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荔枝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产多糖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丘苑新 黄小丹 柳建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58-1659,共2页
[目的]获得荔枝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其产多糖的最佳条件。[方法]比较4种培养基,筛选出最适合荔枝菌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并用正交设计方法,以生长量等为指标,研究荔枝菌产多糖最佳条件。[结果]玉米麦麸加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最适合荔枝菌... [目的]获得荔枝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其产多糖的最佳条件。[方法]比较4种培养基,筛选出最适合荔枝菌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并用正交设计方法,以生长量等为指标,研究荔枝菌产多糖最佳条件。[结果]玉米麦麸加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最适合荔枝菌菌丝体生长;荔枝菌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0℃,最适pH值为6,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正交试验表明,在玉米麦麸加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中添加蔗糖1%、酵母粉0.3%,调节pH值至7,为菌丝体生长和产多糖的最佳条件。[结论]了解荔枝菌的生物学特性、最佳产多糖条件,有利于对其进行人工驯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菌 丝体 多糖
下载PDF
荔枝菌的美好与短暂
2
作者 茉莉 郑莉 《中国烹饪》 2016年第7期126-126,共1页
对于老饕而言,最矜贵的莫过于那些稍纵即逝、味道独特、个性张扬、无法复制的食物。在广州的夏至时节,令食家心痒难挠的恐怕只有荔枝菌了。但凡吃过一回,很少有人不对其独特的口感和味感产生深刻的印象。因为产量稀少,就更显得奇货... 对于老饕而言,最矜贵的莫过于那些稍纵即逝、味道独特、个性张扬、无法复制的食物。在广州的夏至时节,令食家心痒难挠的恐怕只有荔枝菌了。但凡吃过一回,很少有人不对其独特的口感和味感产生深刻的印象。因为产量稀少,就更显得奇货可居,粤人称其为“岭南菌王”。据现存的文字记载,江孔殷也许是将荔枝菌研发成莱的第一人。在江太史家的食谱里,被江家后人念念不忘的就有荔枝菌一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菌 文字记载 产量稀少 奇货可居
原文传递
复合菌-荔枝多酚对小鼠抗腹泻效果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军丽 涂杜 +1 位作者 彭新宇 徐志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64-367,388,共5页
为研究复合菌-荔枝多酚对小鼠抗腹泻效果、生长性能及抗氧化的影响,选用96只体重为18~22 g的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嗜酸乳杆菌组(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丁酸梭菌组(Clostridium butyric... 为研究复合菌-荔枝多酚对小鼠抗腹泻效果、生长性能及抗氧化的影响,选用96只体重为18~22 g的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嗜酸乳杆菌组(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丁酸梭菌组(Clostridium butyricum)、荔枝多酚组、复合菌组(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Clostridium butyricum)、复合菌-荔枝多酚组,实验周期为14 d。于实验第1~14 d分别进行预防性及治疗性给药(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定期测所有小鼠体重和采食量,实验第10 d利用蓖麻油灌胃法制备小鼠腹泻模型观察腹泻指标,实验第14 d,对各组小鼠血清的SOD和GSH-Px及CAT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造模当天,模型组的体重变化最明显,腹泻最严重,复合菌-荔枝多酚组抑制小鼠的腹泻效果最好;抗氧化指标显示,复合菌组和荔枝多酚组SOD、GSH-Px及CAT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而复合菌-荔枝多酚组GSH-Px及CAT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本研究表明,对小鼠蓖麻油腹泻模型,复合菌-荔枝多酚表现出明显的抗腹泻和抗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荔枝多酚 抗腹泻效果 生长性能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复合菌-荔枝多酚对腹泻小鼠肠道形态结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军丽 涂杜 +3 位作者 彭新宇 黄婷 袁明贵 徐志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42-148,共7页
为评价复合菌-荔枝多酚对肠道形态结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蓖麻油灌胃的方法,制造小鼠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灌服不同药物治疗4 d后,取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固定到福尔马林中,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各段小肠的... 为评价复合菌-荔枝多酚对肠道形态结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蓖麻油灌胃的方法,制造小鼠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灌服不同药物治疗4 d后,取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固定到福尔马林中,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各段小肠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计算绒腺比。无菌采集粪便用于肠道菌群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检测,对DGGE图谱上的优势条带回收、克隆并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和复合菌能提高十二指肠、空肠的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复合菌-荔枝多酚能增加空肠和回肠的V/C值。整个DGGE图谱和测序结果可见,嗜酸乳杆菌、复合菌和复合菌-荔枝多酚能增加小鼠菌群的数量,增强肠道菌群的微生态稳定性,而且复合菌还能增加群落的复杂程度。各给药组条带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相比,增加了优势条带,复合菌组和复合菌-荔枝多酚组还出现了新的条带,复合菌体现了最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荔枝多酚 腹泻 肠道形态结构 肠道
下载PDF
“太史菜”传奇
5
作者 江沛扬 《羊城今古》 2004年第2期13-15,共3页
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粤港澳风靡“太史菜”,什么“太史蛇羹”、“太史鸡”、“太史豆腐”……等等,成为“食在广州”的重要菜式.这中间有许多传奇故事。
关键词 饮食文化 “太史菜” 江孔殷 菊花五蛇羹 荔枝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