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鹏 张端 +2 位作者 戴向前 詹卫华 赵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8-186,共9页
荒野风景河流体系是针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美国联邦层面保护地类型,也是世界上建立最早的河流保护地体系。采用文献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等方式,以标志性事件为界点,对荒野风景河流的发展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总结各阶段取得的重要成就,分析影... 荒野风景河流体系是针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美国联邦层面保护地类型,也是世界上建立最早的河流保护地体系。采用文献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等方式,以标志性事件为界点,对荒野风景河流的发展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总结各阶段取得的重要成就,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荒野风景河流体系发展历程可分为筹备建设、体系完善、平稳发展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平均增速分别为7.3、6.0、3.3段/年。在筹备阶段,提出河流保护地概念,颁布荒野风景河流法案;在体系完善期间,进一步修订荒野风景河流法案、完善荒野风景河流管理机制;在平稳发展期间,联邦机构的治理措施逐步完善。从发展历程来看,荒野保护是荒野风景河流体系产生的思想根源,满足游憩是荒野风景河流体系产生的民众需求,反坝运动是荒野风景河流体系的促成手段,政府治理是荒野风景河流体系完善的主要方面。河流保护主义者的推动,联邦政府党派交替的钳制,河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博弈,沿河土地权属的制约是影响荒野风景河流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 河流保护地 发展阶段 跨部门协调机构 河流保护主义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非完全中央集权政府治理模式研究——以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鹏 张端 +1 位作者 赵敏 戴向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60-69,共10页
自然保护地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政府治理是世界自然保护地治理的主要模式。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是世界上最早的河流保护地体系,其政府治理模式是河流保护地治理的代表。在提出保护地治理系统框架基础之上,采取深入访谈、比... 自然保护地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政府治理是世界自然保护地治理的主要模式。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是世界上最早的河流保护地体系,其政府治理模式是河流保护地治理的代表。在提出保护地治理系统框架基础之上,采取深入访谈、比较等方法,对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政府治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政府治理模式在法律保障、产权制度、治理主体3个方面具有明显的联邦主导特征,但又在资源权属、治理主体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权特征,是一种非完全中央集权政府的治理模式,因河而设,因河而治;尊重权利,适度分权;格局大维持,模式小改变。这些探索是对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完全中央集权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非完全中央集权政府"多部门治理"与中国保护地治理现有的"分部门治理"模式存在着巨大差异。借鉴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非完全中央集权政府治理模式,可以在选择治理类型、尊重产权归属、改变治理主体权责等方面为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完全中央集权 自然保护地 政府治理模式 保护地治理系统 荒野风景河流体系
下载PDF
美国荒野风景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9
3
作者 李鹏 赵敏 +2 位作者 艾伦·沃森 杨鹏 余丹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6-185,共20页
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是全球最早建立的河流保护地类型。经过50年发展,其完善的体系呈现出一定空间分布特征。将线状国家荒野风景河流(NWSR)抽象为点状单元,对208个NWSR单元进行空间计算,并与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叠加分析。结... 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是全球最早建立的河流保护地类型。经过50年发展,其完善的体系呈现出一定空间分布特征。将线状国家荒野风景河流(NWSR)抽象为点状单元,对208个NWSR单元进行空间计算,并与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已有40个州分布NWSR,其中以俄勒冈等3个州的数量分布最多,且集中分布于特定的区域:西部的太平洋海岸、落基山脉和山间高地3个自然地理区;极地、温湿润、干旱3个Ⅰ级生态区;太平洋西北部、加利福尼亚、阿拉斯加及五大湖4个流域。NWSR线密度与州域的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相关性不强,但与大坝建设密切相关。荒野思想影响了法案制定,法案指导了遴选标准,遴选标准又进一步影响了NWSR的空间分布。研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在于:应当明确保护地指导思想、关注价值突出区域、确定合适遴选标准、重视保护地系统规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风景河流体系 河流保护地 空间分布规律 河流线密度 核密度
原文传递
风景感知与视角:李娟散文中的阿勒泰风景记忆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秀英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15-123,共9页
非虚构散文代表作家李娟散文中的阿勒泰风景书写现象值得关注。该文通过细读李娟非虚构散文《羊道三部曲》《冬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和《阿勒泰的角落》,结合其中阿勒泰风景的描写,发现其创作坚持表现劳动人民日常生活风景及荒野风... 非虚构散文代表作家李娟散文中的阿勒泰风景书写现象值得关注。该文通过细读李娟非虚构散文《羊道三部曲》《冬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和《阿勒泰的角落》,结合其中阿勒泰风景的描写,发现其创作坚持表现劳动人民日常生活风景及荒野风景记忆,创造出阿勒泰地方形象。这其中,李娟运用外在人与内在人视角发现阿勒泰风景,创作由荒野美学向日常生活美学转变,建构阿勒泰地方形象内在性,表达呈现阿勒泰风景记忆,实现心灵与情感的建构,体现了文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创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娟散文 感知视角 劳动人民 荒野风景 阿勒泰地方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