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药用虫茶浸提液的抑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谭周进 文礼章 肖启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4-107,共4页
研究了3种药用虫茶原植物的水浸液对几咱微生物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化香虫茶、常规绿茶、虫茶原植物三叶海棠及复合三叶虫茶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纯净三叶虫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蚕... 研究了3种药用虫茶原植物的水浸液对几咱微生物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化香虫茶、常规绿茶、虫茶原植物三叶海棠及复合三叶虫茶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纯净三叶虫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蚕沙及蚕沙原植物桑叶对所有供试菌均无明显的抑、促作用;pH值会影响其抑菌效果;温度对浸提液中的活性物质没有影响;虫子取食植物之后会影响其有效成分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 茶浸提液 抑菌特性
下载PDF
几种民间药用虫茶浸提液对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文礼章 谭周进 沈佐锐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42,共5页
研究了 3种药用虫茶及虫茶原植物的水浸液对几种肠道和非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情况 ,结果表明 :复合三叶虫茶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具显著的促进作用 ;纯净三叶虫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具显... 研究了 3种药用虫茶及虫茶原植物的水浸液对几种肠道和非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情况 ,结果表明 :复合三叶虫茶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具显著的促进作用 ;纯净三叶虫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具显著的促进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 ;化香虫茶、常规绿茶及虫茶原植物三叶海棠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 ,但对保加利亚乳杆菌未表现出抑、促作用 ;蚕沙对所有供试菌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略有促进作用 ,蚕沙原植物桑叶对所有供试菌均无明显的抑、促作用 ;另外 ,具有抑菌效果的样品其抑菌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药用虫茶浸提液 微生物 影响 抑菌作用 促菌作用 保健功能
下载PDF
不同茶浸提液对胆酸盐的结合及其降血脂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胡凯 黄惠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5-107,111,共4页
在体外模拟人体消化环境,研究绿茶浸提液对胆酸盐的等温吸附性质,比较不同茶浸提液对胆酸盐的结合能力,同时探讨了茶多酚含量与茶浸提液结合胆酸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茶浸提液对胆酸盐结合速度较快,Freundilich等温式、Langmiur等温... 在体外模拟人体消化环境,研究绿茶浸提液对胆酸盐的等温吸附性质,比较不同茶浸提液对胆酸盐的结合能力,同时探讨了茶多酚含量与茶浸提液结合胆酸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茶浸提液对胆酸盐结合速度较快,Freundilich等温式、Langmiur等温式均能良好地反映绿茶浸提液对胆酸盐的结合;绿茶浸提液结合胆酸盐的能力最强,其结合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胆酸钠的量分别是考来烯胺的38.4%、46.5%和42.0%;其次是半发酵茶(铁观音,35.2%、41.7%和42.6%)、发酵茶(普洱茶、滇红茶和六堡茶)。不同茶浸提液结合胆酸盐能力与其茶多酚含量呈显著性相关关系,结果初步证明了茶叶及其中的功能性成分对人体的降血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浸提液 多酚 胆酸盐 结合
下载PDF
乌龙茶与普洱茶浸提液对胰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艳丰 黄惠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57,共4页
研究了乌龙茶(铁观音)和普洱茶(六堡茶)浸提液对猪胰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及其动力学。以1/v对以茶液固形物浓度为表征的抑制剂量用Dixon作图,得Ki值分别为铁观音茶浸提液固形物浓度为3.96 mg/mL与六堡茶茶浸提液固形物浓度为13.30 mg/mL... 研究了乌龙茶(铁观音)和普洱茶(六堡茶)浸提液对猪胰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及其动力学。以1/v对以茶液固形物浓度为表征的抑制剂量用Dixon作图,得Ki值分别为铁观音茶浸提液固形物浓度为3.96 mg/mL与六堡茶茶浸提液固形物浓度为13.30 mg/mL,两者的抑制类型皆为非竞争型可逆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浸提液 乌龙 普洱 Α-淀粉酶 抑制动力学
下载PDF
茶黄素试剂法测定茶浸提液中茶黄素的含量
5
作者 Spiro,M 赖建辉 《农业译文》 1991年第1期1-6,共6页
关键词 黄素试剂 茶浸提液 黄素 测定
下载PDF
发酵程度不同的茶浸提液抗氧化能力比较及茶多酚细胞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端 刘淑敏 黄惠华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6-222,共7页
为研究发酵程度对茶浸提液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明确茶叶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采用DPPH法和ORAC法对4种不同发酵类型茶浸提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对茶叶中功能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还以HepG2人肝癌... 为研究发酵程度对茶浸提液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明确茶叶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采用DPPH法和ORAC法对4种不同发酵类型茶浸提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对茶叶中功能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还以HepG2人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对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细胞抗氧化能力(CAA)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均得到相同的抗氧化活性规律:未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叶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是茶多酚(P<0.01),氨基酸含量对其抗氧化活性也有一定影响(P<0.05);茶多酚显示出很强的细胞抗氧化能力,其CAA值相当于44.2±1.24μmol槲皮素/100μ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浸提液 发酵程度 抗氧化 多酚 细胞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绿茶与红茶浸提液功能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挺强 刘淑敏 黄惠华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1-146,193,共7页
作为全球公认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及其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保健功效。本实验以自制的绿茶和红茶为原料,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法(DPPH)、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ORAC)和细胞抗氧化法(CAA)对两种茶浸提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 作为全球公认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及其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保健功效。本实验以自制的绿茶和红茶为原料,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法(DPPH)、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ORAC)和细胞抗氧化法(CAA)对两种茶浸提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和比较,并研究了两种茶浸提液中各类功能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自制茶浸提液均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但是其抗氧化能力随茶浸提液发酵程度的加深而降低(DPPH法IC50值:绿茶14.58μg DM/mL<红茶24.14μg DM/mL;ORAC值:绿茶5313.92±318.75μmol TE/g DM>红茶3684.14±233.59μmol TE/g DM;CAA值:绿茶26.23±0.43μmol QE/100 mg DM>红茶16.41±0.17μmol QE/100 mg DM);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茶浸提液干物质总量降低,尤以茶多酚含量降低最为显著;茶多酚是影响茶浸提液抗氧化能力的主要功能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浸提液 功能性成分 抗氧化能力 1 1-二苯基-2-三硝基法 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 细胞抗氧化法
原文传递
冠突散囊菌液态发酵过程中黑茶活性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黄群 李彦坡 +1 位作者 陈林杰 车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1-234,共4页
实验研究了冠突散囊菌液态深层发酵过程中黑茶活性成分变化及其与冠突散囊菌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发酵液颜色逐渐加深,后期菌丝自溶而导致浑浊;发酵液pH值先降后升;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蔗糖逐渐减少;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在不... 实验研究了冠突散囊菌液态深层发酵过程中黑茶活性成分变化及其与冠突散囊菌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发酵液颜色逐渐加深,后期菌丝自溶而导致浑浊;发酵液pH值先降后升;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蔗糖逐渐减少;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在不同发酵时期含量呈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茶浸提液 态发酵 活性成分 变化动态
下载PDF
簕菜茶提取液对亚硝化反应清除和阻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成 兰阳 +5 位作者 袁麒 朱科谕 叶慧颖 王应江 李远弛 颜亨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3-56,共4页
本文以水、50%乙醇、50%甲醇作为提取剂,对簕菜茶中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通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提取簕菜茶中的活性成分,确定出最佳提取条件;在模拟人体胃液环境条件下(pH3.0),采用了比色法和紫外光解法分别测定了簕菜茶提取液对亚硝... 本文以水、50%乙醇、50%甲醇作为提取剂,对簕菜茶中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通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提取簕菜茶中的活性成分,确定出最佳提取条件;在模拟人体胃液环境条件下(pH3.0),采用了比色法和紫外光解法分别测定了簕菜茶提取液对亚硝酸纳的清除作用和对N-二甲亚硝胺(NDMA)体外合成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从簕菜茶中提取抗亚硝化反应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蒸馏水为溶剂,料液比(g:mL)为1:25,沸腾水浴回流2.0h,此簕菜茶提取液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最高可达75.04%,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最高可达88.65%。同时比较了簕菜茶提取液清除亚硝酸根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簕菜茶浸提液 阻断 清除 亚硝酸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