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4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索南才让中篇小说《荒原上》中的一种追求
1
作者 哈斯其木格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中篇小说《荒原上》深入地展现了人们在荒凉的草原上对于丰富精神世界的不懈探索和追求。文中索南才让选择荒原作为故事的背景,描述了六名牧民在大自然的荒芜、日常生活的荒芜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荒芜中所展现的各种追求。从精神、情感... 中篇小说《荒原上》深入地展现了人们在荒凉的草原上对于丰富精神世界的不懈探索和追求。文中索南才让选择荒原作为故事的背景,描述了六名牧民在大自然的荒芜、日常生活的荒芜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荒芜中所展现的各种追求。从精神、情感和快乐这三个维度出发,深入挖掘荒芜世界中人性的光辉与生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上 索南才让 追求
下载PDF
现代文明的两副面孔:索南才让《荒原上》《我是一个牧马人》的双重叙事进程研究
2
作者 梁增凯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索南才让小说作品常以我国西部游牧民族生活为写作背景,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呈现出明暗交错的双重叙事进程。《荒原上》和《我是一个牧马人》在描绘人与自然、现代文明和谐共生的显性叙事进程背后,在文本细读中可以发现并行着一条作者反... 索南才让小说作品常以我国西部游牧民族生活为写作背景,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呈现出明暗交错的双重叙事进程。《荒原上》和《我是一个牧马人》在描绘人与自然、现代文明和谐共生的显性叙事进程背后,在文本细读中可以发现并行着一条作者反思人、自然、现代文明三者间相互对立的叙事暗流。此外,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内容中存在大量的叙事断裂和文本政治无意识,以此为中心的细读方法的探索,可以为当代小说隐性进程的阐发提供切入点和新的理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南才让 双重叙事进程 隐性进程 政治无意识 荒原上
下载PDF
“草原到荒原”:生命的三种形态——索南才让《荒原上》的生命体验
3
作者 哈斯其木格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3年第4期54-58,共5页
索南才让小说所呈现的“荒原”图景是对人类生命形态的指射,作者以独特的叙事取向,将物质空间指向精神空间,以荒原书写触摸了生命的多重形态。小说《荒原上》中,作为空间意象的荒原既以“物质空间”的方式承载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以“... 索南才让小说所呈现的“荒原”图景是对人类生命形态的指射,作者以独特的叙事取向,将物质空间指向精神空间,以荒原书写触摸了生命的多重形态。小说《荒原上》中,作为空间意象的荒原既以“物质空间”的方式承载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以“精神空间”的方式展现着生命的形态。作者在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交替叙事中展现了生命的三种形态,即喧哗与孤独——生命的社会形态、寻找和失落——生命的自然形态、死亡与救赎——生命的精神形态,共同表现出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上 索南才让 生命 形态
下载PDF
生态矛盾·爱情困顿·命运无常——索南才让《荒原上》的三重悲剧
4
作者 张晓萍 黄毅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120-127,共8页
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青海高原的作家,索南才让一直关注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始终将所有的笔触落脚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书写时代变革下的人生百态,以及人与物的相互平衡。他真实再现了当代牧民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展现了人与人、人与动物... 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青海高原的作家,索南才让一直关注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始终将所有的笔触落脚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书写时代变革下的人生百态,以及人与物的相互平衡。他真实再现了当代牧民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展现了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爱恨情仇、矛盾纠葛等复杂情绪。在其叙事结构中,无形中隐含了多重悲剧色彩。《荒原上》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述了到青海荒原上灭鼠的经历。在灭鼠的同时,经历纯美的爱情,收获真挚的友情,同时也重识了青年们鲜为人知的悲惨命运。索南才让通过荒原上深刻体察“灭鼠队”一行六人的言行举止,投注于变化的现实场景,裹挟于事件中的人,在茫茫孤寂的荒原上,六人不断改变自己,重识自己,同时也超越了自己。小说集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青年追寻爱情的现实困顿以及人生命运的变幻无常等三重悲剧,聚焦草原人民面对生死存亡的真实处境和人生意义的精神探寻,思考人在生命过程中如何面对悲剧的降临与苦难的超越。在温情叙事中凸显出作者对生态、爱情、命运的关照,重构普通人平凡而独特的生命历程,审视小人物辛酸而又“崇高”的人生片段,从而使小说具有生命思考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南才让 荒原上 生态矛盾 爱情困顿 命运无常
下载PDF
慷慨凛冽的青春之歌——读索南才让《荒原上》
5
作者 乌仁其其格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3年第2期29-33,共5页
获得2022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的《荒原上》是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的作品。组委会的颁奖词是“鼓荡着慷慨凛冽的青春激情,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内在地指引着各民族人民的梦想”。《荒原上》以“我”为主线索,通过“我”看到的(我... 获得2022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的《荒原上》是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的作品。组委会的颁奖词是“鼓荡着慷慨凛冽的青春激情,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内在地指引着各民族人民的梦想”。《荒原上》以“我”为主线索,通过“我”看到的(我与环境)、“我”经历的(我与周边的人)、“我”的感悟(我所经历的事件)来表达草原各族人民面对人与自然、人与现实生活及人与人之间怎样唱出慷慨凛冽的青春之歌。内涵式表达了面对挫折所悟出的生与死之间、现实与精神之间的感悟人生,在孤独和失去间学会励志,收齐悲痛重新激起奋斗意志的青春豪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上 青春 爱情 人生
下载PDF
凝固在荒原上的钢铁梦
6
作者 王文泸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3年第4期61-64,共4页
在柴达木工作的那些年里,我曾无数次往返于德令哈和西宁之间,路过乌兰时,总要远眺一眼矗立在荒原上的那两个大烟囱。它们在离315国道不远的地方,无论西行或东去,沿途必然会看到。十几年里,我已经看熟了它们,也知道那是1958年全民大炼钢... 在柴达木工作的那些年里,我曾无数次往返于德令哈和西宁之间,路过乌兰时,总要远眺一眼矗立在荒原上的那两个大烟囱。它们在离315国道不远的地方,无论西行或东去,沿途必然会看到。十几年里,我已经看熟了它们,也知道那是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的遗迹。按理说这个地方应该名闻八方,深深地镌刻在当代青海人的集体记忆之中,因为它与20世纪中叶一个瑰丽的钢铁梦想有关。但实际上它一点儿也不出名。就连我这个老柴达木人也一直不知道那个地方叫何德胜(蒙古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炼钢铁 柴达木 蒙古语 集体记忆 荒原 德令哈 20世纪中叶
下载PDF
精神荒原上的挣扎——精神分析批评视角下的《喧哗与骚动》人物群像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曦颖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6-110,共5页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精心勾勒了一幅精神荒原的画卷。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学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中主人公昆丁四兄妹的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固着、倒退等自我防御与抗争行为进行剖析,揭示作者的"荒原情结"与小说...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精心勾勒了一幅精神荒原的画卷。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学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中主人公昆丁四兄妹的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固着、倒退等自我防御与抗争行为进行剖析,揭示作者的"荒原情结"与小说的抗争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荒原 自我防御 《喧哗与骚动》 荒原情结
下载PDF
荒原上的孤独者——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精神实质 被引量:2
8
作者 蒋益 《长沙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1-4,8,共5页
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 ,形成了她的人生悲剧意识。她凭借着自己的文学天赋 ,直觉地将自己的经验世界转化为小说世界 ,把创作作为自己最后的精神家园。她用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基本理解 ,她告诉人们 ,人间无爱。她以独特的眼光审视人... 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 ,形成了她的人生悲剧意识。她凭借着自己的文学天赋 ,直觉地将自己的经验世界转化为小说世界 ,把创作作为自己最后的精神家园。她用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基本理解 ,她告诉人们 ,人间无爱。她以独特的眼光审视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情感关系 ,以“人生挑剔者”的姿态极尽揭露人性冷酷、自私、丑恶之能事。她力图展示人们对生存的无可奈何 ,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充满了荒谬。她将解剖的力量集中在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血缘亲情关系上 ,力透纸背地表现扼杀血缘亲情的三大毒素 :金钱 ,自私与变态。她所展示的荒原般的小说世界源自于她的荒原般的精神世界 ,她所写的故事均来自她的生命体验的最深刻的部分 ,她是一个踟蹰于荒原般的世界中失落了希望的孤独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孤独者 张爱玲小说 精神实质
下载PDF
埃格敦荒原上的人与自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一鸣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94-96,共3页
哈代小说《还乡》中的埃格敦荒原是故事的独特背景,人物活动的舞台,更是自然的象征。从尤苔莎的敌视、克林的回归以及红土贩子与荒原的浑然一体三个方面来分析埃格敦荒原上的人对埃格敦荒原的爱与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指出只有与自... 哈代小说《还乡》中的埃格敦荒原是故事的独特背景,人物活动的舞台,更是自然的象征。从尤苔莎的敌视、克林的回归以及红土贩子与荒原的浑然一体三个方面来分析埃格敦荒原上的人对埃格敦荒原的爱与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指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通向幸福之路。这也正是哈代在眷恋即将走向毁灭的威塞克斯农村宗法制社会时所表现出来的生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格敦荒原 自然 生态意识
下载PDF
荒原上的“孤恋花”——论白先勇小说中的爱情叙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永兵 《华文文学》 2006年第3期82-86,共5页
白先勇从叙述模式、叙述方式和叙述格调等几个方面对爱情小说进行多方位的改造,从而丰富了爱情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白先勇爱情叙事背后蕴涵着深厚的现代社会或哲学思想,如荒原意识、他者意识以及自我认同危机等,也正是这些原因导... 白先勇从叙述模式、叙述方式和叙述格调等几个方面对爱情小说进行多方位的改造,从而丰富了爱情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白先勇爱情叙事背后蕴涵着深厚的现代社会或哲学思想,如荒原意识、他者意识以及自我认同危机等,也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其悲剧性格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小说 爱情叙事 孤恋 荒原意识 他者意识 无常感 自我认同危机
下载PDF
“故乡”还是“地狱”?——试论《还乡》中两种势力在爱敦荒原上的搏斗
11
作者 段静红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0-71,共2页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尤其是威塞克斯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农村社会经济旧秩序的解体以及人们社会价值观的变迁。《还乡》故事发生的场景爱敦荒原以及荒原上固守传统习惯风俗的居民就是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缩影。故事...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尤其是威塞克斯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农村社会经济旧秩序的解体以及人们社会价值观的变迁。《还乡》故事发生的场景爱敦荒原以及荒原上固守传统习惯风俗的居民就是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缩影。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与荒原的关系,不管是克林.姚伯的回归荒原,改造荒原,还是游苔莎的厌倦荒原,摆脱荒原,都反映了哈代那个时代的"现代"青年与环境的剧烈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敦荒原 巴黎文明 游苔莎 克林·姚伯
下载PDF
在荒原上探索神的足迹:从艾略特的诗歌看他的思想发展
12
作者 刘睿姝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74-78,共5页
T.S.艾略特是20世纪西方诗坛最璀璨的明星之一,作为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杰出领袖,他的名字已成为现代主义诗歌的代名词。文章从其主要作品入手,分析其思想的发展与变化。
关键词 艾略特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荒原 《四个四重奏》
下载PDF
荒原上的传奇和西进史的挽歌——论《与狼共舞》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晓燕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9期102-104,共3页
由凯文.科斯特纳导演的处女作《与狼共舞》,将写实主义风格与浪漫主义情调融为一体,以其独特的视角,多元化地展现文化、历史、种族与和平的复杂主题,成为电影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与狼共舞》中艺术技巧的运用独具匠心,尤为突... 由凯文.科斯特纳导演的处女作《与狼共舞》,将写实主义风格与浪漫主义情调融为一体,以其独特的视角,多元化地展现文化、历史、种族与和平的复杂主题,成为电影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与狼共舞》中艺术技巧的运用独具匠心,尤为突出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狼共舞 象征 荒原 二元对立
下载PDF
石楠荒原上的两朵奇葩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宋兆霖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34,共4页
19世纪40年代后期的1847年,在英格兰北部莽莽的石楠荒原上,突然出现了三位文学新星,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她们相继向世界奉献出三部优秀的长篇小说——《简·爱》、《呼啸山庄》和《艾格妮斯·格雷》,并且一举成名。更让人惊讶的... 19世纪40年代后期的1847年,在英格兰北部莽莽的石楠荒原上,突然出现了三位文学新星,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她们相继向世界奉献出三部优秀的长篇小说——《简·爱》、《呼啸山庄》和《艾格妮斯·格雷》,并且一举成名。更让人惊讶的是她们竟是同胞三姐妹,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这三位文学新星就是勃朗特家的夏洛蒂、艾米莉和安妮。特别是她们中的夏洛蒂和艾米莉,是石楠荒原上的两朵奇葩,不仅享誉英国,而且蜚声世界文坛。迄今一百五十年来,她们的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了几百种版本,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受到各国评论家的不断评述和研究,她们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楠荒原 《呼啸山庄》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勃朗特姐妹 艾米莉 艺术手法 长篇小说 两姐妹 《教师》
下载PDF
荒原上的钟声——试论哈代的命运观念 被引量:8
15
作者 申晓义 任晓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81-88,共8页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从《还乡》开始,哈代告别了诗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开辟了另一个表现他所理解的人生的天地——爱敦荒原。虽然在改变风格后的创作中,有些人生悲剧不尽在作为实景的爱敦荒...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从《还乡》开始,哈代告别了诗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开辟了另一个表现他所理解的人生的天地——爱敦荒原。虽然在改变风格后的创作中,有些人生悲剧不尽在作为实景的爱敦荒原上搬演,但哈代心中的荒原已经形成。这里石南丛生,一片荒凉沉寂,这里“和人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观念 叔本华 钟声 古希腊悲剧 古希腊人 苔丝 唯意志论 批判现实主义 爱敦荒原 悲观主义
下载PDF
荒原上吹过的哀歌——《呼啸山庄》主人公爱情悲剧成因再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秋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82-183,共2页
该文拟从作者成长经历的影响,《呼啸山庄》的创作背景,作品中人物的社会原型,作品中人物亨德利和埃德加造成的客观原因以及凯瑟琳本身的主观原因几个方面来阐释《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悲剧的成因。
关键词 荒原 哀歌 呼啸山庄 爱情悲剧
下载PDF
荒原上的天道追问——从徐兆寿的《荒原问道》看现代社会的生态解困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学仕 《鄱阳湖学刊》 2018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徐兆寿的《荒原问道》是一部具有很强生态自觉意识的长篇小说。作家通过夏木、陈子兴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遭际,以及他们对"道"的不懈追寻,体现了对当前自然衰败、社会失序现象的强烈批判,寄托了作家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的理想,叙... 徐兆寿的《荒原问道》是一部具有很强生态自觉意识的长篇小说。作家通过夏木、陈子兴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遭际,以及他们对"道"的不懈追寻,体现了对当前自然衰败、社会失序现象的强烈批判,寄托了作家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的理想,叙事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意蕴。荒原,作为自然精神的载体,作为人物活动的场域,是一个集合了人类生态无意识、现代社会病症和作者生态理想的意象,成为两代知识分子"问道"的对象和寄托,集中反映了现代人恐惧、苦闷、抑郁、焦虑、空虚、无聊等心理病征的根源,因而成为作者找寻人类生存困境出路的一个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兆寿 荒原问道》 精神生态 生态批评
下载PDF
荒原上的纳西塞斯——对《出事了》中斯洛克姆自恋性格的阐释
18
作者 唐文 姚丽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6期95-96,103,共3页
自恋主义盛行于二十世纪中后期的美国,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关,体现的是在荒诞背景下现代人的一种生存逻辑。海勒小说《出事了》的主角斯洛克姆就是这样一位自恋者。在自恋的生存逻辑下,他将损人利已做到极致,最终被家人和朋友所唾... 自恋主义盛行于二十世纪中后期的美国,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关,体现的是在荒诞背景下现代人的一种生存逻辑。海勒小说《出事了》的主角斯洛克姆就是这样一位自恋者。在自恋的生存逻辑下,他将损人利已做到极致,最终被家人和朋友所唾弃,陷入了情感的荒原之中。由于时代背景的必然性,斯洛克姆很难摆脱自恋性格的束缚,只能做一个徘徊在荒原里孤独的纳西塞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恋 纳西塞斯 荒原
下载PDF
荒原上的野草——浅析《呼兰河传》中的寂寞风格
19
作者 郭懿 《师资建设》 2015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是她在香港时期的感时之作,作者通过对自己的故乡——黑龙江省呼兰河畔一座古老小县城的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平静、凄婉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东北农村黑暗、贫困、愚昧...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是她在香港时期的感时之作,作者通过对自己的故乡——黑龙江省呼兰河畔一座古老小县城的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平静、凄婉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东北农村黑暗、贫困、愚昧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了作家对家乡人民身心痛苦的深切同情,无情地鞭挞了两千多年来因袭下来的封建势力和习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风格 寂寞 野草 荒原 童年生活 长篇小说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在“自然缺失症”时代走进大自然——读沈睿《荒原上的芭蕾:动物与人散记》
20
作者 丁宁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1-71,共1页
当你打开这本书,清新的文字,细腻而准确的描述,以及文中溢开的对自然与动物的热爱都会感染你,让你无法释手。这就是沈睿新出的《荒原上的芭蕾:动物与人散记》(以下简称《荒原上的芭蕾》)——一本难得的观察自然,描写动物如此细... 当你打开这本书,清新的文字,细腻而准确的描述,以及文中溢开的对自然与动物的热爱都会感染你,让你无法释手。这就是沈睿新出的《荒原上的芭蕾:动物与人散记》(以下简称《荒原上的芭蕾》)——一本难得的观察自然,描写动物如此细腻的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自然 动物 芭蕾 荒原 散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