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估茶枝柑黄龙病病情的3种定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马冲 何桢锐 +4 位作者 孔广辉 周江文 钟君泽 周而勋 程保平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目的】为比较3种不同黄龙病病情定量评估方法的优劣之处。【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定量分析了柑橘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在茶枝柑的叶脉、叶肉、果皮、囊壁、果实中柱、树皮、根系等... 【目的】为比较3种不同黄龙病病情定量评估方法的优劣之处。【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定量分析了柑橘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在茶枝柑的叶脉、叶肉、果皮、囊壁、果实中柱、树皮、根系等多个部位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使用“橘园黄龙病病情指数分析、病树中CLas含量分析及黄龙病发病率检测”3种方法定量评估了新会区两个茶枝柑果园中黄龙病的发病情况。【结果】CLas在茶枝柑各部位含量的大小:叶脉>橘络>果实中柱>根>叶肉>绿树皮>果皮白瓤>囊壁>外果皮。茶枝柑叶脉中CLas 16S rDNA基因平均含量为10^(7.89)CN/g FW,茶枝柑外果皮中CLas 16S rDNA基因平均含量为10^(4.54)CN/g FW。三江镇联合村果园20棵茶枝柑的平均病情指数为52.75;随机采集叶片样品,可在其中18棵茶枝柑的叶脉样品中检出CLas,其16S rDNA平均含量为10^(5.57)CN/g FW;选择性采集显症叶片样品,可检测出20棵茶枝柑树的黄龙病发病率为100%。双水镇大树村果园20棵茶枝柑的平均病情指数为30.75;随机采集叶片样品,可在其中3棵茶枝柑的叶脉样品中检出CLas,其16S rDNA基因的平均含量为10^(4.99)CN/g FW;选择性采集显症叶片样品,可检测出20棵茶枝树的黄龙病发病率为100%。【结论】明确CLas在茶枝柑不同部位的定量分布情况,为茶枝柑的黄龙病定量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3种定量评估茶枝柑黄龙病病情的方法各有优劣,综合运用才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出黄龙病在果园的发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黄龙病 茶枝柑 病情指数 发病率 橘黄龙病菌含量
下载PDF
不同生长时期茶枝柑果实品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玉婷 傅曼琴 +3 位作者 吴继军 余元善 温靖 徐玉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1-258,共8页
为了解茶枝柑果实在不同生长期的理化性状及其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以不同生长时期(2021.7.20—2021.12.20)茶枝柑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茶枝柑果皮、果渣、果汁中主要黄酮化合物、果汁中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 为了解茶枝柑果实在不同生长期的理化性状及其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以不同生长时期(2021.7.20—2021.12.20)茶枝柑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茶枝柑果皮、果渣、果汁中主要黄酮化合物、果汁中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从7月份到12月份,茶枝柑果实的单果重、果汁pH值、果皮率、糖酸比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均逐步增加,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果汁柠檬酸含量显著下降,从46.53 mg/mL下降至9.84 mg/mL;果糖、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变化,而蔗糖含量则增加了97.15 mg/mL;不同部位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依次为果皮>果渣>果汁,果皮总酚的含量从0.33 mg GAE/g DW下降至0.14 mg GAE/g DW,橙皮苷、橘皮素、甜橙黄酮、川陈皮素4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显著下降;果皮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值均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为31.13%、49.27%。该研究明确了茶枝柑果实不同生长时期的果实品质特性,为茶枝柑果实的综合加工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 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机酸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UHPLC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采收期茶枝柑青皮中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戴英 何小芳 +4 位作者 黄健晶 张英 吴孟华 曹晖 马志国 《中南药学》 2023年第10期2585-2591,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茶枝柑青皮中黄酮类成分的差异,为青皮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对不同采收期的青皮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测定并比较不同采收期样品中芸香柚皮苷、橙皮苷、香蜂草苷、甜橙黄酮、川陈皮素、3&#...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茶枝柑青皮中黄酮类成分的差异,为青皮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对不同采收期的青皮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测定并比较不同采收期样品中芸香柚皮苷、橙皮苷、香蜂草苷、甜橙黄酮、川陈皮素、3',4',3,5,6,7,8-七甲氧基黄酮、5-去甲川陈皮素和桔皮素的含量。结果建立了青皮的UHPLC指纹图谱,共指认了8个特征峰,7~9月采收的青皮相似度大于0.97,5月份与其他月份的相似度均小于0.8。8个黄酮类成分的总量随着生长期的增长而减少,5月采收的个青皮中芸香柚皮苷、橙皮苷、香蜂草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而3',4',3,5,6,7,8-七甲氧基黄酮含量明显低于其他月份;甜橙黄酮、川陈皮素、5-去甲川陈皮素、桔皮素的含量在不同采收期变化不明显。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均可将5月采收的样品与7~9月采收的样品分开。结论不同采收期的茶枝柑青皮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本文可为青皮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 不同采收期 黄酮类成分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感染黄龙病茶枝柑的症状表现及其病原在枝条与果实橘络中的分布规律
4
作者 邓云双 李桃 +1 位作者 邓晓玲 郑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54-1859,共6页
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chachiensis)在广东新会地区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果皮可制作陈皮,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茶枝柑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发生历史悠久,危害严重,而目前尚无对感染黄龙病的茶枝柑症状描述及病菌Candi... 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chachiensis)在广东新会地区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果皮可制作陈皮,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茶枝柑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发生历史悠久,危害严重,而目前尚无对感染黄龙病的茶枝柑症状描述及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分布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采集广东新会感染CLas茶枝柑枝条和果实,对感病的茶枝柑叶片及果实的典型症状进行观察,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 PCR,qPCR)分析CLas在茶枝柑枝条不同部位及果实橘络中的分布规律,为筛选高浓度CLas材料提供依据。观察发现感染CLas的茶枝柑叶片呈现斑驳黄化症状,新叶尤为严重;感染CLas的茶枝柑果实表现出典型的“红鼻子”果症状,果实畸形形状不对称,种子败育。病原定量分析表明,CLas在同一染病茶枝柑枝条中呈不均匀分布:果实中轴组织中的CLas含量最高,为(2770162.87±544972.11)个,其次为橘络(2721335.84±528771.21)个,二者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进一步对同一橘络不同片段中的CLas进行定量分析发现,CLas在同一橘络中亦呈不均匀分布,其中位于1~3 cm的片段组织中的CLa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CLas在橘络及果实中轴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研究结果可为茶枝柑黄龙病的鉴定、CLas在柑橘枝条及果实中的转运规律探究及后续筛选高浓度CLas材料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黄龙病 症状 茶枝柑 橘络 病原分布
下载PDF
南药广陈皮(茶枝柑)种植技术规范
5
作者 王亚荣 凡强 +2 位作者 吴鸿 王健松 廖文波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540-546,共7页
广陈皮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Chachiensis为我国重要的道地药材,主产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开展规范化种植可为该药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中根据2006~2023年新会区不同生态区域种植茶枝柑的技术措施,结合广东省南药(广陈... 广陈皮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Chachiensis为我国重要的道地药材,主产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开展规范化种植可为该药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中根据2006~2023年新会区不同生态区域种植茶枝柑的技术措施,结合广东省南药(广陈皮)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2019~2023年的实地调查,从种植品种、产地环境、种苗生产、大田种植、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摘等方面进行总结,制定其规范化种植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陈皮 茶枝柑 种植技术 新会区
下载PDF
干燥条件对茶枝柑果皮黄酮和精油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周菲菲 肖更生 +4 位作者 林羡 徐玉娟 吴继军 陈于陇 傅曼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7-291,共5页
采用HPLC对日晒和不同温度热风干燥下的茶枝柑果皮中的黄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利用GC-MS检测分析了其精油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6、40、45和50℃干燥条件下的茶枝柑果皮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与日晒相比有显著差异,42℃热... 采用HPLC对日晒和不同温度热风干燥下的茶枝柑果皮中的黄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利用GC-MS检测分析了其精油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6、40、45和50℃干燥条件下的茶枝柑果皮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与日晒相比有显著差异,42℃热风干燥与日晒相比则无显著差异。不同热风干燥条件下茶枝柑果皮精油的总离子流图基本一致,但是精油成分的总含量均显著高于日晒,此外精油成分的种类、数目、相对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42℃热风干燥下的精油成分与日晒最为接近。结论:从保证茶枝柑果皮品质和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42℃热风干燥是有利于保存茶枝柑果皮黄酮和精油成分的较佳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 HPLC GC-MS 热风干燥 黄酮 精油
下载PDF
茶枝柑叶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汪金玉 张秋霞 +2 位作者 陈康 陶晨璐 武慧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0-127,共8页
[目的]优化聚酰胺树脂纯化茶枝柑叶总黄酮的工艺,为茶枝柑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总黄酮吸附量及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确定适合分离纯化茶枝柑叶总黄酮的聚酰胺树脂粒径.通过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 [目的]优化聚酰胺树脂纯化茶枝柑叶总黄酮的工艺,为茶枝柑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总黄酮吸附量及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确定适合分离纯化茶枝柑叶总黄酮的聚酰胺树脂粒径.通过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法优化,研究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茶枝柑叶总黄酮的工艺参数,并对最优工艺条件进行验证.[结果]200~300目(48~75μm)聚酰胺树脂较适用于纯化茶枝柑叶总黄酮.茶枝柑叶总黄酮最优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生药量)15 mg/mL,pH值为5,流速为1.75 BV/h,上样量为聚酰胺树脂质量的6倍(湿质量),用1.3 BV的75%(体积分数)乙醇洗脱.在该工艺条件下,所得纯化物中总黄酮得率为64.17%.[结论]200~300目(48~75 μm)聚酰胺树脂适用于茶枝柑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且所得总黄酮纯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 总黄酮 聚酰胺树脂 纯化工艺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茶枝柑籽油脂肪酸和不皂化物组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春英 刘学铭 +1 位作者 池建伟 陈智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4418-4423,共6页
目的研究茶枝柑籽油的脂肪酸和不皂化物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对茶枝柑籽油脂肪酸和不皂化物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出13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67.62%,其中最主... 目的研究茶枝柑籽油的脂肪酸和不皂化物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对茶枝柑籽油脂肪酸和不皂化物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出13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67.62%,其中最主要的脂肪酸为亚油酸和油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6.93%和26.91%。茶枝柑籽油的不皂化物以植物甾醇、生育酚和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达2544.73mg/kg。结论本研究为茶枝柑籽油作为功能性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 脂肪酸 不皂化物 植物甾醇
下载PDF
茶枝柑果肉发酵过程中感官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林 胡金梅 +1 位作者 洪峻峰 黄志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16-121,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酵母发酵茶枝柑果汁过程中感官、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促进茶质柑果肉资源的合理利用。从组织状态、色泽、酸味、甜味、苦涩、香气六个方面评价其感官特性;测定发酵过程中总酸、还原糖、总酚、总黄酮的含量;通过GC-M... 本文旨在研究酵母发酵茶枝柑果汁过程中感官、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促进茶质柑果肉资源的合理利用。从组织状态、色泽、酸味、甜味、苦涩、香气六个方面评价其感官特性;测定发酵过程中总酸、还原糖、总酚、总黄酮的含量;通过GC-MS检测其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结合DPPH·清除率和·OH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采用0.5%接种量接种安琪酵母,40℃发酵96 h后的茶枝柑发酵果汁口感酸甜适中,苦涩感较弱,带有果香味和发酵风味;挥发性香味物质经0~96 h发酵,烯烃含量最高由53.70%增加至77.77%,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和γ-萜烯;其次是醇类由34.50%降至16.05%,酯类由7.74%降至2.44%;醛酮与酚类含量较少(<1%)。发酵过程中总酸、还原糖含量逐渐减少,总酚、总黄酮含量先大幅减少后略有增加;发酵过程中DPPH·清除率逐渐降低,与总酚、总黄酮、总酸及还原糖含量均呈显著相关(P<0.05);·OH清除率逐渐降低,与总酸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总黄酮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OH清除率与总酚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 发酵果汁 营养成分 香气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二甲基二碳酸盐发酵前处理对茶枝柑果酒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莎莎 吴继军 +2 位作者 刘忠义 余元善 徐玉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7-13,共7页
为探究二甲基二碳酸盐(dimethyl dicarbonate,DMDC)非热杀菌技术对茶枝柑果酒发酵特性及果酒品质的影响,将新鲜茶枝柑果汁分别进行DMDC杀菌、巴氏杀菌和不杀菌处理,比较3种不同的发酵前处理方法对发酵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组分、... 为探究二甲基二碳酸盐(dimethyl dicarbonate,DMDC)非热杀菌技术对茶枝柑果酒发酵特性及果酒品质的影响,将新鲜茶枝柑果汁分别进行DMDC杀菌、巴氏杀菌和不杀菌处理,比较3种不同的发酵前处理方法对发酵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组分、乙醇含量、高级醇含量、p H值、总酸含量、有机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抗氧化活性等动态指标的影响以及发酵前后微生物菌群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杀菌直接发酵的茶枝柑发酵液,添加DMDC和巴氏杀菌均能有效杀灭污染的杂菌,提高糖的有效利用率和乙醇得率,抑制高级醇产生,其中空白对照组(不杀菌处理)、DMDC组、巴氏杀菌组的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13.10%、13.30%、13.73%。同时,与巴氏杀菌组相比,DMDC处理后的发酵液抗坏血酸质量浓度较高(211.40~221.70 mg/L),抗氧化活性保留较好(20.83~23.26?μmol?TE/m L);但存在乳酸菌等耐受菌残留、乳酸升高的问题。综合而言,DMDC杀菌可以作为茶枝柑果酒发酵前处理的非热杀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碳酸盐 巴氏杀菌 茶枝柑果酒 发酵特性 非热杀菌
下载PDF
黄龙病病菌侵染对茶枝柑果实类黄酮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石莹 刘园 +6 位作者 陈嘉景 张海朋 曾继吾 黄宏建 田静 彭抒昂 徐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3,共10页
为分析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菌侵染对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chachiensis)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花后180 d感病与正常茶枝柑果实中类黄酮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 为分析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菌侵染对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chachiensis)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花后180 d感病与正常茶枝柑果实中类黄酮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茶枝柑感染黄龙病病菌后,果皮中橘皮素等4种聚甲氧基黄酮以及α-蒎烯、辛醛等39种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升高,而氮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胡椒烯等16种挥发性物质显著降低;果肉中川陈皮素等2种聚甲氧基黄酮及D-柠檬烯、β-芳樟醇等27种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因此,黄龙病病菌侵染可能会显著影响茶枝柑果皮和果肉中的次生代谢,进而改变其苦味和香味品质,其改变可能与其感病防御应答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 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chachiensis) 陈皮 类黄酮 次生代谢 挥发性物质 果实风味 防御应答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广陈皮DNA提取优化及茶枝柑的ISSR分子鉴别 被引量:6
12
作者 席秀利 黄海波 +2 位作者 楼步青 詹若挺 王浩涵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7-31,共5页
为提取优化广陈皮基因组DNA,同时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别茶枝柑及其近缘种。对比4种提取方法后择优提取广陈皮DNA;采用正交优化茶枝柑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100条ISSR通用引物及其退火温度,从而对茶... 为提取优化广陈皮基因组DNA,同时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别茶枝柑及其近缘种。对比4种提取方法后择优提取广陈皮DNA;采用正交优化茶枝柑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100条ISSR通用引物及其退火温度,从而对茶枝柑及近缘种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通过对比c CTAB法提取陈皮组基因DNA产率较试剂盒法提高了10倍,且电泳检测条带清晰明亮,可为后续分子研究提供基础;通过筛选100条ISSR通用引物,最终筛选出10条适合茶枝柑及近缘种的引物,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并获得13种植物聚类分析图。因此可知,c CTAB法适合陈皮基因组DNA的提取,并可为其他果皮类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提供参考;ISSR适合茶枝柑及近缘种的遗传多态性分析,可作为其有效分子鉴别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提取 ISSR 茶枝柑 近缘种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茶枝柑分期采摘栽培技术
13
作者 叶自行 林芳源 +3 位作者 李学辉 高熠炜 林绮婷 欧以东 《农家科技》 2021年第11期33-35,共3页
茶枝柑,又称大红柑、新会柑、陈皮柑,过去只是用果皮制作陈皮。近年来,从单一的制作陈皮向多元化发展。例如:用花和花瓣制作柑花茶,用幼果制作青皮和柑胎,用青果制作小青柑,用果肉制作酵素、维生素C和柑果酒等多种产品。近年来,关于茶... 茶枝柑,又称大红柑、新会柑、陈皮柑,过去只是用果皮制作陈皮。近年来,从单一的制作陈皮向多元化发展。例如:用花和花瓣制作柑花茶,用幼果制作青皮和柑胎,用青果制作小青柑,用果肉制作酵素、维生素C和柑果酒等多种产品。近年来,关于茶枝柑用途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花与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会 多种产品 陈皮 维生素C 茶枝柑 栽培技术 青果
下载PDF
自然发酵对新会茶枝柑果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丽云 余元善 +3 位作者 徐玉娟 肖更生 吴继军 傅曼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77-81,共5页
探讨新鲜的新会茶枝柑果皮在常温下自然发酵(水封的方式隔绝外界空气)过程中,天然微生物菌群、糖组分、有机酸组分、色泽、多酚和抗氧化活性等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茶枝柑果皮在自然发酵期间,乳酸菌和酵母菌是其主要优势生长菌... 探讨新鲜的新会茶枝柑果皮在常温下自然发酵(水封的方式隔绝外界空气)过程中,天然微生物菌群、糖组分、有机酸组分、色泽、多酚和抗氧化活性等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茶枝柑果皮在自然发酵期间,乳酸菌和酵母菌是其主要优势生长菌;茶枝柑鲜皮的质构保持较好,并且发酵期间茶枝柑果皮的颜色逐渐由青绿色变为暗褐色。茶枝柑果皮中的多酚主要以可溶性结合酚的形式存在,发酵期间,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力的变化呈正相关性。此外,发酵期间间断的开盖换气处理能加快茶枝柑果皮的颜色褐变,但对天然微生物菌群、糖组分、有机酸组分、多酚和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茶枝柑果皮 发酵 陈化
下载PDF
茶枝柑(广陈皮)初加工机械装备技术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桥辉 闫国琦 +3 位作者 屈佳蕾 陈东宜 张德峰 沈锐群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98,共8页
由于广陈皮药食同源特性以及“柑普茶”的市场拓展,近几年广陈皮产业规模快速增大,传统的茶枝柑初加工人工作业模式已无法满足目前市场需求。为提高茶枝柑初加工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首先研究茶枝柑初加工传... 由于广陈皮药食同源特性以及“柑普茶”的市场拓展,近几年广陈皮产业规模快速增大,传统的茶枝柑初加工人工作业模式已无法满足目前市场需求。为提高茶枝柑初加工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首先研究茶枝柑初加工传统工艺流程,然后分析茶枝柑清洗分选机械、柑普茶初加工机械、广陈皮初加工机械以及集中干燥设备等技术研究进展,指出目前茶枝柑初加工各环节机械化中存在缺乏理论基础研究,以及受传统制作工艺约束影响造成的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最后从农机与农艺结合、重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以及未来市场技术需求等角度出发,提出有待突破的核心关键技术、引导政策、技术生态和示范性基地推广等几个方面的对策,为茶枝柑初加工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 广陈皮 初加工机械 智能化
下载PDF
利用ISSR分子法标记鉴别新会茶枝柑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锋 林向华 梁蔚阳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在核酸分子水平上鉴别新会茶枝柑。方法从28条ISSR引物中筛选合适的引物,对从新会茶枝柑、砂糖桔、阳山桔、贡柑、芦柑共16个新鲜叶片样品中提取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及电泳分析,寻找特征位点。结果新会茶枝... 目的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在核酸分子水平上鉴别新会茶枝柑。方法从28条ISSR引物中筛选合适的引物,对从新会茶枝柑、砂糖桔、阳山桔、贡柑、芦柑共16个新鲜叶片样品中提取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及电泳分析,寻找特征位点。结果新会茶枝柑所有样品与其中2条ISSR引物扩增出较为明显的特征条带,可区别于其他品种。结论 ISSR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分子标记方法,可用于新会茶枝柑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 ISSR 鉴别
下载PDF
黄龙病病菌侵染显著影响茶枝柑黄酮及挥发性物质
17
《中国果业信息》 2020年第3期54-54,共1页
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黄龙病病菌侵染对茶枝柑果实类黄酮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作者石莹等)报道,为分析黄龙病病菌侵染对茶枝柑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花后180天感病与正常茶... 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黄龙病病菌侵染对茶枝柑果实类黄酮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作者石莹等)报道,为分析黄龙病病菌侵染对茶枝柑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花后180天感病与正常茶枝柑果实中类黄酮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菌侵染 黄龙病 挥发性物质 类黄酮物质 花后 高效液相色谱法 茶枝柑 果实品质
下载PDF
陈李济百年陈皮(茶枝柑)制作体验科普游
18
《少先队员(新苗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2023年12月2日,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来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建设单位、广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州市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一一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 校外实践基地 实验学校 陈李济 中小学生 茶枝柑 中医药文化宣传 少先队 研学实践
原文传递
新会茶枝柑种源选择与优化策略研究
19
作者 王海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11期0162-0165,共4页
本文以茶枝柑种源选择与优化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茶枝柑的外部性状评价指标、内部品质评价指标、抗逆性评价指标和遗传多样性评价指标。通过遗传多样性利用、抗病虫害性状筛选、逆境适应性评估与改良以及综合性状评估与选择等方面环节... 本文以茶枝柑种源选择与优化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茶枝柑的外部性状评价指标、内部品质评价指标、抗逆性评价指标和遗传多样性评价指标。通过遗传多样性利用、抗病虫害性状筛选、逆境适应性评估与改良以及综合性状评估与选择等方面环节,全面阐述了茶枝柑种源选择与优化的研究现状和策略。通过综合运用传统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害和逆境适应性的优良品种,并通过推广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提高茶枝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 种源选择 优化策略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新会茶枝柑果皮的挥发油指纹图谱建立和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欧小群 王瑾 +2 位作者 杨秀梅 张晨 谭茂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5-897,共3页
目的建立柑皮和陈皮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从整体角度对比分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GC-MS法,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版,分别建立12批次柑皮和12批次陈皮的挥发油指纹图谱,并进行数据分析。结... 目的建立柑皮和陈皮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从整体角度对比分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GC-MS法,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版,分别建立12批次柑皮和12批次陈皮的挥发油指纹图谱,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柑皮鉴定出24个共有峰,陈皮鉴定出25个共有峰,两者的差别在于柑皮含有香茅醛而陈皮没有,陈皮含有对-薄荷三烯、顺式-对-薄荷-2,8-二烯醇而柑皮没有,陈皮中顺式-香芹醇、反式-香芹醇和香芹酮的相对含量远高于柑皮;广陈皮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柠檬烯、萜品烯、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和正十六酸,柠檬烯含量最大。结论香茅醛、对-薄荷三烯和顺式-对-薄荷-2,8-二烯醇可作为鉴别三年广陈皮的标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