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茶尺蠖绒茧蜂对茶梢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25
- 1
-
-
作者
黄毅
韩宝瑜
唐茜
徐欢
汪云刚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91-1198,共8页
-
基金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08C02007-4)
CFC项目(CFC/FIGT/04)
+1 种基金
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6D70068
2008D70015)
-
文摘
为筛选有效诱集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的信息化合物及其组合,选用了源于健康和虫害茶梢的27种典型挥发物的10-2g/mL石蜡溶液、混合物1(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芳樟醇石蜡溶液)和混合物2(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2-戊烯-1-醇、反-2-戊烯醛、顺-3-己烯乙酸酯、正戊醇、正己醇和1-戊烯-3-醇石蜡溶液),用1~2日龄雌蜂为试虫,测试其EAG反应,并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其行为反应;另外,选择5个茶园进行了野外生测试验。EAG结果表明:各味源的EAG值之间差异显著;脂肪酸衍生物引起较强EAG反应,其次为芳香化合物和异硫氰酸酯,再次为倍半萜类和单萜类;单组分中,顺-3-己烯乙酸酯、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反-2-戊烯醛、苯乙酮、苯乙醇、苯甲醇、苯甲醛和茉莉酸甲酯引起的EAG值较大,1-戊烯-3-醇、2-戊烯-1-醇、顺-3-己烯-1-醇、香叶醇、罗勒烯、α-萜品烯、(+)-雪松醇、(+)-3-蒈烯、α-忽布烯和β-紫罗酮引起的值较小,Z-茉莉酮引起的最小;混合物1引起的EAG值最大,混合物2引起的较小。使用EAG值较大的水杨酸甲酯、反-2-戊烯醛和混合物1等8种味源,以Y形嗅觉仪进行的行为测定结果与EAG反应基本一致。以正己烷为溶剂的10-3,10-2和10-1g/mL水杨酸甲酯、10-2g/mL水杨酸甲酯和反-2-己烯醛混合溶液分别制成诱集剂,载于橡皮头诱芯,在浙滇闽粤茶园强烈地诱集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和其他茧蜂,并表现梯度效应。据此认为虫害诱发的茶梢互利素引起该蜂强烈EAG反应和趋向性,互利素与互利素或普通植物挥发物的恰当组合可于茶园中有效诱集该蜂。
-
关键词
茶尺蠖绒茧蜂
茶梢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互利素
信息素
诱集效应
-
Keywords
Apanteles sp.
tea shoots
plant volatiles
electroantennogram(EAG)
behavioural response
synomone
infochemicals
attraction effect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茶尺蠖绒茧蜂的趋色性及对茶梢信息物质的趋性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李金珠
韩善捷
韩宝瑜
-
机构
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省生物计量及检验检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苏州市林业站
浙江农林大学
-
出处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
基金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无害化防治害虫的信息素色板诱捕器及其应用技术标准化研究"(2011C22046)
-
文摘
为了对茶树重要害虫茶尺蠖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对其优势种天敌茶尺蠖绒茧蜂在浙江、皖南和苏南茶区进行了4年不同色彩趋性和信息物质引诱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的素馨黄、芽绿、土黄、桔黄、果绿、大红、纯白、紫色、湖蓝、天蓝、桃红和墨绿等12种粘性色板中,茶尺蠖绒茧蜂显著趋黄绿色习性,尤其是趋芽绿色;9种附有茶梢信息物质诱芯的芽绿色板上,诱捕茶尺蠖绒茧蜂以E-2-hexenal效果最好,其次是linalool,再次是浓度均为10-2g/mL的Z-3-hexen-1-ol、E-2-hexenal、1-penten-3-ol、2-penten-1-ol、E-2-pentenal、Z-3-hexenyl acetate、pentanol和hexanol的8组分等量混合物;而Geraniol、Z-3-hexen-1-ol、1-penten-3-ol和b-ionone则是减效效应。结论:芽绿色对茶尺蠖绒茧蜂的引诱效果显著,茶梢互利素E-2-hexenal可增强引诱效果。
-
关键词
茶尺蠖绒茧蜂
色彩
茶梢信息物质
趋色性
增效作用
-
Keywords
Apanteles sp.
color
infochemicals from tea shoots
phototaxis
synergism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