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评估转基因大豆向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基因漂移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选取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携带外源基因cp4-epsps)与野大豆(来自内蒙古包头)杂交F_(2)代种皮颜色为黑色、褐绿色和褐黄色(与野大豆种皮颜色相近)...为了评估转基因大豆向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基因漂移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选取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携带外源基因cp4-epsps)与野大豆(来自内蒙古包头)杂交F_(2)代种皮颜色为黑色、褐绿色和褐黄色(与野大豆种皮颜色相近)的种子,对这些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植株的19个定量性状和5个定性性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F_(3)代植株及其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并对不同组F_(3)代的定量和定性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_(3)代幼苗中抗性植株与非抗性植株的分离比符合“5∶1”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定量性状中,结实率的变异系数最小(4.65%),其余1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14%,其中,单株种子数的变异系数最大(55.68%)。不同种皮颜色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植株均以强缠绕型占比最高;F_(3)代植株中,90.7%的果荚为弯镰形或弓形,且80.0%的果荚颜色为黑褐色;黑色种皮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种皮颜色无性状分离,褐绿色和褐黄色种皮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种皮颜色均出现性状分离;F_(3)代种子中,82.7%的种子有泥膜。聚类结果显示F_(3)代植株被分为3组。不同组F_(3)代中,Ⅰ组的多数性状最低,且株高等5个性状显著低于野大豆;Ⅱ组的9个性状最高,且单株结荚数等15个性状显著高于野大豆,仅株高显著低于野大豆;Ⅲ组的部分性状最高,且单株结荚数等12个性状显著高于野大豆,株高等3个性状显著低于野大豆。综合比较认为,Ⅱ组的竞争能力最强,Ⅰ组的竞争能力最弱。Ⅰ组的不缠绕型植株占比最高,而Ⅱ和Ⅲ组的强缠绕型植株占比最高。3组F_(3)代的种皮颜色均以黑色占比最高。综上所述,供试的不同组F_(3)代植株均能完成生活史并产生后代。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基因通过花粉漂移到野大豆上并成功杂交,则会产生不同适应性杂交后代,增加生态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评估转基因大豆向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基因漂移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选取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携带外源基因cp4-epsps)与野大豆(来自内蒙古包头)杂交F_(2)代种皮颜色为黑色、褐绿色和褐黄色(与野大豆种皮颜色相近)的种子,对这些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植株的19个定量性状和5个定性性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F_(3)代植株及其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并对不同组F_(3)代的定量和定性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_(3)代幼苗中抗性植株与非抗性植株的分离比符合“5∶1”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定量性状中,结实率的变异系数最小(4.65%),其余1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14%,其中,单株种子数的变异系数最大(55.68%)。不同种皮颜色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植株均以强缠绕型占比最高;F_(3)代植株中,90.7%的果荚为弯镰形或弓形,且80.0%的果荚颜色为黑褐色;黑色种皮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种皮颜色无性状分离,褐绿色和褐黄色种皮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种皮颜色均出现性状分离;F_(3)代种子中,82.7%的种子有泥膜。聚类结果显示F_(3)代植株被分为3组。不同组F_(3)代中,Ⅰ组的多数性状最低,且株高等5个性状显著低于野大豆;Ⅱ组的9个性状最高,且单株结荚数等15个性状显著高于野大豆,仅株高显著低于野大豆;Ⅲ组的部分性状最高,且单株结荚数等12个性状显著高于野大豆,株高等3个性状显著低于野大豆。综合比较认为,Ⅱ组的竞争能力最强,Ⅰ组的竞争能力最弱。Ⅰ组的不缠绕型植株占比最高,而Ⅱ和Ⅲ组的强缠绕型植株占比最高。3组F_(3)代的种皮颜色均以黑色占比最高。综上所述,供试的不同组F_(3)代植株均能完成生活史并产生后代。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基因通过花粉漂移到野大豆上并成功杂交,则会产生不同适应性杂交后代,增加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