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朝荐举制缘何受推崇
1
作者 赵冬梅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42-144,共3页
荐举制在宋朝官僚选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政府选贤任能,维护国家的稳定统治。宋代荐举制在发挥人才选拔优势的同时,也自有其软肋。为避免不良荐举行为,宋朝政府实行"同罪保举制",在荐举之中贯穿监察并予以有力执行,取... 荐举制在宋朝官僚选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政府选贤任能,维护国家的稳定统治。宋代荐举制在发挥人才选拔优势的同时,也自有其软肋。为避免不良荐举行为,宋朝政府实行"同罪保举制",在荐举之中贯穿监察并予以有力执行,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知人之鉴"也成为衡量一个政治家是否卓越的重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荐举制 同罪保举 监察
下载PDF
礼仪话语建构:南宋荐举制度与谢启的文体功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戴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南宋荐举制度推动了谢荐举启写作的流行,这类谢启在官场交际中深化了自身的礼仪功能。作为上行文体,以卑事尊的历史渊源和涉及仕途升迁重要性,塑造了谢启在荐举场合显恭致诚的礼仪性;而南宋荐举科目的增多、荐举信息传播的便捷,让谢启... 南宋荐举制度推动了谢荐举启写作的流行,这类谢启在官场交际中深化了自身的礼仪功能。作为上行文体,以卑事尊的历史渊源和涉及仕途升迁重要性,塑造了谢启在荐举场合显恭致诚的礼仪性;而南宋荐举科目的增多、荐举信息传播的便捷,让谢启的文本形态通过篇题、自注等形式更加丰富,使其功能从宽泛的应酬走向精细的交际;在礼仪性书写中,谢启对荐举科目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进行了深入描述,从制度层面的循名责实走向文化层面的释名章义。通过荐举制度的推动、酬谢语境的影响、骈文书写传统的调节,谢启建构了荐举话语体系,提升了调节官场交际、规范公共表达的礼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荐举制 谢启文 礼仪文化
下载PDF
论唐代荐举制度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太祥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34-40,共7页
唐代虽正式确立了科举制,选用官吏包含着学校育才、科举选才、铨选用才三个完整的环节,但荐举制仍盛行不衰,且又发扬光大,承前启后,形成了具有唐代特色的荐举制度。唐代荐举制形式多样,对象广泛,体现了“进贤受赏,为官择人”的宗旨,着... 唐代虽正式确立了科举制,选用官吏包含着学校育才、科举选才、铨选用才三个完整的环节,但荐举制仍盛行不衰,且又发扬光大,承前启后,形成了具有唐代特色的荐举制度。唐代荐举制形式多样,对象广泛,体现了“进贤受赏,为官择人”的宗旨,着重强调以求人才为主要目的,使大批有识之士、有实践经验之才循用荐举之途,迅速跻身于官僚集团的上层,根据不同时期的荐举对象,唐代主要有以下几种荇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官择人 荐举制 观察使 幕职 中书门下 州刺史 唐王朝 台省官 唐代科举 选才
下载PDF
从荐举制与科举制看当代高考制度遇到的问题
4
作者 裴立志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0年第9期54-56,共3页
在我国选拔人才的制度历史上,存在过荐举制与科举制,自古以来,关于两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孰优孰劣,人们看法不一,争论不休。荐举制与科举制所遇到的问题多能在作为现代选拔人才方式的高考制度上找到相似之处。文章将荐举制与科举制所... 在我国选拔人才的制度历史上,存在过荐举制与科举制,自古以来,关于两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孰优孰劣,人们看法不一,争论不休。荐举制与科举制所遇到的问题多能在作为现代选拔人才方式的高考制度上找到相似之处。文章将荐举制与科举制所遇到的问题和当代高考制度遇到的问题进行比较,以探讨高考制度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荐举制 科举 高考 问题 改革 比较
下载PDF
北周学校教育与荐举制度略论
5
作者 张杰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2-14,共3页
魏晋以来,随着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入主中原,其自身文化和风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加快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及至北周,统治者更是崇尚儒学,并用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培养人才,对于政权的巩固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中... 魏晋以来,随着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入主中原,其自身文化和风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加快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及至北周,统治者更是崇尚儒学,并用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培养人才,对于政权的巩固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华先进文化的延续都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 学校教育 荐举制
下载PDF
试析中国古代荐举制的积极意义与当代启示
6
作者 王忠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1期94-96,共3页
荐举制是古代选官最常用且存续时间最久的一种制度。从西周到明清的数千年时间里,这一制度经过各个朝代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在荐举官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如把荐贤举能作为官员应尽的重要义务,把真实广泛的民意作为荐贤举... 荐举制是古代选官最常用且存续时间最久的一种制度。从西周到明清的数千年时间里,这一制度经过各个朝代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在荐举官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如把荐贤举能作为官员应尽的重要义务,把真实广泛的民意作为荐贤举能的基础,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确保荐举制不脱离安全轨道等。这一制度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对于解决当今干部选拔裙带化、私利化、"带病提拔"等问题,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荐举制 积极意义 当代启示
下载PDF
试析我国古代荐举与科举选官制的利弊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园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6-89,共4页
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历史悠久,经历了禅让制、世袭制、军功爵制、荐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取士制等发展阶段。以隋唐为分界线将其分为"荐举"与"科举"两种制度,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利弊得失,以期对今天的用人制度有... 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历史悠久,经历了禅让制、世袭制、军功爵制、荐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取士制等发展阶段。以隋唐为分界线将其分为"荐举"与"科举"两种制度,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利弊得失,以期对今天的用人制度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荐举制 科举 选官
下载PDF
对高校领导干部荐举委任制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玉玲 高祖林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8年第6期137-139,共3页
现行高校领导干部荐举委任制在理论上存在着前提缺乏科学性、机制多含闭塞性、被荐客体缺少自主性等弊端,在实践中存在着推荐、考察、监督等环节不健全、不完善等缺陷。必须对荐举委任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以扩大群众参与面,建立、健全... 现行高校领导干部荐举委任制在理论上存在着前提缺乏科学性、机制多含闭塞性、被荐客体缺少自主性等弊端,在实践中存在着推荐、考察、监督等环节不健全、不完善等缺陷。必须对荐举委任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以扩大群众参与面,建立、健全民主推荐机制;提高鉴别水平,建立、健全干部考察机制;理顺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高校领导干部的新陈代谢机制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领导干部 选拔任用 荐举委任
下载PDF
试析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遴选机制
9
作者 许敏 刘常青 《科教文汇》 2013年第4期84-86,共3页
遴选机制是晚清驻外公使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于中国近代外交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这一机制的考察,认为作为公使选拔方式的荐举制蕴含了复杂的政治派系斗争,而以"体用悉备"作为公使选拔的必要条件则满足了中... 遴选机制是晚清驻外公使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于中国近代外交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这一机制的考察,认为作为公使选拔方式的荐举制蕴含了复杂的政治派系斗争,而以"体用悉备"作为公使选拔的必要条件则满足了中国社会对外交"通才"的需求,这些都体现了中国近代外交初期非计划性和非职业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早期 驻外公使 遴选机 荐举制 “体用悉备”
下载PDF
杨琢对策的时间、性质及其科举史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文新 潘志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84,共6页
经由对杨琢担任休宁教谕时间的辨析,可以确定:杨琢于至正丁未年(吴元年)被举荐给朱元璋,经策试后被授予休宁教谕一职。杨琢《易对》作于明代开国之前的吴元年即1367年,是荐举制下的廷试对策,而非科举制下的省试对策。它标志着朱元璋治... 经由对杨琢担任休宁教谕时间的辨析,可以确定:杨琢于至正丁未年(吴元年)被举荐给朱元璋,经策试后被授予休宁教谕一职。杨琢《易对》作于明代开国之前的吴元年即1367年,是荐举制下的廷试对策,而非科举制下的省试对策。它标志着朱元璋治下荐举制的逐步完善与合理化,为我们深入认识明代建国之际的人才选拔状况,提供了一分不可多得的材料。就在杨琢策试的同一年,朱元璋下达了以科举取士的诏谕,预告了明朝科举时代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琢 廷试对策 荐举制 科举
下载PDF
企业动态
11
《中国.城乡桥》 2003年第9期31-33,共3页
人本2003年主管竞选全面启动 五十一个岗位等待人才 人本集团2003年度后备主管竞选工作全面启动,各公司共推出51个后备主管岗位等待竞选。 2003年的后备主管竞选活动推行后备人才荐举制,即公司一名部级主管或三名科级主管联名在集团范... 人本2003年主管竞选全面启动 五十一个岗位等待人才 人本集团2003年度后备主管竞选工作全面启动,各公司共推出51个后备主管岗位等待竞选。 2003年的后备主管竞选活动推行后备人才荐举制,即公司一名部级主管或三名科级主管联名在集团范围内可推举一名候选人,并由所在部门直接主管及单位负责人测评、打分。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动态 管理培训 荐举制 竞选活动 奥康集团 万向集团 行业领袖 刘永行 技术创新 发挥聪明才智
下载PDF
论荐举委任制的主要弊端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瀚飞 《理论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0,共3页
文章分析及指出了当前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荐举委任制的四个主要弊端,提出应增加这项制度的科技含量,提高公开性。
关键词 荐举委任 领导人才 民主推荐 民主考察 弊端
原文传递
竞争上岗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世明 《行政论坛》 2007年第1期42-47,共6页
竞争上岗是对荐举委任制晋升方式的辩证否定。竞争上岗属于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才能持续完善的机制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可以不断完善竞争上岗自身。而切实制约“一把手”或“少数人”的用人权,拓宽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发展空间,还要依赖于... 竞争上岗是对荐举委任制晋升方式的辩证否定。竞争上岗属于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才能持续完善的机制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可以不断完善竞争上岗自身。而切实制约“一把手”或“少数人”的用人权,拓宽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发展空间,还要依赖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合理配置用人权。体制创新的基本内容是将职务晋升中的提名权、考察权、决定权相互分开与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员 竞争上岗 荐举委任 晋升方式
原文传递
“秀才”算啥学历
14
作者 拾文客栈 《读写月报》 2022年第26期14-14,共1页
晋代医药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审举》里写道:“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这句话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度,“秀才”并不是现在所认为的读书人,而是通过荐举制选拔上去的人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秀才改叫了一段... 晋代医药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审举》里写道:“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这句话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度,“秀才”并不是现在所认为的读书人,而是通过荐举制选拔上去的人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秀才改叫了一段时间“茂才”。隋朝开始科举制之后,秀才成为了科考中的一环,指那些通过科举制童生试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官 科举 医药学家 抱朴子 童生试 荐举制
原文传递
“秀才”放现在是什么学历
15
《中外文摘》 2021年第15期60-60,共1页
《抱朴子•审举》:“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这句话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度,“秀才”并不是现在所认为的读书人,是通过荐举制选拔上去的人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秀才改叫了一段时间“茂才”。隋朝开始科举制之后,秀... 《抱朴子•审举》:“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这句话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度,“秀才”并不是现在所认为的读书人,是通过荐举制选拔上去的人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秀才改叫了一段时间“茂才”。隋朝开始科举制之后,秀才成为了科考中的一环,是那些通过科举制童生试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官 科举 抱朴子 童生试 秀才 荐举制 读书人
原文传递
逸闻趣事话“国考”
16
作者 赵炎 《人民公仆》 2014年第4期83-84,共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为'国考'。在古代,'国考'叫科举,秦汉魏晋时尚无科举制度,到两汉称为'察举'。古装喜剧《刁蛮娇妻苏小妹》演绎的正是宋代读书人对科举的种种态度,诸多清宫戏也对清代科举之细节做了详细介... 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为'国考'。在古代,'国考'叫科举,秦汉魏晋时尚无科举制度,到两汉称为'察举'。古装喜剧《刁蛮娇妻苏小妹》演绎的正是宋代读书人对科举的种种态度,诸多清宫戏也对清代科举之细节做了详细介绍。传统戏剧《孔雀东南飞》中的那位庐江小吏焦仲卿,则是汉代察举制的受益者。又到一年'国考'时,笔者结合戏里戏外的故事,说一说古代'国考'的逸闻趣事,或能对醉心于'国考'的学子们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考 逸闻趣事 清代科举 察举 荐举制
原文传递
论点摘编
17
《组织人事学研究》 2005年第5期46-47,共2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和完善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制度保证,执政要抓住两条基本线索,先进性建设重点是管好干部,荐举委任制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和完善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制度保证,执政要抓住两条基本线索,先进性建设重点是管好干部,荐举委任制的主要弊端,要认真解决党员不发挥作用问题,如何治理党内“低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 先进性建设 三个代表 党员 执政能力 党群关系 荐举委任 作风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