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代茶磨与器物文化
1
作者 解爽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宋代是器物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发达的制造业及繁荣的市井经济,宋人创制出一批精美的生产、生活器物,如文房中的笔山、砚屏、澄心堂纸,又如茶事中的金银制茶具;宋代是一个"雅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宋代文人... 宋代是器物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发达的制造业及繁荣的市井经济,宋人创制出一批精美的生产、生活器物,如文房中的笔山、砚屏、澄心堂纸,又如茶事中的金银制茶具;宋代是一个"雅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宋代文人的业余生活大多与雅事有关,对各类器物的收藏、鉴赏、推广即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茶磨即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产生的。通过对茶磨一物的考察,可见宋代器物文化独有的实用性与观赏性并重的特点,宋代文人在茶磨身上寄托的精雅审美品味与闲适生活理想,以及宋人对器物文化不遗余力的弘扬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化研究 文化 茶磨 器物文化
下载PDF
末茶碾磨工具的进化小考
2
作者 梁文涟 《茶叶》 CAS 2021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曾经有过许多的骄傲与辉煌,中华末茶道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一支永不败谢的鲜花。古人是用什么来碾磨末茶的?这些工具究竟有什么优势?以致在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时代依然宝刀不老?本文... 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曾经有过许多的骄傲与辉煌,中华末茶道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一支永不败谢的鲜花。古人是用什么来碾磨末茶的?这些工具究竟有什么优势?以致在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时代依然宝刀不老?本文对历史上末茶的碾磨工具的发展进化做了一些梳理,旨在让末茶爱好者了解末茶,了解茶磨,从而更加产生对古老中华文化的敬畏与向往,达到对末茶、对茶磨的传承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磨
下载PDF
碾破香无限 飞起绿尘埃 宋代茶臼、茶碾及茶磨散记
3
作者 郭丹英 《收藏家》 2016年第12期42-47,共6页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宋代葛长庚的词《水调歌头·咏茶》,对采茶、做茶、备茶、品茶作了十分细腻的描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磨 水调歌头 毫瓯 雀舌 一声雷 建溪 南安军 衡山窑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磨锅茶香料浸膏工艺 被引量:1
4
作者 席鹏飞 占小林 +2 位作者 邓丽娟 包秀萍 刘煜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32-136,共5页
以磨锅茶香料浸膏萃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运用同时蒸馏萃取进行样品前处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700 W、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时间60 ... 以磨锅茶香料浸膏萃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运用同时蒸馏萃取进行样品前处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700 W、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时间60 min,萃取率为51.85%。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其中主要的致香成分为植醇(25.200μg/g)、芳樟醇(6.873μg/g)、新植二烯(3.670μg/g)、α-松油醇(3.248μg/g)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略论宋代点茶汤色的变迁 被引量:3
5
作者 (日)丰田裕章 曹建南(译) 《农业考古》 2020年第5期27-30,共4页
本文探讨点茶汤色与碾茶器具的关系。北宋点茶,汤色以白色为上,因为北宋使用茶碾,碾成的茶末粒子较粗,不易吸附于泡沫,故击拂后茶汤呈白色。到了南宋,使用小型的茶磨碾茶,从芯棒孔和芯棒之间的缝隙中投入蒸过后除去叶脉并切成小薄片的茶... 本文探讨点茶汤色与碾茶器具的关系。北宋点茶,汤色以白色为上,因为北宋使用茶碾,碾成的茶末粒子较粗,不易吸附于泡沫,故击拂后茶汤呈白色。到了南宋,使用小型的茶磨碾茶,从芯棒孔和芯棒之间的缝隙中投入蒸过后除去叶脉并切成小薄片的茶叶,磨出的茶末粒子极其细微,点茶时容易吸附于泡沫表面,因而覆盖于茶汤表面的泡沫呈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磨 芯棒孔 绿色泡沫 白色泡沫
下载PDF
抹茶:碾落成粉更惊艳 被引量:1
6
作者 柴秀 《茶(健康天地)》 2009年第4期28-29,共2页
是一杯清茶,却寻觅不到叶的芳踪;飘一缕清香,却不必忍受味的苦涩。它就是抹茶。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抹茶千层面、抹茶咖啡、抹茶鸡尾酒……只要你能想得到,抹茶就愿意奉献出自己,成就更诱人的美味。
关键词 茶磨 芳踪 蒸汽杀青 营养价值 营养成分 草帘子 环保意义
下载PDF
飲茶的學问
7
《今日中国》 1990年第3期65-68,共4页
飲茶舆沏茶有了好茶,還要會沏,沏好茶講究的是水質、茶具和調製。水質:茶之與水,恰如水之與酒一樣荒艽蛏习朔值牟?遇到十分的水,所泡出來的茶湯,也就足值十分。陸羽在《茶經》裏說:“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據古人考究,從前的揚... 飲茶舆沏茶有了好茶,還要會沏,沏好茶講究的是水質、茶具和調製。水質:茶之與水,恰如水之與酒一樣荒艽蛏习朔值牟?遇到十分的水,所泡出來的茶湯,也就足值十分。陸羽在《茶經》裏說:“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據古人考究,從前的揚子江南零的水為第一,無錫惠水寺的石水為第二,蘇州虎丘寺石水為第三,丹陽縣觀音寺水為第四,揚州大明寺水和吳淞江水次之,淮水最下,列第七。茶中含有多酚類化學物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丘寺 大明寺 水寺 石水 紫砂 一杯水 茶磨
下载PDF
普洱茶香鸽
8
作者 白常继 《烹调知识》 2009年第4X期14-15,共2页
泡普洱不太讲究泡法,浓有浓的味道,淡有谈的雅韵,老茶就像阅历丰富的老者,为人处世老到圆滑,怎么泡都好。
关键词 泡法 阅历丰富 雅韵 茶磨 十大名 晒青毛 发酵加工 六大
下载PDF
欲将雀舌成云末——读刘松年《撵茶图》
9
作者 阮浩耕 《杭州(生活品质)》 2009年第7期54-54,共1页
宋代的茶叶分两大类:一类是团饼茶,因蒸压成一片片的,故又称片茶,还因表面涂有一层腊(蜡)而又叫腊茶和腊面茶;另一类是散茶,是未经蒸压的,采摘芽叶后经干燥而成,又称"草茶"。欧阳修说:
关键词 腊面 雀舌 蒸压 茶磨 香林 汤提点
下载PDF
韩国茶俗:传统茶里没有茶
10
作者 星岛 《茶(健康天地)》 2011年第4期76-76,共1页
韩国传统茶里不放茶韩国的传统茶和中国茶不同,韩国传统茶里不放茶叶,但可以放几百种材料。中国人一般不会在茶水里加糖,但是韩国的传统茶不是加糖就是加蜂蜜,没有不甜的茶。"传统茶"不用开水冲泡,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 韩国传统茶里不放茶韩国的传统茶和中国茶不同,韩国传统茶里不放茶叶,但可以放几百种材料。中国人一般不会在茶水里加糖,但是韩国的传统茶不是加糖就是加蜂蜜,没有不甜的茶。"传统茶"不用开水冲泡,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而成。韩国传统茶种类多,已经达到无物不能入茶的程度。比较常见的是五谷茶,像大麦茶、玉米茶等。药草茶有五味子茶、百合茶、艾草茶、葛根茶、麦冬茶、当归茶、桂皮茶等。水果几乎无一例外都可以制成水果茶,包括大枣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加糖 大麦 麦冬 中国文化 习俗 中华文化 茶磨 熬制 艾草
下载PDF
为什么说吃茶能更好地吸收茶叶营养
11
《茶(健康天地)》 2011年第7期61-61,共1页
中国人喜欢喝绿茶,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其实是对茶叶中营养的浪费。茶叶的营养包括水溶性和脂溶性两部分,后者不溶于水,不管饮用多少次,始终会残留在茶叶中。因此,只有吃茶才能更好地吸收茶叶的营养。茶叶中的儿茶素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 中国人喜欢喝绿茶,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其实是对茶叶中营养的浪费。茶叶的营养包括水溶性和脂溶性两部分,后者不溶于水,不管饮用多少次,始终会残留在茶叶中。因此,只有吃茶才能更好地吸收茶叶的营养。茶叶中的儿茶素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消除氧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自由基 抗衰老 摄取量 脂溶性 白血病细胞 于水 茶磨 沸水冲泡 清热凉血 一杯
下载PDF
茶书诗画之《茶具图赞》释读
12
作者 于良子 《茶博览》 2015年第10期78-80,共3页
《茶具图赞》的作者是“审安老人”,其真实姓名不详。根据落款“咸淳已巳五月夏至后五日审安老人书”可知,此“图赞”作于公元1269年。该书共有图12幅,包括碾槽、石磨、罗筛等,都是宋代时饮团饼茶所用之物。该图谱的版本至今有近10种。... 《茶具图赞》的作者是“审安老人”,其真实姓名不详。根据落款“咸淳已巳五月夏至后五日审安老人书”可知,此“图赞”作于公元1269年。该书共有图12幅,包括碾槽、石磨、罗筛等,都是宋代时饮团饼茶所用之物。该图谱的版本至今有近10种。图前有明人茅一相、朱存理作的“序”。茅序曰:“余性不能饮酒,间有客对春苑之葩,泛秋湖之月,则客未尝不饮,饮末尝不醉。予顾而乐之,一染指颜且酡矣,两眸子懵懵然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一相 春苑 朱存理 汤提点 茶磨 咸淳 陆鸿渐 韦鸿胪
原文传递
不同栽培与加工方式对富硒抹茶营养成分的影响与识别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元凤 蔡剑雄 +2 位作者 任静 姜昊宇 魏新林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4-208,共5页
比较不同栽培遮阴方式和加工方式对富硒抹茶营养成分的影响,探索和优化富硒抹茶的生产加工。测定富硒抹茶的功能因子成分,同时利用电子舌味觉指纹分析系统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蒸青富硒抹茶的硒元素、总糖含量和水浸出物均显著高于炒... 比较不同栽培遮阴方式和加工方式对富硒抹茶营养成分的影响,探索和优化富硒抹茶的生产加工。测定富硒抹茶的功能因子成分,同时利用电子舌味觉指纹分析系统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蒸青富硒抹茶的硒元素、总糖含量和水浸出物均显著高于炒青富硒抹茶,而炒青富硒抹茶的茶氨酸、咖啡碱、可溶性蛋白等营养成分含量略高于蒸青富硒抹茶;(2)棚遮阴栽培,适度遮阴和控制遮光率有利于氨基酸,叶绿素等成分的积累;随着网遮阴时间的增加,蒸青富硒抹茶的基本营养成分会逐渐下降;(3)电子舌主成分分析(PCA分析)和DFA判别函数分析(DFA分析)分析均可较好的区分茶粉样品,其中PCA区别指数达到92,DFA累积区分指数为98.97%,DFA法对富硒抹茶样品组间差异有更好的区分度,并且同一样品组内的离散度也比PCA小,不同样品组间区分更明显。适当调节遮阴方法和杀青方式可提高抹茶主要的营养成分,同时基于电子舌技术的DFA分析能够更有效进行富硒抹茶生产加工和品质分析,可为富硒抹茶生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加工工艺 功能因子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梦回大宋探秘“茶百戏” 被引量:1
14
作者 鸣人 纪武军 《天下美食》 2011年第12期102-107,共6页
赴今人宴,主曰"为君泡茶";赴唐人宴,主曰"为君煮茶";赴宋人宴,主曰"为君点茶"。"泡茶"、"煮茶"都是今天人们司空见惯的饮茶方式,那么"点茶"是怎么回事?"点茶"... 赴今人宴,主曰"为君泡茶";赴唐人宴,主曰"为君煮茶";赴宋人宴,主曰"为君点茶"。"泡茶"、"煮茶"都是今天人们司空见惯的饮茶方式,那么"点茶"是怎么回事?"点茶"和失传已久的传统技艺"茶百戏"是什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戏 中国文化 大宋 西山兰若试 茶磨 梦回
原文传递
生如白茶
15
作者 江雪 《六盘山》 2015年第4期51-52,共2页
拉开窗帘,一窗淡淡乳白的雾霭围涌而至。如画笔下的水墨晕染,由远而近,渐行渐浅、疏远有秩。这个清晨,北京没有给我澄澈透亮的阳光,却给了我不一样的秋的婉约迷离。窗外有树,见惯了的,枝枝叶叶与晨风中柔柔摇曳,似乎怕惊扰了身边轻绕的... 拉开窗帘,一窗淡淡乳白的雾霭围涌而至。如画笔下的水墨晕染,由远而近,渐行渐浅、疏远有秩。这个清晨,北京没有给我澄澈透亮的阳光,却给了我不一样的秋的婉约迷离。窗外有树,见惯了的,枝枝叶叶与晨风中柔柔摇曳,似乎怕惊扰了身边轻绕的薄雾;杳渺的几声杜鹃,划破薄雾寂寥,少了几分凄然,多了一丝旷远,有如诗画天籁。浅绣蛾眉,鬓插簪花,依着岁月,斟一壶白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秩 晕染 中国文化 花开花落 茶磨 一杯水 如水 文人雅士 牧牛
原文传递
茶归山林,人归自然
16
作者 马岭 《农家书屋》 2016年第9期32-32,共1页
茶,本该是山林的一部分。在安溪感德山头,一路说笑的访茶队低落下来。苍润的闽南群山在这里消失了,无限扩张的茶园犁去了所有草木,失调的土黄色山体向空气的尽头延伸。来闽南之前,台湾茶界的前辈们告诉我们,安溪这些年走过的起伏之路,... 茶,本该是山林的一部分。在安溪感德山头,一路说笑的访茶队低落下来。苍润的闽南群山在这里消失了,无限扩张的茶园犁去了所有草木,失调的土黄色山体向空气的尽头延伸。来闽南之前,台湾茶界的前辈们告诉我们,安溪这些年走过的起伏之路,台湾都走过。台湾和闽南这段'茶之路',要把台湾的经验和教训呈现出来,还要在伤痕累累的闽南群山里寻找失落的传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安溪 伤痕累累 土黄色 工艺 无限扩张 清境农场 大禹岭 台风暴雨
原文传递
《桐桥倚棹图》诞生的前前后后
17
作者 王湜华 《中华书画家》 2015年第3期80-83,共4页
要说《桐桥倚棹图》,还必须从《桐桥倚棹录》说起。《桐桥倚棹录》的作者是顾禄,字铁卿,号茶磨山人,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于太平天国时代在世。他所著《清嘉录》很出名,是一部专讲苏州的岁时记,而这部《桐桥倚棹录》却几乎被淹没,仅有... 要说《桐桥倚棹图》,还必须从《桐桥倚棹录》说起。《桐桥倚棹录》的作者是顾禄,字铁卿,号茶磨山人,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于太平天国时代在世。他所著《清嘉录》很出名,是一部专讲苏州的岁时记,而这部《桐桥倚棹录》却几乎被淹没,仅有孤本存世,幸被顾颉刚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购得。那时他行将迁家来京,当然十分兴奋地珍藏此书随箧来京。不久即拿给俞平伯先生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桥倚棹录 茶磨 清嘉录 俞平伯 顾禄 孙功炎 虎丘图 苏州人 七言绝句 岁时记
原文传递
龚璇的诗
18
作者 龚璇 《扬子江(诗刊)》 2013年第2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范疆 太虚幻境 看月 茶磨屿 天镜 泊枫桥 听雪 蝶影 初生牛犊 波罗蜜多
原文传递
七子山
19
作者 杜国玲 《苏州杂志》 2014年第5期48-53,共6页
七子山在苏州城南7公里处,海拔294.6米。它因山顶上七个土墩石室而俗称七子山。七子山一山多名,据隋书《十道志》说它四面皆横,故名横山;《吴郡志》说它濒临太湖,若箕踞之势,又名踞湖山;《姑苏志》说因吴越葬忠献王元璙于此,建荐福寺,... 七子山在苏州城南7公里处,海拔294.6米。它因山顶上七个土墩石室而俗称七子山。七子山一山多名,据隋书《十道志》说它四面皆横,故名横山;《吴郡志》说它濒临太湖,若箕踞之势,又名踞湖山;《姑苏志》说因吴越葬忠献王元璙于此,建荐福寺,又称荐福山;此山有五大坞,又称五坞山。走向七子山,是我到苏州几年后的事了。那时,我已几乎走遍苏州有名或不那么有名的群山。忽然有一天,有人随意问起,吴中名山,你就七子山没去过了吧?这才惊觉:还有七子山没去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子山 姑苏志 十道志 荐福寺 吴郡志 此山 城南 吴越国 茶磨 乾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