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草鞋山遗址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植硅石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翡 王伟铭 李民昌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9-84,共6页
本文首次对苏州草鞋山遗址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植硅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家浜文化时期气候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距今约6275a以前)气候温暖湿润,禾本科植物以芦竹亚科、竹亚科和水稻为主;第二阶段(距今约6275-... 本文首次对苏州草鞋山遗址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植硅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家浜文化时期气候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距今约6275a以前)气候温暖湿润,禾本科植物以芦竹亚科、竹亚科和水稻为主;第二阶段(距今约6275-6200a间)气候温凉略干,黍亚科大量出现;第三阶段(距今约6200-5985a间)气温回升。菘泽文化至宋代,气温继续变暖,此阶段,禾本科各亚科植物均有生长。本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发现典型水稻扇型及亚铃型硅酸体,反映该地自马家浜文化时期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硅石 新石器 草鞋山遗址
下载PDF
中国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被引量:8
2
作者 汤陵华 佐藤洋一郎 +1 位作者 宇田津彻朗 孙加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3-197,共5页
采用根据炭化米叶绿体DNA差异鉴别其亚种类型和根据水稻植物蛋白石形状差异判断稻种类型的方法,分析中国草鞋山遗址各文化时期的稻种类型,结果均认定该地区古代各时期种植的稻种类型是粳稻。
关键词 植物蛋白石 叶绿体DNA 稻种类型 草鞋山遗址
下载PDF
草鞋山遗址的文化意义及其现状调查——兼及对该遗址保护、利用的若干建议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恩培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11-16,共6页
文章从江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相关历史文化背景下,分析了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的历史文化意义,在对遗址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后,对草鞋山遗址这一珍稀文化资源提出了保护、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草鞋山遗址 文化意义 现状 保护 建议
下载PDF
草鞋山遗址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芊 沈志忠 《古今农业》 2016年第2期96-100,共5页
草鞋山遗址作为苏州地区重要的史前农业遗址,其出土发掘对研究太湖流域古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遗址面临着巨大的破坏,昔日的"草鞋"已成普通的小土丘,遗址严重破败。本文通过对草鞋山遗... 草鞋山遗址作为苏州地区重要的史前农业遗址,其出土发掘对研究太湖流域古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遗址面临着巨大的破坏,昔日的"草鞋"已成普通的小土丘,遗址严重破败。本文通过对草鞋山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加强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以期对草鞋山遗址以及太湖流域同类型农业遗址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鞋山遗址 考古遗址公园 农业博物馆
下载PDF
对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46
5
作者 谷建祥 邹厚本 +3 位作者 李民昌 汤陵华 丁金龙 姚勤德 《东南文化》 CSSCI 1998年第3期15-24,共10页
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的水田结构形态已具有我国历史时期水田结构的雏形,已从原始状态发展到规模经营;其日趋成熟的稻作农业生产与草鞋山发现的炭化米粒型已演进成原始栽培稻的进程完全相符。
关键词 草鞋山遗址 马家浜文化 稻作农业
下载PDF
对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生产的初步认识(摘要) 被引量:2
6
作者 谷建祥 李民昌 +3 位作者 汤陵华 丁金龙 姚勤德 邹厚本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402-403,共2页
对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生产的初步认识(摘要)谷建祥,李民昌,汤陵华,丁金龙,姚勤德,邹厚本1992年至1995年,中日合作进行苏州草鞋山遗址古稻田研究,在遗址中心的外围地区进行了四次发掘,共计面积1400... 对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生产的初步认识(摘要)谷建祥,李民昌,汤陵华,丁金龙,姚勤德,邹厚本1992年至1995年,中日合作进行苏州草鞋山遗址古稻田研究,在遗址中心的外围地区进行了四次发掘,共计面积1400平方米,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二种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浜文化 草鞋山遗址 稻作农业 初步认识 灌溉系统 植物蛋白石 水田 配套设施 稻作生产 判别值
下载PDF
草鞋山遗址发现史前稻田遗迹 被引量:2
7
《农业考古》 1996年第3期105-105,共1页
自1992年开始,江苏省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日本国立宫崎大学合作开展《草鞋山古稻田研究》课题的工作,并由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学者组成的考古队首次在国内进行水田考古的实践。此... 自1992年开始,江苏省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日本国立宫崎大学合作开展《草鞋山古稻田研究》课题的工作,并由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学者组成的考古队首次在国内进行水田考古的实践。此次工作首先进行前期钻探取样分析,提出寻找古代水稻田的可行性报告,然后在遗址中心区南缘进行三期1000平方米的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鞋山遗址 南京博物院 江苏省 古稻田 农业科学院 人工栽培 遗迹 文化研究 可行性报告 大学合作
下载PDF
草鞋山遗址的考古意义及当代社会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8
作者 宦小娴 《苏州文博论丛》 2017年第1期38-41,共4页
2017年10月26—27日,'草鞋山遗址的考古意义及当代社会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本次研讨会共有11位专家代表围绕草鞋山遗址水稻田的发掘与研究成果、遗址的考古学意义、遗址的当代社会价值等内容进行了主题发言,体现出... 2017年10月26—27日,'草鞋山遗址的考古意义及当代社会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本次研讨会共有11位专家代表围绕草鞋山遗址水稻田的发掘与研究成果、遗址的考古学意义、遗址的当代社会价值等内容进行了主题发言,体现出考古发掘与专业研究基础深厚、观察视角多元化、紧密联系现实与发展需求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鞋山遗址 马家浜文化水田 苏州史前文化 研讨会
原文传递
草鞋山遗址保护与利用对策简析
9
作者 王清爽 窦莉君 《苏州文博论丛》 2018年第1期15-24,共10页
草鞋山遗址是一处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其厚达10.5米的文化层叠压层次清晰,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古代文化的标尺。草鞋山遗址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但现遗址本身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仍然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草鞋山遗址是一处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其厚达10.5米的文化层叠压层次清晰,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古代文化的标尺。草鞋山遗址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但现遗址本身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仍然存在着潜在的威胁,亟须进行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草鞋山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应该是从文物价值的了解与现状问题的具体分析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实现文物本体安全的保护和文化历史信息的有效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鞋山遗址 文物价值 现状问题 保护利用对策
原文传递
乡土资源涵养“家国情怀”——从“草鞋山”看《原始农耕生活》
10
作者 周萍 《中学历史教学》 2024年第7期70-72,共3页
如何在教学中涵养家国情怀,是值得持久实践与长期钻研的问题。因为家乡在家国概念中的特殊地位,乡土资源在培养家国情怀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如何利用乡土资源涵养家国情怀,具体路径可包括:在乡土情怀中体味文化传承,在多元一... 如何在教学中涵养家国情怀,是值得持久实践与长期钻研的问题。因为家乡在家国概念中的特殊地位,乡土资源在培养家国情怀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如何利用乡土资源涵养家国情怀,具体路径可包括:在乡土情怀中体味文化传承,在多元一体中强化国家认同,在实践参与中培养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乡土资源 草鞋山遗址
原文传递
江苏省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器的植物蛋白石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宇田津彻朗 邹厚本 +3 位作者 藤原宏志 汤陵华 王才林 孙加祥 《农业考古》 1999年第1期36-45,共10页
关键词 植物蛋白石 海安青墩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陶器 稻作农业 遗址时代 草鞋山遗址 江苏省 水稻 稻作遗存
下载PDF
常州圩墩遗址第五次发掘报告 被引量:16
12
《东南文化》 CSSCI 1995年第4期69-94,共21页
常州圩墩遗址第五次发掘报告江苏省圩墩遗址考古发掘队圩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东南8公里的戚墅堰区圩墩村,大运河的南岸。1960年,南京博物院在苏南地区考古调查时发现。1972年、1974年、1978年、1985年南京博... 常州圩墩遗址第五次发掘报告江苏省圩墩遗址考古发掘队圩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东南8公里的戚墅堰区圩墩村,大运河的南岸。1960年,南京博物院在苏南地区考古调查时发现。1972年、1974年、1978年、1985年南京博物院、常州市博物馆等单位先后四次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墩遗址 夹砂 复完整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化遗存 红陶 草鞋山遗址 博物馆 太湖地区 底径
下载PDF
我国史前先民的食物来源与加工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兴林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9-37,共9页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渔猎、采集为生,茹毛饮血;入新石器时代,用火普遍推广,种植业、畜牧业兴起,加之炊器出现,带来食物结构的变革,人类的饮食不再是单一的兽肉和植物块根等。我国早在农业出现初期就形成了北方以旱作的粟、黍等为主和...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渔猎、采集为生,茹毛饮血;入新石器时代,用火普遍推广,种植业、畜牧业兴起,加之炊器出现,带来食物结构的变革,人类的饮食不再是单一的兽肉和植物块根等。我国早在农业出现初期就形成了北方以旱作的粟、黍等为主和南方以水稻为主的格局;但由于粮食加工业相对落后,谷物加工只能以产生粒米为终结,相应地,人们的饮食也只能是蒸煮之粒食。千百年来,农业格局没有根本的变化,南北主食传统、饮食结构大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史前先民 旧石器时代晚期 草鞋山遗址 原始人类 黄河中游 河姆渡遗址 渔猎 原始社会 甲骨文
下载PDF
太湖文化区的史前农业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汝祚 《农业考古》 1987年第2期103-111,共9页
太湖地区的史前文化,有它自身的发展序列,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中层文化类型。马家浜文化发展为崧泽文化,崧泽文化发展为良渚文化,这是为考古工作者所公认,至于良渚文化与马桥中层文化类型的关系,目前虽有一些... 太湖地区的史前文化,有它自身的发展序列,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中层文化类型。马家浜文化发展为崧泽文化,崧泽文化发展为良渚文化,这是为考古工作者所公认,至于良渚文化与马桥中层文化类型的关系,目前虽有一些线索可循,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太湖地区的史前文化,与西邻的宁镇地区、北邻的江淮地区和南邻的钱塘江南岸的宁绍地区的诸史前文化的关系,据目前的分析研究表明,它们之间没有发展上的继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农业生产 文化区 文化类型 罗家角遗址 马家浜文化 史前文化 草鞋山遗址 分析研究 稻谷
下载PDF
马家浜文化的社会生产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汝祚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31-38,共8页
关键词 罗家角遗址 马家浜文化 草鞋山遗址 河姆渡遗址 太湖地区 文化遗址 水稻田 社会生产 随葬品 巫术活动
下载PDF
马家浜文化时期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金龙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马家浜文化 草鞋山遗址 环境与人 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罗家角遗址 河姆渡遗址 自然环境 发掘简报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吴越争霸”与稻作东传(摘要)
17
作者 谷建祥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404-405,共2页
“吴越争霸”与稻作东传(摘要)南京博物院谷建祥中国稻作农耕文化的东传,使日本迅速地由绳文文化步入弥生文化,社会生活类型从渔猎型向农耕型过渡;它不仅使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急剧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在生活模式、风俗习... “吴越争霸”与稻作东传(摘要)南京博物院谷建祥中国稻作农耕文化的东传,使日本迅速地由绳文文化步入弥生文化,社会生活类型从渔猎型向农耕型过渡;它不仅使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急剧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在生活模式、风俗习惯、农耕礼仪等各方面始终保持着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争霸 稻作东传 稻作文化 绳文文化 日本 弥生文化 草鞋山遗址 长江下游地区 马家浜文化 良渚文化
下载PDF
中国的水田遗构探查 被引量:12
18
作者 宇田津彻郎 汤陵华 +4 位作者 王才林 郑云飞 柳泽一男 佐佐木章 藤原宏志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138-153,1,共16页
中国的水田遗构探查日本学术振兴会海外特别研究员宇田津彻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汤陵华,王才林日本宫崎大学郑云飞日本鹿儿岛大学柳泽一男日本大分短期大学佐佐木章日本宫崎大学藤原宏志一、前言到目前为止,有关中国稻作起源的各种论说... 中国的水田遗构探查日本学术振兴会海外特别研究员宇田津彻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汤陵华,王才林日本宫崎大学郑云飞日本鹿儿岛大学柳泽一男日本大分短期大学佐佐木章日本宫崎大学藤原宏志一、前言到目前为止,有关中国稻作起源的各种论说都是基于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的考证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石 草鞋山遗址 日本文化 水田 稻作起源 定量分析法 中国的水 植物硅酸体 机动细胞 马家浜文化
下载PDF
荆楚国名考释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廷洽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6-52,共7页
荆、楚两字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名号,在古代典籍和考古资料中,有时单称荆,有时单称楚,有时荆楚联用,有时荆、楚互用,不管怎样,两字有内在本质的一致性是可以肯定的。它们究竟是什么?古今学者曾作过不少探索。《吕氏春秋·有始览》说:... 荆、楚两字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名号,在古代典籍和考古资料中,有时单称荆,有时单称楚,有时荆楚联用,有时荆、楚互用,不管怎样,两字有内在本质的一致性是可以肯定的。它们究竟是什么?古今学者曾作过不少探索。《吕氏春秋·有始览》说:“南方为荆州,楚也。”《诗·商颂·殷武》毛传:“荆楚,荆州之楚国也。”《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云:“荆者,楚也。其曰荆,州举之也。”《公羊传》和《礼记》郑玄笺都有类似的说法。这些似乎告诉我们,因为楚国位于荆州,故荆、楚同义。我们可以把这些记载归纳为“荆州楚国说”。杜预于《春秋·庄公十年》解曰:“荆,楚本号,后改为楚”,于僖公元年曰:“荆始改号曰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楚国 楚人 荆楚 甲骨文 新石器时代遗址 灌木丛 草鞋山遗址 古文献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下载PDF
关于马家浜文化的类型问题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照根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48-56,共9页
关键词 马家浜文化 太湖流域 新石器时代遗址 罗家角 草鞋山遗址 文化影响 文化类型 浙北地区 遗址 史前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