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2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驼鸟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沙门菌、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1
作者 胡晓悦 肖娜 +8 位作者 杨威 郝立宾 谌志伟 崔雪霞 耿浩川 王珏 董玉玲 徐彤 张宁 《北方牧业》 2024年第8期8-8,共1页
禽流感病毒可感染鸡、火鸡、鸭、鹅、麻雀、雉鸡、鹧鸪、驼鸟、孔雀、鸽子等多种家禽和野禽。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正黏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导致呼吸系统症状及严重败血症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传染病,病原主要是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低... 禽流感病毒可感染鸡、火鸡、鸭、鹅、麻雀、雉鸡、鹧鸪、驼鸟、孔雀、鸽子等多种家禽和野禽。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正黏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导致呼吸系统症状及严重败血症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传染病,病原主要是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H9亚型弱毒株引起的,常伴随大肠杆菌、沙门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高致病性禽流感 混合感染 禽流感病毒 低致病性禽流感 病原微生物 H9亚型 沙门菌
下载PDF
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2
作者 王燕春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7期60-63,共4页
目的: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研究,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潜在威胁。方法:利用TSC琼脂、血琼脂、硫酸亚铁牛乳培养基等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形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以及PCR鉴定和耐药性试验等多种方法,系统性地分析... 目的: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研究,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潜在威胁。方法:利用TSC琼脂、血琼脂、硫酸亚铁牛乳培养基等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形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以及PCR鉴定和耐药性试验等多种方法,系统性地分析产气荚膜梭菌的性状和特性。结果:分离得到的3株产气荚膜梭菌经PCR鉴定均确认为A型。生化鉴定结果显示了其在碳源代谢上的多样性。毒素分型和16S rRNA基因分析验证了其种属身份,同时揭示了它们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似性。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分离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多黏霉素B和复方新诺明表现出耐药性,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呋辛、氨苄青霉素和哌拉西林等抗生素则表现出高度敏感性。结论:本研究全面研究了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强调了其在碳源代谢和抗药性方面的多样性,为防控鸡源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同时为未来深入探究其致病机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下载PDF
单脂肪酸甘油酯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胡锦超 宁楠 +6 位作者 王宇杰 王祖澳 王蕾 赵迪 丁斌鹰 郭双双 侯永清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9,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单脂肪酸甘油酯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88只1日龄罗斯308肉鸡,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单戊酸甘油酯组和感染+单己酸甘油酯组。其中,对照组和感染组肉鸡饲喂玉米-豆粕型基... 本试验旨在研究单脂肪酸甘油酯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88只1日龄罗斯308肉鸡,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单戊酸甘油酯组和感染+单己酸甘油酯组。其中,对照组和感染组肉鸡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感染+单戊酸甘油酯组和感染+单己酸甘油酯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 500 mg/kg相应的单脂肪酸甘油酯。在14~20日龄,所有感染肉鸡连续7 d每天灌服1×10^(8) CFU/mL产气荚膜梭菌菌液1 mL,对照组肉鸡灌服等体积无菌的疱肉培养基。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21日龄和28日龄肉鸡血浆中总胆固醇(TC)含量和脾脏中白细胞介素-8(IL-8)的相对表达量均提高(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21日龄肉鸡血浆中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尿酸(UA)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脾脏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干扰素-γ(IFN-γ)、白介-1β(IL-1β)及盲肠扁桃体中iNOS的相对表达量和28日龄肉鸡血浆中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相对表达量均提高(P<0.05)。与感染组相比,添加单脂肪酸甘油酯显著降低了感染造成的21日龄肉鸡血浆中UA含量和盲肠扁桃体中iNOS相对表达量的显著升高,同时显著降低了28日龄肉鸡血浆中ALP含量,缓解了感染引起的28日龄肉鸡血浆中T-SOD活性的降低(P<0.05)。综合以上结果,添加单戊酸甘油酯和单己酸甘油酯能够改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的脂质代谢,降低血浆尿素水平,增强肉鸡机体抗氧化能力,缓解肉鸡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戊酸甘油酯 单己酸甘油酯 产气荚膜梭菌 抗氧化功能 免疫功能 肉鸡
下载PDF
黄牛源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田睿 徐思翔 +10 位作者 谢烽 刘广锦 王刚 李庆霞 代蕾 谢国信 张琼文 陆亚警 王光文 王金秀 张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7-1715,共9页
本研究自猝死海南黄牛的组织器官中分离到2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ZWCP209和ZWCP210。基因组拼接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处于3.4~3.5 Mb之间,tRNA和CDS数量稳定。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显示,测序菌株属于同种新ST型。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2... 本研究自猝死海南黄牛的组织器官中分离到2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ZWCP209和ZWCP210。基因组拼接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处于3.4~3.5 Mb之间,tRNA和CDS数量稳定。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显示,测序菌株属于同种新ST型。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27株牛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基因组,与测序分离株共同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共检测到13种耐药基因,其中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P)和tetB(P)的携带率最高(79.4%),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中2株海南黄牛分离株均携带了7种以上的耐药基因,其中包括非兽用抗生素噁唑烷酮的耐药基因optrA。泛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以上菌株的基因组中共含有7 345个基因,核心基因数量占比22.94%;在核心基因组和plc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中,两海南黄牛分离株处于同一分支,并具有相同的毒力因子,具有极高的同源性。本研究为国内首次对海南黄牛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对牛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治与基因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黄牛 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新疆喀什某规模化安格斯牛场犊牛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5
作者 马紫薇 马学军 +9 位作者 马亚楠 孙亚伟 吾买尔江·牙合甫 邵白新月 杨作斌 王选艺 王梦娇 钟旗 马雪连 姚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88-2197,共10页
【目的】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可导致犊牛猝死、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等,对犊牛健康造成巨大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喀什地区某规模化肉牛场安格斯犊牛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现状及耐药情... 【目的】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可导致犊牛猝死、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等,对犊牛健康造成巨大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喀什地区某规模化肉牛场安格斯犊牛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现状及耐药情况,为该地区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集20份组织样品及6份圈舍粪土样品,采用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检测分离菌的毒力型及耐药基因。【结果】分离菌在FTG液体培养基中出现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在TSC培养基中长出黑色边缘整齐的圆形菌落,在绵羊血平皿上长出具有典型的双溶血环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菌体粗短、成单个或双个排列的革兰阳性直杆菌,形态学及镜检结果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特点。26份样品中共分离出10株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为38.46%。经毒素基因分型鉴定,其中,A型产气荚膜梭菌9株,检出率为90.0%,D型产气荚膜梭菌1株,检出率为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卡那霉素耐药率最高,为80.0%;对庆大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率为50.0%,而其对美罗培南、头孢吡肟、氟苯尼考及多西环素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bla TEM基因检出率最高,为100.0%;bla SHV、qnrA和aac(6′)-Ⅰb-cr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0.0%(2/10)、10.0%(1/10)和20.0%(2/10);未检出bla CTX-M和qnrS 2种耐药基因。【结论】新疆喀什地区安格斯犊牛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主要以A型为主,耐药情况严重,且存在多重耐药。试验结果可为后期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病学研究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犊牛 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数字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标准物质研制方面的应用
6
作者 张铭洋 张喜悦 +7 位作者 赵格 曲志娜 高宏伟 孙敏 程慧敏 徐佳微 王君玮 邹明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3,共8页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α-毒素是其分子生物学检测的主要靶标。试验选取Clper引物及探针建立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tial PCR,ddPCR)方法,最佳引物浓度0.85μmol/L,探针浓度为0.3μmol/L...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α-毒素是其分子生物学检测的主要靶标。试验选取Clper引物及探针建立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tial PCR,ddPCR)方法,最佳引物浓度0.85μmol/L,探针浓度为0.3μmol/L,退火温度为60℃。利用建立的dd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弯曲杆菌的DNA,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合成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制成DNA标准品,选取3个稀释梯度的标准品进行重复试验,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采用7个稀释梯度的标准品进行重复检测,计算出该方法的检测限为12.39 copies/μL,定量限为33.97 copies/μL。通过对6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证实该方法可用于临床,且用于检测质粒DNA时无明显的基质效应。应用ddPCR方法对标准品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并联合9家实验室进行定值,最终获得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标准物质证书(GBW(E)091237)。α-毒素基因ddPCR方法的建立和DNA标准物的研制,为产气荚膜梭菌分子生物学检测试剂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ddPCR α-毒素基因 标准物质 特异性 灵敏度 可重复性 定值
下载PDF
绵羊源荚膜血清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2种候选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7
作者 汪阳 张凌 +8 位作者 金映红 汪萍 薛晶 梁芊芊 李晓卓 郑启铭 刘文锴 韩翔舒 夏俊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6,共9页
旨在研究新疆绵羊源荚膜血清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D)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其灭活疫苗与OmpH重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为防控新疆地区绵羊巴氏杆菌病提供参考。采用细菌分离鉴定、PCR鉴定、药敏试验、耐药与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 旨在研究新疆绵羊源荚膜血清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D)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其灭活疫苗与OmpH重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为防控新疆地区绵羊巴氏杆菌病提供参考。采用细菌分离鉴定、PCR鉴定、药敏试验、耐药与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初步明确PmD的生物学特性;并通过最佳灭活条件和佐剂筛选、安全性试验、原核表达等方法制备PmD灭活疫苗与PmD-OmpH重组疫苗,采取小鼠攻毒保护试验评价2种疫苗的免疫效力。结果:从绵羊肺脏中分离出1株PmD,药敏试验显示,该菌为7重耐药菌,未检测到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菌具有12种毒力基因(exbB、exbD、hgbA、tonB、fimA、Oma87、OmpH、Psl、sodA、sodC、tbpA、toxA);致病性较强,对小鼠的最小致死菌量为2.2×105 CFU;灭活疫苗和重组疫苗对相同血清型菌株攻毒的保护率分别为80%和10%;灭活疫苗对血清型A、F和未知菌株攻毒保护率分别为0、20%和0,而重组疫苗的保护率则全为0。本研究发现1株强耐药、强毒力的绵羊源PmD,灭活疫苗对同种血清型菌株的保护性远高于重组疫苗,发病地区羊场可采用同种血清型灭活疫苗进行预防和控制绵羊巴氏杆菌病,对多价疫苗和新型疫苗的研制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荚膜血清D型 多杀性巴氏杆菌 生物学特性 灭活疫苗 OmpH蛋白 重组疫苗
下载PDF
鸭肠炎病毒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绿壳蛋鸭十二指肠代谢组学分析
8
作者 张晨旭 田琴 +3 位作者 毕文文 王开功 周碧君 文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0,共7页
旨在探究鸭肠炎病毒(DEV)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114 h时十二指肠的差异代谢物变化。试验选取12只健康绿壳蛋鸭,随机分为对照组(CK)和共感染组(TCD)。通过临床观察、剖检病理观察以及PCR检测确定DEV和CpA共感染成功,再使... 旨在探究鸭肠炎病毒(DEV)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114 h时十二指肠的差异代谢物变化。试验选取12只健康绿壳蛋鸭,随机分为对照组(CK)和共感染组(TCD)。通过临床观察、剖检病理观察以及PCR检测确定DEV和CpA共感染成功,再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CK组和TCD组感染114 h时鸭十二指肠的代谢物变化,筛选潜在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TCD组鸭十二指肠感染114 h时的总差异代谢物29种,主要有5′-s-甲基-5′-硫腺苷、胞苷、脱氧皮质酮21-葡萄糖苷、腐胺和2-氧吲哚、腐胺、柚皮素、2-氧吲哚、吲哚-3-乙醛等;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显著富集到22条代谢通路,主要有烟酸酯和烟酰胺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代谢、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其中与机体免疫和炎症相关的有腐胺、柚皮素、2-氧吲哚、吲哚-3-乙醛、5′-s-甲基-5′-硫腺苷、烟酸脂和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烟酰胺代谢等。综上所述,DEV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后,可能通过影响腐胺和柚皮素等代谢物以及色氨酸代谢和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通路来影响绿壳蛋鸭十二指肠的炎症,为阐明DEV和CpA共感染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A型产气荚膜梭菌 代谢组学 十二指肠
下载PDF
肉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9
作者 黄紫贝 罗健雅 +4 位作者 赵以恒 李蒙 苏思元 赵振华 刘文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8-1307,共10页
【目的】对江苏某大型白羽肉鸡场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造成大规模死亡的病例进行确诊。【方法】无菌采集病死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肠道等病变组织,通过厌氧培养进行细菌分离和纯化,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16S r... 【目的】对江苏某大型白羽肉鸡场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造成大规模死亡的病例进行确诊。【方法】无菌采集病死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肠道等病变组织,通过厌氧培养进行细菌分离和纯化,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属和演化关系,通过PCR扩增毒素基因确定分离株毒素型,通过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和耐药表型并检测耐药基因。【结果】从4只病死鸡不同脏器中分离到了9株疑似菌,分离菌在产气荚膜梭菌鉴定培养基上呈黑色,16S rRNA分析得出9株分离菌与产气荚膜梭菌相似性最高可达99.60%。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4株分离株与巴基斯坦鸡源产气荚膜梭菌(GenBank登录号:MN365136.1)具有较近的亲缘性,5株分离株与南非鸡源产气荚膜梭菌(GenBank登录号:OR494055)具有较近的亲缘性。毒素分型结果显示,5株为A型,2株为F型,2株为E型。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全部死亡,表明该菌具有致死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均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耐药基因分析表明大环内酯类erm(B)(77.8%)和四环素类tetA(P)(55.6%)、tetB(P)(66.7%)为主要耐药基因。【结论】本研究从同一只病死鸡中分离到不同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且分离菌耐药情况较严重。研究结果为兽医临床鸡产气荚膜梭菌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毒素基因 耐药性
下载PDF
牦牛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0
作者 王冬经 吴金措姆 曾江勇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9-241,共13页
【目的】2023年4月至2023年5月,西藏拉萨市多地出现牦牛严重腹泻、便血甚至死亡的现象。试验旨在确定牦牛腹泻的病原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地区牦牛腹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新鲜牦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厌氧培养,通过... 【目的】2023年4月至2023年5月,西藏拉萨市多地出现牦牛严重腹泻、便血甚至死亡的现象。试验旨在确定牦牛腹泻的病原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地区牦牛腹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新鲜牦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厌氧培养,通过培养特性及染色镜检进行初步鉴定;对可疑阳性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多重PCR毒素基因分型及cpe、netB、cpb2毒素鉴定,并进行cpa、cpb2、16S rRN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部分分离株生长曲线测定及动物致病性试验;采用K-B法测定分离株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统计不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结果。【结果】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8株分离菌,在厌氧培养基中生长旺盛,在TSC培养基、5%脱纤维绵羊血平板、卵黄琼脂培养基上均呈现与产气荚膜梭菌相似的典型菌落,革兰染色为紫色大杆菌,初步判定为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XZ-1~XZ-8。分离株生化检测结果与产气荚膜梭菌相符;分离株均携带cpa和cpb2基因,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8株分离株与产气荚膜梭菌参考株的相似性为97.3%~100%,在系统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而与屎肠球菌、大肠杆菌参考株处于不同分支;分离株cpa和cpb2基因存在一定的变异性。生长曲线显示,3株分离株(XZ-1、XZ-4、XZ-7)生长规律基本一致,其中0~4 h为迟缓期,4~8 h为对数期,8~22 h为稳定期,22 h后开始进入衰亡期。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昆明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分离株对苯唑西林、红霉素、氯霉素、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哌酮、利福平及罗红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哌拉西林、羧苄西林、麦迪霉素、头孢曲松等22种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存在多重耐药性,其中XZ-7株耐药数量多达11种,6重以上耐药的菌株占75.0%。【结论】本研究成功从拉萨严重腹泻、血便牦牛粪样中分离出8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青霉素、哌拉西林、羧苄西林等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研究结果为该地区牦牛腹泻病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生长曲线 动物致病性 耐药性
下载PDF
动物源产气荚膜梭菌致病因子和耐药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吴克 王娟 杨增岐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89,共6页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能够导致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坏死性肠炎等多种疾病,对畜牧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较大威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显著升高。本文对影响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性的毒...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能够导致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坏死性肠炎等多种疾病,对畜牧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较大威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显著升高。本文对影响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性的毒力因子,如毒素、芽胞和生物被膜,以及近5年来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其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毒力因子 耐药性
下载PDF
绵羊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病原分离鉴定
12
作者 王玲玲 王景松 +5 位作者 王健霖 王玮 陈灿 宋前进 郭亚男 李继东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试验旨在对宁夏一绵羊场疑似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采用产气荚膜梭菌显色培养基及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检测,依据16S rRNA序列... 试验旨在对宁夏一绵羊场疑似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采用产气荚膜梭菌显色培养基及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检测,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分子进化树;之后对大肠杆菌分离株毒素因子进行PCR检测,对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进行毒素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PCR检测获得了16S rRNA特异性条带;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菌株NXDC001与大肠杆菌在同一分支,产气荚膜梭菌分离菌株NXSJ001与产气荚膜梭菌在同一分支。大肠杆菌分离株检测出毒素因子HPI(irp2)及LEE(eae);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携带毒素因子cpa,证明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研究表明,试验成功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各一株,证明病死羊为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A型产气荚膜梭菌 混合感染 绵羊
下载PDF
甘草查尔酮A与三种抗生素联用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13
作者 周文惠 包红霞 +3 位作者 王俊豪 黄远玲 王文惠 郝海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45,共12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药单体与抗生素联用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感染小鼠的影响。本试验以甘草查尔酮A(licorice chalcone A,LCA)为代表药物,探究LCA与抗生素联用的体外和体内治疗效果,通过联合药敏试验确定与中药单体... 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药单体与抗生素联用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感染小鼠的影响。本试验以甘草查尔酮A(licorice chalcone A,LCA)为代表药物,探究LCA与抗生素联用的体外和体内治疗效果,通过联合药敏试验确定与中药单体LCA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测定了产气荚膜梭菌在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的杀菌曲线、溶血试验、滑动试验以及对小鼠的气性坏疽治疗效果,比较不同种抗生素在不同浓度下与LCA联用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克林霉素(clindamycin,CLDM)、四环素(tetracycline,TCN)、替米考星(tilmicosin,TMS)三种抗生素与LCA有协同作用。根据杀菌曲线结果显示,8μg·mL^(-1)LCA和16μg·mL^(-1)TMS几乎可以完全杀灭产气荚膜梭菌;2μg·mL^(-1)LCA与2μg·mL^(-1)TMS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细菌的溶血性,溶血几乎完全被抑制(溶血定量为9.08%)。值得注意的是,LCA对细菌的迁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菌毛介导的运动性,与TMS联用后其促进作用显著提升。动物体内试验结果表明,CLDM单独使用时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治疗效果显著;TCN和TMS分别与LCA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协同作用(FIC指数为0.375),同时治疗时也表现出较好的增效效果。因此,在治疗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时,TMS与LCA联合作用,可以降低药物使用量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查尔酮A 产气荚膜梭菌 气性坏疽 替米考星 四环素 克林霉素
下载PDF
三重荧光PCR技术在食品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14
作者 邹淑慧 何震 唐美秀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建立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常见3种毒素(α、β、ε)的基因cpa、cpb、ext的三重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设计产气荚膜梭菌的α、β、ε 3种毒素基因的引物和探针,优化退火温度,建立三重荧光PCR方法,探讨其特异性、灵敏度。结果:该方法... 目的:建立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常见3种毒素(α、β、ε)的基因cpa、cpb、ext的三重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设计产气荚膜梭菌的α、β、ε 3种毒素基因的引物和探针,优化退火温度,建立三重荧光PCR方法,探讨其特异性、灵敏度。结果:该方法的特异性较强,仅能检测出产气荚膜梭菌,对其他梭菌与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三重荧光PCR体系的检测灵敏度达到0.000 1 ng·μL^(-1)。用建立的方法对实验室样品进行鉴定,发现2份食品样品中有产气荚膜梭菌(均为A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三重荧光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均较高,且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适用于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荧光PCR 产气荚膜梭菌 毒素
下载PDF
G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鸡坏死性肠炎发病模型中的应用
15
作者 孙栋 宋忠锋 +7 位作者 倪君丽 方肆云 王定爱 申翰钦 严专强 戚南山 孙铭飞 顾有方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因素对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诱发效果,以便建立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模型。方法:以安徽省某规模化鸡场采集的病鸡肠道样品中分离出的G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CPG-AH5...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因素对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诱发效果,以便建立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模型。方法:以安徽省某规模化鸡场采集的病鸡肠道样品中分离出的G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CPG-AH5株)为病原菌,分析单独或联合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对在饲喂高蛋白饲料(添加鱼粉)和不饲喂高蛋白饲料条件下,诱发鸡坏死性肠炎的影响。结果:无诱导因素时,1.1×10^(9)CFU/mL剂量下CPG-AH5株感染可造成肠道损伤(平均病变评分为1.5±0.85分);单一诱导因素(鱼粉或球虫)不能有效促进CPG-AH5株的感染,肠道病变与无诱导因素条件下无显著性提高(2.0±1.15、2.4±1.08,P>0.05);多个诱导因素(鱼粉和球虫)联合诱导可有效促进CPG-AH5株的感染,与无诱导因素和单一诱导因素相比肠道病变显著性提高(3.6±0.52,P<0.001)。结论:鱼粉和球虫联合诱导可显著促进G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提高肠道病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鸡坏死性肠炎发病模型,有利于对鸡坏死性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为疫苗及药物的后续研发和筛选评价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肠炎 G型产气荚膜梭菌 毒害艾美耳球虫 发病模型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何平课题组及合作团队揭示了中国流行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传播性和荚膜血清型的分布
1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398,共1页
2024年2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何平课题组及合作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psular types,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virulence factor... 2024年2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何平课题组及合作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psular types,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virulence factors in China:a longitudinal,multi-centre stud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有关CRKP菌株荚膜类型、抗生素耐药性和毒力因子谱的分布及纵向演变的全面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性 上海交通大学 基础医学院 荚膜血清型 国际期刊 传播性 合作团队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机制及其治疗性抗体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品楠 罗龙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313,共10页
产气荚膜梭菌(CP)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分泌的外毒素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造成较大影响和损失。CP最主要的致病毒素为α,β,ε和τ毒素及肠毒素和坏死性肠炎B样毒素,其导致的疾病各不相同。抗生素治疗是目前治... 产气荚膜梭菌(CP)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分泌的外毒素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造成较大影响和损失。CP最主要的致病毒素为α,β,ε和τ毒素及肠毒素和坏死性肠炎B样毒素,其导致的疾病各不相同。抗生素治疗是目前治疗CP感染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耐药性不断增长,控制CP感染愈发困难。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不同外毒素的疫苗或抗体有可能成为应对CP感染的新一代免疫治疗手段。研究表明,针对CPα毒素的疫苗可预防小鼠A型CP感染;抗α毒素的单链抗体、双价单链抗体和纳米抗体等,可与α毒素特异性结合,有效中和α毒素的磷脂酶C活性,在小鼠模型中对致死量α毒素攻击具有保护作用。本文简述CP的主要致病因子、致病机制和基因工程抗体治疗研究进展,为CP感染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毒素 抗体
下载PDF
广州腹泻与健康非腹泻人群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及MLST分型
18
作者 姚淑雯 邹洁 +3 位作者 钟华敏 杨敏 龙燕 梁秉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比较广州地区腹泻和健康非腹泻人群粪便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出率和序列分型的差异。方法此项前瞻性研究共收集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21年10—12月诊断为腹泻和健康非腹泻人群的粪便标本和腹泻患者大便肛管保存液标本... 目的比较广州地区腹泻和健康非腹泻人群粪便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出率和序列分型的差异。方法此项前瞻性研究共收集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21年10—12月诊断为腹泻和健康非腹泻人群的粪便标本和腹泻患者大便肛管保存液标本296例,按照标本类型与人群的不同,分为腹泻儿童粪便组(104例)、腹泻儿童肛管组(68例)、非腹泻儿童粪便组(30例)和非腹泻成人粪便组(94例)。采用疱肉培养基增菌并转血平板厌氧培养,分离并鉴定产气荚膜梭菌。从各组中随机选取部分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腹泻儿童粪便组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为36.5%(38/104);腹泻儿童肛管组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为16.2%(11/68);非腹泻儿童粪便组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为46.7%(14/30);非腹泻成人粪便组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为53.2%(50/94)。非腹泻人群(包括成人和儿童)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51.6%(64/124)]比腹泻人群高[23.8%(41/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4株产气荚膜梭菌共分为31种序列(ST)型,以ST210最多,占8.82%,共发现18种新ST型,占52.92%。结论广州地区产气荚膜梭菌在腹泻和非腹泻人群粪便的检出率较高,且检测出不溶血型菌株。MLST分型为产气荚膜梭菌病原学溯源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腹泻 食物中毒 检出率 多位点序列分型 全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一株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与鉴定
19
作者 宋锋 刘赛 荣榕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从疑似山羊魏氏梭菌病例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通过厌氧培养、显微镜镜检、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该分离菌为产气荚膜梭菌,使用药敏纸片法进行分离菌株药敏性试验研究...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从疑似山羊魏氏梭菌病例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通过厌氧培养、显微镜镜检、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该分离菌为产气荚膜梭菌,使用药敏纸片法进行分离菌株药敏性试验研究,数据分析表明:分离菌对常见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头孢噻呋敏感性最高,对多西环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耐药,以期为山羊健康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疫病防控
下载PDF
肺荚膜组织胞浆菌合并新型隐球菌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开金 夏庆弟 +2 位作者 丁飞 冉雪梅 刘碧翠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3期475-476,共2页
荚膜组织胞浆菌是一种温度依赖性双相真菌,在组织中呈酵母状,在室温和泥土中呈丝状,因此大量存在于土壤和动物体内,尤其是含有鸟类粪便的土壤中含量更高^([1])。美国主要在西部地区流行,而我国主要流行区域是长江流域^([2])。虽然普遍易... 荚膜组织胞浆菌是一种温度依赖性双相真菌,在组织中呈酵母状,在室温和泥土中呈丝状,因此大量存在于土壤和动物体内,尤其是含有鸟类粪便的土壤中含量更高^([1])。美国主要在西部地区流行,而我国主要流行区域是长江流域^([2])。虽然普遍易感,但是主要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其中包括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无免疫缺陷者感染更为罕见,由于该病少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容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荚膜组织胞浆菌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旨在提高对该病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 温度依赖性 荚膜组织胞浆菌 流行区域 免疫抑制剂 临床症状 免疫缺陷患者 免疫缺陷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