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古茶树茶与茶园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鲍晓华 董玄 潘思轶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3-608,共6页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野生古茶树茶和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测定和比较。两者都为条索,在颜色方面,野生古茶树茶的干品偏向红黄,汤色黄红,茶园茶的干品呈绿黑,茶汤绿黄色;滋味方面,野生古茶树茶苦涩味较...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野生古茶树茶和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测定和比较。两者都为条索,在颜色方面,野生古茶树茶的干品偏向红黄,汤色黄红,茶园茶的干品呈绿黑,茶汤绿黄色;滋味方面,野生古茶树茶苦涩味较淡,醇和,回甘,茶园茶苦涩味比之更盛,味微短,入口略甜。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两者基本一样,分别是28.9%左右和7%左右,测定的5种儿茶素,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两倍多,咖啡碱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约两倍,游离氨基酸野生古茶树茶比茶园茶高,可溶性糖野生古茶树茶(3.82%)比茶园茶(4.60%)低;在香气化合物方面,野生古茶树茶测出定名的香气化合物有58个,茶园茶有74个,两者相同的香气化合物有12个。野生古茶树茶泡饮比茶园茶优越很多,儿茶素类、香气化合物对人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古 茶园茶 外形 内质
下载PDF
古茶园茶贮藏的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鲍晓华 《普洱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10,共10页
云南省分布着大量的古茶园,普洱市澜沧县惠民古茶园是典型的栽培型古茶园,约有130年,古茶园的茶具有美好的香气和品质特征,被普洱市当地人奉为上品,特别是在自然环境下贮藏几年后,香气和优良的品质特征更为明显,为揭示古茶园茶... 云南省分布着大量的古茶园,普洱市澜沧县惠民古茶园是典型的栽培型古茶园,约有130年,古茶园的茶具有美好的香气和品质特征,被普洱市当地人奉为上品,特别是在自然环境下贮藏几年后,香气和优良的品质特征更为明显,为揭示古茶园茶香气和品质特征的变化,让人们进一步了解、认识普洱茶;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古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和测定。贮藏在自然环境下1~6年,汤色由淡黄色变为红黄色,地域香变为淡淡陈香,滋味由微苦涩纯正味长回甘变为入口微涩微苦、舌底微涌泉、醇感、滑顺、味长、纯正;可溶性糖、黄酮类化合物、TR和TB分别增加0.5%、4.96%、0.565%和0.395%;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和TF分别减少6.13%、2.63%、1.04%和0.068%。为普洱茶的研究提供数据.便于古茶园茶能更好的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茶 贮藏 感官变化 化学成分变化 香气化合物变化
下载PDF
皖南丘陵茶园茶尺蠖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3
作者 邱宏彬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0期188-188,共1页
介绍了皖南丘陵茶园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与虫情预测方法,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园茶尺蠖 生物学特性 虫情预测 防治方法 安徽宣城
下载PDF
普洱古树茶和茶园茶的品质比较研究——以景东无量山茶区为例
4
作者 李佳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年第2期8-9,145,共3页
许多科学家、农业学家做过很多不同茶产品亦或不同茶区的茶的品质比较研究,包括从茶叶的咖啡碱含量进行对比研究,从茶叶的土壤环境进行对比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太过于专业,很难让走进普通消费者的视野和生活。本文从小学生的视角,用专业... 许多科学家、农业学家做过很多不同茶产品亦或不同茶区的茶的品质比较研究,包括从茶叶的咖啡碱含量进行对比研究,从茶叶的土壤环境进行对比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太过于专业,很难让走进普通消费者的视野和生活。本文从小学生的视角,用专业的茶业审评方法,以简单的文字和语言,对古树茶和茶园茶进行品质比较研究,教大家从感官上如何简易分辨古树茶和茶园茶的品质,对普洱茶的推广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 古树 茶园茶 品质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肖润林 王久荣 +3 位作者 彭佩钦 陈正法 汤宇 彭晚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5-589,共5页
通过现场调研和样品测试,研究分析了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丘陵茶园普遍面临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高温和强光直射、外界环境污染、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 通过现场调研和样品测试,研究分析了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丘陵茶园普遍面临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高温和强光直射、外界环境污染、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茶叶生产效益低。试验表明,夏秋季高温时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土壤温度,提高茶园环境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茶园覆盖稻草和种植豆科绿肥在夏秋干旱季可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N、P、K等养分的有效性。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即在茶园种植一定数量的高大乔木并覆盖稻草或者间种三叶草,建立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复合茶园生态系统,可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害虫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有效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结合农业和物理技术,可做到少使用农药,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实现长江流域丘陵茶园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 生态问题 稻草覆盖 林复合茶园
下载PDF
遮阴对抹茶茶园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国夫 孙小红 +5 位作者 方逸 周瑾 沈倩婷 项俊蕾 金仙玲 罗杏韵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5-363,共9页
分析了遮阴对浙江省抹茶主产区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及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抹茶茶园遮阴后0~20cm土层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较未遮阴茶园增加,达到显著水平。遮阴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49.81... 分析了遮阴对浙江省抹茶主产区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及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抹茶茶园遮阴后0~20cm土层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较未遮阴茶园增加,达到显著水平。遮阴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49.81g·kg^-1,显著高于未遮阴茶园土壤32.50g·kg^-1(P<0.05)。茶园遮阴后可以显著提升土壤脲酶、蔗糖酶、土壤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遮阴茶园细菌、真菌等多样性指数和基因型丰富度也高于未遮阴茶园。遮阴可以提升抹茶茶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以及与土壤养分转化密切相关的几类酶的活性,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有利于受损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全面提升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遮阴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土壤营养
下载PDF
碾茶茶园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红莉 崔宏春 +3 位作者 黄海涛 毛宇骁 郑旭霞 余继忠 《中国茶叶》 2020年第6期49-51,共3页
抹茶因其健康、绿色、营养、方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用品等行业,深受广大年轻消费者的喜爱。碾茶是抹茶生产的原料,其质量安全与碾茶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关系密切。本文介绍了碾茶茶园栽培管理特点,常见病虫害及主要... 抹茶因其健康、绿色、营养、方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用品等行业,深受广大年轻消费者的喜爱。碾茶是抹茶生产的原料,其质量安全与碾茶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关系密切。本文介绍了碾茶茶园栽培管理特点,常见病虫害及主要绿色防控技术,并对相应的防控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抹茶产业的绿色、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病虫害 绿色防控
下载PDF
老茶园换种新技术讲座 第三讲 嫁接茶树的田间管理 被引量:1
8
作者 骆耀平 刘祖生 《茶叶》 2000年第3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茶园 嫁接 换种 田间管理
下载PDF
茶畜草组合型生态茶园建设 被引量:4
9
作者 过婉珍 雷鹏法 +1 位作者 王一民 马灿娟 《茶叶》 2004年第3期134-136,共3页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 ,机械化作业程度的不断提高 ,农家肥的减少茶园普遍出现缺肥 (有机肥 )现象 ,茶芽生长减弱 ,树势衰老加快 ,改造年限提前 ,导致茶树经济生产年限周期明显缩短。为改变这一现状 ,特提出以养畜积肥、畜肥培茶 ;种草养...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 ,机械化作业程度的不断提高 ,农家肥的减少茶园普遍出现缺肥 (有机肥 )现象 ,茶芽生长减弱 ,树势衰老加快 ,改造年限提前 ,导致茶树经济生产年限周期明显缩短。为改变这一现状 ,特提出以养畜积肥、畜肥培茶 ;种草养畜、种养结合的茶畜草组合型生态茶园建设 ,促进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草组合型生态茶园 养畜积肥 种草养畜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皖南密植茶园和茶林间作茶园虫生真菌群落结构和动态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宝瑜 陈世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S1期42-43,共2页
本文记述了皖南丘陵密植茶园和茶-林问作茶园虫生真茵种类,分析了虫生真菌群落的垂直分层格局、水平分层格局,以及季节变化.
关键词 皖南 密植茶园 -林间作茶园 虫生真菌群落 空间格局 季节变化
下载PDF
茶林复合茶园的生态优势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正周 《蚕桑茶叶通讯》 1995年第3期32-34,共3页
茶林复合茶园的生态优势王正周(浙江农业大学)建国以来,我国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暴露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在茶园建设中一般都强调集中连片,发展单一种植的茶园,茶树夏天受烈日暴晒,冬天遭寒风袭击,茶园水土流失严重... 茶林复合茶园的生态优势王正周(浙江农业大学)建国以来,我国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暴露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在茶园建设中一般都强调集中连片,发展单一种植的茶园,茶树夏天受烈日暴晒,冬天遭寒风袭击,茶园水土流失严重,病虫害猖獗,既制约茶叶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复合茶园 生态效益 系统生产力 小气候 土壤肥力 系统稳定性
下载PDF
抹茶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闰强 《中国茶叶》 2019年第2期14-16,共3页
简述了目前浙江省抹茶产业发展现状,介绍了抹茶茶园的管理措施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展望抹茶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抹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园 病虫害 绿色防控 现状
下载PDF
贵州碾茶茶园覆网方式浅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骆科胜 李峪 +1 位作者 兰方强 张永江 《中国茶叶》 2021年第2期60-64,共5页
贵州碾茶茶园覆网方式主要有直接覆盖、隧道式覆盖和大棚覆盖3种,其中直接覆盖成本最低,用工最少,操作简单,但容易使蓬面芽叶受损或被灼伤,芽叶产量相对偏低且品质有所下降;大棚覆盖成本最高,用工最多,操作复杂,但蓬面芽叶较完整,受损小... 贵州碾茶茶园覆网方式主要有直接覆盖、隧道式覆盖和大棚覆盖3种,其中直接覆盖成本最低,用工最少,操作简单,但容易使蓬面芽叶受损或被灼伤,芽叶产量相对偏低且品质有所下降;大棚覆盖成本最高,用工最多,操作复杂,但蓬面芽叶较完整,受损小,产量较高,芽叶品质有所提高;隧道式覆盖一次性投入比大棚覆盖少,但实际操作时用工较多,芽叶品质则位于前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直接覆盖 隧道式覆盖 大棚覆盖
下载PDF
六堡茶茶园杂草调查及综合危害度分析
14
作者 黄丽蕴 陈耀进 +6 位作者 陈颖慧 江智艺 甘爽 王雨鑫 潘雯婧 吴健华 于翠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3期141-145,共5页
为掌握广西梧州地区六堡茶茶园杂草种类和危害状况,本试验采取样方调查和踏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地区11个茶园杂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六堡茶茶园杂草种类共45科98属114种,主要为菊科和禾本科。重度恶性杂草8种,恶性杂草23种,一般杂... 为掌握广西梧州地区六堡茶茶园杂草种类和危害状况,本试验采取样方调查和踏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地区11个茶园杂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六堡茶茶园杂草种类共45科98属114种,主要为菊科和禾本科。重度恶性杂草8种,恶性杂草23种,一般杂草31种,无害杂草52种。恶性及重度恶性杂草需优先管控清除,适度保留利用无害杂草。调查和分析结果为六堡茶茶园杂草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园 杂草 危害评级
下载PDF
洋县低产茶园成因分析及改造措施
15
作者 周卉 李永庆 《汉中科技》 2016年第5期56-57,50,共3页
通过在生产实际中,对低产茶园的调查、分析,从而认识低产茶园产量低、效益差,对洋县茶叶产业的影响,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吸取经验,促进洋县茶叶产业多、快、好、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茶园 低产改造 科学管理
下载PDF
坚守初心 打造高职茶学专业品牌——广职院茶学专业发展历程与往事回顾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永华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12,共7页
广职院茶学专业在学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发展成为在区内外都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它的成长壮大凝聚着所有关心、爱护茶学专业成长的人士的汗水和心血。今后,茶学专业要拓展和做强其全程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牢牢占据茶叶发展的"... 广职院茶学专业在学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发展成为在区内外都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它的成长壮大凝聚着所有关心、爱护茶学专业成长的人士的汗水和心血。今后,茶学专业要拓展和做强其全程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牢牢占据茶叶发展的"制高点",把这张"王牌"打造得更强大、更有特色,以便更好地为广西地方和农垦现代农业的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专业 旅融合 旅观光休闲生态茶园 文化 品牌
下载PDF
废弃茶叶茶多酚的提取及其粗提物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艳梅 石珉玥 +3 位作者 伍庆 郭晓青 郭丽 王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4期64-65,101,共3页
[目的]研究废弃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及茶渣制成的活性炭对污水中铜离子的吸附作用。[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茶多酚的最佳条件。用制备茶多酚的茶渣制备活性炭,测定茶多酚和活性炭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效果。[结果]茶多酚... [目的]研究废弃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及茶渣制成的活性炭对污水中铜离子的吸附作用。[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茶多酚的最佳条件。用制备茶多酚的茶渣制备活性炭,测定茶多酚和活性炭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效果。[结果]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97℃,提取时间20 min,且茶多酚对铜离子的络合沉淀能力为38.50 mg/g,活性炭对铜离子也具有一定吸附作用,其吸附能力为2.64 mg/g。[结论]茶园废弃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以及茶渣活性炭对铜离子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该方法为茶园废茶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多酚 活性炭 铜离子 再生利用
下载PDF
太湖洞庭山十种茶果间作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的异同性 被引量:18
18
作者 季小明 王梦馨 +1 位作者 江丽容 韩宝瑜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71-1478,共8页
为揭示茶园间作果树对于节肢动物群落数量、空间格局的影响,2009年夏茶期间,于具有悠久茶-果间作历史、名茶洞庭碧螺春原产地的太湖东洞庭山选10种间作茶园,2010年春茶时节于西洞庭山选10种同类型间作茶园,调查果树的树丛之间、茶丛上... 为揭示茶园间作果树对于节肢动物群落数量、空间格局的影响,2009年夏茶期间,于具有悠久茶-果间作历史、名茶洞庭碧螺春原产地的太湖东洞庭山选10种间作茶园,2010年春茶时节于西洞庭山选10种同类型间作茶园,调查果树的树丛之间、茶丛上层、茶丛中层、茶丛下层、地表和土壤层中各种节肢动物数量。发现:(1)两次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重现性;(2)每种供试茶园优势种害虫都是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其它主要害虫种类相同,东、西洞庭山优势种天敌相同;(3)10种茶园中茶丛上层、茶丛中层物种数多于其它层次;茶丛下层的个体数最大,主要是粉虱类和蚧类等小型同翅目昆虫;茶丛中层多样性指数稍高;(4)茶-桔、茶-板栗间作茶园物种较多;茶-腊梅间作茶园物种数、个体数较少。研究结果表明:茶园中合理地间作果树,可以增大生物多样性,即使在果树树丛之间、地表和土壤层中也拥有一定数量的节肢动物,间作明显地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间作茶园 节肢动物 群落组成 生物多样性 太湖 洞庭碧螺春
原文传递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ents in Different Tea Garden Types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
19
作者 徐萍 杨丽韫 +1 位作者 刘某承 彭飞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4年第4期356-363,共8页
Anxi is the largest producing area of Tie Guanyin tea in China. “The cultural system of Tie Guanyin tea in Anxi” was selected as “Nationa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China-NIAHS) in 2014. Tea gar... Anxi is the largest producing area of Tie Guanyin tea in China. “The cultural system of Tie Guanyin tea in Anxi” was selected as “Nationa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China-NIAHS) in 2014. Tea gardens in this region are organic, ecological or non-ecological. After sampling the soil in these three kinds of tea gardens, we compared soil properties and nutrient content at different soil depths us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es. Our aim was to provide a scientiifc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ea plantations. We measured and analyzed soil in two organic, three ecological and one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s at depths of 0–10 cm and 10–20 cm in Anxi County. According to Duncan multiple comparisons and t tests, soil nutrients differed between organic and ecological or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s at 0–10 cm.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differed between organic and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 soils at 10–20 cm. In organic tea gardens, soil bulk density, porosity, relative water content,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were advantageous for tea tree growth. In ecological tea gardens, the indicators were appropriate and relatively advantageous for tea tree growth at a soil depth of 0–10 cm. For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 the nutrients were at a compact level and negatively affect tea growth.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soil properties and nutrient content in organic and ecological tea gardens are superior to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tea gardens is the most suitable strategy for the growth of tea t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tea garden ecological tea garden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 soil properties soil nutrient content Tie Guanyin tea ANXI China-NIAH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