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茶圆赤星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杨文波
杨辉
+4 位作者
包强
肖蕾
曾泽萱
王沅江
周凌云
《茶叶通讯》
2024年第3期340-348,共9页
为明确高山茶园茶树病害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株中获得菌株HNSM-2,通过科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并测定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表明,菌株HNSM-2回接茶树叶片30 d后出现红色点状病斑,随后扩展...
为明确高山茶园茶树病害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株中获得菌株HNSM-2,通过科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并测定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表明,菌株HNSM-2回接茶树叶片30 d后出现红色点状病斑,随后扩展成圆形褐色病斑,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相同。该菌株菌落呈不规则圆形,中央着生白色致密菌丝,边缘浅墨绿色;分生孢子梗丛状,分子孢子顶孢圆锥形,具有3~14个隔膜;其ITS序列与Cercospora alchemillicola序列最为相似;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其为尾孢菌属(Cercospora sp.)。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6.0,最适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钠;菌株对碳氮源的耐受性较强,在营养丰富条件下菌丝生长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
树
茶圆赤星病
尾孢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圆赤星病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2
作者
蒲德强
伍兴隆
+5 位作者
徐翔
祝进
张梅
肖科军
陈河竹
彭应力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11期49-51,共3页
茶产业是四川省主导农业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病虫为害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茶圆赤星病近年来在部分茶区尤其是高山茶区频繁发生,该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生季节早,对...
茶产业是四川省主导农业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病虫为害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茶圆赤星病近年来在部分茶区尤其是高山茶区频繁发生,该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生季节早,对部分茶区的春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文章调查了川西、川南、川东北等不同地区及平坝和高山茶区茶圆赤星病发生情况,结合文献、气候特点等因素初步总结了其发生流行特点、原因及绿色防控对策,对该病的持续防治研究提出了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圆赤星病
绿色防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树2种芽叶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
2
3
作者
周继斌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1期36-38,共3页
介绍了茶树2种常见芽叶病害——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的侵染循环和发生规律,指出各病害的危害症状及识别特征。提出防治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应以合理增施有机肥料、适度采摘、加强培育管理为重点,促使树势生长健旺,增强抗病力,必要时...
介绍了茶树2种常见芽叶病害——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的侵染循环和发生规律,指出各病害的危害症状及识别特征。提出防治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应以合理增施有机肥料、适度采摘、加强培育管理为重点,促使树势生长健旺,增强抗病力,必要时可及时进行喷药保护。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
树病害
茶
白星病
茶圆赤星病
危害症状
识别
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圆赤星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杨文波
杨辉
包强
肖蕾
曾泽萱
王沅江
周凌云
机构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中小叶茶树种质资源圃(长沙)/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
出处
《茶叶通讯》
2024年第3期340-34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3207262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600800)
+2 种基金
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21NK1020-1)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2023NK2013)
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计划(2021NK1020)。
文摘
为明确高山茶园茶树病害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株中获得菌株HNSM-2,通过科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并测定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表明,菌株HNSM-2回接茶树叶片30 d后出现红色点状病斑,随后扩展成圆形褐色病斑,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相同。该菌株菌落呈不规则圆形,中央着生白色致密菌丝,边缘浅墨绿色;分生孢子梗丛状,分子孢子顶孢圆锥形,具有3~14个隔膜;其ITS序列与Cercospora alchemillicola序列最为相似;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其为尾孢菌属(Cercospora sp.)。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6.0,最适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钠;菌株对碳氮源的耐受性较强,在营养丰富条件下菌丝生长更快。
关键词
茶
树
茶圆赤星病
尾孢菌
生物学特性
Keywords
Tea plant
Tea bird’s eye spot disease
Cercospora sp.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圆赤星病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2
作者
蒲德强
伍兴隆
徐翔
祝进
张梅
肖科军
陈河竹
彭应力
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11期49-51,共3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茶叶创新团队(sccxtd-2020-1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试熟化乡村振兴“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文摘
茶产业是四川省主导农业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病虫为害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茶圆赤星病近年来在部分茶区尤其是高山茶区频繁发生,该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生季节早,对部分茶区的春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文章调查了川西、川南、川东北等不同地区及平坝和高山茶区茶圆赤星病发生情况,结合文献、气候特点等因素初步总结了其发生流行特点、原因及绿色防控对策,对该病的持续防治研究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
茶圆赤星病
绿色防控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树2种芽叶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
2
3
作者
周继斌
机构
来安县复兴茶场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1期36-38,共3页
文摘
介绍了茶树2种常见芽叶病害——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的侵染循环和发生规律,指出各病害的危害症状及识别特征。提出防治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应以合理增施有机肥料、适度采摘、加强培育管理为重点,促使树势生长健旺,增强抗病力,必要时可及时进行喷药保护。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茶
树病害
茶
白星病
茶圆赤星病
危害症状
识别
防治
Keywords
Tea plant diseases
Tea white scab
Tea Cercospora scab
Damage symptom
Identification
Control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茶圆赤星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杨文波
杨辉
包强
肖蕾
曾泽萱
王沅江
周凌云
《茶叶通讯》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茶圆赤星病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蒲德强
伍兴隆
徐翔
祝进
张梅
肖科军
陈河竹
彭应力
《四川农业科技》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茶树2种芽叶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周继斌
《农业灾害研究》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