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蚕颗粒体病毒的增殖技术研究
1
作者 丁永官 章东方 +2 位作者 陈锦锈 徐德进 邓余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S1期61-63,60,共4页
以天然食料茶技接种茶蚕颗粒体病毒感染茶蚕幼虫批量增殖病毒,在室内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室内增殖茶蚕颗粒体病毒量的多少是随着接种病毒浓度增大而相应提高,其感染浓度以1×10-2mg/ml为宜,感染时间以病毒感... 以天然食料茶技接种茶蚕颗粒体病毒感染茶蚕幼虫批量增殖病毒,在室内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室内增殖茶蚕颗粒体病毒量的多少是随着接种病毒浓度增大而相应提高,其感染浓度以1×10-2mg/ml为宜,感染时间以病毒感染后7—9d为高;茶蚕各龄每条感病虫尸病毒含量是随虫龄的增大而成倍增加,在生产中以4龄幼虫和感染病毒为好.野外增殖病毒以9—10月期间茶蚕幼虫为2—3龄期,剂量病毒6g/ha标准粉常规喷雾,至茶蚕感病末期到死亡后1—2d采收为宜;取得了增殖病毒死虫65.625kg/ha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蚕颗粒体病毒 增殖 茶蚕
下载PDF
茶蚕颗粒体病毒及其利用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锦绣 丁永官 +2 位作者 徐德进 章东方 李昌春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2年第2期72-76,共5页
1980年从安徽舒城县晓天茶园的茶蚕罹病虫体中分离获得一种颗粒体病毒,经鉴定为茶蚕颗粒体病毒(AbGy),为我国首次发现。对茶蚕3龄幼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1.23×107mg/ml,半数死亡时间LT50为5.4~8天。经感染试验,以1龄幼虫最敏感... 1980年从安徽舒城县晓天茶园的茶蚕罹病虫体中分离获得一种颗粒体病毒,经鉴定为茶蚕颗粒体病毒(AbGy),为我国首次发现。对茶蚕3龄幼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1.23×107mg/ml,半数死亡时间LT50为5.4~8天。经感染试验,以1龄幼虫最敏感,感病死亡率随病毒浓度增大而相应提高。在感染12种昆虫中,只感染茶蚕,对桑蚕及天敌昆虫安全无伤害作用。AbGV制剂经田间防治试验示范结果,防治适期以1~2龄为宜,每亩喷施AbGV有效剂量为100~200mg,防治效果可达75.5%~97.45%,若与微量化学农药混用则有明显增效作用,病毒后效作用长达2~3年,自然感病死亡率18.76%~55.94%,AbGV的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蚕 颗粒体病毒 田间防治
下载PDF
茶蚕发生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德进 陈锦绣 +1 位作者 章东方 邓余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3期265-268,共4页
茶蚕(Andraca bipunctata Walker)是茶叶的主要害虫之一。据文献记载,安徽茶蚕一年发生二代;根据我们田间观察,每年发生三代。1992年,作者在室内自然变温的条件下,对该虫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完成累代饲养茶蚕三个世代。
关键词 茶蚕 发生规律 害虫
下载PDF
茶蚕颗粒体病毒液剂与复合液剂的田间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丁永官 章东方 +2 位作者 陈锦绣 徐德进 邓余良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9年第4期154-156,共3页
本文报道茶蚕颗粒体病毒(AbGV)液剂与AbGV杀虫双复合液剂田间防治茶蚕的效果。AbGV液剂600ml/hm 2 防治卵盛孵期至低龄幼虫期的效果可达80.4% ~91.1% ,并有明显的持效,施药后1~3 年,茶蚕的自... 本文报道茶蚕颗粒体病毒(AbGV)液剂与AbGV杀虫双复合液剂田间防治茶蚕的效果。AbGV液剂600ml/hm 2 防治卵盛孵期至低龄幼虫期的效果可达80.4% ~91.1% ,并有明显的持效,施药后1~3 年,茶蚕的自然感病率仍达47.6% ~62.3% ;AbGV杀虫双复合液剂(300m l/hm 2)防治卵盛孵期至幼虫3龄前幼虫的效果可达86.2% ~97.5% 。9~10月以应用复合液剂较好,能加快死亡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蚕 颗粒体病毒 病毒杀虫剂 田间应用 复合液剂
下载PDF
茶蚕颗粒体病毒AcMNPVORF38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章东方 顾江涛 张若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196-6198,共3页
[目的]为利用昆虫病毒更好地防治害虫和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从感病茶蚕幼虫的尸体中提取颗粒体病毒DNA后,进行酶切、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茶蚕颗粒体病毒基因组中一个1 484 bp的片段。该片段含有1个完整的开... [目的]为利用昆虫病毒更好地防治害虫和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从感病茶蚕幼虫的尸体中提取颗粒体病毒DNA后,进行酶切、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茶蚕颗粒体病毒基因组中一个1 484 bp的片段。该片段含有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和2个不完整ORF。完整ORF为666 bp,有典型Nudix结构域,其编码1个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MNPV的ORF38高度同源的基因,定名为AcORF38同源基因。2个不完整ORF分别编码p47蛋白基因的C-端和p24基因的N-端。[结论]茶蚕颗粒体病毒与卷蛾科宿主中颗粒体病毒亲源关系较近,而与夜蛾科宿主昆虫中颗粒体病毒较远。AcORF38同源基因与编码NTP焦磷酸水解酶的基因高度同源,可能与病毒的复制和DNA损伤的修复过程相关,也可能与入侵寄主的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蚕 颗粒体病毒 AcMNPV-ORF38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茶蚕颗粒体病毒与低剂量化学农药混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永官 陈锦绣 +3 位作者 徐德进 邵经根 邓余良 任家福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89年第2期79-81,共3页
在较低温度下,茶蚕颗粒体病毒防治茶蚕的效果不甚理想。试验证明与低剂量杀虫双混用,能增强病毒侵染力。经较大面积示范,亩施颗粒体病毒100毫克加杀虫双10毫升,防效可达83.2~93.5%,显著高于单用。
关键词 茶蚕病毒 杀虫双 混用试验
下载PDF
茶蚕颗粒体病毒田间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丁永官 陈锦绣 +6 位作者 徐德进 李昌春 章东方 刘云廷 邓余良 邵经根 任家福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1年第3期219-222,共4页
1980年10月在安徽省舒城县采集茶蚕虫尸,分离出一株茶蚕颗粒体病毒。小区试验及大面积防治示范表明:茶蚕颗粒体病毒防治茶蚕,致病死亡速度与气温密切相关;防效不受夏季较高气温影响,而受秋季较低气温影响;每亩剂量为100—200mg,气温低... 1980年10月在安徽省舒城县采集茶蚕虫尸,分离出一株茶蚕颗粒体病毒。小区试验及大面积防治示范表明:茶蚕颗粒体病毒防治茶蚕,致病死亡速度与气温密切相关;防效不受夏季较高气温影响,而受秋季较低气温影响;每亩剂量为100—200mg,气温低于20℃以200mg为宜;对各代虫体均有较好防治效果,为75.5—97.5%;防治适期以卵盛孵期至2龄前幼虫为宜。气温低于20℃时,病毒与低剂量杀虫双混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18.8%,缩短死亡期6天,病毒对天敌安全,后效作用明显,1—3年内,感病死亡率为40—5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蚕 颗粒体病害
下载PDF
茶蚕颗粒体病毒(AbGV)杀虫剂生产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锦绣 丁永官 +6 位作者 章东方 徐德进 蒋家璞 黄晓沐 邓余良 陈造亚 许成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S1期64-68,84,共6页
本项研究分离鉴定了14对昆虫病毒,其中AbGV等5种病毒为我国首次发现。对AbGV生物学特性、理化特性、安全性、病毒杀虫剂研制等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研究。建立了AbGV杀虫剂生产工艺流程,研制了0.5%AbGV悬浮剂.9... 本项研究分离鉴定了14对昆虫病毒,其中AbGV等5种病毒为我国首次发现。对AbGV生物学特性、理化特性、安全性、病毒杀虫剂研制等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研究。建立了AbGV杀虫剂生产工艺流程,研制了0.5%AbGV悬浮剂.9.5%病毒复合液剂,7.5%病毒复合悬浮剂。并进行较大面积防治试验示范应用.取得良好防治效果和社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蚕 颗粒体病毒 杀虫剂 应用
下载PDF
“缠意绵绵”之茶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志博 肖强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期7-9,共3页
茶蚕是一种食叶类的鳞翅目茶树害虫,在我国分布较广,除江北茶区外其他三大茶区均有分布。本文从茶蚕的分类地位与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危害、防治措施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描述介绍,以供茶树植保工作者和广大茶农参考。
关键词 茶蚕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防治方法
下载PDF
不同贮存期颗粒体病毒制剂防治茶蚕效果及对天敌的影响
10
作者 丁永官 章东方 +1 位作者 陈锦绣 邓余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48,共2页
茶蚕(AndracabipunctataWalker)是我国山区茶园主要害虫之一。茶蚕颗粒体病毒制剂(AbGV)对茶蚕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为了明确05%AbGV悬浮剂、05%AbGV复合液剂不同贮存期防治茶... 茶蚕(AndracabipunctataWalker)是我国山区茶园主要害虫之一。茶蚕颗粒体病毒制剂(AbGV)对茶蚕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为了明确05%AbGV悬浮剂、05%AbGV复合液剂不同贮存期防治茶蚕效果和对茶园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 茶蚕 防治 药物防治 天敌防治
下载PDF
病毒复合剂防治茶蚕效果及对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
11
作者 章东方 陈锦绣 +1 位作者 徐德进 丁永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4期357-359,共3页
本文报道了7.5%病毒复合悬浮剂、15%病毒复合可湿性粉剂,常用菊酯类农药10%杀灭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病毒悬浮剂和Bt粉剂对茶蚕的防治效果,及对茶园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消长的影响。建议茶蚕单一发生时使用纯病... 本文报道了7.5%病毒复合悬浮剂、15%病毒复合可湿性粉剂,常用菊酯类农药10%杀灭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病毒悬浮剂和Bt粉剂对茶蚕的防治效果,及对茶园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消长的影响。建议茶蚕单一发生时使用纯病毒杀虫剂,以利保护利用天敌;茶蚕和茶园其他害虫混合发生时,施用病毒复合杀虫剂,达到兼治多种害虫和保护利用天敌的目的;菊酯类农药对天敌杀伤力较强,尽量减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蚕 颗粒体病毒 杀虫剂 天敌 防治
下载PDF
茶蚕颗粒体病毒的毒性及诱变性试验
12
作者 蒋家璞 黄晓沐 +5 位作者 姜宗荣 刘茜 姚根和崔守强 赵恒奎 阙惠芬 叶如美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95-195,共1页
茶蚕颗粒体病毒的毒性及诱变性试验蒋家璞,黄晓沐,姜宗荣,刘茜,姚根和崔守强,赵恒奎,阙惠芬,叶如美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分离的茶蚕颗粒体病毒(AbGV)对茶区的害虫茶蚕的防治效果达75.5~97.5%,是一种选择性专一、... 茶蚕颗粒体病毒的毒性及诱变性试验蒋家璞,黄晓沐,姜宗荣,刘茜,姚根和崔守强,赵恒奎,阙惠芬,叶如美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分离的茶蚕颗粒体病毒(AbGV)对茶区的害虫茶蚕的防治效果达75.5~97.5%,是一种选择性专一、不污染环境、经济有效的生物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蚕颗粒体病毒 微生物农药 毒性 诱变性
下载PDF
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初报
13
作者 徐德进 陈锦绣 +1 位作者 章东方 邓余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1期69-70,共2页
本文报道茶蚕AndracabipunctataWalker的两种人工饲料。在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一代茶蚕,幼虫存活率在70%以上,蛹死亡率在50%以下。人工饲料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成本较低。
关键词 茶蚕 人工饲料
下载PDF
茶蚕大陆种群性信息素鉴定与虫口监测应用
14
作者 崔少伟 赵冬香 +8 位作者 张家侠 商建农 蔡晓明 李兆群 边磊 修春丽 付楠霞 陈宗懋 罗宗秀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8,共8页
茶蚕(Andraca bipunctata Walker)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茶树食叶害虫,严重时其幼虫可将整株茶树的叶片取食殆尽,造成极大危害。本研究对我国茶蚕大陆种群性信息素进行了鉴定,利用正己烷浸提法对求偶高峰期的茶蚕雌虫性信息素进行了提取,利... 茶蚕(Andraca bipunctata Walker)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茶树食叶害虫,严重时其幼虫可将整株茶树的叶片取食殆尽,造成极大危害。本研究对我国茶蚕大陆种群性信息素进行了鉴定,利用正己烷浸提法对求偶高峰期的茶蚕雌虫性信息素进行了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筛选性信息素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试了性信息素成分的电生理活性,并通过田间诱捕试验筛选出性信息素最佳剂量,最后利用性信息素对海南五指山地区的茶蚕种群进行了监测。GC-EAD结果显示,茶蚕性信息素提取物中只有1种成分可引起雄虫的触角电位反应。GC-MS分析结果初步确定该活性成分为顺11,顺14-十八碳醛(E11,E14-18Ald)。EAG测试和田间引诱试验验证了性信息素鉴定结果,田间诱捕数据显示不同剂量的性信息素在田间的引诱效果不同,当剂量为0.9 mg时,田间引诱效果最佳。虫口监测结果表明,茶蚕性信息素是一种理想的虫口监测方法,利用该方法明确海南五指山地区5—10月共有两代茶蚕,成虫高峰期为6月17日和8月27日。本研究结果为我国茶叶主产区利用性信息素进行诱杀防治或虫口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蚕 性信息素 鉴定 虫口监测
下载PDF
温度对茶蚕卵期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汉鹄 《安徽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茶蚕Andraca bipunctata walker(鳞翅目,蚕蛾科)的卵,在有效温度范围内,发育进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恒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39℃,有效积温常数为201.69日度。卵期发育的数学模式:y=7.39+201.69x,预测式:N=(201.69±32.34... 茶蚕Andraca bipunctata walker(鳞翅目,蚕蛾科)的卵,在有效温度范围内,发育进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恒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39℃,有效积温常数为201.69日度。卵期发育的数学模式:y=7.39+201.69x,预测式:N=(201.69±32.34)/(T-(7.39±2.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蚕 发育 温度 有效积温常数
下载PDF
舟形毛虫黑卵蜂寄生茶蚕的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余良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5年第2期95-95,共1页
1发生期舟形毛虫黑卵蜂(TelenomuskolbeiMayr)在霍山一年发生4代,以第4代卵在茶蚕(Andracabipunctata)卵内越冬。始见羽化与寄生盛期:第1代成蜂分别为5月上中旬、5月下旬;第2代为7... 1发生期舟形毛虫黑卵蜂(TelenomuskolbeiMayr)在霍山一年发生4代,以第4代卵在茶蚕(Andracabipunctata)卵内越冬。始见羽化与寄生盛期:第1代成蜂分别为5月上中旬、5月下旬;第2代为7月上旬、7月下旬;第3代为8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形毛虫黑卵峰 茶蚕 寄生 寄生率
下载PDF
茶蚕的鉴别与防治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国生 《农业灾害研究》 2012年第11期28-31,共4页
介绍了茶蚕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症状,总结了其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最后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该虫害的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几种主要化学药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药效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茶蚕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 防治方法
下载PDF
茶蚕与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18
作者 隋园园 卢华锋 《现代农村科技》 2013年第12期28-28,共1页
茶树是我国特产的经济树种,主要目的是生产茶叶,茶叶是镇安县主导产业之一。茶叶是人们特别喜爱的饮品,茶树常受到茶蚕和小绿叶蝉的危害,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应重视其防治。
关键词 发生与防治 小绿叶蝉 茶蚕 经济树种 主导产业 镇安县
下载PDF
茶蚕危害调查及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建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1期75-76,共2页
茶蚕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通过幼虫咬食叶片对茶树产生危害。通过对茶蚕危害的调查,总结出几种防治方法,经试验发现防治效果较好。
关键词 茶蚕 危害调查 防治试验
下载PDF
茶蚕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进展
20
作者 秦华光 李沁 +1 位作者 盛萍萍 穆丹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8-12,共5页
茶蚕为鳞翅目蚕蛾科昆虫,取食茶科与山茶科植物叶片,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在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均有分布。其不同时期的天敌不同,每年发生代数都因地区不同也不同。茶蚕主要在幼虫阶段取食寄主植物的叶片,具群聚性。可利用化... 茶蚕为鳞翅目蚕蛾科昆虫,取食茶科与山茶科植物叶片,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在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均有分布。其不同时期的天敌不同,每年发生代数都因地区不同也不同。茶蚕主要在幼虫阶段取食寄主植物的叶片,具群聚性。可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四种手段对茶蚕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蚕 生物学特性 综合防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