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不确定性”共存:草原牧民的本土生态知识 被引量:29
1
作者 荀丽丽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9,共12页
在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草原生态治理的脉络里,作为草原生活者的牧民背负着草原破坏者的标签并处于边缘化的失语地位。本文认为干旱区、半干旱区草原作为气候变异率高、自然资源极不确定的非平衡生态系统,"专家技术知识体系"... 在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草原生态治理的脉络里,作为草原生活者的牧民背负着草原破坏者的标签并处于边缘化的失语地位。本文认为干旱区、半干旱区草原作为气候变异率高、自然资源极不确定的非平衡生态系统,"专家技术知识体系"对其管理并不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以与"不确定性"共存为主旨的本土生态知识是不可忽视的地方智慧。本文结合档案文本资料与田野调查经验,重构了游牧本土生态知识作为"知识-实践-信仰"复合体的整体性涵义。游牧本土生态知识不仅是以"风险感知"为中心的"关系性"的知识分类系统和以"流动性"为中心的放牧技术,更是一套以牧民自主决策、互惠合作为基础的富于弹性的社会组织方式和以"神圣自然"观念为基础的自觉保护自然的环境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生态知识 草原牧民 游牧生计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浅谈《草原新牧民》的演奏
2
作者 刘一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20-120,共1页
<草原新牧民>是一首描写草原新牧民生活情景的二胡曲,同时也描绘了富饶美丽的草原风光,展现了草原牧区的美丽、壮阔的景象,倾吐了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们对草原、对新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未来的憧憬.全曲由七个部分所组成.
关键词 草原牧民 演奏技巧 速度 节奏 揉弦 二胡曲
下载PDF
表现与生成——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间艺术中的宗教体现
3
作者 宋小飞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47-151,共5页
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间艺术中,每一件艺术作品均有自己的艺术主题或艺术特色。宗教信仰对民间艺术的影响不可或缺,由宗教信仰生发的民间艺术,体现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艺术审美思维。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有宗教元素,这种审美实践活动体... 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间艺术中,每一件艺术作品均有自己的艺术主题或艺术特色。宗教信仰对民间艺术的影响不可或缺,由宗教信仰生发的民间艺术,体现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艺术审美思维。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有宗教元素,这种审美实践活动体现了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牧民 民间艺术 宗教元素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的气候环境特点对草原游牧民族的影响
4
作者 祝贺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7-39,共3页
中国历来即为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由于广大的地理区域范围以及几千年的历史,使中国境内的气候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试讨论中国历史上气候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对草原游... 中国历来即为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由于广大的地理区域范围以及几千年的历史,使中国境内的气候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试讨论中国历史上气候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对草原游牧民族的形成、发展以及游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环境 草原牧民 影响
下载PDF
浅谈《草原新牧民》的创作风格
5
作者 何珊 刘向阳 《艺术科技》 2019年第3期147-147,共1页
《草原新牧民》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刘长福在20世纪70年代所创作的一首极具内蒙古风格的一首二胡曲。这首乐曲是作者在内蒙古生活一段时间,了解当地习俗,和大草原也亲密接触,和牧民们天天朝夕相处,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的一首乐曲。本文... 《草原新牧民》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刘长福在20世纪70年代所创作的一首极具内蒙古风格的一首二胡曲。这首乐曲是作者在内蒙古生活一段时间,了解当地习俗,和大草原也亲密接触,和牧民们天天朝夕相处,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的一首乐曲。本文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在做这首乐曲时想向听众所传达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同样也要从整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加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逐字逐句地去研究这首乐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长福 风格 草原牧民
下载PDF
“草原游牧民族与丝绸之路暨中蒙联合考古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6
作者 包桂红 程鹏飞 《草原文物》 2015年第2期138-145,共8页
2015年10月5日至6日,由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联合主办的'草原游牧民族与丝绸之路暨中蒙联合考古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
关键词 草原牧民 丝绸之路 中蒙考古合作十年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艺术与技术的交融——以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服装饰品为例
7
作者 顾谦倩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作为制造"人工制品"的技艺显然催生了艺术灵感、艺术技巧和审美心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服装饰品是草原的名片、历史的名片、统治者意志和时尚观念的名片。技艺包括材料、器形的选择,纹饰、色彩的运用以及制作方法等,其操作过... 作为制造"人工制品"的技艺显然催生了艺术灵感、艺术技巧和审美心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服装饰品是草原的名片、历史的名片、统治者意志和时尚观念的名片。技艺包括材料、器形的选择,纹饰、色彩的运用以及制作方法等,其操作过程就是一个充满想象和艺术的创造过程。这些衣服上的附着物,从服饰的角度,展现了北方草原游牧人审美观念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技术 北方草原牧民 服装饰品
下载PDF
浅谈二胡佳作《草原新牧民》的艺术特色
8
作者 闫正君 《黄河之声》 2020年第18期144-145,共2页
《草原新牧民》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刘长福在20世纪70年代所创作的一首极具内蒙古风格的一首二胡曲。这首乐曲是作者在内蒙古生活一段时间,了解当地习俗,和大草原也亲密接触,和牧民们天天朝夕相处,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的一首乐曲。本文... 《草原新牧民》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刘长福在20世纪70年代所创作的一首极具内蒙古风格的一首二胡曲。这首乐曲是作者在内蒙古生活一段时间,了解当地习俗,和大草原也亲密接触,和牧民们天天朝夕相处,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的一首乐曲。本文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在做这首乐曲时想向听众所传达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同样也要从整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加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逐字逐句地去研究这首乐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长福 草原牧民 创作风格
下载PDF
北方游牧民族勒勒车的传承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彦生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6-89,共4页
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出土文物和现存实物的纵向研究及横向比较,得出勒勒车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并为这一地域生活过的民族所传承的结论;分析了勒勒车在北方游牧民族中得以传承下来的原因。
关键词 牧民 勒勒车 民族传承 草原牧民 北方游牧民
全文增补中
我和《草原新牧民》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长福 《小演奏家》 2003年第2期50-51,共2页
《草原新牧民》是刘长福老师1973年蕴酿、创作,1974年1月完成初稿,1975年5月定稿的一首二胡独奏曲。作品讴歌了青年一代不懈追求和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表现了赞美大自然、热爱新生活的真挚情感。乐曲的旋律欢快流畅、高亢悦... 《草原新牧民》是刘长福老师1973年蕴酿、创作,1974年1月完成初稿,1975年5月定稿的一首二胡独奏曲。作品讴歌了青年一代不懈追求和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表现了赞美大自然、热爱新生活的真挚情感。乐曲的旋律欢快流畅、高亢悦耳、慢板和散板抒情而自由,充满了自豪的乐观精神和朴实的生活气息。在演奏技巧方面借鉴了蒙古族四胡的装饰打音和马头琴的继断颤音、泛音滑揉及大滑音等演奏手法,使乐曲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不但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同时也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本期我们请刘老师回忆介绍他当年的创作经历和体会,请他亲自来诠释演奏要领,希望能对正在学习或教授二胡演奏的琴童、老师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牧民 刘长福 生活素材 二胡曲 构思 创作过程 演奏技巧 颤音 “泛音滑揉” 大滑音
原文传递
创新寄于欢愉 意蕴出于尺幅——二胡曲《康巴弦子》管窥
11
作者 林阳地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110,共2页
继承别样艺术形式的成果来进行有意味的艺术创造.这在二胡乐曲创作中并不鲜见。运用我国民间歌舞曲调改编创作二胡曲是其中突出之一类.比如关铭的《兰花花》、周维的《葡萄熟了》、王建民的《天山风情》、刘长福的《草原新牧民》等等... 继承别样艺术形式的成果来进行有意味的艺术创造.这在二胡乐曲创作中并不鲜见。运用我国民间歌舞曲调改编创作二胡曲是其中突出之一类.比如关铭的《兰花花》、周维的《葡萄熟了》、王建民的《天山风情》、刘长福的《草原新牧民》等等;但著名二胡教育家、曲作家、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谭勇教授于2008年发表在《音乐创作》第六期的二胡小品乐曲《康巴弦子》,尤显与众不同。不仅在全国“五十六个华夏民族儿女大团圆——花好月圆音乐会”及2008四川“盛世弦胡”音乐会上获得巨大成功.而且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规定曲目.引发了笔者“奇文共赏”的兴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曲 康巴 草原牧民 《葡萄熟了》 《天山风情》 《音乐创作》 西南民族大学
下载PDF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被引量:3
12
作者 付葳葳 《天津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音乐教学 自主学习 《我是草原牧民 小学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下载PDF
二胡随想曲“蒙风”的主要创作手法及其演奏要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俊阳 徐金阳 《民族音乐》 2018年第3期46-48,共3页
由于中西方艺术文化近年来的开放交流,中国民乐的许多作品中融入了西方艺术的创作手法与技法,特别是二胡,在演奏上引入了小提琴的众多技法,这就激发了二胡作曲家们的创作灵感并谱写了大量的现代作品,不管是在难度还是情感、意境上都让... 由于中西方艺术文化近年来的开放交流,中国民乐的许多作品中融入了西方艺术的创作手法与技法,特别是二胡,在演奏上引入了小提琴的众多技法,这就激发了二胡作曲家们的创作灵感并谱写了大量的现代作品,不管是在难度还是情感、意境上都让二胡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中有许多蒙古风情特色的作品,例如:《赛马》《草原新牧民》《战马奔腾》等。《蒙风》是高韶青先生在2008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二胡比赛上,应组委会特约而创作的用于决赛的曲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手法 演奏要领 二胡 随想曲 草原牧民 现代作品 国际音乐节 2008年
下载PDF
关于草原畜牧业产业化途径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伊德日克 《前沿》 2004年第12期58-61,共4页
面对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 ,我国草原畜牧业现实的经营方式需要向现代化升级和进化。产业化经营方式是自然或半自然经济向现代化发展、升级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牧民素质、社会服务体系、政府作用和牧民自身保护体系等三方面 ... 面对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 ,我国草原畜牧业现实的经营方式需要向现代化升级和进化。产业化经营方式是自然或半自然经济向现代化发展、升级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牧民素质、社会服务体系、政府作用和牧民自身保护体系等三方面 ,探讨我国草原畜牧业的产业化途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牧民 产业化 综合素质 合作组织
原文传递
哈萨克族传统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利涛 《民族论坛》 2016年第10期69-75,共7页
哈萨克族作为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其传统价值观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萨满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哈萨克族的传统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浓厚的法治意识、崇尚英雄主义和热情好客、相互救助等方面。通过... 哈萨克族作为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其传统价值观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萨满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哈萨克族的传统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浓厚的法治意识、崇尚英雄主义和热情好客、相互救助等方面。通过对哈萨克族传统价值观的梳理和研究,深入了解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是在哈萨克族聚居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传统价值观 草原牧民
原文传递
北方青铜器审美意象略论——以鄂尔多斯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军 张玉娜 《前沿》 2020年第4期130-134,共5页
北方诸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中华青铜文明以及世界青铜文明中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鄂尔多斯青铜器是北方草原青铜文化的典型载体,通过对其类别、样式的分析可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 北方诸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中华青铜文明以及世界青铜文明中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鄂尔多斯青铜器是北方草原青铜文化的典型载体,通过对其类别、样式的分析可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息息相关,并体现了生死、强弱、天人之间的哲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青铜文化 鄂尔多斯青铜器 草原牧民
原文传递
驰骋在二胡弓弦上的“骏马”
17
作者 牛苗苗 《小演奏家》 2010年第7期37-37,共1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出现了许多以马为题材的二胡曲,如《小牧民》、《藏族小牧民》、《牧民新歌》、《欢乐的牧民》、《过马帮》、《饿马摇铃》、“平原竞马》等。有关“马”的二胡名曲有《赛马》、《草原新牧民》、《奔驰在千里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出现了许多以马为题材的二胡曲,如《小牧民》、《藏族小牧民》、《牧民新歌》、《欢乐的牧民》、《过马帮》、《饿马摇铃》、“平原竞马》等。有关“马”的二胡名曲有《赛马》、《草原新牧民》、《奔驰在千里草原上》、《战马奔腾》和《狂野飞骏图》等等。这些“赛马”、“牧马”、“战马”和“骏马”,一个比一个“跑得快”,“奔得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曲 草原牧民 骏马 《赛马》 六十年代 二十世纪 “马”
原文传递
由辽墓壁画看辽代的渔猎活动
18
作者 贾秀梅 《东方收藏》 2020年第12期89-90,共2页
契丹族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草原游牧民族,大约在公元四世纪名称见诸史籍,之后一直活跃在北方草原历史舞台,游牧与狩猎成为其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契丹建国后,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在有辽的二... 契丹族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草原游牧民族,大约在公元四世纪名称见诸史籍,之后一直活跃在北方草原历史舞台,游牧与狩猎成为其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契丹建国后,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在有辽的二百余年间,大多数契丹人特别是契丹贵族并没有脱离本民族的渔猎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墓壁画 契丹族 辽代 渔猎文化 北方草原 农耕文化 生活资料 草原牧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