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文化研究范式的拓展——兼评《荆楚文化圈发展与建设研究》
1
作者 秦晓慧 《当代经济》 2017年第34期138-140,共3页
作为一种较大的文化组织形态,文化圈内部的文化产业结构对其文化建设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文化圈建设的功能与绩效。《荆楚文化圈发展与建设研究》提出了"结构—行为—功能"的研究框架,运用产业组织的研究范式,剖析... 作为一种较大的文化组织形态,文化圈内部的文化产业结构对其文化建设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文化圈建设的功能与绩效。《荆楚文化圈发展与建设研究》提出了"结构—行为—功能"的研究框架,运用产业组织的研究范式,剖析了荆楚文化圈的区域结构、文化层和文化丛等深层结构,进一步思考了这些结构性因素对荆楚区域文化产业建设的推动作用,并反思了文化产业结构和文化建设行为对文化功能的影响。而借鉴产业组织理论拓展区域文化的研究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文化产业 荆楚文化圈 文化研究范式
下载PDF
荆楚文化圈文化势能的提升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春燕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60,共4页
区域文化发展状况是衡量整个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势能。建设荆楚文化圈,需要以提升本地区文化势能为抓手,不断提升荆楚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和传播力,构建荆楚文化圈的竞争优势。本文从提升荆楚... 区域文化发展状况是衡量整个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势能。建设荆楚文化圈,需要以提升本地区文化势能为抓手,不断提升荆楚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和传播力,构建荆楚文化圈的竞争优势。本文从提升荆楚文化圈文化创新能力、提升荆楚文化圈城市文化资本、提升荆楚文化圈文化内涵与价值、加强荆楚文化圈文化形象塑造等四个方面构建了提升荆楚文化圈文化势能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文化圈 历史遗存 文化形态 文化势能
下载PDF
区域文化圈发展的策略创新——兼评《荆楚文化圈发展与建设研究》
3
作者 李菲 《文化与传播》 2017年第5期69-73,共5页
区域文化圈的发展既要保持特色,又要坚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发挥区域文化精神的纽带作用,提升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加强区域文化圈内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内容的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 区域文化圈的发展既要保持特色,又要坚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发挥区域文化精神的纽带作用,提升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加强区域文化圈内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内容的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升级奠定基础。利用大众传媒传播区域文化品牌形象,提升文化产品的品牌效应,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区域 文化产业 荆楚文化圈 文化精神 产业融合
下载PDF
荆楚文化圈文化协同发展的对策
4
作者 李春燕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9-92,共4页
荆楚文化圈的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通过政策溪流整合、职能部门协调和文化因子互动等方式构建荆楚区域文化一体化的协同机制;其次,通过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措施,运用文化产业链、资金利益链等方式... 荆楚文化圈的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通过政策溪流整合、职能部门协调和文化因子互动等方式构建荆楚区域文化一体化的协同机制;其次,通过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措施,运用文化产业链、资金利益链等方式来消除荆楚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壁垒,促进区域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最后,通过搭建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文化产业交易平台和文化产业合作平台来推动荆楚文化圈文化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文化圈 协同发展 文化产业
下载PDF
荆楚文化圈薅草锣鼓音乐文化层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胜兴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3-76,共4页
长江流域荆楚文化圈薅草锣鼓中存在湘西北挖土锣鼓歌、鄂湘交界混融地带薅草锣鼓和鄂西南薅草锣鼓三个音乐文化层。通过对该文化圈薅草锣鼓的历史传统、演唱程序、音声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对薅草... 长江流域荆楚文化圈薅草锣鼓中存在湘西北挖土锣鼓歌、鄂湘交界混融地带薅草锣鼓和鄂西南薅草锣鼓三个音乐文化层。通过对该文化圈薅草锣鼓的历史传统、演唱程序、音声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对薅草锣鼓发展的推动作用和歌师傅的改造直接导致了薅草锣鼓的变革,从而促使它们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薅草锣鼓音乐文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文化圈 薅草锣鼓 音乐文化 形成原因
原文传递
荆楚地区端午饮食民俗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雪南 肖远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3-66,共4页
端午节是中国3大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发端于战国,形成于汉代,定型于宋代。端午节历经千年的历史长河,历朝历代的演变而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民俗。古时,端午节有饮雄黄酒、艾酒、吃鸡蛋、吃粽子等民俗;近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端... 端午节是中国3大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发端于战国,形成于汉代,定型于宋代。端午节历经千年的历史长河,历朝历代的演变而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民俗。古时,端午节有饮雄黄酒、艾酒、吃鸡蛋、吃粽子等民俗;近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端午节开始凸显出两大主要象征符号:粽子和龙舟。荆楚地区是端午节屈原传说型的发源地,也是现在端午节的主要原型地区,荆楚地区的端午饮食民俗的变迁及其文化内涵对于解读端午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民俗 端午 荆楚文化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