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自我身份认同主题 |
刘婧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这个荒唐的世界——再读《受戒》有感 |
王火炀
|
《南腔北调》
|
2024 |
0 |
|
3
|
马原《纠缠》和《荒唐》读札 |
张光芒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4
|
荒诞、荒唐与荒谬——我也要重估阿Q或曰我自己 |
朱崇才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2 |
2
|
|
5
|
布鲁克林的疗伤功能——《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创伤复原 |
薛玉凤
|
《外文研究》
|
2015 |
2
|
|
6
|
传统的仁义与现实的荒唐——重读《小鲍庄》和《在细雨中呼喊》 |
张素英
王奇峰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1
|
|
7
|
重典治“医闹”很荒唐 |
朱恒鹏
|
《中国经济周刊》
|
2012 |
2
|
|
8
|
“荒唐言”背后的“辛酸泪”--浅析孔庆东作品语言的幽默 |
汪双英
张磊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0 |
|
9
|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家庭抗逆力论析 |
申圆
王秀梅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0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
钟云霄
|
《铜仁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1
|
“荒唐人”的自由之路——《一个荒唐人的梦》中荒唐人形象及其现代性 |
张磊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2
|
雄心勃勃怎奈江郎才尽——漫谈马原《荒唐》 |
李振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4 |
0 |
|
13
|
贴近生活 力戒荒唐——有感于电视剧《有泪尽情流》 |
蒲震元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4
|
《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的荒唐与真实 |
张金玲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9 |
0 |
|
15
|
“新三好学生标准”,荒唐! |
王贵秀
|
《中国改革》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6
|
汉灵帝的荒唐“卖官”花样 |
程念祺
|
《决策与信息》
|
2011 |
0 |
|
17
|
荒唐的买卖 |
张万金
张晓东(图)
|
《江淮法治》
|
2006 |
0 |
|
18
|
《荒唐岁月》的语言特色 |
蓝卡佳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9
|
荒唐的实名制 |
张建伟
|
《方圆》
|
2013 |
0 |
|
20
|
技术化思维本位操控下的荒唐“审判” |
厉行威
|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