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迁飞扩散行为
1
作者 高冬梅 皇甫佳一 郭萧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3-599,共7页
【目的】明确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迁飞扩散行为特征,揭示影响其种群迁飞扩散的关键因素。【方法】利用系留气球悬挂诱虫黄板诱捕不同朝向、不同高度假眼小绿叶蝉,通过HYSPLIT-4气流动力模型和气象数据,分析模拟假眼小... 【目的】明确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迁飞扩散行为特征,揭示影响其种群迁飞扩散的关键因素。【方法】利用系留气球悬挂诱虫黄板诱捕不同朝向、不同高度假眼小绿叶蝉,通过HYSPLIT-4气流动力模型和气象数据,分析模拟假眼小绿叶蝉迁飞扩散行为。通过田间虫口调查,结合种群密度与扩散系数分析,明确推动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分布转化的驱动因素。【结果】假眼小绿叶蝉最高飞行高度为8 m,2~8 m高度内,随高度增加,假眼小绿叶蝉数量逐步下降。HYSPLIT-4气流动力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迁飞轨迹只与迁飞时间有关,高度对其迁飞轨迹与直线扩散距离没有影响。此外,HYSPLIT-4气流动力模型分析结果还表明,假眼小绿叶蝉24 h直线迁飞距离为35.70~178.10 km。种群密度与扩散系数分析表明,假眼小绿叶蝉有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两种分布型,迁飞和扩散是导致两种分布型转化的重要因素。【结论】借助气流,假眼小绿叶蝉可以实现区域性的迁飞。在种群密度驱动下,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分布存在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的转化,也促使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发生田间扩散和区域性迁飞。因此,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控应以主要防治区为中心,向外扩展200 km的范围内开展统防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 迁飞 HYSPLIT模型 分布型 茶树
下载PDF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在不同品种茶树上的取食行为 被引量:45
2
作者 苗进 韩宝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973-3982,共10页
应用可视DC-EPG方法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在9个品种茶苗上的口针刺探行为,共发现并初步确定了7种主要波型,即A波、S波、C波、E波、F波和R波、以及非刺探波NP波。A波为刺探波,S波为口针向韧皮部刺探和进入韧皮部中... 应用可视DC-EPG方法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在9个品种茶苗上的口针刺探行为,共发现并初步确定了7种主要波型,即A波、S波、C波、E波、F波和R波、以及非刺探波NP波。A波为刺探波,S波为口针向韧皮部刺探和进入韧皮部中的分泌唾液波,C波为口针到达韧皮部之前的主动取食波,E波和F波为口针在韧皮部中吸收波,R波为取食间歇波。以该叶蝉在不同品种茶树上的平均刺探次数和各波形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或者以其在不同品种茶树上含有各波形的单次刺探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均将9个品种分为3个不同的组。S、E和F波对应着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树上的主要取食活动,可能与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取食密切相关。以S、E和F各波的平均持续时间、以及含有各波形的单次刺探的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对品种的抗性强弱排序,评判9个茶树品种抗叶蝉取食能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龙井长叶、黄旦、政和大白茶、黔湄601、红芽佛手、中茶102、中茶302、龙井43和安吉白茶。该顺序与田间查得的9个品种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一致,表明DC-EPG方法简捷、可信度高,可作为检测茶树品种对叶蝉抗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 取食行为 DC-EPG 聚类分析 茶树抗性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 被引量:53
3
作者 金珊 孙晓玲 +1 位作者 陈宗懋 肖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5-265,共11页
【目的】比较竹山一号、恩标、龙井43等9个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 the)的抗性水平,为茶树品种抗虫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调查叶蝉在不同品种上的田间数量动态、生命周期、每雌产若量和若虫成活率,并用刺探电... 【目的】比较竹山一号、恩标、龙井43等9个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 the)的抗性水平,为茶树品种抗虫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调查叶蝉在不同品种上的田间数量动态、生命周期、每雌产若量和若虫成活率,并用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记录叶蝉的取食行为。【结果】①叶蝉在恩标、竹山一号、斑竹园和蓝天上的田间虫口密度普遍大于德清、建德、长兴紫笋和举岩;②德清、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上叶蝉的生命周期显著长于恩标、斑竹园和竹山一号;③恩标和斑竹园上小绿叶蝉每雌产若量明显多于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④恩标和竹山一号上若虫成活率最高,分别为55.00%和50.00%;举岩上若虫成活率最低,仅为32.00%;⑤竹山一号和恩标上叶蝉取食时间显著长于德清、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与蓝天和斑竹园没有显著差异;⑥使用聚类分析评价9个茶树品种抗叶蝉能力,将其分为两大类。第Ⅰ类:举岩、德清、龙井43、建德和长兴紫笋,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较强;第Ⅱ类:蓝天、斑竹园、竹山一号和恩标,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较弱。不同品种对叶蝉的抗性从强至弱的顺序为:举岩>德清、龙井43、建德和长兴紫笋>蓝天、斑竹园和竹山一号>恩标。【结论】田间虫口密度、生命周期、每雌产若量、若虫成活率和取食时间能够体现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树品种上的自然选择、适应度和取食偏好,在分类茶树品种抗叶蝉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假眼小绿叶 抗性 生长繁殖 取食行为
下载PDF
福建主要茶树品种间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及其抗虫性比较 被引量:28
4
作者 毛迎新 邹武 +1 位作者 马新华 林乃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通过比较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毛蟹、黄棪、铁观音、肉桂)之间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 the)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之间抗假眼小绿叶蝉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肉桂和铁观音品种对... 通过比较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毛蟹、黄棪、铁观音、肉桂)之间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 the)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之间抗假眼小绿叶蝉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肉桂和铁观音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较强。进一步分析该6个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与叶蝉种群数量的关系,发现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与各品种茶梢中的没食子儿茶精(gallo catechin,G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咖啡碱的含量呈负相关。这说明GC和咖啡碱是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假眼小绿叶 种群动态 抗虫性
下载PDF
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叶片解剖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亚辉 张觉晚 +2 位作者 张贻礼 杨阳 王沅江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5-38,共4页
虫口密度田间调查和室内水培试验调查表明.茶树品种间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显微观测和数理统计分析表明.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厚度(x1)、海绵组织厚度(x3)、主脉下方表皮厚度(x3)和主脉下方厚角组织厚度(x4)与假... 虫口密度田间调查和室内水培试验调查表明.茶树品种间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显微观测和数理统计分析表明.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厚度(x1)、海绵组织厚度(x3)、主脉下方表皮厚度(x3)和主脉下方厚角组织厚度(x4)与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y)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752.67-7.50x1-17.94x2+14.27x3-14.60x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抗虫性 假眼小绿叶 叶片结构
下载PDF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白斑猎蛛间化学通讯物的分离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47
6
作者 赵冬香 陈宗懋 程家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用Tenax TA吸附法捕集正常茶梢、机械损伤茶梢和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复合体挥发物,经GC/MS鉴定各处理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并就茶梢挥发物及其单组分进行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蜘蛛优势种之一-白斑猎蛛的生物活性鉴定。研究表明,捕... 用Tenax TA吸附法捕集正常茶梢、机械损伤茶梢和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复合体挥发物,经GC/MS鉴定各处理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并就茶梢挥发物及其单组分进行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蜘蛛优势种之一-白斑猎蛛的生物活性鉴定。研究表明,捕食性天敌白斑猎蛛对正常茶梢挥发物和机械损伤茶梢挥发物的趋性明显弱于受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后茶梢的挥发物。在供试挥发物组分中,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和吲哚两种成分是茶梢被害所形成的特异性化合物,并对白斑猎蛛具有明显的引诱活性,认为是白斑猎蛛受引诱的主要活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假眼小绿叶 白斑猎蛛 化学通讯物 活性鉴定
下载PDF
茶树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曾莉 王平盛 许玫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93,共4页
对茶树抗虫性鉴定的方法、结果以及抗虫性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化成分存在的差异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
关键词 茶树 假眼小绿叶 抗性 抗病虫性
下载PDF
我国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8
作者 王庆森 王定锋 吴光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15-623,共9页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树上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文概述了我国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假眼小绿叶蝉优势种的确定、生物学特性、种群消长规律、空间分布、遗传差异、通讯行为、不同...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树上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文概述了我国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假眼小绿叶蝉优势种的确定、生物学特性、种群消长规律、空间分布、遗传差异、通讯行为、不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以及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假眼小绿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EPG技术分析不同品种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差异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丽芳 徐德良 +1 位作者 穆丹 韩宝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1-286,共6页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最严重的茶树害虫,不同品种对其表现出抗性或感性,EPG是近年用于快速检测作物抗刺吸式害虫的新技术。以浙江、江苏主推的6个茶树良种为供试材料,用可视的DC-EPG技术记录了该叶蝉的刺探取食行为。结果表明:(1)叶蝉在6...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最严重的茶树害虫,不同品种对其表现出抗性或感性,EPG是近年用于快速检测作物抗刺吸式害虫的新技术。以浙江、江苏主推的6个茶树良种为供试材料,用可视的DC-EPG技术记录了该叶蝉的刺探取食行为。结果表明:(1)叶蝉在6个品种茶树上的7种基本刺吸波形是相同的。(2)在锡茶5号、苏茶1号上的刺探次数多,在韧皮部内的被动取食波-E波的持续时间长;在龙井43上刺探次数少,在韧皮部内的被动取食波E波持续时间短;苏茶120、中茶108和安吉白茶则居中。(3)使用聚类分析、多重比较分析,评判6个品种茶树抗叶蝉取食能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龙井43>苏茶120>中茶108>安吉白茶>苏茶1号>锡茶5号,该顺序与田间观察的6个品种茶树上叶蝉虫口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基本一致。认为EPG技术可用于评判不同品种茶树对叶蝉抗性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 茶树品种 刺吸行为 可视DC-EPG 聚类分析 抗虫性
下载PDF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亮宇 金珊 +1 位作者 吴命燕 林金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68,共5页
为了促进茶树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技术的提高,采用文献收集和分类的方法,从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及物理防治等方面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作用,发掘生物防治的潜力,采取以虫治... 为了促进茶树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技术的提高,采用文献收集和分类的方法,从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及物理防治等方面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作用,发掘生物防治的潜力,采取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合理利用抗虫品种,适时修剪采摘,施用信息素等治理措施,以减少农药等化学物品的投入量是未来综合防治茶园害虫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假眼小绿叶 综合防治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抗药性相关酶活性及其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曾兆华 傅建炜 +2 位作者 林海清 陈少波 尤民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测定了毛蟹、黄旦、铁观音、肉桂和福鼎大白茶5个茶树品种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虫3种抗药性相关酶系,即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及其分布.黄旦、福鼎大白茶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GSTs和CarE活性较... 测定了毛蟹、黄旦、铁观音、肉桂和福鼎大白茶5个茶树品种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虫3种抗药性相关酶系,即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及其分布.黄旦、福鼎大白茶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GSTs和CarE活性较高、AChE敏感性较低,其他3个品种的GSTs和CarE活性较低、AChE敏感性较高;各种酶活性分布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说明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个体分化及抗性的产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假眼小绿叶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 羧酸酯酶(CarE) 乙酰胆碱酯酶(AChE)
下载PDF
吡蚜酮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评价及其残留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田田 徐加利 +2 位作者 路兴涛 马冲 吴翠霞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89-92,共4页
为明确吡蚜酮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及其在茶叶、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与最终残留量,解决茶树害虫危害及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吡蚜酮田间药效试验、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悬浮剂能有效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 为明确吡蚜酮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及其在茶叶、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与最终残留量,解决茶树害虫危害及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吡蚜酮田间药效试验、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悬浮剂能有效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防治效果在75%以上;吡蚜酮在鲜茶、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0 d和6.5 d;25%吡蚜酮悬浮剂200 mg a.i./L 2次施药处理干茶7 d残留量为0.058 mg/kg,1次施药处理干茶7 d残留量为0.04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吡蚜酮 假眼小绿叶 防治效果 残留
下载PDF
茶树抗虫品种资源调查及抗性机制研究——Ⅱ.不同品种茶树特征特性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9
13
作者 张贻礼 张觉晚 +2 位作者 杨阳 黄亚辉 王沅江 《茶叶通讯》 1994年第2期4-6,共3页
1991~1993年采用田间虫口密度总和、被害指数系统调查结果与不同品种茶树新梢特征特性、新梢内部结构、新梢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虫口密度与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下表皮厚度、叶片主脉下方厚角组织层... 1991~1993年采用田间虫口密度总和、被害指数系统调查结果与不同品种茶树新梢特征特性、新梢内部结构、新梢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虫口密度与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下表皮厚度、叶片主脉下方厚角组织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咖啡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被害指数与芽叶茸毛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假眼小绿叶 抗虫性
下载PDF
茶树种质资源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0
14
作者 洪北边 楼云芬 《中国茶叶》 1995年第5期14-15,共2页
作物的抗虫性研究和利用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试验结果证实,化学防治与利用抗虫品种相配合是最有效的害虫综合治理方法,表明作物抗虫性研究和利用的前景广阔.茶树的抗虫性研究虽比其他作物落后,但从80年代起,也陆续开展了基础性研... 作物的抗虫性研究和利用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试验结果证实,化学防治与利用抗虫品种相配合是最有效的害虫综合治理方法,表明作物抗虫性研究和利用的前景广阔.茶树的抗虫性研究虽比其他作物落后,但从80年代起,也陆续开展了基础性研究.本文将“八五”期间对30份茶资源材料抗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vitis(Gothe)]的鉴定结果作一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假眼小绿叶 抗虫性 鉴定
下载PDF
福建主要茶树品种理化特性与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邹武 林乃铨 王庆森 《华东昆虫学报》 200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比较分析了福建4个主要茶树品种(福云6号、铁观音、毛蟹、黄棪)的理化特性与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与茶树品种叶片的物理结构———叶片总厚度、上表皮、上表皮角质层、下表皮、海绵组织... 比较分析了福建4个主要茶树品种(福云6号、铁观音、毛蟹、黄棪)的理化特性与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与茶树品种叶片的物理结构———叶片总厚度、上表皮、上表皮角质层、下表皮、海绵组织厚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叶片下表皮角质层和栅栏组织厚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在生化指标方面,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与茶树叶片中茶多酚、水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儿茶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咖啡碱的含量有一定负相关,相关关系接近显著水平;而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理化特性 假眼小绿叶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应用性信息素黄板控制茶树假眼小绿叶蝉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郁 徐雪玲 《福建农业》 2011年第9期15-15,共1页
松溪县位于武夷山脉南麓,松溪县茶叶曾为历代皇室的贡品,清末开始对外出口。解放后,松溪县茶叶进入大发展时期,曾获“茶叶状元县”美名。松溪县茶叶以内质好、无公害、低农残而闻名国内外,特色产品蒸青绿茶全部出口,市场前景良好... 松溪县位于武夷山脉南麓,松溪县茶叶曾为历代皇室的贡品,清末开始对外出口。解放后,松溪县茶叶进入大发展时期,曾获“茶叶状元县”美名。松溪县茶叶以内质好、无公害、低农残而闻名国内外,特色产品蒸青绿茶全部出口,市场前景良好。假眼小绿叶蝉为我国广布性昆虫,是目前全国大部分茶区常见的主要茶树害虫之一,茶园出现大发生的机率较高,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 茶树害虫 性信息素 控制 黄板 应用 松溪县 蒸青绿茶
下载PDF
四种杀虫剂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洪海林 丁坤明 +5 位作者 饶漾萍 饶辉福 姜华 王友平 刘明炎 毛迎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273-4275,共3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4%帕力特悬浮剂和15%凯恩乳油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较长的持效期;24%帕力特悬浮剂450 mL/hm2及15%凯恩乳油330 mL/hm2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是防治...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4%帕力特悬浮剂和15%凯恩乳油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较长的持效期;24%帕力特悬浮剂450 mL/hm2及15%凯恩乳油330 mL/hm2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是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茶树假眼小绿叶(empoasca VITIS Gothe) 药效
下载PDF
蜘蛛的种类和捕食策略对假眼小绿叶蝉捕食效率的影响
18
作者 包文杰 刘胜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害虫的生物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措施。为探究茶园生态系统中蜘蛛群落的动态变化,并比较不同种类和捕食策略的蜘蛛对茶园害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的捕食效率,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 害虫的生物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措施。为探究茶园生态系统中蜘蛛群落的动态变化,并比较不同种类和捕食策略的蜘蛛对茶园害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的捕食效率,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12—2013年调查了云南普洱大尖山茶场4月、6月、8月和11月蜘蛛群落的动态变化。此外,在茶园内选取了8种常见蜘蛛,并根据捕食策略将其分为结网等待型蜘蛛和游猎型蜘蛛,在室内模拟茶园生境建立微生态系统,测定每种蜘蛛个体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日捕食量。结果显示,该茶场中蜘蛛的物种数和多度在6月和11月呈现明显的上升,结网等待型蜘蛛占据优势地位;不同种类的蜘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量存在显著差异,游猎型蜘蛛的日捕食量显著高于结网等待型蜘蛛。综上所述,茶园中蜘蛛群落变化与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相关,且蜘蛛的种类和捕食策略会显著影响其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效率。因此,深入了解捕食性天敌的特性有助于更好地预测茶园生态系统中害虫生物防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策略 生物防治 假眼小绿叶(empoasca vitis Gothe) 游猎型蜘蛛 结网等待型蜘蛛
下载PDF
“除尽”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月珍 王美珍 李旭云 《福建茶叶》 2006年第3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 药效试验 防治效果 茶树 英文通用名 呼吸系统 杀虫机理 茶黄蓟马
下载PDF
假眼小绿叶蝉对茶树挥发物的定向行为反应
20
作者 赵冬香 高景林 +2 位作者 陈宗懋 程家安 徐汉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 27-29,共3页
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嗅觉定向行为研究表明,试虫首先表现为对光的视觉趋向性,当接近植物一定距离后,才表现对挥发物气味的反应。茶梢挥发物与芳樟醇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引诱作用最强,而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复合本产生的化合物2,6-二... 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嗅觉定向行为研究表明,试虫首先表现为对光的视觉趋向性,当接近植物一定距离后,才表现对挥发物气味的反应。茶梢挥发物与芳樟醇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引诱作用最强,而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复合本产生的化合物2,6-二甲基-3,7-辛二烯-2,-二醇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轻微的驱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 茶树 挥发物 定向行为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