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发荒野的现实历程与回归荒野的精神之旅——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生态视阈
1
作者 王惠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4-88,共5页
中国古代山水诗中的山水世界体现了荒野特性和荒野品质,或者说,山水诗塑造了一个荒山野水的意象世界。这一意象世界,一方面体现了人类通过开发荒野推进文明历程的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人类渴望回归荒野以寻找自我的精神世界。山水... 中国古代山水诗中的山水世界体现了荒野特性和荒野品质,或者说,山水诗塑造了一个荒山野水的意象世界。这一意象世界,一方面体现了人类通过开发荒野推进文明历程的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人类渴望回归荒野以寻找自我的精神世界。山水诗所呈现的人类与荒野之间的深刻关联,体现了人性与自然冥合的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山水诗因此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超拔的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荒野性 冥合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评估决策支持系统的荒野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研究
2
作者 徐曦 罗祖奎 +2 位作者 冉景丞 金敏丽 陈楚文 《园林》 2022年第12期38-45,共8页
基于10多年来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荒野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的回顾与整理,指出荒野保护包括对荒野地的保护和对不同用地荒野性的保护两个层面。依据荒野的起源可以分为:(1)城市扩张中直接面临对未开发荒野的转化;(2)城市转型中面对棕地... 基于10多年来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荒野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的回顾与整理,指出荒野保护包括对荒野地的保护和对不同用地荒野性的保护两个层面。依据荒野的起源可以分为:(1)城市扩张中直接面临对未开发荒野的转化;(2)城市转型中面对棕地(工业用地的退出与转型);(3)废弃地(农田与乡村土地的弃置)的野化;(4)城市收缩中面临人工管理的退出、自然过程的进入等。提出应用野外调研、监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评估的方法,构建景观生态评估决策支持系统,在不同规划目标体系下,对荒野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规划。虽然中国城乡发展中对生物多样性、荒野保护的认识与制度建设还远远不够,但在城市治理与生产实践中已展开各类实践探索,各个层面决策者保护荒野与生物多样性的主观意愿不断增强,使得基于现场调查与生态评估的景观决策支持系统在荒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中具有了极大的理论与应用价值。从允许开展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生物多样性效益后研究,到开展对规划建设前的预研究,到主动进行保护为主的城市发展规划,到生态农业中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主动保护的探索,10年间,荒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因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渐渐深入而越发科学。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后引起更多关注与重视,更多人力投入这一领域,或将迎来荒野保护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性 生物多样性调查 生态评估 景观决策支持系统
下载PDF
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5
3
作者 黄鑫春 《辽宁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60-63,共4页
国家森林步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该文对我国国家森林步道的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认为国家森林步道建设需要以国家为主导,由国家全面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建设覆盖全国的多条国家森林步道;突显步道的自然性与生态性,优先穿越各类自... 国家森林步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该文对我国国家森林步道的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认为国家森林步道建设需要以国家为主导,由国家全面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建设覆盖全国的多条国家森林步道;突显步道的自然性与生态性,优先穿越各类自然遗产地,同时避开敏感区域,保持步道原始风貌;坚持荒野栖息与城镇景象并存,反映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提供有限设施,优先穿越国家所有的土地,面向普通百姓无偿开放;建成连通世界的国家森林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步道 自然荒野性 自然与文化交融 低限度建设
下载PDF
国家森林步道规划选线和建设技术要点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以平 张晓萍 +2 位作者 崔永红 方晓敏 夏咛 《林业勘察设计》 2020年第1期62-65,共4页
国家森林步道规划选线和建设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其建设成效。参考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等,结合线性规划实践,提出国家森林步道选线应具有国家代表性、自然荒野性、整合利用性、人地安全性、线路单向性和衔接整合性,经过前期准备、... 国家森林步道规划选线和建设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其建设成效。参考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等,结合线性规划实践,提出国家森林步道选线应具有国家代表性、自然荒野性、整合利用性、人地安全性、线路单向性和衔接整合性,经过前期准备、线路提出和实地调查最后确定线路。在国家森林步道建设中,应注意保持自然荒野、塑造国家形象、展现地域文化、注重人地安全、提供有限服务、分期分段实施、全民共建共享、融入国家战略,使其真正成为普惠性生态共享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步道 规划选线 系统原真性 自然荒野性 国家代表性
下载PDF
Soil Macrofaunal Communities are Heterogeneous in Heathlands with Different Grazing Intensity 被引量:1
5
作者 Jean-Franois PONGE Sandrine SALMON +1 位作者 Amélie BENOIST Jean-Jacques GEOFFROY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24-533,共10页
Moderate grazing by cattle increases the heterogeneity of soil and vegetation. This has been suggested as an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mean of managing natural environments endangered by tree encroachment, such as heat... Moderate grazing by cattle increases the heterogeneity of soil and vegetation. This has been suggested as an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mean of managing natural environments endangered by tree encroachment, such as heathlands. Our study was performed to test the impact of grazing intensity on soil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in heterogeneous landscapes in a private property eligible to the Natura 2000 European Network of Special Protection Areas within the Brenne Natural Regional Park (Indre, ~rance). We sampled macroinvertebrates along a broken line crossing 5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from pasture to pine forest, passing through a besom heath (Erica scoparia) heathland at 3 levels of cattle pressure. We hypothesized that: i) litter-dwelling (mostly arthropods and mollusks) and soil-dwelling macroinvertebrates (mostly earthworms) would respond in an opposite manner to various grazing intensities, and ii) intermediate cattle pressure (pastured heath) would increase soil and community heterogeneity. The results supported the first hypothesis, which was explained by land-use impacts mediated by soil properties. However, our results supported only partly the second hypothesis since maximum dissimilarity (whether in the composition of soil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or in soil features) was observed in only one out of the two pastured heaths where cattle pressure was intermedi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som heath cattle grazing HETEROGENEITY land-use types soil macroinvertebrat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