(2)-KI染色法、红墨水染色法、离体萌发试验法进行花粉生活力测定,并测定直接贮藏与简单预处理后的贮藏花粉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TTC染色法、I_(2)-KI染色法不适合于茵芋花粉生活力测定,红墨水染色... 以茵芋花粉为材料,采用TTC染色法、I_(2)-KI染色法、红墨水染色法、离体萌发试验法进行花粉生活力测定,并测定直接贮藏与简单预处理后的贮藏花粉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TTC染色法、I_(2)-KI染色法不适合于茵芋花粉生活力测定,红墨水染色法、离体萌发试验法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可适于茵芋花粉生活力测定。茵芋花粉在贮藏前须经一定预处理,降低花粉含水量;7 d内贮藏可经预处理后室温进行,30 d内贮藏可于普通冰箱内进行,更长时间的贮藏可考虑低温甚至超低温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芋花粉 生活力测定 贮藏方法 花粉染色法 离体萌发试验
下载PDF
茵芋属药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琪 冯芬 +6 位作者 张欢 刘慧 陈模 杨丽丽 李瑞 巩江 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8期7893-7894,7925,共3页
茵芋是一种传统中药,其在镇痛、抗炎活性及工业价值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该文章对茵芋属植物的成分、药理、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及栽培技术等进行了概述,为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茵芋 成分 药理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多脉茵芋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洪杰 张明哲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20-724,共5页
自云南省大理州产的多脉茵芋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O-甲基多脉茵芋醇、蒲公英萜酮、吴茱萸素、香草木宁和拟芸香品,其中O-甲基多脉茵芋醇为新化合物。
关键词 多脉茵芋 芸香料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基质与激素对茵芋扦插成活率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天汉 李勇 +3 位作者 郑雪燕 张志才 刘诚 兰思仁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7年第1期107-113,共7页
旨在探讨不同基质、不同激素及其浓度对茵芋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便筛选出最佳扦插基质、激素及其浓度组合,为茵芋驯化与产业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16种基质、5种激素种类及其浓度三因素析因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茵芋扦插育... 旨在探讨不同基质、不同激素及其浓度对茵芋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便筛选出最佳扦插基质、激素及其浓度组合,为茵芋驯化与产业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16种基质、5种激素种类及其浓度三因素析因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茵芋扦插育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激素及其浓度对提高茵芋扦插成活率影响效应明显,扦插基质对成活率影响最大,激素其次,激素浓度影响相对较小。16种基质类型中,珍珠岩30%+泥炭40%+河砂30%混合基质的扦插成活率最优。激素类型中,对茵芋扦插成活率影响效应依次为IAA>IAA+NAA>IBA+NAA>IBA>NAA,IBA+NAA和IAA+NAA的混合激素没有明显组合效应。激素浓度中,IBA+NAA、IBA、NAA的不同激素浓度间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浓度效应为浓度升高则成活率降低,IAA+NAA和IAA在不同浓度水平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是,清水对照的茵芋扦插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89.84%,则茵芋组织器官受机械损伤后具有较强的内源激素形成能力。茵芋扦插繁殖的最优措施为清水浸泡穗条和采用珍珠岩+泥炭+河砂(3:4:3)混合基质;次优方案为珍珠岩+泥炭+河砂(3:4:3)混合基质,配合实施浓度为400 mg/L的IAA激素;河砂基质配合实施浓度为400 mg/L的IAA激素,也是经济实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芋 扦插繁殖 基质 激素 成活率
下载PDF
茵芋生物学特征观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天汉 吴远彬 +1 位作者 阮淑明 兰思仁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31-34,共4页
调查观测茵芋的原生环境、生长特性及主要生物学特征,电镜显微和拍摄了子房结构、胚珠、花粉形态等,对茵芋主要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补充记录。发现茵芋子代的雌雄株分化比例为11.2∶88.8,茵芋花粉形态为近球形辐射对称,花粉粒直径为31.2—4... 调查观测茵芋的原生环境、生长特性及主要生物学特征,电镜显微和拍摄了子房结构、胚珠、花粉形态等,对茵芋主要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补充记录。发现茵芋子代的雌雄株分化比例为11.2∶88.8,茵芋花粉形态为近球形辐射对称,花粉粒直径为31.2—44.6μm。茵芋花粉平均活力为55.92%,红墨水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等能快速、准确、有效地测定花粉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芋 植物器官 生物学 特征
下载PDF
茵芋驯化栽培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天汉 李勇 +2 位作者 吴远彬 郑雪燕 兰思仁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125-129,共5页
茵芋种子在泥炭+珍珠岩(6∶4)、腐质土100%、椰糠+珍珠岩+有机肥(7∶2∶1)3种基质类型培育,1年生苗木的高生长、芽分化、花蕾分化都达到极显著差异,泥炭+珍珠岩(6∶4)生长最优,1年生苗木平均高生长为15.6 cm,芽分化16.8个,1年生植株花... 茵芋种子在泥炭+珍珠岩(6∶4)、腐质土100%、椰糠+珍珠岩+有机肥(7∶2∶1)3种基质类型培育,1年生苗木的高生长、芽分化、花蕾分化都达到极显著差异,泥炭+珍珠岩(6∶4)生长最优,1年生苗木平均高生长为15.6 cm,芽分化16.8个,1年生植株花蕾分化6.9%;种子苗雌、雄株分化率为11.2%和88.8%。赤霉素、乙烯利、6-苄氨基嘌呤、多效唑、缩节胺等5种激素类型对茵芋萌芽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缩节胺对茵芋萌芽促进作用效果最优,与对照比增加37.82%。激素类型与浓度对茵芋抽高生长影响达显著水平,赤霉素则最优,高生长与CK比增加21.51%,多效唑、缩节胺、乙烯利则抑制茵芋植株的高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芋 驯化栽培 激素 萌芽 高生长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消瘤藤中茵芋苷、7-羟基香豆素、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吉成 梁爽 陆国寿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11期2095-2098,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广西特色瑶药消瘤藤药材中茵芋苷、7-羟基香豆素、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方法: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 目的:建立测定广西特色瑶药消瘤藤药材中茵芋苷、7-羟基香豆素、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方法: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0 nm,柱温为25℃,进样量10μl,以外标法定量。结果:茵芋苷浓度在1.032~103.2μg·ml^(-1)之间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2.7%,n=6);7-羟基香豆素浓度在1.022~102.200μg·ml^(-1)之间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8%(RSD=3.8%,n=6);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浓度在1.112~111.2μg·ml^(-1)之间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56%(RSD=3.7%,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控制消瘤藤药材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瘤藤 茵芋 7-羟基香豆素 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茵芋扦插不定根影响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天汉 张志才 +2 位作者 李勇 郑雪燕 兰思仁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137-142,共6页
针对影响茵芋插穗不定根诱导发育这一关键要素,对基质类型、激素类型、激素浓度等因素进行分组试验及其效应分析,探讨影响茵芋扦插不定根发育因子及其理论,为茵芋驯化栽培与扦插繁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表明,16种基质、5种激素及其7种浓... 针对影响茵芋插穗不定根诱导发育这一关键要素,对基质类型、激素类型、激素浓度等因素进行分组试验及其效应分析,探讨影响茵芋扦插不定根发育因子及其理论,为茵芋驯化栽培与扦插繁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表明,16种基质、5种激素及其7种浓度水平对茵芋插穗不定根发育具极显著效应。其中:珍珠岩+泥炭(6∶4)、珍珠岩+河沙(6∶4)、珍珠岩+泥炭+河沙(3∶4∶3)、珍珠岩+红心土(4∶6)、珍珠岩+红心土(6∶4)、珍珠岩+泥炭+红心土(3∶4∶3)等6种基质对不定根促进效应突出,5种激素对不定根发育均有显著促进效应,IBA+NAA、IAA+NAA、IBA、NAA等4种激素对不定根发育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基质与激素对插穗不定根发育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基质与激素浓度的交互效应差异极显著,珍珠岩+泥炭(6∶4)、珍珠岩+河沙(6∶4)、珍珠岩+泥炭+河沙(3∶4∶3)与激素浓度(1 200+1 200)mg·L^(-1)的交互促进作用突出。茵芋插穗不定根发育的最佳组合为:珍珠岩+泥炭(60%∶40%),IBA+NAA激素及其(1 200+1 200)mg·L^(-1)的激素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芋 扦插 植物生长素 基质 不定根
下载PDF
红星茵芋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斌 张文融 +1 位作者 陈碧华 赖文胜 《中国园艺文摘》 2016年第3期12-13,21,共3页
红星茵芋在改良MS+BA 2.0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中增殖率较高,且茎芽整齐;在1/2MS+IAA 0.5 mg/L+活性炭1 g/L+蔗糖15 g/L的培养基中,平均生根率达到90%,根系生长状况较好,平均每株根系3.6条、根长3.2 cm。移栽于穴盘后,前1周... 红星茵芋在改良MS+BA 2.0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中增殖率较高,且茎芽整齐;在1/2MS+IAA 0.5 mg/L+活性炭1 g/L+蔗糖15 g/L的培养基中,平均生根率达到90%,根系生长状况较好,平均每株根系3.6条、根长3.2 cm。移栽于穴盘后,前1周应注意叶面湿度,夏天每天应喷雾2~3次,穴盘基质不宜太湿,以免烂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茵芋 组织培养 增殖率 生根率
下载PDF
茶梅和红星茵芋盆栽基质的筛选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芳勇 王春 +2 位作者 罗蔓 何俊华 许良华 《林业科技开发》 2007年第4期70-72,共3页
茶梅和红星茵芋都是新型盆栽观赏木本花卉,基质配方是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对其栽培基质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对茶梅的花蕾数有明显促进作用的基质配方是C4配方,即黄心土2∶泥炭4∶椰糠3∶蛭石1;对茶梅的新根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是C1配方,即... 茶梅和红星茵芋都是新型盆栽观赏木本花卉,基质配方是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对其栽培基质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对茶梅的花蕾数有明显促进作用的基质配方是C4配方,即黄心土2∶泥炭4∶椰糠3∶蛭石1;对茶梅的新根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是C1配方,即黄心土1∶泥炭6∶蛭石2∶珍珠岩1。对红星茵芋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是H4配方,即泥炭6∶蛭石2∶珍珠岩1∶有机肥1。该研究为推动茶梅和红星茵芋盆栽观赏木本花卉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红星茵芋 栽培基质 泥炭 蛭石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的大鼠体内茵芋苷代谢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起明 余茜茜 +1 位作者 俞鑫伟 叶晓霞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478-485,共8页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鉴定并分析大鼠茵芋苷给药后的代谢途径及其在胆汁、血浆、尿液、粪便中的代谢产物。方法:通过UPLC-Q-TOF/MS分析大鼠给药前、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后得到的不同时间段...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鉴定并分析大鼠茵芋苷给药后的代谢途径及其在胆汁、血浆、尿液、粪便中的代谢产物。方法:通过UPLC-Q-TOF/MS分析大鼠给药前、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后得到的不同时间段的生物样品,并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下获取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使用MassLynx V4.1软件处理UPLC-Q-TOF/MS数据;鉴定茵芋苷在胆汁、血浆、尿液、粪便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的血浆、胆汁、尿液、粪便样品中除原型外共鉴定得到10种代谢产物,其中有8种代谢产物均通过肾脏途径代谢。结论:水解、葡萄糖苷酸结合、氧化、羟基化等是茵芋苷在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根据尿液中广泛代谢的结果,应重视茵芋苷经肾途径代谢的临床用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芋 代谢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