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 persa发育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艾洪木 赵士熙 《武夷科学》 1998年第0期151-157,共7页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福建各茶区时有暴发成灾,对茶叶产量影响极大。在福建年发生代数3—5代,发生代数因各地气候条件而异(华南农学院1981)。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是测定各地茶毛虫年发...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福建各茶区时有暴发成灾,对茶叶产量影响极大。在福建年发生代数3—5代,发生代数因各地气候条件而异(华南农学院1981)。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是测定各地茶毛虫年发生代数的有效途径。前人对茶毛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曾有过初步研究(卜可华1988;陈文瑞等1989;张汉鹄等1987),但温度设置方面不全面,并且处理数偏少。为了弄清茶毛虫各虫态及全世代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确定茶毛虫在福州地区的年发生代数,从而为生产上准确预报和安全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6—1997年开展了此课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温度 发育速率 模型
全文增补中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群聚行为研究
2
作者 姚渭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56-60,共5页
利用丙酮虫体粗提物,采用划线法和方格诱集法测试表明,茶毛虫(鳞翅目毒蛾科)对丙酮虫体粗提物无反应;经测试茶毛虫幼虫体毛对群聚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在幼虫个体相互联系及传感信息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自然条件下,不同虫群幼虫互不排斥... 利用丙酮虫体粗提物,采用划线法和方格诱集法测试表明,茶毛虫(鳞翅目毒蛾科)对丙酮虫体粗提物无反应;经测试茶毛虫幼虫体毛对群聚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在幼虫个体相互联系及传感信息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自然条件下,不同虫群幼虫互不排斥,可聚集成新的较大的虫群。并讨论了茶毛虫虫群密度的生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 茶毛虫 群聚行为 习性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high-efficiency sex pheromone formula to control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被引量:1
3
作者 LI Zhao-qun YUAN Ting-ting +7 位作者 CUI Shao-wei ZHAO Ying-jie SHAO Yuan-hai SHANG Jian-nong LUO Zong-xiu CAI Xiao-ming BIAN Lei CHEN Zong-m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95-201,共7页
The tea tussock moth(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chewing pests in tea plantations and causes a serious allergic reaction on the skin of tea plantation workers.The sex pheromone components ... The tea tussock moth(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chewing pests in tea plantations and causes a serious allergic reaction on the skin of tea plantation workers.The sex pheromone components of its Japanese population were first identified as 10,14-dimethylpentadecyl isobutyrate(10Me14Me-15:iBu)and 14-methylpentadecyl isobutyrate(14Me-15:iBu),with a stereogenic center.Only 10Me14Me-15:iBu has been identified in the Chinese E.pseudoconspersa population.However,field tests have shown that 10Me14Me-15:iBu cannot meet the demand of effective pest control in China.To develop a high-efficiency E.pseudoconspersa sex pheromone formula,electroantennogram(EAG)recordings of(S)-and(R)-enantiomers of 10Me14Me-15:iBu and 14Me-15:iBu were obtained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AG responses of male antennae to(R)-enantiom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responses to the(S)-enantiomers,and 14Me-15:iBu also elicited EAG activity.Field tests showed that the catch numbers of male moths by(R)-enantiom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than those of(S)-enantiomers.Addition of 14Me-15:iBu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atch numbers of both the(S)-and(R)-enantiomers.The efficient pheromone formula containing 0.75 mg(R)-10Me14Me-15:iBu and 0.1 mg 14Me-15:iBu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attractiveness than commercial pheromone products.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R)-10Me14Me-15:iBu was the major sex pheromone component of E.pseudoconspersa,and 14Me-15:iBu might be the minor sex pheromone component.Furthermore,a high-efficiency sex pheromone formula for E.pseudoconspersa control was defin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ex pheromone CHIRALITY ELECTROANTENNOGRAM
下载PDF
茶毛虫发生规律与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星驰 晏嫦妤 《广东茶业》 2023年第5期16-22,共7页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茶园中的代表性害虫。本文主要综述了茶毛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并从利用天敌昆虫、性信息素、核型多角体病毒三个方面介绍了茶毛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效果,对茶毛虫及其他茶树病虫...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茶园中的代表性害虫。本文主要综述了茶毛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并从利用天敌昆虫、性信息素、核型多角体病毒三个方面介绍了茶毛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效果,对茶毛虫及其他茶树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作出展望,一方面帮助茶农全面了解茶毛虫的发生规律并针对性地进行有效防治,另一方面也为应用生物防治方法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提供策略方针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发生规律 生物防治技术 调查研究
下载PDF
茶毛虫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措施
5
作者 刘治江 付美娟 《农村百事通》 2023年第9期46-47,共2页
贵州省思南县是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自2016年以来,示范区持续不断地强调茶叶质量安全,推行“宁要草不要草甘膦”,严格执行《贵州茶园禁用农药及产品名单》要求,茶农已具有较强的安全用药意识,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但... 贵州省思南县是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自2016年以来,示范区持续不断地强调茶叶质量安全,推行“宁要草不要草甘膦”,严格执行《贵州茶园禁用农药及产品名单》要求,茶农已具有较强的安全用药意识,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但由于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不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用农药 绿色防控技术 为害特点 茶毛虫 绿色防控措施 茶叶质量安全 草甘膦 集成应用
下载PDF
茶毛虫和茶细蛾性诱剂的田间防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盛忠雷 王晓庆 +5 位作者 彭萍 赵丰华 姚学坤 毛迎新 胡翔 林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75-1778,共4页
应用茶毛虫、茶细蛾性引诱剂在重庆、云南、河南、湖北等省茶区进行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分别对茶毛虫(♂)、茶细蛾(♂)具有较强的引诱活性。通过在重庆和河南的茶园调查显示,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茶毛虫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9... 应用茶毛虫、茶细蛾性引诱剂在重庆、云南、河南、湖北等省茶区进行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分别对茶毛虫(♂)、茶细蛾(♂)具有较强的引诱活性。通过在重庆和河南的茶园调查显示,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茶毛虫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9.81%、76.83%;在重庆地区,第2、3代茶细蛾每平方米幼虫比空白对照区平均下降了98.67%。性引诱剂的应用,减少了靶标害虫的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的数量,防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茶细蛾 性诱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博落回浸提物对茶毛虫、茶尺蠖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28
7
作者 周顺玉 尹健 +3 位作者 陈利军 成泽艳 熊建伟 刘红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08-1408,1415,共2页
用饲喂法测定了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d)R.Br.]提取物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茶尺蠖(Ectropisobliqua Prout)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处理后7天,浓度分别为100、50、25、20、10 g/L的博落同浸提液处理茶毛虫... 用饲喂法测定了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d)R.Br.]提取物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茶尺蠖(Ectropisobliqua Prout)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处理后7天,浓度分别为100、50、25、20、10 g/L的博落同浸提液处理茶毛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5.42%、70.83%、52.08%、52.08%和31.25%,致死中浓度LC50为20.83 g/L;茶尺蠖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17%、62.50%、43.75%、37.50%和25.00%,LC50为30.35 g/L。在室内用点滴法测定了博落回提取物对茶毛虫、茶尺蠖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7天,浓度分别为100、500、25、20、10 g/L的博落回浸提液处理茶毛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4.58%、52.08%、37.50%、37.50%和16.67%,LC50为46.07g/L;茶尺蠖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42%、50.00%、37.50%、35.42%和12.50%,LC50为52.10 g/L。因此,博落回浸提物防治茶毛虫、茶尺蠖以饲喂法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茶毛虫 茶尺蠖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厉晓腊 金轶伟 +2 位作者 柴一秋 陈官菊 刘又高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研究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EpNPV)的室内外增殖、分离粗提,以及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治效果和病毒电镜检测。采用室内... 研究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EpNPV)的室内外增殖、分离粗提,以及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治效果和病毒电镜检测。采用室内离体茶树嫩枝水培,10^6 PIB/ml EpNPV喷雾接种2~3龄茶毛虫,或大田直接喷雾处理2-3龄茶毛虫,在罹病幼虫液化前及时收集虫尸,完成病毒增殖。10^6 PIB/ml、10^7 PIB/ml、10^8 PIB/ml EpNPV室内处理第12天致病率分别为43.60%、76.13%和64.68%;第14天致病率分别为59.17%、95.71%和95.70%。大田试验10^7 PIB/ml喷雾处理第15天防治效果达78.11%。经透射电镜观察田间防治大量感病茶毛虫虫尸,证实为EpNPV致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 致病性 增殖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茶毛虫成虫的行为习性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永模 戈峰 +2 位作者 刘向辉 冯峰 王利军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345,共3页
通过对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成虫习性观察表明 ,茶毛虫成虫羽化集中在下午1 4∶0 0~ 1 7∶0 0 ,雌雄蛾比率为 1∶1 40 ,且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早 1 48d ;羽化的雌雄蛾的平均寿命分别为5 85和 5 1 2d ;雄蛾对性信息... 通过对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成虫习性观察表明 ,茶毛虫成虫羽化集中在下午1 4∶0 0~ 1 7∶0 0 ,雌雄蛾比率为 1∶1 40 ,且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早 1 48d ;羽化的雌雄蛾的平均寿命分别为5 85和 5 1 2d ;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反应有 2个高峰 ,第一个是傍晚时分 ( 1 6∶0 0~ 2 0∶0 0 ) ,第二个是凌晨0∶0 0~ 4∶0 0 ;雌蛾怀卵量平均为 1 84 69粒至 1 96 47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成虫 行为 羽化 茶叶 害虫
下载PDF
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茶毛虫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永模 戈峰 +2 位作者 刘向辉 王利军 冯峰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2003年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茶场进行了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Strand的田间试验。通过比较处理区和对照区内茶毛虫发蛾量、交配率和后代虫口密度,发现剂量为0.5mg的性信息素释放器按5 m的间隔施放的防治效果... 2003年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茶场进行了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Strand的田间试验。通过比较处理区和对照区内茶毛虫发蛾量、交配率和后代虫口密度,发现剂量为0.5mg的性信息素释放器按5 m的间隔施放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其它处理,它在越冬代和第1代试验中茶毛虫诱蛾量分别减少83.90%和70.25%,交配率分别下降78.18%和73.21%,虫口密度减少59.02%和45.71%。试验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迷向法可以作为防治茶毛虫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性信息素 迷向法
下载PDF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Bt混剂的配比筛选及药效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美君 殷坤山 +3 位作者 郭华伟 刘琴 姚惠明 肖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5-167,共3页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rovirus, Ep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 Bt)及其不同配比对茶毛虫的毒力,结果表明,EpNPV和Bt5种比例混用均表现出...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rovirus, Ep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 Bt)及其不同配比对茶毛虫的毒力,结果表明,EpNPV和Bt5种比例混用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在177.3~221.7之间。其中以1.0×10^4PIB/μL EpNPV+2000IU/μL,Bt混用增效最明显,其毒效是Bt单剂的2.54倍。田间小区试验表明,EpNPV-Bt混剂(1.0×10^4PIB/μL EpNPV+2000IU/μLBt)对茶毛虫幼虫有优良的防效,显著优于Bt单剂和EpNPV单剂(声〈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NPV Bt增效作用 配比 田间防效 茶毛虫
下载PDF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酶切分析及质粒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绳亮 罗保君 +3 位作者 常国辉 李天宪 张忠 赵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3-306,共4页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法,估算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 基因组大小为131.09 kb;通过随机克隆,将EpNPV 基因组8 条BamH Ⅰ酶切片段中的6 条、13 条Pst Ⅰ酶切片段中的7 条、26 条EcoR...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法,估算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 基因组大小为131.09 kb;通过随机克隆,将EpNPV 基因组8 条BamH Ⅰ酶切片段中的6 条、13 条Pst Ⅰ酶切片段中的7 条、26 条EcoR Ⅰ酶切片段中的7 条、21 条Hind Ⅲ酶切片段中的7 条、14 条Xba Ⅰ酶切片段中的9 条分别克隆至载体PTZ19R,构建了EpNPV基因组的部分质粒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核型多角体病毒 质粒文库 构建 EpNPV
下载PDF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的效果及持效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明炎 毛迎新 +1 位作者 谭荣荣 龚自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00-801,共2页
应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园第1代茶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3×106、5×106、7×106和9×106PIB·mL-1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5.6%、92.3%、94.8%和97.0%,对第2代茶毛... 应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园第1代茶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3×106、5×106、7×106和9×106PIB·mL-1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5.6%、92.3%、94.8%和97.0%,对第2代茶毛虫的持续防治效果分别达78.7%、83.6%、91.3%和94.9%;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浓度与茶毛虫发病死亡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茶毛虫发病死亡时间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田间防治效果 持效 相关性
下载PDF
茶毛虫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美君 殷坤山 +1 位作者 郭华伟 肖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雌雄性比、产卵量,组建了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实验种群生命表。在(23.5±0.5)℃恒温条件下饲养,种群趋势指数为19.5;而卵至蛹前期在(23.5±0.5)℃恒温,蛹后期至成虫...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雌雄性比、产卵量,组建了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实验种群生命表。在(23.5±0.5)℃恒温条件下饲养,种群趋势指数为19.5;而卵至蛹前期在(23.5±0.5)℃恒温,蛹后期至成虫期分别在日平均温度18、23、27℃的自然变温条件下饲养,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5.4、62.4和44.0,以日平均温度23℃的自然变温条件下种群趋势指数最高,为恒温条件下饲养的3.2倍。茶毛虫室内饲养的最适条件为卵~蛹前期在(23.5±0.5)℃恒温条件下饲养,成虫羽化后在日平均温度23℃的自然变温下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种群 饲养条件 生命表
下载PDF
茶毛虫生态学特性及室内饲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元兵 陈茂娟 +1 位作者 罗飞飞 王滨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6-691,共6页
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室内饲养技术及安徽大别山地理区系茶毛虫的生物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茶毛虫的人工饲养及田间防治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利用水培茶枝饲养技术,茶毛虫在(25±0.5)℃,70%~80%相对湿度,L:... 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室内饲养技术及安徽大别山地理区系茶毛虫的生物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茶毛虫的人工饲养及田间防治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利用水培茶枝饲养技术,茶毛虫在(25±0.5)℃,70%~80%相对湿度,L:D为12:12的人工饲养条件下,能够很好地生长繁殖。雌雄成虫在羽化时间上存有差异,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平均早2.3 d,整个羽化期有2个高峰。同日羽化的雌雄蛾配对产卵量率达70%以上,远高于40%不同日羽化配对的产卵率。研究证明,提高同日羽化雌雄蛾配对率是茶毛虫室内饲养技术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室内饲养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羽化
下载PDF
茶毛虫性引诱剂诱杀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戈峰 王永模 +4 位作者 刘向辉 冯峰 王利军 谭开伟 李明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7-239,共3页
20 0 2年在贵州省都匀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防治效果 ,并观察了不同浓度以及不同高度设置对诱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越冬代试验 2 0d ,诱杀成虫 42 60头 ,第1代试验 44d ,诱杀成虫 1 3 42 3头 ;防治后... 20 0 2年在贵州省都匀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防治效果 ,并观察了不同浓度以及不同高度设置对诱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越冬代试验 2 0d ,诱杀成虫 42 60头 ,第1代试验 44d ,诱杀成虫 1 3 42 3头 ;防治后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数分别比对照区减少 5 3 3 3 %和60 5 3 % ;诱蛾效果以浓度为 1 5mg 枚的诱芯效果最好 ,诱盆设置高度以 90cm左右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性引诱剂 诱杀效果分析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茶毛虫性信息素对茶毛虫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戈峰 陈小飞 +3 位作者 王常平 刘向辉 王利军 杨铜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在贵州湄潭茶场和平坝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以B型效果最好,42天内两地每盆每晚平均可诱到3.41头和7.51头,最高可诱到198头,大面积使用区内茶毛虫雌蛾怀卵量比对照... 在贵州湄潭茶场和平坝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以B型效果最好,42天内两地每盆每晚平均可诱到3.41头和7.51头,最高可诱到198头,大面积使用区内茶毛虫雌蛾怀卵量比对照区减少93.50%,卵块减少85.21% ,幼虫数量减少81.15%,说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诱蛾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性信息素 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诱捕防治
下载PDF
几种无公害农药对茶毛虫的防治试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官菊 厉晓腊 +3 位作者 刘小丽 金轶伟 刘又高 柴一秋 《茶叶》 2008年第2期83-84,85,共3页
本文就几种植物源农药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报告。试验结果表明: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800倍液对茶毛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天和7天的防效分别为77.74%和95.55%。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茶毛虫 防治
下载PDF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多角体蛋白基因的定位及克隆 被引量:7
19
作者 常国辉 陈绳亮 +1 位作者 罗保君 李天宪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1年第4期390-392,共3页
The polyhedrin gene of EpNPV was located on Hin d III E, Xba I B, Eco RI J, Kpn I A, Pst I F, Bam H I G fragments under stringent condition(68℃,in water),by using the DIG labeled Bam H I F fragment of AcMNPV DNA as t... The polyhedrin gene of EpNPV was located on Hin d III E, Xba I B, Eco RI J, Kpn I A, Pst I F, Bam H I G fragments under stringent condition(68℃,in water),by using the DIG labeled Bam H I F fragment of AcMNPV DNA as the probe.In order to sequence the EpNPV polyhedrin gene,the Bam H I G fragment was cloned into pTZ19R vector.Then the fragment was digested by Xba I? Hin d III,and subcloned into pTZ19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多角体蛋白基因定位 克隆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与EpNPV混用对茶毛虫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琴 徐健 +3 位作者 唐美君 祁建杭 施建德 马谈斌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5-167,共3页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ogsis virus,Ep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联合作用。5组不同配比对茶毛虫2龄幼虫的共毒系数在177.3~221.7之间,表明Bt与E...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ogsis virus,Ep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联合作用。5组不同配比对茶毛虫2龄幼虫的共毒系数在177.3~221.7之间,表明Bt与EpNPV混用对茶毛虫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中以1.0万PIB/μL EpNPV与2 000 IU/μL Bt混用增效作用最明显,LC50为984.215μg/mL,共毒系数为221.7。多点田间药效试验表明,EpNPV.Bt制剂用1 500 mL/hm2,药后7 d对茶毛虫的防效为79.80%~92.84%,药后14 d对茶毛虫的防效为94.99%~9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茶毛虫 增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