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角胸叶甲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1
作者 雷高科 高燕 +1 位作者 李燕芳 廖永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08,305,共10页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是茶叶种植区的主要害虫,其触角在寻找食物源和交配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触角外部形态以及感器的类型、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茶角胸叶甲成虫触...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是茶叶种植区的主要害虫,其触角在寻找食物源和交配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触角外部形态以及感器的类型、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茶角胸叶甲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9个亚节)组成,雄虫触角总长度显著大于雌虫。在触角上发现6种感器类型及其10种亚型结构,包括5种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B9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雌雄虫之间的感器类型未发现差异。触角第9鞭节的感器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而第1鞭节仅观察到刺形感器。雄虫的毛形感器Ⅱ、Ⅳ、Ⅴ长度显著大于雌虫。这些结果对于开发基于茶角胸叶甲行为特征的生物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丝状触 感器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茶角胸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2
作者 勒尔阿都 钟文玉 +6 位作者 姜明鑫 胡海琴 冯艳 田丽娟 周子钦 孙威江 陈李林 《茶叶学报》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当前及未来气候情景下茶树上重要的鞘翅目害虫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的变化,可为其监控和预警提供科学指导,有效防止其大范围扩散造成更大危害。【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茶角胸叶甲在中国的分布点数据,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其在... 【目的】研究当前及未来气候情景下茶树上重要的鞘翅目害虫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的变化,可为其监控和预警提供科学指导,有效防止其大范围扩散造成更大危害。【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茶角胸叶甲在中国的分布点数据,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其在中国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及适生程度。【结果】模型重复运行10次的平均AUC值为0.907,标准差为0.007,测试样本遗漏率与预测遗漏率基本吻合,预测效果表现为非常好。当前气候条件下,茶角胸叶甲的潜在适生区均主要集中在中国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大部分地区,总适生区面积为267.73万km^(2)。未来气候情景下沿当前适生区继续向北方扩张,最北扩散至黑龙江省,在2061—2080年SSP5_85情景下总适生区面积达到最大,为376.58万km^(2),占中国总面积的39.23%。影响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最干月份降水量、最湿月份降水量、最热月份最高温、温度变化方差。【结论】茶角胸叶甲当前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模拟结果与其实际分布区域相符;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茶角胸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呈明显扩张趋势,中国更多地区均有可能成为其适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气候变化 潜在适生区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对茶角胸叶甲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3
作者 黄丽蕴 陈颖慧 +6 位作者 连娜娜 陈耀进 吴健华 潘雯婧 王雨鑫 易锦媚 于翠平 《茶叶》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为筛选茶角胸叶甲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并评价其田间药效,通过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定苦皮藤素和绿僵菌在不同配比下对茶角胸叶甲的共毒系数。室内毒力测定表明苦皮藤素和绿僵菌的配比3∶2、4∶1和7∶3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78.10、160.42和... 为筛选茶角胸叶甲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并评价其田间药效,通过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定苦皮藤素和绿僵菌在不同配比下对茶角胸叶甲的共毒系数。室内毒力测定表明苦皮藤素和绿僵菌的配比3∶2、4∶1和7∶3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78.10、160.42和134.74,说明复配药剂对茶角胸叶甲有增效作用。综合联合毒力以及用药成本因素,选用苦皮藤:绿僵菌为4∶1的配比做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3 d、7 d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效分别为73.98%和81.87%,高于单剂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苦皮藤素 绿僵菌 共毒系数 药剂复配
下载PDF
油茶幼林茶角胸叶甲成虫空间分布型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密 周刚 +3 位作者 何振 谭济才 刘跃进 伍义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3-180,共8页
探讨生物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变化对种群分布的影响等问题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Engelbrecht et al.,2007;张春雨等,2008;祁建等,2007;唐志尧等,2004)。种群的空间分布结构是种群的主要特征之一,研究昆虫... 探讨生物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变化对种群分布的影响等问题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Engelbrecht et al.,2007;张春雨等,2008;祁建等,2007;唐志尧等,2004)。种群的空间分布结构是种群的主要特征之一,研究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对了解昆虫种群的扩散行为、暴发原因、消长规律及可持续性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徐汝梅等,2005)。某种昆虫在不同时间、不同栽培模式等层面下的空间分布型相关报道较多(峗薇等,2013;宋树人等,2008;郑伯平等,2010;陈乾锦等,2002),然而大部分研究仅限于了解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和对聚集度的检测,结论仅止于昆虫的均匀、聚集、随机分布是由昆虫习性与环境共同引起或者由环境条件引起,但具体是哪一种习性或者哪种环境因子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后续相关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林 茶角胸叶甲 空间分布型 环境因子
下载PDF
茶角胸叶甲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定锋 李良德 +4 位作者 黎健龙 李慧玲 张辉 王庆森 吴光远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9-236,共8页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是一种茶树上常见的食叶性害虫,其发生为害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该虫在局部茶园,尤其是有机茶园中常爆发成灾。如何有效防治该害虫,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择原寄主为茶...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是一种茶树上常见的食叶性害虫,其发生为害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该虫在局部茶园,尤其是有机茶园中常爆发成灾。如何有效防治该害虫,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择原寄主为茶园鞘翅目害虫的9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依据菌落形态、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耐热力和抗紫外能力等生物学性状初步筛选出Bb338、Bb346和Bb2-1等3个生物学性状优良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利用浸虫法研究了3个菌株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杀虫毒力。生测结果表明,用每毫升1×10~7个孢子的孢悬液处理后,球孢白僵菌Bb2-1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100%,僵虫率达86.11%;LT_(50)仅为3.32 d。综合上述各生物学特性和杀虫毒力表明,筛选到的Bb2-1菌株具有生长速率快、产孢量大、耐热力和抗紫外能力强,以及对茶角胸叶甲杀虫毒力最强和杀虫速率最快等优点,在今后茶角胸叶甲的生物防治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球孢白僵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 菌株筛选
下载PDF
5个不同腰果品系对茶角盲蝽的抗虫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中润 梁李宏 +2 位作者 黄伟坚 王金辉 黄海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研究5个不同腰果品系对茶角盲蝽的抗虫性。结果表明:CP63-36和FL30的抗虫性最弱,均为高感品系,大面积推广种植时应注意茶角盲蝽的防治;HL2-13也有较强的抗虫性(中抗);GA63的抗虫性较弱(感虫);HL2-21对茶角盲蝽的抗... 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研究5个不同腰果品系对茶角盲蝽的抗虫性。结果表明:CP63-36和FL30的抗虫性最弱,均为高感品系,大面积推广种植时应注意茶角盲蝽的防治;HL2-13也有较强的抗虫性(中抗);GA63的抗虫性较弱(感虫);HL2-21对茶角盲蝽的抗虫性最强,为高抗品系,可作为抗茶角盲蝽的优良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 茶角盲蝽 蝽害指数 抗虫性 抗性评价
下载PDF
茶角盲蝽触角和前足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政 孟倩倩 +4 位作者 刘爱勤 桑利伟 孙世伟 苟亚峰 高圣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65-2170,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 Waterhouse雌、雄成虫的触角、前足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茶角盲蝽触角为线状,共4节,即柄节、梗节和2个鞭节。触角感器共有5种,分别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乳形感器,其... 利用扫描电镜对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 Waterhouse雌、雄成虫的触角、前足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茶角盲蝽触角为线状,共4节,即柄节、梗节和2个鞭节。触角感器共有5种,分别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乳形感器,其中毛形、锥形感器各有2个亚型,刺形感器有3个亚型,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其中乳形感器为雄虫所特有。前足感器共有5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o··hm氏鬃毛,其中刺形感器有2个亚型,这些感器在雌、雄成虫的前足上均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盲蝽 前足 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湖南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密 何振 +3 位作者 夏永刚 伍义平 刘跃进 谭济才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5,43,共5页
为了基本弄清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的发生情况,并寻找有效防治药剂,于2012年5月9日至25日,调查了衡阳地区耒阳市和常宁市油茶林茶角胸叶甲发生情况,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该虫危害油茶苗圃、1... 为了基本弄清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的发生情况,并寻找有效防治药剂,于2012年5月9日至25日,调查了衡阳地区耒阳市和常宁市油茶林茶角胸叶甲发生情况,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该虫危害油茶苗圃、1~3年生新造林、成熟林、老龄林与采穗园。以老龄林受害最为严重,株平均密度在40头以上,每枝叶片孔洞数达250个以上,受害株率90%以上;其次为1年生新造林,株平均密度在23头以上,叶片孔洞数平均达到150个/株,受害株率达到75%以上。对新造林危害时间集中在5月17—19日,可致使新造林油茶大量新梢叶片枯黄、掉落。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 000倍防治效果最佳,不但触杀效果明显,而且持效性较好,1,3,7,10 d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27%,96.55%,10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危害程度 化学防治 湖南
下载PDF
茶角胸叶甲综合治理试验示范 被引量:11
9
作者 曾明森 刘丰静 +1 位作者 王定锋 吴光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847-852,共6页
在武夷山和福安进行茶角胸叶甲综合治理技术试验示范,5%除虫菊素乳油1 000倍液和0.5%藜芦碱粉剂1 000倍液室内试验效果良好,其中5%除虫菊素乳油1 000倍液茶园小区防治效果药后1、3和5d分别为71.86%、61.93%和49.98%,速效性尚可,但持效... 在武夷山和福安进行茶角胸叶甲综合治理技术试验示范,5%除虫菊素乳油1 000倍液和0.5%藜芦碱粉剂1 000倍液室内试验效果良好,其中5%除虫菊素乳油1 000倍液茶园小区防治效果药后1、3和5d分别为71.86%、61.93%和49.98%,速效性尚可,但持效性较差;而0.5%藜芦碱粉剂1 000倍液药后1、3和5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04%、71.76%和67.24%,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可;分离纯化获得的2个茶角胸叶甲白僵菌可以完成侵染寄生过程,菌株Ⅰ对茶角胸叶甲的室内寄生效果较好,处理后15d,2×107个孢子.mL-1处理的平均校正寄生率为66.65%,1×107个孢子.mL-1处理的为62.85%,在菌粉用量15kg.hm-2时茶园小区的寄生率为32.64%~45.21%;耕翻松土(浅耕)农事活动控制茶角胸叶甲的效果可达59.89%。综合示范结果表明,通过春季浅耕、发生初盛期喷施白僵菌和盛期连续2次喷施植物源农药防治可以有效控制危害,在茶角胸叶甲中等偏重发生茶园芽梢被害率可控制在6.8%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球孢白僵菌 综合治理
下载PDF
茶角胸叶甲适度侵害对岭头单枞茶鲜叶内含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克斌 曹藩荣 +1 位作者 刘春燕 邹元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8,共4页
在同一块茶园中,在不控制茶角胸叶甲侵害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侵害后,根据茶角胸叶甲侵害茶树程度的不同,探讨茶角胸叶甲不同程度侵害对单枞茶新梢内含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茶角胸叶甲侵害能明显降低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增加黄酮... 在同一块茶园中,在不控制茶角胸叶甲侵害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侵害后,根据茶角胸叶甲侵害茶树程度的不同,探讨茶角胸叶甲不同程度侵害对单枞茶新梢内含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茶角胸叶甲侵害能明显降低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增加黄酮类含量;中度侵害能显著提高儿茶素含量,轻度侵害能明显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重度侵害则明显降低可溶性糖含量.茶角胸叶甲适度的侵害能改变鲜叶内含物的含量,对提高茶叶品质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鲜叶 内含成分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茶角胸叶甲的室内杀虫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先文 谭济才 +2 位作者 柏晓勇 蒋承忠 罗亚丹 《现代农药》 CAS 2008年第3期44-47,共4页
应用浸叶饲喂法测定9种药剂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5%锐劲特SC、40%辛硫磷EC、0.3%印楝素EC、0.2%高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2.3979mg/L、3.2442mg/L、3.9602mg/L、4.3820mg/L... 应用浸叶饲喂法测定9种药剂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5%锐劲特SC、40%辛硫磷EC、0.3%印楝素EC、0.2%高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2.3979mg/L、3.2442mg/L、3.9602mg/L、4.3820mg/L。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中,防治效果较好的是5%锐劲特SC、40%辛硫磷EC、0.3%印楝素EC,其中5%锐劲特SC2000倍、3000倍防效最好,药后3d校正虫口减退率达到98.69%、97.89%;其次是40%辛硫磷EC1000倍、1500倍,药后3d校正虫口减退率为93.97%、89.87%;0.3%印楝素EC1000倍、1500倍在药后3d、7d的校正虫口减退率较低,但10d、15d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均超过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杀虫活性测定 田间试验
下载PDF
茶角盲蝽对不同可可种质果实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政 孟倩倩 +4 位作者 孙世伟 李付鹏 刘爱勤 高圣风 苟亚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2-518,共7页
通过室内选择性试验研究了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 Waterhouse)对26份可可种质果实的取食偏好性,以具有相对抗性差异的2-7和STS-17种质为材料,采用HS-SPME/GC-MS鉴定分析上述2份特异种质果实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并利用“Y”型嗅... 通过室内选择性试验研究了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 Waterhouse)对26份可可种质果实的取食偏好性,以具有相对抗性差异的2-7和STS-17种质为材料,采用HS-SPME/GC-MS鉴定分析上述2份特异种质果实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该虫对2份特异种质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室内选择性试验显示2-7种质表现出对茶角盲蝽相对易感,STS-17、BGL44-64和15-9种质表现出对该虫的相对抗性,其中STS-17果实上的取食斑数量最少。“Y”型选择试验显示茶角盲蝽对2-7种质的选择性显著高于STS-17,对STS-17和空白对照无选择性差异,进一步验证了二者的特异性。2-7和STS-17种质果实中共检测出6类18种挥发物,但二者挥发物组分与含量差异较大,二者共有成分为1-己醇、反-α-香柠檬烯和六甲基环三硅氧烷。茶角盲蝽对不同浓度的挥发物有不同趋性,β-石竹烯表现为在高浓度(100 mg/mL)下驱避、中浓度(10 mg/mL)下引诱、低浓度(1 mg/mL)下无影响;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则在低浓度下有引诱作用;而丁酸顺式-3-己烯酯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在高浓度下驱避、其余浓度下无影响。综合分析认为,STS-17为茶角盲蝽相对抗性种质,2-7为相对易感种质,挥发物成分在茶角盲蝽寄主选择行为中具有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盲蝽 可可种质 挥发物 行为选择 相对抗性
下载PDF
6种杀虫剂对茶角盲蝽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世伟 刘爱勤 +2 位作者 桑利伟 苟亚峰 李志刚 《热带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3-5,共3页
对6种不同杀虫剂防治茶角盲蝽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渗吡虫啉、阿维菌素、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多杀霉素、鱼藤酮均是防治茶角盲蝽的有效药剂,其中以吡虫啉的总体防效最好。
关键词 茶角盲蝽 杀虫剂 药效
下载PDF
腰果园茶角盲蝽为害分布型及防治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贤丽 邱健德 +1 位作者 邢福易 黄永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91-97,共7页
通过对腰果园茶角盲蝽(Helopeltis fasciaticollis Popplius)种群消长过程为害分布型的测定及拟合其生长指数曲线,发现一年中其种群建立始于8—9月份,翌年1月份前,虫口增长缓慢,2月初起,虫口急剧增加,4—5月份是为害高峰期,6—7月份虫... 通过对腰果园茶角盲蝽(Helopeltis fasciaticollis Popplius)种群消长过程为害分布型的测定及拟合其生长指数曲线,发现一年中其种群建立始于8—9月份,翌年1月份前,虫口增长缓慢,2月初起,虫口急剧增加,4—5月份是为害高峰期,6—7月份虫口自然减少,其空间构型除高峰期外,均属聚集分布,早期为Neyman核心分布。从虫口增长速度及空间构型来看,11—1月份是种群为害扩展的临界期,也是化学防治的最有利时机。为此,我们采取了定期全面调查,及早发现中心虫株(区),局部喷药(挑治)的策略,从而以最低的防治成本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把整个花、果期的盲蝽为害率控制在5%以下。每年收果后修枝和适当疏伐也是减轻茶角盲蝽为害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 茶角盲蝽 为害 分布型 防治
下载PDF
4种植物源农药对茶角胸叶甲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包强 李冠华 +4 位作者 肖蕾 周品谦 李耀明 欧高财 王沅江 《广东茶业》 2020年第3期12-15,共4页
为筛选适合有机茶园防治茶角胸叶甲成虫较好的无公害植物源杀虫剂,在室内采用浸虫法测定4种植物源农药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杀虫毒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0.3%苦参碱水剂>5%除虫菊素乳油>7.5... 为筛选适合有机茶园防治茶角胸叶甲成虫较好的无公害植物源杀虫剂,在室内采用浸虫法测定4种植物源农药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杀虫毒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0.3%苦参碱水剂>5%除虫菊素乳油>7.5%鱼藤酮乳油>0.3%印楝素乳油。该研究结果可为大田选用杀虫剂防治茶角胸叶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茶角胸叶甲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不同颜色色板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田间诱集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包强 李耀明 +3 位作者 欧高财 肖蕾 周品谦 王沅江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71-73,共3页
为了比较评价不同颜色色板对茶角胸叶甲成虫诱虫效果,指导田间色板诱虫。采用4种不同颜色的色板研究茶角胸叶甲成虫的田间的诱虫效果,并进行了3个悬挂高度色板对该虫的诱集试验。结果表明:白色和黄色色板诱集到的茶角胸叶甲成虫数量高... 为了比较评价不同颜色色板对茶角胸叶甲成虫诱虫效果,指导田间色板诱虫。采用4种不同颜色的色板研究茶角胸叶甲成虫的田间的诱虫效果,并进行了3个悬挂高度色板对该虫的诱集试验。结果表明:白色和黄色色板诱集到的茶角胸叶甲成虫数量高于蓝色色板和绿色色板;在置于茶丛下紧挨地面处4种颜色色板的诱集成虫数量也明显高于茶面平行处和茶面以上30cm处。因此,建议用白色和黄色色板监测和治理茶角胸叶甲成虫发生,高度以茶丛下紧挨地面处位置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板 茶角胸叶甲 悬挂高度 诱集效果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防治茶角胸叶甲的田间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7
作者 包强 周品谦 +3 位作者 肖蕾 李耀明 欧高财 王沅江 《中国茶叶》 2020年第11期50-54,共5页
为评价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茶角胸叶甲田间防治效果,采用不同剂量组合的2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颗粒剂和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每667 m^2土壤撒施绿僵菌颗粒剂5 kg和绿僵... 为评价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茶角胸叶甲田间防治效果,采用不同剂量组合的2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颗粒剂和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每667 m^2土壤撒施绿僵菌颗粒剂5 kg和绿僵菌油悬剂80 mL连续喷药2次处理方式,对茶角胸叶甲的相对防效可达64.03%,保叶率达46.77%,当季保产效果达58.17%,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防治茶角胸叶甲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茶角胸叶甲 田间防效
下载PDF
茶角胸叶甲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羊柏娥 王沅江 《茶叶通讯》 2008年第3期24-26,共3页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越来越成为南方茶区一种较为普遍发生的成灾害虫,且其发生逐步向北迁移。本文对茶角胸叶甲的发生范围、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防治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生物学特性 防治
下载PDF
4种防控模式对茶角胸叶甲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名春 黄建朝 +3 位作者 包强 周琳 王沅江 周凌云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9-482,共4页
茶角胸叶甲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南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大害虫,为害日趋严重。但至今在我国尚无防治茶角胸叶甲的登记农药品种,用药短缺问题突出。2019年笔者选用联苯菊酯、黄板、黄板+白僵菌、联苯菊酯+黄板+白僵菌4种模式防治茶角胸叶甲... 茶角胸叶甲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南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大害虫,为害日趋严重。但至今在我国尚无防治茶角胸叶甲的登记农药品种,用药短缺问题突出。2019年笔者选用联苯菊酯、黄板、黄板+白僵菌、联苯菊酯+黄板+白僵菌4种模式防治茶角胸叶甲。结果表明:应用联苯菊酯防治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结合黄板与白僵菌防控效果有所提升,而有机茶园适宜使用黄板与黄板+白僵菌防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防控模式 药效试验
下载PDF
茶角胸叶甲幼虫在茶园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逸菲 何振 +2 位作者 李密 周刚 符勇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55-60,共6页
为明晰茶角胸叶甲幼虫在茶园内的空间分布特征,从水平和垂直方向两个角度,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法对茶园土壤中幼虫虫口密度数据进行了收集,运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Bliackth聚集均数对采集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 为明晰茶角胸叶甲幼虫在茶园内的空间分布特征,从水平和垂直方向两个角度,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法对茶园土壤中幼虫虫口密度数据进行了收集,运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Bliackth聚集均数对采集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层中,茶角胸叶甲幼虫均呈现聚集分布,区域聚集度强弱顺序依次为:5-10 cm>0-5 cm>10-15 cm>15-20 cm>20-25 cm,除表土层外(0-5 cm),土层越深茶角胸叶甲幼虫聚集程度越弱;茶角胸叶甲幼虫在茶园各个水平方向区域(离边缘5 m、10 m、15 m)均呈聚集分布,随中心至边缘区域茶角胸叶甲幼虫聚集程度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更精准的信息,提高防治效率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园分布 聚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