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野识别与荒野保护地研究--以甘肃为例
1
作者 张凯 李巍 漆建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4-100,共7页
荒野地具有缓解气候变化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该理念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以甘肃为例,结合公众感知调查,从生物物理自然度、人类干扰度、距离遥远度和外观完整度4个方面建立荒野识别指标模型。通过GIS核密度(KDE)、布尔... 荒野地具有缓解气候变化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该理念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以甘肃为例,结合公众感知调查,从生物物理自然度、人类干扰度、距离遥远度和外观完整度4个方面建立荒野识别指标模型。通过GIS核密度(KDE)、布尔叠加运算等进行指标计算,归一化和叠置得到甘肃省荒野地图(WQI)。结果表明,甘肃省荒野质量呈现出“西高东低”、数量呈现出“西多东少”空间态势;荒野质量与海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荒野自然基底以戈壁和荒漠生态系统为主,生态脆弱性明显;70%的高质量荒野仍处于保护区之外,亟须加强管理。基于此,提出构建分类分级荒野保护系统和荒野保护脉络,可为荒野识别指标、方法和保护提供参考,为荒野保护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保护地 识别与保护 空间格局 甘肃省
下载PDF
荒野、再野化与自主性生态系统--IUCN-1b类保护地管理中的概念演进 被引量:19
2
作者 艾伦.沃森 斯蒂夫.卡佛 +1 位作者 黄澄 杨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38,共5页
"荒野"这一概念的含义因人而异。在美国,为便于政府部门进行国土管理,1964年通过的《荒野法》对"荒野"给出了官方定义。此后,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人们对"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相关属性、价值和威胁因素的理... "荒野"这一概念的含义因人而异。在美国,为便于政府部门进行国土管理,1964年通过的《荒野法》对"荒野"给出了官方定义。此后,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人们对"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相关属性、价值和威胁因素的理解得以改进。20世纪70年代,美国进一步的荒野立法将指定荒野保护地的范围扩大到受商业开发影响严重、野性区域面积较小但地理位置靠近人口众多区域的美国东部。1980年立法建立了阿拉斯加荒野保护地,美国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的面积因此翻倍。但是,该法律中包含有许多特殊条款,允许农村居民的生计活动,允许已有的使用机械进入荒野区的方式继续存在。拥护"自然资源保护主义"的生物学家们利用了现有的荒野保护体系将更大范围的景观"再野化"(rewild)。这类再野化景观以荒野地为核心,通过生态廊道与其他区域相连,使得大型捕食动物群体及其猎物群体得以恢复并繁衍兴旺。"再野化"的概念在其定义和应用上都已发生演变,自然资源保护主义活跃分子们在使用这个概念时赋予其"可塑性",即根据不同语境做出不同阐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新近发布了《荒野保护地:IUCN保护地类型1b管理指南》,正在考虑建立或扩展荒野地的国家,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情境中理解并应用这些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再野化 荒野保护地 野性 管理
下载PDF
中国荒野研究框架与关键课题 被引量:34
3
作者 曹越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5,共6页
世界荒野保护运动正在稳健发展,在国家层面,已有48个国家通过法律认定荒野保护地;在国际层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荒野大会促进形成了荒野保护的全球合力,并呼唤中国参与。在分析世界荒野保护运动发展概况后,梳理荒野的经典定义,进... 世界荒野保护运动正在稳健发展,在国家层面,已有48个国家通过法律认定荒野保护地;在国际层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荒野大会促进形成了荒野保护的全球合力,并呼唤中国参与。在分析世界荒野保护运动发展概况后,梳理荒野的经典定义,进一步从荒野观念、荒野地、荒野保护地3个维度阐释荒野概念。在概念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国内荒野研究与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中国荒野研究框架,阐述中国荒野研究的对象、范畴、主题、参与学科、目标,并提出中国荒野研究的10项关键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中国荒野 研究框架 荒野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