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草模式下降雨强度对土壤氮磷淋溶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徐翠 刀承娇 +4 位作者 赵鹏程 邢赟 陈建军 李元 祖艳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8-1579,共12页
为探讨杨梅(Morella rubra L.)林中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对氮、磷淋溶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淋溶柱法模拟不同林下生草模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WL525HQ)单作、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Amba)单作和紫花苜蓿... 为探讨杨梅(Morella rubra L.)林中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对氮、磷淋溶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淋溶柱法模拟不同林下生草模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WL525HQ)单作、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Amba)单作和紫花苜蓿-鸭茅混作],研究暴雨和大暴雨强度对淋溶过程(20、40、60 cm)中氮、磷流失以及土壤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模式的差异对淋溶氮流失通量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单作氮流失严重,60 cm处淋溶液中全氮和可溶性氮流失浓度较40 cm处孔隙水增加27%和29%,鸭茅单作能有效降低0~40 cm孔隙水和60 cm淋溶液中全氮和可溶性氮的浓度,60 cm较40 cm处均降低60%左右。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能显著影响磷流失通量,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较紫花苜蓿单作、鸭茅单作分别减少70%和60%。相关性分析表明,淋溶液中总氮、可溶性氮、全磷含量与土壤速效氮相关,并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生草模式对速效氮的影响增大,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后0~4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为32.6 mg·kg^(-1),到60 cm处3种生草模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暴雨强度下,鸭茅单作对减少氮流失通量有显著作用,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根平均直径和总根体积的增加,能提高土壤速效氮在20~40 cm处的截留,减少土壤中速效氮成分向深处的迁移,因此,推荐紫花苜蓿-鸭茅混作模式以减少极端降雨下氮、磷流失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生草模式 降雨强度 淋溶 氮磷流失
下载PDF
典型果园生草模式及果草系统资源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2
作者 杨梅 王亚亚 +3 位作者 陆姣云 刘敏国 段兵红 杨惠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9-199,共11页
果园生草是一种先进的果园土壤管理方式,能促进果品的优质可持续生产。我国引入果园生草措施已近40年,对生草果园小气候、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等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对果园生草模式及其调控果园光热水... 果园生草是一种先进的果园土壤管理方式,能促进果品的优质可持续生产。我国引入果园生草措施已近40年,对生草果园小气候、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等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对果园生草模式及其调控果园光热水土资源机制的系统研究还较少。本文综述了我国现有的典型果园生草模式及其运行机制,重点分析了果园生草对果园土壤水分、肥力、光照的调控机制,以及生草对果园害虫与杂草的调节作用。1)根据果园组分、系统水分和养分、草类植物种来源等的不同,果园生草有多种模式。2)适宜的果园生草可增加水分入渗,减小地表蒸发,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有益微生物活性;增加系统的光能捕获能力,改善果园光环境;增强系统抵抗杂草、病虫害能力,提高果园生产多样性和品质。3)不适宜的果草搭配和生草措施会导致果树和草类植物的水肥资源竞争,加剧土壤的水肥匮缺,影响系统生产性能。可为我国果园生草技术的深入研究与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草模式 资源调控 害虫和杂控制
下载PDF
两种果草模式根系提高土壤抗蚀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卢喜平 史东梅 +1 位作者 蒋光毅 刘立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67,124,共5页
以研究植物根系密度、根量及根层土壤剖面特征为基础,以退耕自然生草地和农耕地(横坡玉米+红薯)为对照,对两种果草模式根系提高土壤抗蚀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抗蚀性与土体中根系含量密切相关,两种果草模式的根系总长度、... 以研究植物根系密度、根量及根层土壤剖面特征为基础,以退耕自然生草地和农耕地(横坡玉米+红薯)为对照,对两种果草模式根系提高土壤抗蚀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抗蚀性与土体中根系含量密切相关,两种果草模式的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总生物量都要明显高于自然生草地,而且这些根系指标与土壤抗蚀性呈正相关变化,这与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抗蚀性呈正相关变化的趋势一致;果草模式土壤抗分散的能力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颗粒间团聚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土壤团粒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在南沱镇紫色土坡地发展的果草示范模式,其根系明显地提高了土壤的抗蚀性,可以在三峡库区范围内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模式 根系 土壤抗蚀性 根系密度 根量 根层土壤
下载PDF
2种果草模式根系生态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蒋光毅 史东梅 +1 位作者 刘玉民 刘立志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以退耕自然生草地为对照,研究了2种果草模式的地下生物量和根系空间分布特征,重点分不同级径对与土壤抗蚀性密切相关的有效根密度、根系总生物量、根系总长度以及根系总表面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果草模式下植物根系形成网络状... 以退耕自然生草地为对照,研究了2种果草模式的地下生物量和根系空间分布特征,重点分不同级径对与土壤抗蚀性密切相关的有效根密度、根系总生物量、根系总长度以及根系总表面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果草模式下植物根系形成网络状空间分布格局,促进了土壤的抗冲性土体构型形成,紫花苜蓿是值得推广的果园间作牧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空间分布特征 草模式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探讨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世东 吴转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4-159,共6页
在将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划分为 2个大区 9个类型区的基础上 ,研究了每个大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基本技术思路和每个类型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 在将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划分为 2个大区 9个类型区的基础上 ,研究了每个大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基本技术思路和每个类型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 西部大开发 植被恢复 中西部地区 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下载PDF
干热干旱河谷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世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了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开展的实际 ,在两大流域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植被恢复困难的类型区 ,即长江上游的干热干旱河谷区、黄河上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利用适地适树... 为了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开展的实际 ,在两大流域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植被恢复困难的类型区 ,即长江上游的干热干旱河谷区、黄河上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利用适地适树理论、正交实验设计和建立半永久全封闭径流观测场的方法 ,对树种的选择、配置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 .最后提出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干旱河谷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 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下载PDF
陕西省渭北地区果园的生草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广文 王周玉 +1 位作者 李红英 肖毅 《落叶果树》 2020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于果园生草提高果园有机质含量的研究报道较多。高九思等报道(2004年),连种3年三叶草,有机质含量提高0.3%,达到1.1%~1.4%。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在黄河故道沙地苹果园连续5年种毛苕子绿肥,每株施绿肥62.5kg,土壤有机质含量增... 关于果园生草提高果园有机质含量的研究报道较多。高九思等报道(2004年),连种3年三叶草,有机质含量提高0.3%,达到1.1%~1.4%。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在黄河故道沙地苹果园连续5年种毛苕子绿肥,每株施绿肥62.5kg,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4%~0.7%。生草园666.7m 2鲜草2t,相当于4t厩肥的肥力。曹儒等试验认为苹果园种植三叶草3年后,可提高土壤有机质0.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含量 果园生 毛苕子 黄河故道 苹果园 三叶 草模式 连种
下载PDF
“果园-鹅”控草模式的实施研究
8
作者 陈永亮 马立功 赵林 《家禽科学》 2018年第6期44-46,共3页
"果园-鹅"共作处理是果园控草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实施研究发现该模式对梨园杂草的田间均度和密度均能产生显著影响,打碗花、醴肠、野苋等鹅喜食杂草降幅明显,而蛇莓、朝天委陵菜和石竹科繁缕等杂草则大幅增加。此外,夏季成年... "果园-鹅"共作处理是果园控草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实施研究发现该模式对梨园杂草的田间均度和密度均能产生显著影响,打碗花、醴肠、野苋等鹅喜食杂草降幅明显,而蛇莓、朝天委陵菜和石竹科繁缕等杂草则大幅增加。此外,夏季成年梨园每667m^2放养10只四季鹅,可以达到鹅采食量与杂草生长量的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鹅”控草模式 养殖密度
下载PDF
果园生草模式对天水地区苹果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9
作者 王淑荣 徐文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10-11,139,共3页
在天水市麦积区苹果园通过选择不同的生草模式,将 4 种豆科植物和清耕除草对照进行比较,研究不同生草模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种植豆科固氮草种进行果园人工生草,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养分;种植的 4 种豆科固氮草种之... 在天水市麦积区苹果园通过选择不同的生草模式,将 4 种豆科植物和清耕除草对照进行比较,研究不同生草模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种植豆科固氮草种进行果园人工生草,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养分;种植的 4 种豆科固氮草种之间进行比较,水解氮离子含量与有效锌离子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均是白三叶最佳,依次是紫花苜蓿、草木樨和毛苕子;不同生草模式下,有效铁离子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模式 苹果园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生草模式对梨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建瑛 孙冰 +4 位作者 郭翊蓉 刘锦 迟宝杰 孔凡来 刘永杰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45-1554,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生草模式对梨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方法】对3种生草模式梨园的树上及树下害虫及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调查,并综合分析多样性指数、动态相关性、时间生态位。【结果】人工生草区的蚜虫及梨木虱与清耕区相比种... 【目的】探讨不同生草模式对梨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方法】对3种生草模式梨园的树上及树下害虫及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调查,并综合分析多样性指数、动态相关性、时间生态位。【结果】人工生草区的蚜虫及梨木虱与清耕区相比种群数量显著减少;人工生草区与自然生草区树上天敌的多样性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15、1.00和0.60、0.55,显著高于清耕区;人工生草区树上各类天敌的种群数量显著增多,尤其是龟纹瓢虫,即使在使用杀虫剂后,人工生草区数量也是自然生草区的1.21倍,清耕区的3.31倍;与自然生草区相比,草内龟纹瓢虫和草蛉的种群数量显著增多;果园生草减弱了蚜虫与龟纹瓢虫的相关性,增强了害虫与其他天敌的相关性;人工生草区的害虫时间生态位最小,天敌时间生态位及害虫天敌间生态位重叠和相似性最大。【结论】人工种植长柔毛野豌豆可以明显影响梨园害虫天敌的发生动态和时序特征,使天敌的数量更稳定,有利于控制梨园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 草模式 长柔毛野豌豆 种群动态 多样性指数 时间生态位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大鹏 王世忠 +1 位作者 田福军 侯国清 《防护林科技》 2003年第2期64-65,67,共3页
为了探讨辽西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针对辽西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土壤瘠薄、生态环境恶劣的实际情况,利用适地适树理论、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树种的选择、配置和生态效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宜辽西半干旱区各类型的立地... 为了探讨辽西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针对辽西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土壤瘠薄、生态环境恶劣的实际情况,利用适地适树理论、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树种的选择、配置和生态效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宜辽西半干旱区各类型的立地类型特征、基本技术思路、主要树种、造林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半干旱区 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适地适树理论 树种选择 树种配置 生态效益 立地类型 造林技术
下载PDF
沙地梨园生草模式及其效应试验 被引量:8
12
作者 巩传银 刘道才 +2 位作者 田梅 夏雨 曹汝军 《河北果树》 2002年第5期10-11,共2页
探索了不同生草制模式 ,并对其效应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梨园混播白三叶草与黑麦草 ,实行果草牧结合 ,对梨树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生长发育。
关键词 沙地 梨园 草模式 效应试验 白三叶 黑麦
下载PDF
葡萄园不同生草模式草本植物群落组成的研究
13
作者 宋雅迪 刘伍强 鲜靖苹 《北方果树》 2021年第6期4-7,共4页
以葡萄园不同生草模式下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葡萄园人工生草和自然生草的草种、草本植物群落组成,筛选最适宜的果园生草草种。结果表明,4类生草样地共出现15种草本植物,隶属于9个科15个属,紫花苜蓿样地、野豌豆样地、白三叶样地和... 以葡萄园不同生草模式下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葡萄园人工生草和自然生草的草种、草本植物群落组成,筛选最适宜的果园生草草种。结果表明,4类生草样地共出现15种草本植物,隶属于9个科15个属,紫花苜蓿样地、野豌豆样地、白三叶样地和自然生草样地出现的草本植物分别为11、13、10、12种;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对一些恶性杂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葡萄园生草的适宜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园 草模式 植物群落 优势种 重要值
下载PDF
“三红柚”果园生草栽培技术模式试验研究
14
作者 粘在 傅建卿 《农家科技》 2024年第30期13-15,共3页
本文围绕绿色、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理念,选择引进种植4年生的“三红柚”果树园区内创建生草栽培和清耕栽培两种模式对比研究试验基地,在试验过程中结合果树修剪、肥水管理和绿色防治等技术的应用,总结分析果园生草栽培模式对“三红... 本文围绕绿色、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理念,选择引进种植4年生的“三红柚”果树园区内创建生草栽培和清耕栽培两种模式对比研究试验基地,在试验过程中结合果树修剪、肥水管理和绿色防治等技术的应用,总结分析果园生草栽培模式对“三红柚”果品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地 三红柚 栽培模式
下载PDF
湘中地区葡萄园育草生态种养模式综合效应试验
15
作者 谢庭生 魏晓 +3 位作者 刘代理 王芳 占强 高更和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0,共5页
为了高效利用葡萄园的土地资源,分别采用种葡萄—育草—养鸡—养鱼—种冬菜和种葡萄—育草—养鸡—养鱼这两种生态种养模式,并以传统的葡萄园清耕模式作对比,对不同葡萄园育草生态种养模式的综合效应进行了田间大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高效利用葡萄园的土地资源,分别采用种葡萄—育草—养鸡—养鱼—种冬菜和种葡萄—育草—养鸡—养鱼这两种生态种养模式,并以传统的葡萄园清耕模式作对比,对不同葡萄园育草生态种养模式的综合效应进行了田间大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清耕模式比较,采用生态种养模式处理的葡萄园其土壤含水量变幅值、耕层地温年变幅值均缩小,土壤容重均有所降低,而土壤孔隙度均有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葡萄新梢生长量、单果质量和产量均明显增长,两种生态种养模式与传统清耕模式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采用生态种养模式经营的经济效益(纯收入)为传统清耕模式的2.02倍,其中,采用种葡萄—育草—养鸡—养鱼—冬菜模式经营的经济效益最高,这种生态种养模式适于城郊和蔬菜基地推广;采用种葡萄—育草—养鸡—养鱼模式经营的经济效益次之,这种生态种养模式适于南方红壤紫色土浅丘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园 草模式 综合效应 湘中地区
下载PDF
长武旱塬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模式模拟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学春 李军 郝明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57-266,共10页
采用实地观测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不同草粮轮作模式的模拟研究,分析了长武旱塬草粮轮作田的土壤水分恢复效应,以期探索出适合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的草粮轮作模式。验证结果表明:草粮轮作田... 采用实地观测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不同草粮轮作模式的模拟研究,分析了长武旱塬草粮轮作田的土壤水分恢复效应,以期探索出适合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的草粮轮作模式。验证结果表明:草粮轮作田0~2m土层土壤贮水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97;0~5m土层土壤湿度的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相关系数在苜蓿草地、冬小麦田和马铃薯田分别为0.94、0.93和0.87,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模拟结果表明:苜蓿翻耕后,种植马铃薯和糜子均有利于土壤水分的恢复。在土壤干燥化程度较严重时,种植冬小麦或者春玉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干燥化;在无干燥化或者干燥化程度较轻时,种植冬小麦和春玉米会导致土壤含水率的下降。在长武旱塬,"马铃薯-糜子-春玉米-马铃薯-糜子-冬小麦"的粮食轮作模式有利于苜蓿地土壤水分恢复,持续种植9~12a后可以再次种植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模型 粮轮作模式 土壤干层 水分恢复 长武旱塬
下载PDF
干热河谷草地灌草组合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毕玉芬 姜华 许岳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5-98,共4页
以7种灌草的8种组合模式为研究对象,以退化灌草地为对照,对各种组合模式灌草的保存率、水土保持功能及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豆Cajanus cajan、银合欢Leucaenaleucocephala以及禾本科的非洲狗尾草Setariasphacelatacv.Narok... 以7种灌草的8种组合模式为研究对象,以退化灌草地为对照,对各种组合模式灌草的保存率、水土保持功能及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豆Cajanus cajan、银合欢Leucaenaleucocephala以及禾本科的非洲狗尾草Setariasphacelatacv.Narok和豆科大翼豆Macroptilumatropurpureum的各种生物学性状表现优异,而禾本科草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cv.Fine Lawn以及豆科的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cv.Haifa、杂三叶T.hybridum不能很好地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山地生长,不能越过干热季;通过不同灌草组合的水土保持功能和地上生物量的研究,筛选出木豆+非洲狗尾草+高羊茅+大翼豆+白三叶+杂三叶为干热河谷最佳灌草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组合模式 水土保持
下载PDF
伊犁河谷退耕还草的模式及生态经济效益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天文 崔国盈 《新疆畜牧业》 2004年第4期58-60,共3页
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政府制定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伊犁河谷需要退耕还草的面积为14.13万hm2,河谷自然地理条件较复杂,不同地域水、土、光、热条件差异较大,本文就伊犁河谷不同地城退耕还草的模式、生态经济效益及相关... 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政府制定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伊犁河谷需要退耕还草的面积为14.13万hm2,河谷自然地理条件较复杂,不同地域水、土、光、热条件差异较大,本文就伊犁河谷不同地城退耕还草的模式、生态经济效益及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退耕还草模式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海涂的草基渔塘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洪光 钦佩 +5 位作者 谢民 尹金来 周春霖 洪立洲 王凯 丁星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333-1338,共6页
以江苏盐城海涂为研究对象 ,研究海涂草基渔塘模式的技术及实际运行效益。结果表明 :海涂草基渔塘对改良海滨盐土十分有效 ,同时该模式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在堤脚与集鱼沟之间种植芦苇有利于维护堤身安全 ;在塘内的一定量区域种植芦苇... 以江苏盐城海涂为研究对象 ,研究海涂草基渔塘模式的技术及实际运行效益。结果表明 :海涂草基渔塘对改良海滨盐土十分有效 ,同时该模式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在堤脚与集鱼沟之间种植芦苇有利于维护堤身安全 ;在塘内的一定量区域种植芦苇不仅提供一定数量的草食性鱼类饵料和净化鱼塘水质 ,还具有一定的缓冲海涂单纯养殖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最后 ,冬季排水捕鱼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渔塘模式 海涂 盐土 改土模式
下载PDF
虾-草-鹅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20
作者 戈阳 盛淑妮 +3 位作者 高婷 何军 李荣福 杨显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9-402,共4页
罗氏沼虾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在我国推广已有30多年的时间,江苏省扬州市作为全国罗氏沼虾养殖主产地之一,通过当地养殖户自发的大胆尝试和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总结,探索出了虾-草-鹅新型生态农业模式。通过探索虾-草-鹅模式的技术... 罗氏沼虾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在我国推广已有30多年的时间,江苏省扬州市作为全国罗氏沼虾养殖主产地之一,通过当地养殖户自发的大胆尝试和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总结,探索出了虾-草-鹅新型生态农业模式。通过探索虾-草-鹅模式的技术进展,阐述该模式的综合效益,分析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对策,并对该模式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促进我国罗氏沼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鹅模式 生态模式 罗氏沼虾 发展现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