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元杂剧中悲剧冲突消解方式的荒谬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贤忠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05-408,共4页
元杂剧中悲剧冲突的解决方式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荒谬性。具体表现为:其一,偶然性的事件常常成为解决冲突的关键契机;其二,神明鬼魂力量在悲剧冲突的解决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其三,解决方式的非现实性;其四,解决方式的自相矛盾和不合逻辑。... 元杂剧中悲剧冲突的解决方式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荒谬性。具体表现为:其一,偶然性的事件常常成为解决冲突的关键契机;其二,神明鬼魂力量在悲剧冲突的解决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其三,解决方式的非现实性;其四,解决方式的自相矛盾和不合逻辑。这种消解方式荒谬性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元代残酷的社会现实、佛教思想的影响、中国民间的审美习惯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悲剧冲突 消解方式 荒谬性
下载PDF
论英语中国化之荒谬性——世界英语的谱系构成与中国英语的定位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昌银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13-18,共6页
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体系中属于外语.用国际通行的标准来判断,中国英语不是一个本土化分支;而从历史经验看,英语的本地化必然导致本国语言文化的衰败乃至消亡.因此,中国英语不应该本土化,更不能二语化或国语化.
关键词 英语中国化 荒谬性 中国英语 定位
下载PDF
痛苦、快乐、赋予无意义以意义——论沃尔夫冈·科本《草中鸽》中之荒谬性主题
3
作者 余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8,共7页
《草中鸽》是德国作家沃尔夫冈·科本的代表作。对世界与历史的非理性、对存在的荒谬性之反思是贯穿小说的核心主题。本文以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为背景,从荒谬的表现形式与本质、应对荒谬的态度及叙述风格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书中这一... 《草中鸽》是德国作家沃尔夫冈·科本的代表作。对世界与历史的非理性、对存在的荒谬性之反思是贯穿小说的核心主题。本文以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为背景,从荒谬的表现形式与本质、应对荒谬的态度及叙述风格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书中这一主题进行了梳理与剖析,并由此来进一步窥探奠定科本小说基调的认知观与文学观,揭示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夫冈·科本 《草中鸽》 阿尔贝·加缪 荒谬性
下载PDF
论“手机引雷”说的荒谬性
4
作者 李大孝 《科技与生活》 2012年第17期211-211,203,共2页
本文从手机的无线电波特性,手机的接收和发射频率、手机的功率和手机的电磁感应等方面论证了打手机与遭雷击无关,并从雷击死亡人数和假定打手机能引雷将得出多么荒唐可笑的结论反证手机引雷的荒谬性。进而得出雷雨天打手机不会增大雷... 本文从手机的无线电波特性,手机的接收和发射频率、手机的功率和手机的电磁感应等方面论证了打手机与遭雷击无关,并从雷击死亡人数和假定打手机能引雷将得出多么荒唐可笑的结论反证手机引雷的荒谬性。进而得出雷雨天打手机不会增大雷击慨率,只要处于安全的位置,可以照打不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 引雷 荒谬性
下载PDF
中国西藏藏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障———兼论“西藏文化灭绝论”的荒谬性
5
作者 韩小兵 喜饶尼玛 《人权》 2009年第4期54-60,共7页
达赖集团及其西方支持者对中国“灭绝西藏文化”的指责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不绝于耳。面对达赖集团的“西藏文化灭绝论”指控,笔者将以事实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西藏藏民族文化权利的保障进程,驳斥“西... 达赖集团及其西方支持者对中国“灭绝西藏文化”的指责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不绝于耳。面对达赖集团的“西藏文化灭绝论”指控,笔者将以事实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西藏藏民族文化权利的保障进程,驳斥“西藏文化灭绝论”的谬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西藏文化 法律保障 文化权利 荒谬性 藏族 达赖集团 80年代
原文传递
强迫障碍的合理性、荒谬性和精神病性心理特征
6
作者 刘秀苹 徐改玲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本文分析了强迫障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学特点和相关机制,探索区分出强迫症状的合理性、荒谬性和精神病性成分。
关键词 强迫障碍 合理性 荒谬性 精神病性
原文传递
从地图等历史文献看日本对钓鱼岛主权主张的荒谬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永智 《国际研究参考》 2013年第8期37-40,共4页
日本政府主张,1895年初将钓鱼岛“划归冲绳”时,该岛属“无主地”;此后数十年间日本对钓鱼岛表示了“明确的领有意志”,民间人士对钓鱼岛的“开拓”则是重要证据;中国政府及台湾当局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是因为发现了石油。笔者通过... 日本政府主张,1895年初将钓鱼岛“划归冲绳”时,该岛属“无主地”;此后数十年间日本对钓鱼岛表示了“明确的领有意志”,民间人士对钓鱼岛的“开拓”则是重要证据;中国政府及台湾当局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是因为发现了石油。笔者通过查阅地图、文献、日本政府文书等资料发现,日本政府1885年即清楚了解钓鱼岛上存在清朝活动痕迹,从1895-1967年的日本地图中很难看出日本曾明确对钓鱼岛的领有意志,外界亦难以知晓日对钓鱼岛主权主张,日本政府蓄意夸大了古贺家族对钓鱼岛的“开拓事迹”,其强化对钓鱼岛的主权宣誓与钓鱼岛海域发现石油存在时间上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主权 历史文献 主张 地图 荒谬性 日本政府 IT 民间人士
原文传递
存在形式的荒谬性——痖弦诗歌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简文志 《诗探索》 2004年第Z2期134-154,共21页
前言 痖弦与张默、洛夫等人筹设创世纪诗社,浇灌台湾诗坛,影响至今;更以一本《痖弦诗集》流传于世,而《深渊》能够激起壮阔的回响,《如歌的行板》更是流利的诗韵令人昂扬。痖弦的丰名与佳评,堪称是台湾诗坛独特且惊怪的现象。 ... 前言 痖弦与张默、洛夫等人筹设创世纪诗社,浇灌台湾诗坛,影响至今;更以一本《痖弦诗集》流传于世,而《深渊》能够激起壮阔的回响,《如歌的行板》更是流利的诗韵令人昂扬。痖弦的丰名与佳评,堪称是台湾诗坛独特且惊怪的现象。 早有论者指出,痖弦的诗极具戏剧性结构的特色,如张默在《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中,论定痖弦的诗作具有“戏剧性”、“思想性”、“乡土性”与“世界性”,将痖弦诗歌广阔的指涉,浓厚的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谬性 十大诗人 痖弦诗集 历史意识 诗探索 现代诗 洛夫 乡土性 新诗研究 疯妇
原文传递
评《重启改革议程》三个前提设定的荒谬性——关于我们同吴敬琏的分歧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柱 《中华魂》 2013年第13期9-13,共5页
《重启改革议程》(以下简称《重启》),是经济学家吴敬琏为其"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再版时定的书名。该书劈头就提出"中国再度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颇具煽情作用。本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特别是刚闭幕不久的十八大... 《重启改革议程》(以下简称《重启》),是经济学家吴敬琏为其"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再版时定的书名。该书劈头就提出"中国再度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颇具煽情作用。本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特别是刚闭幕不久的十八大,都对我国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改革 吴敬琏 荒谬性 分歧 社会主义方向 经济学家 代表大会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非纯正意味的荒谬喜剧——评电影《秋菊打官司》的艺术性
10
作者 崔春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81-81,共1页
影片《秋菊打官司》喜剧性的氛围渲染上,选用了极富原生态意味的方言俚语,以及富于喜剧意味的独特的音响效果,还有一个喜剧的结局。而在非纯正意味的喜剧色彩背后融入了一种荒谬的情感,匠心独运地用嘲弄的笔法,通过人情世故与道德规约... 影片《秋菊打官司》喜剧性的氛围渲染上,选用了极富原生态意味的方言俚语,以及富于喜剧意味的独特的音响效果,还有一个喜剧的结局。而在非纯正意味的喜剧色彩背后融入了一种荒谬的情感,匠心独运地用嘲弄的笔法,通过人情世故与道德规约的二律背反,戏剧性地显示或颠倒了道德和理性价值。既突破了传统喜剧的束缚,又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现代喜剧美学理念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菊打官司》 喜剧性 荒谬性
下载PDF
《玻璃山》:荒谬的现实世界 徒劳的个人努力
11
作者 胡敏娜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55-156,共2页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短篇小说《玻璃山》是巴塞尔姆戏仿经典童话的作品之一。从冷漠的人际关系、日益恶化的社会及生态环境、主人公失败的原因三个角度分析该作品...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短篇小说《玻璃山》是巴塞尔姆戏仿经典童话的作品之一。从冷漠的人际关系、日益恶化的社会及生态环境、主人公失败的原因三个角度分析该作品,作者试图通过构建一个虚构的世界来反映现实世界的荒谬性,进而揭示在这样的世界中个人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塞尔姆 《玻璃山》 荒谬性 个人努力
下载PDF
对王德威的《荒谬的喜剧?——〈骆驼祥子〉的颠覆性》的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凡琦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8年第2期70-72,共3页
《骆驼祥子》原本讲述了祥子的悲惨命运,是一部被奉为经典的悲剧性作品。但在王德威的重新阐释下,《骆驼祥子》不再是一部悲剧的作品而是一部充满喜剧性、荒谬性的作品。他的意图是要用解构主义的方法将这部经典作品颠覆。本文作者是想... 《骆驼祥子》原本讲述了祥子的悲惨命运,是一部被奉为经典的悲剧性作品。但在王德威的重新阐释下,《骆驼祥子》不再是一部悲剧的作品而是一部充满喜剧性、荒谬性的作品。他的意图是要用解构主义的方法将这部经典作品颠覆。本文作者是想通过解读王德威的这篇评论来试图得出王德威是否真正的将《骆驼祥子》颠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祥子》 喜剧性 荒谬性 解构主义 “嘉年华”
下载PDF
“p但我不相信p”为何荒谬?——从言语行为视角看摩尔悖论句
13
作者 王晴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第8期44-50,共7页
摩尔悖论句是语言哲学、逻辑悖论、认知逻辑等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从语言哲学的视角看,与言语行为相结合的摩尔悖论句“p但我不相信p”所产生的“荒谬性”已成为一个重要论题。经考察可发现,以往对此种荒谬性产生原因的分析可归为两种... 摩尔悖论句是语言哲学、逻辑悖论、认知逻辑等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从语言哲学的视角看,与言语行为相结合的摩尔悖论句“p但我不相信p”所产生的“荒谬性”已成为一个重要论题。经考察可发现,以往对此种荒谬性产生原因的分析可归为两种:一是由说话者心理状态中的冲突所致;一是由语言使用惯例所致。从语言的公共性特点看待这种荒谬性,后一种观点更为可取,这是因为具有公共性的语言并不以说话者心理等私人对象为基础。从言语行为这一视角考察摩尔悖论句,可知对荒谬性的解释存在不同层次,提醒人们在摩尔悖论研究中应注重层次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尔悖论句 言语行为 语言使用惯例 荒谬性
下载PDF
《阿Q正传》中荒谬逻辑的解读
14
作者 刘辉 《荆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43-45,共3页
荒谬逻辑是《阿Q正传》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阿Q正传》中荒谬逻辑的解读 ,分析了这些荒谬逻辑的由来和用意以及作者的创作动因。在《阿Q正传》中 ,荒谬体现着真实 ,荒谬中包含着机智和幽默 。
关键词 阿Q正传 荒谬性 逻辑 艺术真实 鲁迅 小说 创作动因 文学评论
全文增补中
余华小说《河边的错误》中的文革叙述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兴 张岚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4-87,共4页
余华早期的作品《河边的错误》是一部反映其文革体验的作品。在历史意蕴层面,《河边的错误》通过小孩和主人公马哲对河边世界的探索来建构文学世界中的文革社会,反映了文革社会的荒谬性。在哲学意识层面,河边世界的疯子被赋予了深刻的意... 余华早期的作品《河边的错误》是一部反映其文革体验的作品。在历史意蕴层面,《河边的错误》通过小孩和主人公马哲对河边世界的探索来建构文学世界中的文革社会,反映了文革社会的荒谬性。在哲学意识层面,河边世界的疯子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暗示着人类永恒的原始生命力和性冲动,以及人类本性中永恒的"恶魔性"因素。作品通过"探索者"和具有历史普遍意义的疯子来反映世界的荒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河边的错误》 文革叙述 荒谬性
下载PDF
《君臣小人一命呜呼》中的声像与镜头艺术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辉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0-51,共2页
英国当代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在其创作和导演的电影《君臣小人一命呜呼》(1990)中巧妙地运用了声画分离、"闪回"和蒙太奇等声像与镜头艺术,拓展了镜头的叙事空间,模糊了真实和戏剧的界限,自如地实现了剧中人物戏里戏外的时空转换,... 英国当代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在其创作和导演的电影《君臣小人一命呜呼》(1990)中巧妙地运用了声画分离、"闪回"和蒙太奇等声像与镜头艺术,拓展了镜头的叙事空间,模糊了真实和戏剧的界限,自如地实现了剧中人物戏里戏外的时空转换,成功地实现了对《哈姆雷特》的"戏仿"。同时电影富有美感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状态的荒谬性、不可知性及自由的限度等一系列哲理性主题,也表达了"人生如戏""戏化人生"的审美救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像艺术 镜头 荒谬性 自由的限度
下载PDF
再驳辜正坤的“英汉诗歌翻译多元互补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坚霞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2期33-45,共13页
本文作者继续以大量不可争辩的实例揭露辜正坤教授英汉诗歌翻译多元互补论的荒谬性和欺骗性。指出辜氏诗歌翻译理论经受不住诗歌翻译实践的检验。他翻译的"Sudden Light"一诗的四种译文严重背离原诗的真实意蕴。他的英语理解... 本文作者继续以大量不可争辩的实例揭露辜正坤教授英汉诗歌翻译多元互补论的荒谬性和欺骗性。指出辜氏诗歌翻译理论经受不住诗歌翻译实践的检验。他翻译的"Sudden Light"一诗的四种译文严重背离原诗的真实意蕴。他的英语理解能力和汉语表达能力都很差劲,而且他的学术操守也严重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 荒谬性 学术操守缺失
下载PDF
苇鸣诗歌的精神世界
18
作者 朱立立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6年第2期50-52,共3页
读苇鸣的诗,我被其丰富多变的形式和敏感触目的题材所吸引,更被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历史感和现代悲剧精神所触动,苇鸣,原名郑炜明,1958年生于上海,现任澳门大学中文系讲师。迄今为止,苇鸣已出版《黑色的沙与等待》、《血门外无血的沉思》... 读苇鸣的诗,我被其丰富多变的形式和敏感触目的题材所吸引,更被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历史感和现代悲剧精神所触动,苇鸣,原名郑炜明,1958年生于上海,现任澳门大学中文系讲师。迄今为止,苇鸣已出版《黑色的沙与等待》、《血门外无血的沉思》、《无心眼集》等诗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形式 悲剧精神 悲剧英雄 悲剧眼光 生存境遇 现代悲剧 事件分析 新绝句 精神世界 荒谬性
下载PDF
后殖民论述与去中国性——以东南亚华文文学为例
19
作者 朱文斌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5-57,110,共4页
以王润华、黄锦树等人为代表的后殖民论述认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中国文学/文化的殖民,因而必须去中国性.通过分析他们的有关言论,及对应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性关系的梳理,可证明他们的后殖民论述的荒谬性.
关键词 华文文学 中国性 后殖民 中国文学 荒谬性 梳理 文化 东南亚 代表 言论
下载PDF
无爱时代的流浪者——鲁敏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忠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流浪者 精神状况 荒谬性 世界 生活 爱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