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自丝绸之路的回响——杨立青的中胡与交响乐队《荒漠暮色》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树荟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63,共8页
本文对杨立青的中胡与交响乐队《荒漠暮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并试图从乐曲的结构、音高组织、中胡的演奏特色和音色的表现意义等多个层面上 ,抽象出该作品在创作观念。
关键词 杨立青 荒漠暮色 中胡 结构 音高 特殊奏法 音色
下载PDF
积墨·破墨·泼墨——杨立青《荒漠暮色》中的几种管弦乐配器技法 被引量:6
2
作者 龚华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7,共10页
杨立青于1998年完成的管弦乐《荒漠暮色》是以音画的形式写成。积墨、破墨与泼墨是中国画中的三种常用技法。文章借用了积墨、破墨、泼墨三个名词来阐释《荒漠暮色》中的几种管弦乐配器技法。
关键词 杨立青 荒漠暮色 积墨 破墨 泼墨 管弦乐配器法
下载PDF
转化-发自独特音乐核心的创作过程——由OpenMusic辅助,针对杨立青《荒漠暮色》(为中胡与管弦乐,1998)的专题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沈叶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9-29,共11页
一个独特的奏法和音色特征,发自流传一千三百年的古老乐器,如何演变成当代音乐中新颖的乐队音响?一个简洁而意味深长的核心,如何统构全曲,并塑造出层次复杂、极其多变的声音-织体?借助逻辑斯谛函数(Logistic function)^([2])和计算机辅... 一个独特的奏法和音色特征,发自流传一千三百年的古老乐器,如何演变成当代音乐中新颖的乐队音响?一个简洁而意味深长的核心,如何统构全曲,并塑造出层次复杂、极其多变的声音-织体?借助逻辑斯谛函数(Logistic function)^([2])和计算机辅助的多种分析手段,作者将探究《荒漠暮色》(中胡与大型管弦乐队协奏曲)中运用创作过程中的"转化技术"形成的"持续与装饰"关系;以及这种在音高、音色、力度、节奏等多个方面皆广泛存在的二元关系,是如何构造独特的音乐结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立青 荒漠暮色 音乐分析 中国当代音乐研究 管弦乐配器法 音级集合分析 电子音乐 计算机辅助算法作曲 OpenMusic
下载PDF
杨立青《荒漠暮色》的地域色彩与新音色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姝博 《当代音乐》 2017年第10期52-55,共4页
《荒漠暮色》在音色上的追求与新的音响理念主要体现在对不协和音响的使用和对新音色的探索。乐队采用非常规编制,大量的新音色、特殊演奏法、地域色彩性旋律与声部横纵向叠置构成的点线面式的结合,共同形成了全曲的独特音乐风格。本文... 《荒漠暮色》在音色上的追求与新的音响理念主要体现在对不协和音响的使用和对新音色的探索。乐队采用非常规编制,大量的新音色、特殊演奏法、地域色彩性旋律与声部横纵向叠置构成的点线面式的结合,共同形成了全曲的独特音乐风格。本文将针对隐含地域色彩的旋律与新音色的聚合在杨立青《荒漠暮色》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深入、富于逻辑地解析、探究,从中梳理出一条核心音列和具有地域色彩性的旋律与新音色结合的新思维与新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暮色 地域色彩旋律 音高结构 旋律骨干音组 音色组织
下载PDF
杨立青《荒漠暮色》的核心素材之应用
5
作者 吴尘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本文以杨立青的交响曲《荒漠暮色》为研究对象,对其音高组织进行分析,重点阐释了核心素材在各个层面及形态的组织与构成等问题,概括总结出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思维、技法形态和架构方式,希冀能产生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杨立青 荒漠暮色 音高组织 核心素材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从杨立青《荒漠暮色》的个人音乐风格探寻其文化传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旭青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45,共12页
杨立青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常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切入点,将传统的艺术经验与现代创作观念、技法相融合。这种做法在他的中胡与乐队作品《荒漠暮色》中尤为突出。文章以《荒漠暮色》为研究对象,探究作曲家如何对中国传... 杨立青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常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切入点,将传统的艺术经验与现代创作观念、技法相融合。这种做法在他的中胡与乐队作品《荒漠暮色》中尤为突出。文章以《荒漠暮色》为研究对象,探究作曲家如何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进行理性处理,使传统音乐元素成为既具当代牲,又能体现其个人音乐风格的语言材料来源。这对当代作曲家思考如何在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并有效转化成具有当代意义的专业创作技法这一问题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立青 荒漠暮色 材料 传统音乐元素
原文传递
论杨立青的《荒漠暮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润腔 被引量:6
7
作者 唐荣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116,共14页
杨立青音乐创作中的"润腔结构"首先将传统民间音乐的音高特色与西方现当代音高体系相融合,其次,将民族器乐写法融入管弦乐队织体写法之中,实现了传统器乐的管弦乐化,最后,实现了传统腔韵的管弦乐化。文章先对润腔及其相关概... 杨立青音乐创作中的"润腔结构"首先将传统民间音乐的音高特色与西方现当代音高体系相融合,其次,将民族器乐写法融入管弦乐队织体写法之中,实现了传统器乐的管弦乐化,最后,实现了传统腔韵的管弦乐化。文章先对润腔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解读与界定。在此基础上,以《荒漠暮色》为主要分析对象,对杨立青音乐创作中的"润腔结构"进行阐释,从中引发并探讨对该技术语言进一步拓展的可能性,并认为这种富于个性化的探索对于杨立青个人风格的确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立青 润腔结构 荒漠暮色 音乐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音乐意韵的艺术升华——杨立青交响音诗《荒漠暮色》音高音色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唐荣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133,共9页
《荒漠暮色》是杨立青于1998年为中胡与交响乐队而作的一部交响音诗,这是他以民族独奏乐器与交响乐队相结合的,众多的协奏曲体裁形式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文章着重对作品的主题素材来源与构建、核心音高材料的发展与管弦乐配器技法做详... 《荒漠暮色》是杨立青于1998年为中胡与交响乐队而作的一部交响音诗,这是他以民族独奏乐器与交响乐队相结合的,众多的协奏曲体裁形式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文章着重对作品的主题素材来源与构建、核心音高材料的发展与管弦乐配器技法做详细分析,以此阐释作曲家如何将民间传统音乐的音高特色进行提炼,又将其与西方现当代音高体系相融合,并结合交响乐队音色音响的处理而形成一部具有独特音乐风格与个性化音响的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立青 荒漠暮色 音高结构 音色音响 音乐分析
原文传递
营造“有趣味”的声向 透露“不寻常”的情思——“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闻思录 被引量:3
9
作者 钱仁平 《音乐爱好者》 2001年第2期8-11,共4页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海河之滨。有汹涌的乐潮。中国天津国际现代音乐节暨2001年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于10月22日至25日在天津音乐学院举行。这是继1985年(第一届。史称“武昌会议”).1998年(第二届,也在武昌举行)之后,...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海河之滨。有汹涌的乐潮。中国天津国际现代音乐节暨2001年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于10月22日至25日在天津音乐学院举行。这是继1985年(第一届。史称“武昌会议”).1998年(第二届,也在武昌举行)之后,又一次全国规模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来自7个国家的148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103部作品.16篇论文。其中以作曲家解说作品并播放录音的形式交流作品63部。东道主天津音乐学院以所举办的三场音乐会(分别为“学生室内乐作品音乐会”.“教师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交流作品23部。无论就参会代表的人数,提交作品的数量,还是作品的质量。这次会议的规模与成就都是空前的。笔者作为《音乐爱好者》杂志社特派观察员,出席了这次盛会。有机会聆听各路精英面析作曲创意,展示音乐新作,并进而考察中国新音乐创作的整体状态,思索未来走向,收获颇丰。感想颇多,整理在此,以为“闻思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 杨立青 荒漠暮色 郭文景 刘健 《风的回声》
下载PDF
论国画与管弦乐创作的相通之处
10
作者 张佳乐 张佳音 《大舞台》 2015年第2期152-153,共2页
1998年,杨立青的管弦乐作品《荒漠暮色》完成。其作品的内在技法和中国国画的一些技巧一脉相承,所谓万物皆通,艺术无界,其管弦乐配乐技法与国画创作中的"积墨、破墨、泼墨"有共同的玄妙之处。本文将以国画技巧来针对《荒漠暮... 1998年,杨立青的管弦乐作品《荒漠暮色》完成。其作品的内在技法和中国国画的一些技巧一脉相承,所谓万物皆通,艺术无界,其管弦乐配乐技法与国画创作中的"积墨、破墨、泼墨"有共同的玄妙之处。本文将以国画技巧来针对《荒漠暮色》中的管弦乐进行详细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暮色 管弦乐 国画技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