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荔枝种子粗多糖抗氧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一鸿 叶龙 +2 位作者 朱术超 金文龙 莫亿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1051-1054,共4页
为了探讨番荔枝种子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将晒干的种子经粉碎匀浆、乙醇回流、减压浓缩、氯仿萃取和甲醇石油醚抽提后得到粗提物,经干燥后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以相同浓度的维生素C作对照,测定了番荔枝种子多糖还原力、抗脂质过氧化... 为了探讨番荔枝种子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将晒干的种子经粉碎匀浆、乙醇回流、减压浓缩、氯仿萃取和甲醇石油醚抽提后得到粗提物,经干燥后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以相同浓度的维生素C作对照,测定了番荔枝种子多糖还原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番荔枝种子多糖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对脂质过氧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O·-2和·OH的能力,说明番荔枝种子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抗氧化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强,但其抗氧化能力弱于维生素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种子 多糖 抗氧化能力 自由基
下载PDF
番荔枝种子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海军 张宁 +2 位作者 曾庆琪 刘嘉 李祥 《中南药学》 CAS 2017年第2期154-161,共8页
目的研究番荔枝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番荔枝种子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其中9个为番荔枝内酯化合物,分别为番荔枝塔宁乙、刺番荔枝素、annoglaxin、... 目的研究番荔枝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番荔枝种子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其中9个为番荔枝内酯化合物,分别为番荔枝塔宁乙、刺番荔枝素、annoglaxin、泡番荔枝辛、expoxyrolin B、squamocin、去乙酰紫玉盘素、去乙酰异紫玉盘素和大花紫玉盘素A。结论番荔枝塔宁乙为新抗肿瘤活性番荔枝内酯化合物,expoxyrolin B和去乙酰异紫玉盘素首次从番荔枝种子中分离得到,体外细胞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9个番荔枝内酯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种子 化学成分 荔枝内酯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荔枝种子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媛 王喆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7-270,共4页
本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荔枝种子中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共鉴定出30种脂溶性成分,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2-辛基-环丙烷辛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0.42%、11.77%、8... 本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荔枝种子中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共鉴定出30种脂溶性成分,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2-辛基-环丙烷辛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0.42%、11.77%、8.74%、4.94%和32.93%。荔枝核脂溶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种子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番荔枝种子内酯提取物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凤梅 崔维奇 章永红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3-115,共3页
目的:研究番荔枝种子内酯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作用。方法:以血清药理学方法考察不同剂量的番荔枝种子内酯提取物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作用,用MTT法进行评价。结果:内酯提取物含药血清作用于HepG2细胞的抑制率呈现... 目的:研究番荔枝种子内酯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作用。方法:以血清药理学方法考察不同剂量的番荔枝种子内酯提取物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作用,用MTT法进行评价。结果:内酯提取物含药血清作用于HepG2细胞的抑制率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作用72h时抑制率可达54.16%。结论:番荔枝种子内酯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种子 含药血清 HEPG2细胞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樟林番荔枝种子挥发油的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利君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7,共2页
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樟林番荔枝果实种子中的挥发性物质,测定出其挥发油质量分数为13.3%;利用GC-MS方法分离确认出其中的9种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得出了9种脂肪酸在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其中9-十八烯酸占49.42%,十六酸占20.37%,十八酸占1... 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樟林番荔枝果实种子中的挥发性物质,测定出其挥发油质量分数为13.3%;利用GC-MS方法分离确认出其中的9种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得出了9种脂肪酸在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其中9-十八烯酸占49.42%,十六酸占20.37%,十八酸占14.16%,9,2-十八二烯酸占13.59%;不饱和脂肪酸,占63.01%。该项研究给番荔枝果实的深入开发利用及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种子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荔枝种子脱水敏感性与植物保护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松泉 傅家瑞 《长沙水电师院自然科学学报》 1991年第2期222-226,共5页
荔枝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对脱水高度敏感,随着种子含水量下降,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然后迅速下降;H_2O_2的含量先下降,然后上升,其脱水繁感性的原因很可能是当荔枝种子脱水时,... 荔枝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对脱水高度敏感,随着种子含水量下降,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然后迅速下降;H_2O_2的含量先下降,然后上升,其脱水繁感性的原因很可能是当荔枝种子脱水时,植物保护酶系统活性下降,H_2O_2含量增加,膜脂过氯化作用加强,最后膜的结构和功能被破坏,种子活力和生活力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酶系统 脱水敏感性 荔枝种子
下载PDF
番荔枝种子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绪楠 李祥 +1 位作者 陈勇 苗筠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96-1100,共5页
目的:研究番荔枝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渗漉、萃取、硅胶柱层析、中压MCI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Sephadex LH-20等多种提取、分离、纯化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番荔枝种子中分离得到7个番荔枝... 目的:研究番荔枝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渗漉、萃取、硅胶柱层析、中压MCI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Sephadex LH-20等多种提取、分离、纯化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番荔枝种子中分离得到7个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is-panatellin(1)、cis-solamin(2)、solamin(3)、annotemoyin-1(4)、solamin-A(5)、cis-laurifolin(6)、murisolin-C(7)。结论:其中,化合物5~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种子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荔枝种子的生长、成熟、萌发和贮藏试验
8
作者 Ray P.K. 束燕学 《国外农学(果树)》 1989年第2期25-26,24,共3页
荔枝种子(Shahi品种)在盛花后8周,干重达到极大,发芽率为42%,种皮从黄绿变为深棕红色,表现出良好的生理成熟外观特征。果熟期(即在盛花后9周末)的种子含水量为28.5%(湿重),发芽率达100%。种子在29~33℃温度下贮存1周,含水量降至19%,6... 荔枝种子(Shahi品种)在盛花后8周,干重达到极大,发芽率为42%,种皮从黄绿变为深棕红色,表现出良好的生理成熟外观特征。果熟期(即在盛花后9周末)的种子含水量为28.5%(湿重),发芽率达100%。种子在29~33℃温度下贮存1周,含水量降至19%,6天后完全丧失萌发力。在室外,失水更快,2天后含水量降到19.5%。含水量在20%临界水平上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种子 生长 成熟 萌发 贮藏
下载PDF
番荔枝种子粗多糖的提取及降糖活性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邱海龙 汤彬 +3 位作者 薛平 李祥 苗筠杰 陈建伟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6-200,共5页
以番荔枝种子粗粉为原料,以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正常HepG2细胞及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对番荔枝种子体外降糖活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番荔枝种子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以番荔枝种子粗粉为原料,以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正常HepG2细胞及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对番荔枝种子体外降糖活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番荔枝种子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2h、提取2次。番荔枝种子粗多糖对正常HepG2细胞及胰岛素抵抗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药物浓度为0.04mg/mL时,番荔枝种子粗多糖的降糖效果最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种子粗多糖 提取 HEPG2细胞 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消耗
原文传递
番荔枝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莎莎 李祥 +1 位作者 陈建伟 陈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研究番荔枝Annona squamosa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双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分别为泡番荔枝辛(1)、番荔辛(2)、去乙酰... 目的研究番荔枝Annona squamosa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双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分别为泡番荔枝辛(1)、番荔辛(2)、去乙酰紫玉盘素(3)、去乙酰异紫玉盘素(4)、大花紫玉盘素A(5)、motrilin(6)、番荔枝塔亭丁(7)、番荔枝塔亭戊(8)、番荔枝塔亭甲(9)、12,15-顺式番荔枝塔亭甲(10)。结论化合物4和10为首次从番荔枝种子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种子 荔枝 双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 去乙酰异紫玉盘素 12 15-顺式番荔枝塔亭甲
原文传递
4种药用真菌发酵对番荔枝种子总内酯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海龙 陈建伟 +2 位作者 李祥 许金国 徐莎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5-138,共4页
目的:观察4种药用真菌发酵番荔枝种子后,番荔枝总内酯含量的变化。方法:将番荔枝种子作为"药性基质",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使其被灵芝菌等4种药用真菌发酵,产生不同的"药性菌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组的总... 目的:观察4种药用真菌发酵番荔枝种子后,番荔枝总内酯含量的变化。方法:将番荔枝种子作为"药性基质",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使其被灵芝菌等4种药用真菌发酵,产生不同的"药性菌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组的总内酯成分变化进行比较,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种子发酵前后的总内酯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D,V,F菌在番荔枝种子基质上的适应性良好,菌丝体生长旺盛。4种菌发酵之后的菌质中总内酯含量与生药材、发酵空白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升高,同时伴随峰的消失和相对峰值的变化,各菌发酵品中12,15-cis-squamostatin-A及布拉他辛(bullatacin)的含量较发酵空白组显示不同程度地变化。结论:发酵后,4种"药性菌质"中总内酯含量明显升高,内酯的相对含量发生变化,间双四氢呋喃(THF)及邻双THF内酯含量有不同程度地改变,提示真菌发酵可能利于某种类型番荔枝内酯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种子 总内酯 发酵 含量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荔枝核药用及荔枝种贮藏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燕 《化工时刊》 CAS 2001年第6期8-11,共4页
荔枝核主要含酸性化合物,挥发油,碳水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其主要药效有降血糖、调血脂、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等;干燥对荔枝种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和湿度会产生影响,荔枝种应在80%NO_2/20%O_2的条件下贮藏。
关键词 荔枝 药理作用 贮藏 荔枝种子 植物药
下载PDF
Effect of Seed Drying on Germination Behavior and Seedling Growth of Sweetsop (Annona squamosa)
13
作者 B. Banful P. Y. Adjei N. K. Achia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年第4期443-447,共5页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Kwame Nkrum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masi (KNUST) Ghana from September, 2009 to April, 20...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Kwame Nkrum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masi (KNUST) Ghana from September, 2009 to April, 2010, to determine the most appropriate drying method, as a post harvest practice, that would ensure high percentage germination ofAnnona squamosa seeds and its subsequent effect on seedling growth. The seeds were sun-dried, air-dried under shade or kept in the fresh state. Five treatments were used, namely, Freshly Sown seeds (Treatment 1, control), Seeds Air-Dried under Shade for one day (Treatment 2); Seeds Sun-Dried for one day (Treatment 3); Seeds Air-Dried under Shade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Treatment 4); Seeds Sun-Dried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Treatment 5). The experiment was arranged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CRD) and replicated three times. Drying of Annona squamosa seeds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earliness and number of seeds germinated. Air drying under shade and sun-drying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improved earliness to germination (26 days after sowing) and percent total germination but air-drying under shade had better effect on total seed germination, achieving 90% germination in 42 days after sowing. Furthermore, the prevailing ambient temperature of 30 ℃-32 ℃ enhanced germination of Annona squamosa seeds.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for optimum germination, seeds of Annona squamosa should be either air-dried or sun-dried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and be incubated in an ambient temperature range of 30 ℃-32 ℃. In terms of growth, seedling growth in leaf production was better from seeds sun-dried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MINATION AIR-DRYING sun-drying fresh seeds VIABILITY sweetsop (Annona squamo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