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与草地雀麦种植对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素军 孙铁军 +2 位作者 张胜 武菊英 苏日古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1-185,共5页
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在15°坡地设置作物与牧草径流试验小区,以裸地为对照,在每次降雨之后用全深剖面采样器取样,测量其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定期测定玉米和草地雀麦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玉米与草地雀麦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其坡地... 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在15°坡地设置作物与牧草径流试验小区,以裸地为对照,在每次降雨之后用全深剖面采样器取样,测量其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定期测定玉米和草地雀麦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玉米与草地雀麦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其坡地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差异,探索植物种植对坡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种植玉米与草地雀麦,对坡地水土流失均有一定防治作用,但是,与玉米相比,草地雀麦的叶面积指数和覆盖度可在雨季前达到较高水平,有利于早期坡地水土流失防治。同时,草地雀麦0~10cm土层根系发达,地下生物量是玉米的2.88倍,可以显著提高自然降水的土壤入渗率,减少地表径流,使坡地年径流量与土壤侵蚀模数减少98.2%和99.9%,保水、固土能力是玉米种植的5.2倍和1.5倍,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草地雀麦 水土流失
下载PDF
草地雀麦刈割对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孙铁军 刘素军 +2 位作者 肖春利 滕文军 武菊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7,59,共5页
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选择25°坡地种植草地雀麦,建立径流试验小区,并在抽穗期进行刈割处理,研究刈割后草地雀麦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其对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地种植草地雀麦,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显著,可使25°坡地地表年径流... 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选择25°坡地种植草地雀麦,建立径流试验小区,并在抽穗期进行刈割处理,研究刈割后草地雀麦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其对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地种植草地雀麦,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显著,可使25°坡地地表年径流量与土壤侵蚀模数达到6 781.7 m3/km2和36.4 t/km2·a,保水、固土能力为93.0%和99.9%.草地雀麦抽穗期刈割,对其固土能力影响不大,仍可保持93.8%,但对其保水能力影响显著,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坡面径流流失,使保水能力降低到53.9%.草地雀麦覆盖对坡地土壤侵蚀影响显著,抽穗期刈割草地雀麦,短期内可使坡面覆盖度下降,土壤侵蚀增加,但随着草地雀麦不断再生,覆盖度快速增加,达到76.7%以后,刈割与无刈割坡地的土壤侵蚀量差异不显著.草地雀麦覆盖度与土壤入渗率对坡地地表径流流失均有一定影响,抽穗期刈割,可使草地雀麦覆盖度减小,0~3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无刈割坡地相比,减少33.4%,土壤入渗率相应降低,地表径流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雀麦 刈割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不同刈割频次下老芒麦和草地雀麦的生产力形成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包乌云 古琛 +5 位作者 薛文杰 陈万杰 杜宇凡 赵萌莉 白高娃 王成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5-400,共6页
本文于2013-2014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种植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草地雀麦(Bromus riparius)单播草地上进行不同频次刈割(一年刈割1次、2次、3次和4次)试验,调查各刈割处理产量、枝条数和植株高度,分析了老芒麦和草地... 本文于2013-2014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种植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草地雀麦(Bromus riparius)单播草地上进行不同频次刈割(一年刈割1次、2次、3次和4次)试验,调查各刈割处理产量、枝条数和植株高度,分析了老芒麦和草地雀麦产量的影响因子及其与枝条数和高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刈割极显著降低了老芒麦的再生枝条数(P<0.01),从而影响其产量,产量与植株高度无显著相关性;草地雀麦产量不受刈割频次的影响,刈割增加了其再生枝条数,在高频次刈割时会通过增加其再生枝条数来缓解植株高度降低的问题,但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其再生草产量仍会降低(P<0.01)。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老芒麦和草地雀麦的适宜的刈割频次均为每年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草地雀麦 刈割频次 生产力
下载PDF
草地雀麦坡地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蒙仲举 孙铁军 +2 位作者 高永 王江 武菊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89,共4页
为研究草地雀麦的水土保持作用,在延庆县选择25°坡地建立了相应的径流试验小区,并对土壤侵蚀量、土壤水分、土壤紧实度以及根系地下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种植草地雀麦能显著减小荒坡地水土流失。土壤侵蚀量随植被覆... 为研究草地雀麦的水土保持作用,在延庆县选择25°坡地建立了相应的径流试验小区,并对土壤侵蚀量、土壤水分、土壤紧实度以及根系地下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种植草地雀麦能显著减小荒坡地水土流失。土壤侵蚀量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当植被覆盖度为90%时,年径流量和侵蚀模数仅为14 233.19 m3/km2和57.82 t/(km2.a),保水固土能力分别可达67.8%和98.31%。种植草地雀麦后,浅层(0—30 cm)土壤的紧实度显著增加,10 cm土层深度处是对照地的1.72倍,雨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趋势平缓,保水效果显著;草地雀麦根系的98.1%集中分布于0—30 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雀麦 坡地 水土保持
下载PDF
草地雀麦对北京山区石灰性褐土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磊 朴顺姬 +1 位作者 孙铁军 武菊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0-185,共6页
北京山区石灰性褐土草地雀麦播种后第2a,研究了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雀麦种植1a后,4月份返青,7月份地表覆盖度可达85%以上,8月份植株密度最大,地上、地下生物量为2322.6kg/hm2和5623.0kg/... 北京山区石灰性褐土草地雀麦播种后第2a,研究了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雀麦种植1a后,4月份返青,7月份地表覆盖度可达85%以上,8月份植株密度最大,地上、地下生物量为2322.6kg/hm2和5623.0kg/hm2,且0—10cm地下生物量是草地雀麦地下水土保持功能发挥的主要部分。北京地区石灰性褐土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是坡面地表径流流失,降雨与植物生物学特性是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不同因素作用大小表现为:地表径流量>降雨量>降雨强度>坡度>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植株密度。草地雀麦种植第2a,可以明显改善石灰性褐土土壤物理性质,减小土壤容重2.4%~9.8%,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土壤入渗率,坡地地表年径流损失量与土壤侵蚀模数仅为13.5mm和105.2t/(km2.a),保水固土能力达到65.4%和98.1%,水土保持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雀麦 石灰性褐土 水土保持 灰色关联
下载PDF
草地雀麦种植对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包贺喜吐 孙铁军 红雨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44,50,共7页
选择15°坡地设置草地雀麦种植试验小区,并以裸露地为对照,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观察草地雀麦生物学特性及坡地土壤含水量变化,研究草地雀麦种植对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雀麦种植对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影响显著,... 选择15°坡地设置草地雀麦种植试验小区,并以裸露地为对照,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观察草地雀麦生物学特性及坡地土壤含水量变化,研究草地雀麦种植对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雀麦种植对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影响显著,且地下生物量越大影响越大。在北京地区草地雀麦种植2年后地上生物量达4412.7kg/hm^2,0-30cm地下生物量达3325.3kg/hm^2,且0-10cm土层地下生物量是草地水土保持功能发挥的主要组成部分。北京地区土壤水分变化较为明显的时期主要在3-10月份,其动态变化大体可分为雨季前期(3-6月)和雨季(7-10月)两个阶段,其中,雨季前期土壤含水量较低,草地雀麦种植可以减缓坡地0-60cm深度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并以0-20cm土层作用最大,维持土壤含水量在11.5%-12.0%之间;雨季降雨明显增加时,草地雀麦可以促进坡地土壤水分吸收达到相对较高的状态,并在土壤含水量高于23%以上后,加速0-60cm土层尤其是0-20cm土层土壤水分散失,维持土壤含水量在17.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雀麦 土壤水分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无芒雀麦、草地雀麦和无芒×草地雀麦杂种在不同植株部分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价值
7
作者 向平 Yasas +1 位作者 S.N.Ferdinandez 《国外作物育种》 2001年第4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无芒雀麦 草地雀麦 无芒×草地雀麦杂种 植株部分 生长阶段 营养价值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草地雀麦和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卫 《辽宁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30-31,共2页
为探讨解除草地雀麦和无芒雀麦种子休眠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不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草地雀麦种子的最佳处理方法为干湿交替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75.3%、69.3%和49.8%。无芒雀麦种子的最佳处理方法为40℃热水浸泡处理,发... 为探讨解除草地雀麦和无芒雀麦种子休眠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不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草地雀麦种子的最佳处理方法为干湿交替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75.3%、69.3%和49.8%。无芒雀麦种子的最佳处理方法为40℃热水浸泡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72.0%、68.7%和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雀麦 无芒雀麦 种子萌发
下载PDF
草地雀麦(Meadow bromegrass)
9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1-11,共1页
草地雀麦是禾本科雀麦属多年生长寿牧草。根茎疏丛型,须根系,具发达的根茎;茎秆粗壮,直立或斜升,具4~6个节,株高70~90cm;叶片柔软,长15-20cm,宽1.2~1.6cm,叶量丰富;圆锥花序展开,长15~20cm,每个小穗含小花6~10朵;... 草地雀麦是禾本科雀麦属多年生长寿牧草。根茎疏丛型,须根系,具发达的根茎;茎秆粗壮,直立或斜升,具4~6个节,株高70~90cm;叶片柔软,长15-20cm,宽1.2~1.6cm,叶量丰富;圆锥花序展开,长15~20cm,每个小穗含小花6~10朵;种子暗褐色,千粒重约4.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雀麦 圆锥花序 多年生 禾本科 千粒重 根茎 牧草 根系
下载PDF
草地雀麦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和子代检测
10
作者 M.R.A.deAraujo 向平 《国外作物育种》 2003年第5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草地雀麦 遗传变异 遗传力 子代检测 牧草 育种 干物质量 品质性状 产量 授粉
下载PDF
不同混播方式下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宏宇 杨恒山 +3 位作者 李春辉 刘晶 葛选良 张丽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2006-2007年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对不同混播方式下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株高混播低于单播,而无芒雀麦株高则混播高于单播.返青期同行混播、间行混播生产力均... 2006-2007年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对不同混播方式下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株高混播低于单播,而无芒雀麦株高则混播高于单播.返青期同行混播、间行混播生产力均高于单播苜蓿和单播无芒雀麦;苜蓿进入现蕾期之后混播生产力低于单播苜蓿而高于单播无芒雀麦,间行混播生产力高于同行混播.生长前期无芒雀麦的组分比例间行混播高于同行混播,生长后期二者组分比例趋于一致.间行混播种间干扰大于种内干扰出现的时期晚于同行混播,同行混播下无芒雀麦的竞争力总体上高于间行混播下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 同行混播 间行混播 生产力动态 种间竞争
下载PDF
刈割对人工草地产量和补偿性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包乌云 赵萌莉 +1 位作者 红梅 高新磊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51,共6页
研究了刈割频次和留茬高度对苜蓿、老芒麦和草地雀麦单播草地的产量和补偿性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刈割和齐地(或低留茬)刈割有利于苜蓿的超补偿生长,但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苜蓿的产量和再生能力降低(P<0.01)。老芒麦的再生能力... 研究了刈割频次和留茬高度对苜蓿、老芒麦和草地雀麦单播草地的产量和补偿性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刈割和齐地(或低留茬)刈割有利于苜蓿的超补偿生长,但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苜蓿的产量和再生能力降低(P<0.01)。老芒麦的再生能力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和留茬高度的降低而降低(P<0.01),但其总产量不受影响,在各刈割频次和留茬高度处理下均呈等补偿生长。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草地雀麦的产量和再生能力无明显变化,在各刈割频次下均呈等补偿生长,但齐地刈割会使其产生欠补偿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频次 留茬高度 补偿性生长 苜蓿 老芒麦 草地雀麦
下载PDF
四种禾本科牧草对官厅水库库滨荒地的培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波 武菊英 +1 位作者 王庆海 尧水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121,共9页
在官厅水库库滨选择典型荒滩荒坡地,种植苇状羊茅、老芒麦、无芒雀麦和草地雀麦4种禾本科牧草,对比研究其生长特征及种植后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4种牧草表现较为近似,其在荒滩荒地上均可正常生长,且平均每年可提供10... 在官厅水库库滨选择典型荒滩荒坡地,种植苇状羊茅、老芒麦、无芒雀麦和草地雀麦4种禾本科牧草,对比研究其生长特征及种植后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4种牧草表现较为近似,其在荒滩荒地上均可正常生长,且平均每年可提供10.99t/hm2的干饲料,同时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较好的培肥改土效应。4种牧草种植2年后,平均可使表层土壤粘粒含量显著增加14%,粉粒含量显著减少21%,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112%,土壤容重显著降低15%,同时还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227%,全氮含量显著增加76%,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66%,41%和4%。综合认为,官厅水库库滨种植的4种禾本科牧草可在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显著改善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兼具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荒地土壤的持续培育和科学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苇状羊茅 老芒麦 草地雀麦 无芒雀麦 荒滩荒地治理 废弃土地利用
下载PDF
葡萄园种草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巴德日胡 孙铁军 张颖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3,共8页
采用葡萄(Vitis vinifera)园行间单播草地雀麦(Bromus riparius)、单播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草地雀麦和野牛草混播3种人工种草方法,以清耕裸露地和自然生草地为对照,分析人工植草对葡萄园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筛选果草间作的适... 采用葡萄(Vitis vinifera)园行间单播草地雀麦(Bromus riparius)、单播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草地雀麦和野牛草混播3种人工种草方法,以清耕裸露地和自然生草地为对照,分析人工植草对葡萄园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筛选果草间作的适宜草种。结果表明,人工植草可以快速增加葡萄园行间地上生物量,提高植被覆盖度和地表粗糙度。其中,野牛草播种3个月后,地表覆盖度可达88.5%,当年地上生物量达到4 016.2kg.hm-2,地表粗糙度较裸露地增加2.4倍以上,同时提高葡萄坐果前和采收后土壤温度,减弱近地表气温与空气湿度剧烈变化,稳定葡萄园微环境小气候,且不同生态草中野牛草表现突出;生态草种植还可以改善葡萄园土壤水分状况,调节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分布格局,增加0~2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和减少20cm以下土层含水量;野牛草和草地雀麦种植还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减少耕作层速效磷含量,混播后还可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利于果实品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草间作 葡萄园 草地雀麦 野牛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