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的茶叶嫩芽定位方法研究
1
作者 朱龙舜 郑旻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3,共5页
进一步提升茶叶嫩芽定位的准确性及茶叶嫩芽采摘的作业效率,选取双目视觉技术作为切入点,针对其识别、定位、采摘等环节展开设计研究。考虑茶叶嫩芽采摘的基础特征和双目视觉技术的应用条件,合理搭建双目视觉模型,选用立体匹配的核心定... 进一步提升茶叶嫩芽定位的准确性及茶叶嫩芽采摘的作业效率,选取双目视觉技术作为切入点,针对其识别、定位、采摘等环节展开设计研究。考虑茶叶嫩芽采摘的基础特征和双目视觉技术的应用条件,合理搭建双目视觉模型,选用立体匹配的核心定位算法,完成茶叶嫩芽的定位方法与采摘功能优化,并布置相应的试验机构,展开定位采摘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的茶叶嫩芽定位方法应用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较普通定位方法而言,识别误匹配率可降低至4.01%,平均漏采率为3.20%,嫩芽采摘完整率达93.40%,可以很好地促进茶叶嫩芽的后续处理加工,是采摘茶叶嫩芽的品质化的重要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嫩芽定位 双目视觉 立体匹配 采摘完整率 品质化
下载PDF
北宋定窑茶叶末釉的微观结构与矿物形态学研究
2
作者 徐建业 王富芳 +1 位作者 梁汉东 李展平 《岩矿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茶叶末釉古瓷作为最早出现的结晶釉之一,开展深入研究可明确其矿物晶体特征、呈色机理以及古代烧制工艺,丰富古陶瓷数据库。目前相关研究多来源于二十世纪末,样本稀少且囊括的年代和窑口严重不足,所用科学仪器多已淘汰,亟需更多实验分... 茶叶末釉古瓷作为最早出现的结晶釉之一,开展深入研究可明确其矿物晶体特征、呈色机理以及古代烧制工艺,丰富古陶瓷数据库。目前相关研究多来源于二十世纪末,样本稀少且囊括的年代和窑口严重不足,所用科学仪器多已淘汰,亟需更多实验分析与数据支撑。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OM)、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LRS)、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现代科学仪器对北宋定窑茶叶末釉样本中矿物晶体开展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釉中主晶相与辽金龙泉务窑一致,为钙长石和辉石;釉面整体表现为酱-黑色釉基质富铁(Fe2O3含量均值9.73%)和矿物结晶富铁(Fe2O3含量均值11.33%),除α-Fe2O3和Fe3O4晶体等熔后重结晶矿物,还有铁镁尖晶石、残余高岭石等未融熔矿物,反演出制釉原料中有镁的加入以及烧成温度可能低于1200℃,异于前人高温烧制的观点。SIMS离子成像揭示了胎釉交界处为厚约20~80μm的钙长石晶体层,而非化妆土或玻璃态的致密反应层。研究揭示了茶叶末古瓷中Fe元素不均匀富集,部分区域过饱和而析出含铁矿物晶体,釉面颜色则主要由黄褐色的矿物晶体斑点和酱-黑色玻璃基质共同组成,同时ToF-SIMS在古瓷微区原位的形貌结构和元素分析上效果显著,能够辨别钙长石、碱性长石等微米级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末瓷 矿物 元素成像 ToF-SIMS LA-ICP-MS
下载PDF
呋虫胺和唑虫酰胺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残留特征及膳食风险评估
3
作者 李春勇 吕莹 +2 位作者 金静 王霞 秦曙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199,共8页
为明确呋虫胺和唑虫酰胺微乳剂在茶叶种植、烘干、浸泡过程中的残留特征,在山东、浙江等10地开展规范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并进行加工因子校正膳食风险评估模型比较研究。样品经体积分数5%甲酸-乙腈提取、盐析分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 为明确呋虫胺和唑虫酰胺微乳剂在茶叶种植、烘干、浸泡过程中的残留特征,在山东、浙江等10地开展规范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并进行加工因子校正膳食风险评估模型比较研究。样品经体积分数5%甲酸-乙腈提取、盐析分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0.500μg/mL范围内,呋虫胺及其代谢物、唑虫酰胺质量浓度与其响应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在0.05、1.00、20.00、50.00 mg/kg(茶鲜叶、茶干叶),0.05、0.10、5.00 mg/kg(茶汤)添加水平下,呋虫胺及其代谢物1-甲基-3-[(3-四氢呋喃)甲基]脲、1-甲基-3-[(3-四氢呋喃)甲基]二氢胍盐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4%~103%,相对标准偏差为1%~9%;唑虫酰胺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95%,相对标准偏差为1%~6%,方法定量限均为0.05 mg/kg;20%呋虫胺·唑虫酰胺微乳剂按推荐剂量施药后,呋虫胺(含代谢物)在茶鲜叶中的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upervised trials median residue,STMR)经烘干因子校正后与茶干叶中STMR相应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均为4.08 mg,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llowable daily intake,ADI)的32.4%;唑虫酰胺在茶鲜叶中的STMR经烘干因子校正后的NEDI为0.17581 mg,占ADI的46.5%,茶干叶中STMR对应的NEDI为0.18925 mg,占ADI的50.1%,呋虫胺和唑虫酰胺在不同评估模型下获得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均低于100%;呋虫胺(含代谢物)经加工因子校正后的国际短期膳食摄入量(international estimation of short-term dietary intake,IESTI)与校正前处于同一风险水平,低于急性参考剂量(acute reference dose,ARfD)(1 mg/kg);唑虫酰胺的IESTI为3.46×10^(-4) mg/kg(采收间隔7 d),低于ARf D(0.01 mg/kg),本研究方法在茶汤中未检测到唑虫酰胺残留,故未得到浸泡因子及相应的IESTI。综上,按推荐剂量在茶树上使用20%呋虫胺·唑虫酰胺微乳剂是安全的,最终残留量对应的长期及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利用加工因子校正评估模型更切合实际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虫胺 唑虫酰胺 茶叶加工因子 残留特征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虾肽有机肥对茶叶生长、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姚明谨 陈恩海 彭东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48,共6页
为探索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和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以茶树品种桂职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虾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并对比花生麸肥效,设4个处理:CK(不施肥)、T1(常规施肥即100%复合肥)、T2(100%花生麸有机肥)、T3(100%虾肽生物有机肥)... 为探索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和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以茶树品种桂职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虾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并对比花生麸肥效,设4个处理:CK(不施肥)、T1(常规施肥即100%复合肥)、T2(100%花生麸有机肥)、T3(100%虾肽生物有机肥),通过连续2年的大田试验,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进行检测分析。连续2年中茶芽密度最高的均为T3处理,与CK相比,2022年提高了15.02%,2023年提高了41.83%;2022年各处理的百芽重无明显差异;2023年,T2、T3处理的百芽重显著高于CK,分别提升了12.73%和18.18%。茶叶产量方面,T3处理2022年、2023年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K相比,2022年中T3处理的产量提升了22.45%,2023年提升了42.90%。茶叶内含物质方面,T3处理的茶多酚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与CK相比,2022年T3处理的茶多酚含量降低了34.81%,2023年降低了43.34%;2022年、2023年施用有机肥(T2、T3)处理的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其中,T2处理最高,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74%和6.58%,其次是T3处理,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63%和5.86%;T2、T3处理的茶叶酚氨比连续2年均显著低于T1处理和CK且较稳定;2023年,配施有机肥处理(T2、T3)的茶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提升了42.63%、48.28%。2022年、2023年,施用肥料的各处理的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均显著高于CK。茶叶感官品质方面,T3处理在白茶、绿茶和红茶中的总分评分均为最高。土壤理化性质方面,T2、T3处理的土壤pH值均较CK有显著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为T3>T2>T1>CK。综上所述,虾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并提升土壤肥力,在茶叶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肽有机肥 茶叶 产量 品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基于轻量型网络的无人机遥感图像中茶叶枯病检测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根生 谢一帆 +1 位作者 鲍文霞 梁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5,共11页
针对无人机采集的茶叶枯病图像中病斑差异大,病斑和背景之间相似性高等问题,设计了一个轻量型网络LiTLBNet,用于准确、实时地检测野外茶园无人机图像中的茶叶枯病。LiTLBNet使用轻量型的M-Backbone作为骨干网络,用来提取茶叶枯病病斑的... 针对无人机采集的茶叶枯病图像中病斑差异大,病斑和背景之间相似性高等问题,设计了一个轻量型网络LiTLBNet,用于准确、实时地检测野外茶园无人机图像中的茶叶枯病。LiTLBNet使用轻量型的M-Backbone作为骨干网络,用来提取茶叶枯病病斑的可区分特征,减少因图像中病斑的尺度、颜色和形状的巨大差异而导致的漏检。在LiTLBNet的LNeck结构中引入了SE和ECA模块,帮助网络在通道维度上学习目标的综合特征,减少因病斑和背景之间的相似性造成的误检,同时删除原基线网络最大的特征图,以减少计算量和模型大小。此外,本研究还通过旋转、加噪声、构建合成图像等方式来扩充训练样本数量,提高小样本条件下LiTLBNet网络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利用LiTLBNet检测无人机遥感图像中茶叶枯病的精度为75.1%,平均精度均值为78.5%,与YOLO v5s接近。然而,LiTLBNet内存占用量仅2.0 MB,是YOLO v5s网络的13.9%。LiTLBNet网络可用于对茶叶枯病进行实时、准确的无人机遥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病害 目标检测 无人机遥感 轻量型网络 LiTLBNet
下载PDF
喷施不同浓度海藻叶面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利民 陈诗平 黄东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研究不同浓度的海藻叶面肥(Organic-based biostimulant formulas,OBFs)喷施下茶青产量和品质的变化,为红壤区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指导。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以不喷施OBFs为对照(T0),在茶园设置5个OBFs叶面肥喷施体积分数0.33%、0.... 研究不同浓度的海藻叶面肥(Organic-based biostimulant formulas,OBFs)喷施下茶青产量和品质的变化,为红壤区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指导。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以不喷施OBFs为对照(T0),在茶园设置5个OBFs叶面肥喷施体积分数0.33%、0.66%、0.99%、1.32%、1.65%,分别记为T_(1)、T_(2)、T_(3)、T_(4)、T_(5),研究喷施不同浓度OBFs对茶树嫩叶吸收养分、以及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OBFs可以改善茶树农艺性状、促进嫩叶吸收养分和增产提质。与T0相比,T_(1)、T_(2)、T_(3)、T_(4)、T_(5)处理茶青产量分别增加1.4、1.4、1.3、2.1、2.4倍(P<0.05)。随着OBFs喷施浓度增加,茶青总生物碱、咖啡碱和氨基酸的含量先升后降。与T0相比,T_(1)和T_(2)处理茶青总生物碱分别增加9.6%和9.3%,咖啡碱分别增加9.3%和11.4%,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5.0%和12.4%(P<0.05)。此外,T_(1)和T_(2)处理下茶青氮含量分别增加5.5%和6.1%,磷含量分别增加19.9%和13.3%,钾含量分别增加20.9%和10.0%;T_(1)处理下茶青硅含量增加14.8%(P<0.05)。茶青产量与芽头密度、百芽重、节间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正相关;茶青咖啡碱、总生物碱与茶青氮、磷、钾和硅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茶青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与茶青氮、磷、钾含量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喷施OBFs可以提高茶青产量,其中以喷施1.65%OBFs茶青产量较高,喷施0.33%、0.66%OBFs可以提高茶树嫩叶氮、磷、钾和硅元素的含量,改善茶树农艺性状,实现茶青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叶面肥 茶叶产量 品质 养分吸收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n的轻量化茶叶嫩芽检测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海鸿 陈希良 +2 位作者 钱广坤 申毅莉 陈琳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156,共8页
为解决自然环境下茶叶嫩芽检测场景复杂,模型参数量大无法在嵌入式设备部署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的轻量化茶叶嫩芽检测方法。构建一种MFBNet轻量化骨干网络,引入MBConv模块后大大减少了模型计算量。同时在骨干网中加入CBAM注... 为解决自然环境下茶叶嫩芽检测场景复杂,模型参数量大无法在嵌入式设备部署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的轻量化茶叶嫩芽检测方法。构建一种MFBNet轻量化骨干网络,引入MBConv模块后大大减少了模型计算量。同时在骨干网中加入CBAM注意力模块,抑制无效信息,提高了模型检测精度;其次引入AKConv模块对VoVGSCSPC结构进行改进,提出全新的AVCStem模块,并将其替换颈部网络的C2f模块,进一步减少模型参数,提升嵌入式设备部署效率;最后采用GSConv模块替换颈部网络结构中的全部Conv模块,帮助模型进行快速计算,提高茶叶嫩芽的检测速率。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比YOLOv8n原模型的mAP50和FPS分别提升了3.5%、55.6%,参数量减少了14.3%,且模型鲁棒性强,满足复杂场景下茶叶嫩芽的轻量化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嫩芽检测 轻量化 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YOLOv8n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茶叶抖筛机结构参数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兵 朱勇 +3 位作者 方赛弟 方立旭 朱焕成 邹亚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7-343,共7页
茶叶抖筛机是茶叶精加工的关键装备,传统抖筛装备主要通过经验设计,筛分性能较差,主要表现在筛净率较低、误筛率较高。该研究结合抖筛机的筛分原理,运用solidworks构建虚拟样机,利用EDEM软件建立茶叶颗粒离散元仿真模型,通过单因素仿真... 茶叶抖筛机是茶叶精加工的关键装备,传统抖筛装备主要通过经验设计,筛分性能较差,主要表现在筛净率较低、误筛率较高。该研究结合抖筛机的筛分原理,运用solidworks构建虚拟样机,利用EDEM软件建立茶叶颗粒离散元仿真模型,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对茶叶颗粒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连杆长度、曲柄半径和筛面倾角是茶叶抖筛机筛分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筛净率、误筛率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并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当连杆长度为1 977 mm、曲柄半径为25 mm、筛面倾角为2.8°时,茶叶筛净率为94.5%、误筛率为4.61%,筛分性能最优。以最优结构参数进行验证试验,筛净率为93.8%,误筛率为4.73%,生产效率为319 kg/h,较优化前筛净率提高3.42%,误筛率降低7.62%,生产效率提高8.87%。该研究结果可为茶叶筛分装备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正交试验 抖筛机 筛分 DEM
下载PDF
基于双节点-双边图神经网络的茶叶病害分类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艳 车迅 +2 位作者 汪芃 汪玉凤 胡根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2-262,共11页
传统茶叶病害分类主要依赖人工方法,此类方法费工费时,同时茶叶病害样本较少使得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的模型训练不充分,病害分类准确率不够高。针对茶炭疽病、茶黑煤病、茶饼病和茶白星病4类病害,提出一种基于双节点-双边图神经网络的茶... 传统茶叶病害分类主要依赖人工方法,此类方法费工费时,同时茶叶病害样本较少使得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的模型训练不充分,病害分类准确率不够高。针对茶炭疽病、茶黑煤病、茶饼病和茶白星病4类病害,提出一种基于双节点-双边图神经网络的茶叶病害分类方法。首先通过两分支卷积神经网络提取RGB茶叶病害特征和灰度茶叶病害特征,两分支均采用ResNet12作为骨干网络,参数独立不共享,两类特征作为图神经网络的两个子节点,以获得不同域样本所包含的病害信息;其次构建相对度量边和相似性边两类边,从而强化节点对相邻节点所含病害特征的聚合能力。最后,经过双节点特征和双边特征更新模块,实现双节点和双边交替更新,提高边特征对节点距离度量的准确性,从而实现训练样本较少条件下对茶叶病害的准确分类。本文方法和小样本学习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获得更高的准确率,在miniImageNet和PlantVillage数据集上5way-1shot的准确率分别达到69.30%和88.42%,5way-5shot准确率分别为82.48%和93.04%。同时在茶叶数据集TeaD-5上5way-1shot和5way-5shot准确率分别达到84.74%和86.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病害分类 图神经网络 双节点 相对度量边 相似性边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影响——基于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道和 熊云 陈江华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01-114,共14页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是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体现,也是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49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数...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是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体现,也是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49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②机制分析表明,产业集群、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是数字乡村建设促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的三个重要作用机制。③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规模经营度较小地区、公用品牌年龄较小和较发达地区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促进效应更显著。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增强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应高标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并将数字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切实发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 数字乡村 作用机制 茶叶
下载PDF
茶叶烟用香料的制备技术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如武 吴启贤 +1 位作者 任胜超 张硕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综述了茶叶种类和物质组成、茶叶烟用香料制备技术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现状。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茶色素、挥发性成分是茶叶和茶叶烟用香精滋味和功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溶剂提取与蒸馏、膜分离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综述了茶叶种类和物质组成、茶叶烟用香料制备技术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现状。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茶色素、挥发性成分是茶叶和茶叶烟用香精滋味和功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溶剂提取与蒸馏、膜分离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亚临界萃取等技术被应用于茶叶烟用香料的制备,且在叶组、滤棒、内衬纸和卷烟胶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因此对茶叶烟用香料的现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提取物 烟用香料 制备工艺 卷烟加香 应用进展
下载PDF
科技创新推动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管控能力提升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红平 蔡晓明 +1 位作者 吴正浩 袁海波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现阶段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高,饮茶安全有保障。茶叶饮用安全得益于茶叶科技创新日益发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清洁化茶叶加工技术、茶叶质量安全精准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理论创新,将茶叶质量安全从末端监管调整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 现阶段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高,饮茶安全有保障。茶叶饮用安全得益于茶叶科技创新日益发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清洁化茶叶加工技术、茶叶质量安全精准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理论创新,将茶叶质量安全从末端监管调整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为茶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性诱剂化学生态防控技术、杀虫灯与诱虫色板物理诱杀技术、茶尺蠖与茶毛虫病毒生物防治技术、以草抑草绿色除草技术等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提升了茶叶农药残留控制水平;清洁化能源加热替代传统的燃煤燃材加热方式,显著降低了茶叶加工中环境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质谱创新技术将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提升到高通量精准检测与非靶向筛查水平,速测创新技术前移了茶叶农药残留的监测环节。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分析了科技创新对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管控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质量安全 茶园绿色防控 茶叶清洁化生产 高通量精准检测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YOLOv5的茶叶嫩芽图像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志艳 李辉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现有的机器采茶都需要人工辅助进行采茶,且存在老叶、嫩芽一刀切的情况,会损害一部分茶叶,只适用于低端茶叶的采摘。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精准高效的茶叶嫩芽识别方法。针对茶叶嫩芽图像背景复杂的问题,在YOLOv5算法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 现有的机器采茶都需要人工辅助进行采茶,且存在老叶、嫩芽一刀切的情况,会损害一部分茶叶,只适用于低端茶叶的采摘。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精准高效的茶叶嫩芽识别方法。针对茶叶嫩芽图像背景复杂的问题,在YOLOv5算法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多角度的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模型的mAP提升了4.1%,Recall提升了4.0%,且改进方法减少了漏检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采摘 YOLOv5算法 机器学习 嫩芽识别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n的茶叶嫩稍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大勇 黄正栎 +2 位作者 郑昌贤 陈宏涛 江新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5-173,F0003,共10页
针对名优茶智能采摘中茶叶嫩梢识别精度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对YOLOv8n模型进行优化。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引入动态蛇形卷积(dynamic snake convolution,DSConv),增强模型对茶叶嫩梢形状信息的捕捉能力;其次,将颈部的路径聚合网络(path aggre... 针对名优茶智能采摘中茶叶嫩梢识别精度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对YOLOv8n模型进行优化。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引入动态蛇形卷积(dynamic snake convolution,DSConv),增强模型对茶叶嫩梢形状信息的捕捉能力;其次,将颈部的路径聚合网络(path aggregation network,PANet)替换为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BiFPN),强化模型的特征融合效能;最后,在颈部网络的每个C2F模块后增设了无参注意力模块(simple attention module,SimAM),提升模型对茶叶嫩梢的识别关注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比原始模型的精确率(precision,P)、召回率(recall,R)、平均精确率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 AP)、F1得分(F1 score,F1)分别提升了4.2、2.9、3.7和3.3个百分点,推理速度为42帧/s,模型大小为6.7 MB,满足低算力移动设备的部署条件。与Faster-RCNN、YOLOv5n、YOLOv7n和YOLOv8n目标检测算法相比,该研究提出的改进模型精确率分别高出57.4、4.4、4.7和4.2个百分点,召回率分别高出53.0、3.6、2.8和2.9个百分点,平均精确率均值分别高出58.9、5.0、4.6和3.7个百分点,F1得分分别高出了56.8、3.9、3.7和3.3个百分点,在茶叶嫩梢检测任务中展现出了更高的精确度和更低的漏检率,能够为名优茶的智能采摘提供算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识别 名优茶 智能采摘 茶叶嫩梢 目标检测 YOLOv8n
下载PDF
茶文旅耦合协调发展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云南省30个茶叶重点县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宛青 肖钊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92,共15页
茶文旅协调发展是促进农文旅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云南30个茶叶重点县的茶文旅产业数据,对其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协调发展机制。研究表明:云南30个茶叶重点县的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 茶文旅协调发展是促进农文旅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云南30个茶叶重点县的茶文旅产业数据,对其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协调发展机制。研究表明:云南30个茶叶重点县的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茶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排前6位的依次是景洪市、腾冲市、思茅区、澜沧县、勐海县、勐腊县;茶文旅三系统和三类双系统呈现不同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其中,茶-文化-旅游三系统耦合协调度以濒临失调情况居多,但景洪市、腾冲市、思茅区、澜沧县达到了中级协调;旅客周转量、茶产业政策、茶叶专业合作社、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等市场、政策、技术方面的因素对耦合协调发展有极大影响。据此,各县需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茶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旅融合 发展测度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云南茶叶重点县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六类茶叶中11种农药的基质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羽婕 陈璐 +2 位作者 王顾希 樊东生 李椤颢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122-125,130,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QuEChERS前处理方法在三个不同质量浓度(0.010,0.040,0.16 mg/L)下对六类茶叶中11种农药的基质效应进行考察比较。结果表明:11种农药在六类茶叶中均呈增强基质效应,以增强强基质效应为主。绿茶基质效应范围...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QuEChERS前处理方法在三个不同质量浓度(0.010,0.040,0.16 mg/L)下对六类茶叶中11种农药的基质效应进行考察比较。结果表明:11种农药在六类茶叶中均呈增强基质效应,以增强强基质效应为主。绿茶基质效应范围区间为101.02%~232.28%;花茶基质效应范围区间为108.14%~269.60%;红茶基质效应范围区间为124.41%~311.67%;白茶基质效应范围区间为127.62%~299.09%;黑茶基质效应范围区间为120.23%~318.22%;乌龙茶基质效应范围区间为131.84%~336.03%。六类茶叶11种农药的RSD值均小于10%,表明不同浓度的茶叶基质溶液对供试的农药具有相似的基质效应。在对茶叶农残含量进行检测时,建议选用对应的基质标对目标物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在样品前处理时对试样进行多次净化,以保证定量结果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农药残留 基质效应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茶叶生产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17
作者 高一聪 许晨 +2 位作者 林琼 王淑花 魏喆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共14页
茶产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促进了茶产业向智能化转型与升级,在茶叶全产业链赋能增效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概述了茶产业智能化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围绕种植、加工、检测和销售等... 茶产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促进了茶产业向智能化转型与升级,在茶叶全产业链赋能增效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概述了茶产业智能化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围绕种植、加工、检测和销售等4方面总结了国内外信息技术在茶产业智能化中应用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茶产业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技术。最后对茶产业智能化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建议增强茶产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机协作智能茶机设备研发、重视茶叶种植加工大模型开发、提升大数据分析助力茶叶销售能力,为更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茶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茶叶自动化加工 茶叶智能检测 信息技术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茶叶种植面积时空变化研究
18
作者 张彦 王来刚 +4 位作者 贺佳 郭燕 杨秀忠 张红利 刘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7-114,共8页
茶叶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分析茶叶种植面积的时空演变规律可为优化河南茶叶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0—2020年Landsat和Sentinel-2卫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获得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茶叶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信息... 茶叶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分析茶叶种植面积的时空演变规律可为优化河南茶叶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0—2020年Landsat和Sentinel-2卫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获得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茶叶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信息,采用趋势分析、重心迁移等方法对浉河区茶叶生产空间布局与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谱+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组合对茶叶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可达89.02%,Kappa系数为0.90;从时序变化来看,2000—2020年浉河区茶叶种植面积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到稳步上升趋势。从空间变化来看,浉河区茶叶种植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北部乡镇的丘陵地区和浅层山区。从重心变化来看,近20年浉河区茶叶种植面积重心呈现出由东向西转移的趋势,重心迁移总距离为5.47 km,迁移速度为0.2735km·a^(-1)。研究结果为茶叶科学种植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面积 多源 遥感 时空变化
下载PDF
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中15种金属及类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估
19
作者 吴梅 陈祝军 +5 位作者 陈蓉 吴建兵 秦园 沈怡佳 朱楠 张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6期98-106,共9页
目的研究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的茶汤中Li、Al、Cr、Mn、Fe、Ni、Cu、Zn、As、Se、Mo、Cd、Sb、Ba、Pb 15种金属及类金属含量情况,评估饮用茶汤对人群健康的风险。方法随机抽取不同的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共39份样品,用100℃水冲泡茶叶... 目的研究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的茶汤中Li、Al、Cr、Mn、Fe、Ni、Cu、Zn、As、Se、Mo、Cd、Sb、Ba、Pb 15种金属及类金属含量情况,评估饮用茶汤对人群健康的风险。方法随机抽取不同的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共39份样品,用100℃水冲泡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60min,3种茶汤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直接测定15种金属及类金属溶出量。运用单项污染评价、内梅罗法综合污染评价,靶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和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以及美国环境保护署(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 EPA)和国际致癌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3种茶汤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3种茶汤中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指数均小于0.7,污染等级分别为优良、安全。THQ值和HI值均小于1。HI排名依次是绿茶茶粉>红茶茶粉>乌龙茶粉>绿茶袋装茶>红茶茶叶>乌龙袋装茶>乌龙茶茶叶>绿茶茶叶>红茶袋装茶,HI中占比较大的元素整体上为Al、Mn、Ni、Cu。茶汤中个人健康危害年风险总和为9.01×10^(–6)~3.73×10^(–5)a^(–1),低于USEPA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结论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茶汤中15种金属及类金属对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较低。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均处于安全饮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袋装茶 茶粉 茶汤 金属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PLC的茶叶揉捻机压力动态调节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泽界 牛姣峰 +1 位作者 黄峥 杨莹 《农业工程》 2024年第4期36-40,共5页
传统茶叶揉捻机在工作时,茶叶在揉捻筒内不停翻滚,导致茶叶受到的压力忽大忽小,变化剧烈,对压力无法量化和精准控制,为此,提出了一种揉捻压力实时动态调节的控制方法,对控制系统的硬件、算法和程序进行了详细阐述。该系统能将压力值量化... 传统茶叶揉捻机在工作时,茶叶在揉捻筒内不停翻滚,导致茶叶受到的压力忽大忽小,变化剧烈,对压力无法量化和精准控制,为此,提出了一种揉捻压力实时动态调节的控制方法,对控制系统的硬件、算法和程序进行了详细阐述。该系统能将压力值量化,确保了揉捻压力控制的动态调节、实时性和精准控制,加装该系统的茶叶揉捻机在成条率、碎茶率和生产效率方面均达到了行业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揉捻压力 揉捻机 动态调节 实时性 PL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