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选》荐贤表——兼论表类的文体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乃龙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90,共5页
表的文体义由其物体义演化而来,到汉代形成固定格式,成为察试诸生的重要文体。《文选》收表文19篇,数量之多彰显其地位之高。其中的荐贤表事关君国根基,或一表荐一人,也可以一表而荐数人;表文以举荐者自撰为主,以他人代笔为辅。从动因看... 表的文体义由其物体义演化而来,到汉代形成固定格式,成为察试诸生的重要文体。《文选》收表文19篇,数量之多彰显其地位之高。其中的荐贤表事关君国根基,或一表荐一人,也可以一表而荐数人;表文以举荐者自撰为主,以他人代笔为辅。从动因看,可有主动和被动两种。荐贤表的内容由歌颂君上、褒荐贤才、自表衷曲三部分组成。用典故比拟荐贤对象和内容,是荐贤表作者习用的修辞手法。荐贤表的荐人有自荐的成分在内。一是荐才本身必须是才识兼具,方能慧眼识人;在表文中大量使用典故以颂圣颂贤,也有自炫其才学的用意。二是荐才为君为国,可以表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表 荐贤 文体
下载PDF
物质变化之学 博大精深 探根源 究终始 治学求实求精 嘉锡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荐贤能 集人才 教学至善至美
2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15年第11期76-77,共2页
卢嘉锡(1915.10.26—2001.06.04),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台湾省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永定县陈东乡蕉坑村。1895年甲午战争后,因愤于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其曾祖卢立轩携家迁居厦门。父卢东启设塾授徒,家境清寒。卢嘉锡幼时随父读书,... 卢嘉锡(1915.10.26—2001.06.04),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台湾省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永定县陈东乡蕉坑村。1895年甲午战争后,因愤于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其曾祖卢立轩携家迁居厦门。父卢东启设塾授徒,家境清寒。卢嘉锡幼时随父读书,他禀赋甚高,父母寄予厚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嘉锡 台南市 陈东乡 荐贤 祖卢 福建省厦门市 至善至美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技史 物质结构研究
下载PDF
晏殊荐贤面面观
3
作者 丛雁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9-25,共7页
晏殊(991—1O55),在人们心目中,历来只是一个钟鸣鼎食的大臣、花团锦簇的宰相,除了留下一部《珠玉词》,政治上毫无建树。其实,这位北宋前期的“太平宰相”不仅本人有一定政绩,更可贵的是在举贤荐能,提携后俊方面拔类超群。
关键词 荐贤 北宋前期 拔类超群 枢密 珠玉词 仲淹 御史中丞 大理寺 应天府书院 吕夷简
下载PDF
管仲被责与为政荐贤
4
作者 严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23-23,共1页
闲来翻书,看了北宋大文豪苏洵写的《管仲论》。这个“苏老泉”竟然对史有定论的一代名相管仲大加贬责,令人耳目一新。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之相。他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了春秋第一霸主。司马迁在《史记》中专为管仲立... 闲来翻书,看了北宋大文豪苏洵写的《管仲论》。这个“苏老泉”竟然对史有定论的一代名相管仲大加贬责,令人耳目一新。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之相。他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了春秋第一霸主。司马迁在《史记》中专为管仲立传,盛赞齐桓公称霸乃“管仲之谋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荐贤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苏老泉 鲍叔牙 令人
下载PDF
赵宣子荐贤
5
作者 蔡肇基 《文教资料》 2005年第4Z期19-20,共2页
赵宣子言韩献子于灵公;以为司马。河曲之役,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 献子执而戮之。众咸曰:“韩厥必不没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车,其谁安之?”宣子召而礼之,曰:“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夫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夫军事无犯,犯... 赵宣子言韩献子于灵公;以为司马。河曲之役,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 献子执而戮之。众咸曰:“韩厥必不没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车,其谁安之?”宣子召而礼之,曰:“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夫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夫军事无犯,犯而不隐,义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厥 献子 荐贤 子言 赵孟 使人 鲁文公 赵衰 升之 不称职
下载PDF
《祁奚荐贤》阅读训练
6
作者 黄文杰 《现代语文(初中版)》 2004年第1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祁奚荐贤 阅读训练 初中 语文 文言文阅读 参考答案
下载PDF
荐贤退位事业兴——记农工党武汉市委会原副主委樊怡
7
作者 王冰冰 《前进论坛》 2002年第8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荐贤 农工党 五一劳动奖章 心血管专家 心内科主任 界别 领导职务 政治交接 温暖如春 候选人名单
下载PDF
荐贤护材的壮美颂歌——评绍剧《相国志》
8
作者 吴乾浩 《戏曲艺术》 1986年第4期77-79,共3页
绍剧小百花演出团晋京汇报,一曲《相国志》声震京华,反响热烈。普遍认为这出新编古装剧,题材有现实意义,内容感人,情节跌宕,场面壮阔,艺术风格上有自己的追求,不失为一佳作。 《相国志》所反映的魏相国翟璜竭力举贤的故事,人物是实有的... 绍剧小百花演出团晋京汇报,一曲《相国志》声震京华,反响热烈。普遍认为这出新编古装剧,题材有现实意义,内容感人,情节跌宕,场面壮阔,艺术风格上有自己的追求,不失为一佳作。 《相国志》所反映的魏相国翟璜竭力举贤的故事,人物是实有的历史人物,却无更多的史事记载。在《史记·魏世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装剧 荐贤 魏相国 翟璜 艺术风格 魏世家 历史人物 声震 历史题材 艺术形式
原文传递
荐贤举能 不避仇隙
9
作者 罗勇裕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荐贤举能 黄羊 南阳 窃窃私议 王安石 昏庸无能 史不绝书 江西省 公元前 周文王
原文传递
王旦荐贤
10
作者 赵健 吴国良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985年第7期46-47,共2页
王旦大怒,批评来人说:“将相之任,只能由朝廷考虑推荐,怎能由自己要求呢?”宋真宗(赵恒)时,王旦官居首相,寇准官居枢密使。宋真宗想提拔寇准,寇准托人去找王旦,要求把自己提拔到将相兼备的重要岗位。
关键词 荐贤 枢密 赵恒 那就是我 推荐人
原文传递
荐贤而不市恩
11
作者 宋志坚 《月读》 2015年第7期84-85,共2页
北宋王旦为相时,府上可谓"宾客满堂"。王旦亦藉此"观才之所长",并不拒人于门外。他有两条不成文的规矩,其一,宾客"无敢以私请";其二,"其人复来,不见"。有位叫张师德的,偏偏触犯了这第二条规矩,... 北宋王旦为相时,府上可谓"宾客满堂"。王旦亦藉此"观才之所长",并不拒人于门外。他有两条不成文的规矩,其一,宾客"无敢以私请";其二,"其人复来,不见"。有位叫张师德的,偏偏触犯了这第二条规矩,"两诣旦门",也就毫无例外地吃了闭门羹,"不得见"。张氏已"久任馆阁副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荐贤 向敏中 公朝 升官晋爵 馆阁 易茗 荣进 市利 《解放日报》 全然不知
原文传递
荐贤有功,蔽贤有罪
12
作者 侯建良 《月读》 2016年第10期40-46,共7页
推荐德才兼备的贤人担任要职,是治国理政的需要,所以历代君主都很重视,并在发布全国的诏书和在与大臣的谈话训示中,屡屡加以强调。但是,秉公荐贤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有意蔽贤的现象经常发生。因而,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一直是大力赞... 推荐德才兼备的贤人担任要职,是治国理政的需要,所以历代君主都很重视,并在发布全国的诏书和在与大臣的谈话训示中,屡屡加以强调。但是,秉公荐贤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有意蔽贤的现象经常发生。因而,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一直是大力赞扬和推动荐贤之事,大多数朝代都强调过荐贤有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荐贤 历代政治家 鲍叔牙 完泽 不忽木 吕公著 吕蒙正 阿合马 桑哥 直臣
原文传递
组工干部如何“荐贤贤于贤”
13
作者 刘超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第9期32-32,共1页
《韩诗外传》中记载:子贡与师孔子论历史名臣,孔子答:"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子贡不解:"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子产。"孔子解释道:"吾闻鲍叔之荐管仲也,子皮之荐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荐也。"可见孔子十分推崇"鲍叔""... 《韩诗外传》中记载:子贡与师孔子论历史名臣,孔子答:"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子贡不解:"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子产。"孔子解释道:"吾闻鲍叔之荐管仲也,子皮之荐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荐也。"可见孔子十分推崇"鲍叔""子皮"这种具备"荐贤之能"的人才。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组织部门担负着为党选贤、为国举才的重要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工干部 荐贤 子皮 鲍叔 《韩诗外传》 为政之要 组织部门 子贡 师孔 选人
原文传递
淳于髡荐贤
14
作者 鲁丽萍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16年第3期48-48,47,共2页
关键词 淳于髡 荐贤 特色人才
原文传递
新寓言《荐贤》喻
15
作者 尹常纪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994年第2期48-48,共1页
新寓言《荐贤》喻尹常纪(湖南省株州市政协)湖南文艺出版社出了本好书,名曰《绘图新百喻》(1992年版)倍受读者欢迎。作者陈四益先生用百余字又言撰写寓言故事,共百篇,借以讽喻某些社会不良现象;其文字简练精悍,而含蕴深广... 新寓言《荐贤》喻尹常纪(湖南省株州市政协)湖南文艺出版社出了本好书,名曰《绘图新百喻》(1992年版)倍受读者欢迎。作者陈四益先生用百余字又言撰写寓言故事,共百篇,借以讽喻某些社会不良现象;其文字简练精悍,而含蕴深广,幽默风趣,耐人寻味。该书的开卷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故事 陈四益 荐贤 湖南文艺出版社 社会不良现象 常纪 贤者 幽默风趣 株州 用人标准
原文传递
枚乘《七发》主题再探 被引量:5
16
作者 束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8-103,共6页
本文认为历来关于《七发》主题的两种说法并不可靠。《七发》并不具有讽谏的政治意图,它只是枚乘进行艺术尝试、带有游戏笔墨意味的一篇骋辞之作。对其解读不必拘泥于对“微言大义”的发掘,而应将其放在艺术发展的环节上考察其价值。本... 本文认为历来关于《七发》主题的两种说法并不可靠。《七发》并不具有讽谏的政治意图,它只是枚乘进行艺术尝试、带有游戏笔墨意味的一篇骋辞之作。对其解读不必拘泥于对“微言大义”的发掘,而应将其放在艺术发展的环节上考察其价值。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作了论述。另外,对于《七发》表现出的思想倾向,本文则认为其表现了枚乘自荐与荐贤的心理,及汉初重黄老的思想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发》 主题 骋辞之作 自荐与荐贤 黄老思想
下载PDF
《举人自代状》补识
17
作者 王延武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6-202,共7页
中国封建王朝的官员任职程序中,素有荐贤自代的礼仪。本文以《全唐文》所见材料,粗略梳理了唐朝将此礼仪制度化的过程。作者认为:唐王朝以敕令规定官员任职时必须书面举荐能够代己的他官,是皇帝对官员群体的考察方式。从官员自觉举荐胜... 中国封建王朝的官员任职程序中,素有荐贤自代的礼仪。本文以《全唐文》所见材料,粗略梳理了唐朝将此礼仪制度化的过程。作者认为:唐王朝以敕令规定官员任职时必须书面举荐能够代己的他官,是皇帝对官员群体的考察方式。从官员自觉举荐胜任己职的他官,到按照规定执行举荐,突出了皇权对官员的制约力。官员在书面举荐代己官员的同时,也就承担起连带责任。若荐人失误,依规会受到责罰。唐将官员任职程序中这个细微节点进行制度化改造,为中央集权制度下选拔符合要求的高级官员提供了一层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荐贤 考察 制度
下载PDF
田单成功的主观原因探析
18
作者 姜颖 宋金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4-78,共5页
田单是战国后期齐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曾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力挽狂澜,光复齐国;之后,他又辅佐齐襄王十九年,使齐国得以延续发展;晚年虽客死异国他乡,但仍未失晚节,保一身正气,令后世敬仰。田单的一生是成功的,其成功的原因何在呢?文... 田单是战国后期齐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曾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力挽狂澜,光复齐国;之后,他又辅佐齐襄王十九年,使齐国得以延续发展;晚年虽客死异国他乡,但仍未失晚节,保一身正气,令后世敬仰。田单的一生是成功的,其成功的原因何在呢?文章旨在从主观方面探讨其成功原因,以加深对其人及战国末期历史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单 聪明才智 大局思想 从善如流 爱民荐贤 爱国之情
下载PDF
论唐代社会的举荐传播
19
作者 柯卓英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X期60-61,共2页
唐代社会的举荐传播很普遍,当时已经形成了以荐贤为"至公之道"的社会风尚。举荐者和被举荐者都充分认识到意见领袖在个人声誉宣传中的作用。这样的举荐在短期内取得了预期效果,又反过来促进了社会的举荐传播。
关键词 荐贤 意见领袖 传播效果
下载PDF
范仲淹的人才理论与实践
20
作者 刘德清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8,共4页
范仲淹有系统的人才理论,又有兴教、育才、举贤的丰富实践。他重视人才,主张在重德的前提下重才,注重经邦济世的实用人才,也注重起用犯过错误的才使之士。他一生始终不渝地倡教兴学、乐育人才,更热衷于荐贤举能,许多活跃在北宋中... 范仲淹有系统的人才理论,又有兴教、育才、举贤的丰富实践。他重视人才,主张在重德的前提下重才,注重经邦济世的实用人才,也注重起用犯过错误的才使之士。他一生始终不渝地倡教兴学、乐育人才,更热衷于荐贤举能,许多活跃在北宋中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与军事家,都出自范仲淹门庭,或受过其举荐与诱掖。范仲淹的人才理论与实践,有许多值得我们吸取的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人才理论 倡教兴学 荐贤举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